香港電影的十大經典角色(這六位經典使徒行者)
2023-07-10 13:48:59 3
《使徒行者2》看了嗎?
深愛臥底劇的內心得到滿足了嗎?
如果你曾經愛過嬉笑騷氣的Laughing哥,渴望交換身體的陳永仁和劉健明,帥得掉渣的高秋。
那麼你該了解下這四十年香港臥底類型片從無到有,再至輝煌的四個關鍵節點,以及這6個潛伏在黑暗中的「使徒行者」。
1981年章國明導演的《邊緣人》,可能是第一部以臥底為主角的電影。
說起章國明,可大有來頭。
1979年,出身電視臺的章國明執導了《點指兵兵》,和徐克、許鞍華他們鄙棄了以往陳詞濫調的「噱頭、拳頭、枕頭、鬼頭」四大題材,掀起了歷史性的新浪潮電影運動。
不誇張地說,沒有這批「膽大妄為」的年輕人,就沒有香港電影的黃金十年。
《邊緣人》一舉奠定了臥底電影的標準流程:警察臥底——眾叛親離——心態扭曲——最後一個任務——成為烈士or哭著活下去。
影片也拿下了19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
以今天觀眾久經沙場的老辣眼光來看,《邊緣人》情節過渡,人物性格轉變多少顯得有些粗糙。
臥底阿潮前半段還是遊戲黑幫,後半段突然苦大仇深,直到突然而至的黑色結尾,嚇得我的小心臟一驚一乍地都跟不上節奏。
二,《龍虎風雲》1987年《辣手神探》1992年
臥底:高秋(周潤髮飾)、阿浪(梁朝偉飾)
這個階段的臥底片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英雄主義色彩。在「情義」光芒的照耀下,正邪對錯,臥底的自我身份認同這些基本元素似乎都沒那麼重要了。
以致於像《龍虎風雲》結尾,觀眾們甚至「三觀顛倒」,更希望兩個「黑幫分子」高秋和阿虎能逃出警察的包圍。
這樣的「英雄臥底」也出現在《辣手神探》中,深受港式警匪片風格浸染的吳宇森在「情義」之外找到了另一條表達浪漫的突破口:暴力美學。
於是,周潤發和梁朝偉也只要叼著牙籤,和以往一樣負責「帥」和「耍帥」就行。
能折磨到他們的只有不夠多的子彈和不夠多的敵人。
吳宇森的美學表達欲望戰勝了對人物內心矛盾的探求。
影片裡,臥底阿浪雖然是臥底,需要一次次地在「情義」和「公義」中做選擇。
但他面臨的困難始終如炸彈上的紅藍線那麼分明,
不知道怎麼選?挑一根剪斷就是了!
身份再多,阿浪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
抉擇再難,也不過是壯士斷腕!
在命運的天台上,他有的選。
三,《無間道》系列 2002年起
臥底:陳永仁(梁朝偉飾)、劉健明(劉德華飾)
《無間道》裡的臥底沒得選,陳永仁和劉健明像行屍走肉一樣整天在灰色地帶遊走,
怕的不是刀山火海,而是永不見頭的霧氣蒙蒙。
他們兩個的處境很像主題曲的歌詞:
「沒停下的腳步已經忘了身在何處,誰能改變,人生的長度,誰知道永恆有多麼恐怖」。
在《無間道》之前的臥底片中,故事往往結束於臥底的死亡,歸隊或是過上普通人的生活。片尾字幕升起的那一刻,臥底們都得到了解脫。
但在《無間道》中,劉健明無論怎麼選,前方都是地獄;陳永仁不管有沒有踏上那部電梯,都已成了無身份的孤魂野鬼。
到了《無間道2》,人物的灰色意味更加濃厚,善惡更不明朗。
接手爸爸生意的倪永孝始終把家庭放在第一位;韓琛重情重義。警方那邊的黃sir卻手段低劣,還與韓琛的老婆有著不清不楚的曖昧關係。
目睹著這一切的兩個年輕臥底——陳永仁和劉健明的信念開始動搖。他們非但面臨身份困境,還陷入了無法自拔的精神煉獄。
《無間道》面世後,很多臥底題材影片開始模仿「雙向臥底,設局絞殺」的模式,產生了一大批水準平庸的跟風之作。
直到2009年,一個臥底以配角的身份搶了所有主角的風頭,臥底劇再一次重回巔峰。
四,《學警狙擊》2009年 《Laughing Gor之變節》2009年
臥底:Laughing哥(謝天華飾)
我們的大愛Laughing哥要登場了!
如果說別的臥底用低調來掩飾真身,那麼Laughing哥就恨不得在所有人面前臭屁地顯擺。
用他的話來形容自己:「我又高大,又帥又能打,跳舞又好,又顧家,靠得住,這麼久還沒有結婚,就因為我嚴謹啦。」
這個外表放蕩不羈,把妹妙招迭出,內心溫柔堅強,工作恪盡職守Laughing哥有多受歡迎呢?
劇集播出後,他拋硬幣的動作成了無數粉絲模仿的對象。
Laughing哥被編劇寫死後,十數萬粉絲在網絡開展悼念活動,又籤名要電視臺將他復活。
為了順應民意,在結局彩蛋裡,Laughing哥強勢回歸。
由於Laughing哥人氣暴漲,又衍伸出了電影《Laughing Gor之變節》和劇集《潛行狙擊》,完善了他的前世今生。
尤其在《變節》中,Laughing的個人經歷再一次拓展了臥底題材的深度。
Laughing本來是黑社會成員阿一的手下,兩人義氣相投,情比手足。
在阿一的建議下,Laughing投報警校進行臥底。
警校的冼sir又看中了Laughing身上的痞氣,再派他去阿一身邊臥底。
由此,從《邊緣人》開始的「單向臥底」到《無間道》引領的「雙向臥底」,終於進化到了Laughing的「雙重臥底」。
如今的兩部《使徒行者》在試圖從聚焦臥底個體生存狀態發展到描繪臥底群像,將又是一次躍進的嘗試。
它能不能第五次掀起臥底劇的高潮,等劇集結束就會有分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