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網紅公園在哪裡(世界級網紅城市公園的運營秘籍都在這了)
2023-07-10 08:37:54 2
上周五紐約市長白豪在皇后區一家公園分發口罩,引發熱議,不少網友並不買帳並吐槽「晚了兩個月!而我更關注的是為何選擇在公園發?
紐約是一座「公園城市」,公園裡每天都會聚集很多人,所以選擇在公園發口罩的目的也不得而知了!
公園跟城市生活、形象、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比如公園屆最大網紅公園——紐約的Bryant Park。
Bryant Pakr草坪向抗疫醫護人員和關鍵工作者致敬
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以第三方組織的運營讓這個公園承載了非常多的活動和相應的活力,如同中央公園一樣,帶給紐約市及其周邊地區相當的品牌及經濟效應。
中國的城市公園、綠地的運營規定目前很難突破,但我們可以就優秀案例看看,第三方運營在不同國家給城市帶來什麼樣的轉變。
布萊恩特公園 Bryant Park:紐約中城以它為核心立法建立「商業促進區」公共免費活動最多的公園
這座號稱「全世界最繁忙」的公園,曾經全年不間斷舉行過一千多場活動,接待1200萬頻繁訪客。疫情期間,公園管理方把一些活動移到了線上,從瑜伽、芭蕾、線上音樂會到木偶DIY,如果感興趣,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參加這些活動。
Bryant Park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佔地3.9萬平米,其中草坪1.6萬平米,大約3個足球場那麼大。公園緊挨著紐約市圖書館總館(New York Public Libary),距離時報廣場(Times Square)、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Station) 等著名地標,大約都在步行10到15分鐘範圍內。
公園周圍高樓林立,以寫字樓為主,工作日的中午,有大量白領在公園吃午餐和午休,順便參加一些在午休時間舉辦的活動。
Bryant Park全年活動不斷,網站上列出的全年活動細分種類多達75類,涵蓋從文學、藝術、電影、劇場,到各種運動、舞蹈、棋牌類活動,同時兼顧大人和小孩,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來客,充分展現了紐約作為文化大熔爐的景象。並且,這些活動都是免費參加的。
最有特色的內容包括: 各種運動課程,除了大家都熟悉的瑜伽、普拉提,還有來自東方的功夫、太極和來自非洲的卡潑衛勒舞(Capoeira)和其他舞動工作坊。
在溫暖月份和好天氣時免費開放的戶外Reading Room也是大家最受歡迎的活動。讀書角的一部分是自由開架閱讀報紙和書籍,另外也有專門策劃的各種與讀書相關的活動,比如作者見面會、詩歌朗誦會、語言課程和寫作工作坊等,並且都有專門針對大人和孩子的策劃。
此外,公園會常年設有戶外棋牌類設施,比如桌球桌、象棋桌,甚至還有麻將桌。
每年夏天還有HBO電影之夜和百老匯音樂劇表演,冬天有溜冰場和聖誕市集Winter Village。
就公園運營方Bryant Park Corporation的財務公開顯示,公園2019財年的開銷約2133萬美金($21,337,996),作為一個公園,這一數字簡直令人咋舌。但相對應的,BPC在2019財年的總收入約2166萬美金 ($21,661,040),甚至還有30多萬美金的節餘。
Byrant Park不是紐約市公園管理局(NYC Department of Parks and Recreation) 運營的。而是個免費開放給公眾的「私營」公園。那麼,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是如何做到這樣的業績的?
公園佔地在200年前本是紐約的亂墳崗,後來隨著城市發展的需要,又在這裡建立了水庫。1851年,因倫敦世界博覽會的成功舉辦,紐約拆了水庫,在原址上照著倫敦的樣子在這裡建了一座水晶宮。後來在美國內戰時期,這裡又稱為北方軍的軍營。一直到1884年被重命名為Bryant Park,致敬已逝去的浪漫主義詩人William Cullen Bryant(1794-1878)。
1899年水庫的景象
紐約仿造倫敦所建的「水晶宮」
也在那個時候,紐約市政府開始著手修建紐約市立圖書館。圖書館於1911年建成,建築本身非常漂亮。但緊挨著圖書館的Bryant Park卻一直不怎麼受歡迎,還成了流浪漢的收容所。
19世紀30年代,公園進行了一次重新設計和改造,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的景觀。但受到旁邊高架軌道的影響,公園裡充滿了陰影、噪音和煙霧,普通市民不願意來,這裡慢慢變成了毒品交易和無家可歸者聚集的地方。
轉機出現在1979年。1970年代,隨著曼哈頓的發展,紐約市開始整修Bryant Park,當時《財富》雜誌編輯,美國關於城市、人與開放空間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評論家威廉·H·懷特(William H. Whyte) 加入公園的重整工作。
威廉·H·懷特(William H. Whyte)
威廉•懷特是發現和推薦簡·雅各布斯的伯樂,同時他通過著作,特別是《有組織的人》《最後的景觀》和《小城市空間的社會生活》,教育了一代城市規劃者和設計師。他堅信應該把城市看作是人的居住地,而不是簡單地作為經濟機器、交通節點或巨大的建築展示平臺。而這個理念始終貫穿在Bryant Park的管理運營中,奠定了Bryant Park日後的成功和影響力。
第一批改造費用來自BPRC(紐約市公園管理局、紐約市圖書館、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共同成立了Bryant Park Restoration Corporation,簡稱BPRC,後來進化成現在的Brayant Park Coorporation)。 改造完成後,BPRC僱用了Daniel A. Biederman負責運營公園,他不僅僅畢業於普林斯頓和哈佛MBA,而且是當時的曼哈頓第五區社區委員會(Community Board Five)主席。既有專業管理能力、又有人脈資源,最重要的是要自己信任也很好的在運營中貫徹了威廉•懷特的理念。
在Daniel A. Biederman的運營管理下,1995年公園成立了Bryant Park BID。Business Imrpovement Districts(BIDs)翻譯作「商業促進區」或者「商業改良區」,是一種由業主和經營者代表組成的公私合營的非盈利機構。目的在於維護、發展和促進所在區域的商業發展,提升營商環境。其費用主要來自於立法達成後針對該區域的徵稅返回。
Bryant Park Corporation BID在2019財年的預算約2133萬美金($21,337,996),排名第二,僅次於時報廣場(Time Square Aliance, 2019財年預算約2224萬美金)。 不同於大多數BIDs為了支持商戶而成立的目的,Byrant Park BID也是紐約第一個為了支持一座公園為主(和少量附帶商戶)的BID,有這樣充足的資金支持,公園的公共活動自然可以做得最好最豐富了!
泉佐野丘陵綠地:一所10年都沒有修完的由社區人們自己打造的公園
日本的泉佐野丘陵綠地位於大阪府南部的府營公園,屬於關西國際機場陸地區域的丘陵地帶。這塊地原本要開發成工業區,後來建設中止,關於舊址利用已有諸多探討,最終決定建設成綠地作為府營公園的延伸部分。
在這個項目中,日本社區設計的領軍人物山崎亮以及他創立的社區設計公司Studio L通過打造「市民參與型」和「邊使用邊打造」的公園兩個提案,成功獲得了訂製綠地運營計劃的資格。
建公園之前先建立社團
這個場所離城市中心區較遠,為了新建設的綠地不會「不到10年時間裡,就變成了無人問津的沒落場所」,從一開始山崎亮制定了首先建立起公園裡的社團,再利用社團慢慢建設公園的硬體設施的路線。於是,按照他的計劃,除了最基礎的20%場地建設(比如人口大門),泉佐野丘陵綠地剩下的80%的建設工作將在未來的10年由社團成員們一起參與,逐步完成。
通過先吸引周邊地區的社團來綠地活動,從中發掘出願意親手打造公園的人,這批建設者被稱為「公園巡察員(park ranger)」。
公園巡察員經過培訓掌握了建設園路、遊樂場、劇場等基礎設施的能力。並且由前兩批培訓班畢業生建立了名為「公園俱樂部(park club)」的社團。
成員絕大多數是男性,尤其以退休的老幹部居多,他們深入山裡採伐林木、修築園路,有的人更是從65歲幹到了75歲。
建設慢慢來,錢分10年花
在開工前山崎亮算了筆帳,以「邊用邊做」的方式。不必一次性花掉10億日元打造公園,而是將建設費用降至2億日元,往後十年則以每年3000萬日元的管理費管理公園。如此一來,既可增加參與公園營運的人數,培育出負責接待遊客的社群,也可以組織一支參與公園清掃及維持管理活動的團體,減輕日後的管理費用負擔。
當時由於大阪市長變更,公園運營計劃立項的預算批不下來,但是相關政府工作人員,還是帶著運營提案奔走,找到了願意贊助建設和營造的企業。由理索納銀行、 YANMAR 株式會社、大林組(日本建築商)等54 家企業組成的名為「大輪會」的企業聯盟,以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即企業社會責任)的名義協助泉佐野丘陵綠地的公園建設。最終獲得了10年間高達2億日元(約人民幣1200萬)的活動經費。
現在的泉佐野丘陵綠地已經基本完成了建設,在他的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活動。這些活動把人與自然,人與人連接在一起。
設計不應該只著重公園本體的設計,能設計一個既可整頓公園又能主導營運的社群,改善優化以往的公園整備與營運方式,才能產生一個為城市提供給可持續活力的公園。
現在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都參與到建設和活動中,泉佐野丘陵綠地果然在10年之後依然維持著活力增長。「邊使用邊打造」的方案讓「人」先參與進來,避免了設計先行的使用不匹配,減少了政府的一次性投入,分擔了公園運營的重任,建立了陪伴地區發展的社群,加強了地區凝聚力,是一個多贏的好設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南池袋公園:想要在這裡結婚的街心公園這個公園現在樣子看起來很美好,是東京現在大熱的街心公園,但是其實在不久前這裡還是荒廢著的。為了改善其狀態,政府邀請馬場正尊這位建築及營造地區的專家來負責運營。得到委託的馬場老師跟合伙人創建了名為nest的公園運營公司。
作為運營方,nest開始打理起公園的形象,從facebook帳號到每月一次的市集,慢慢的來公園休閒消費的家庭越來越多。
美好的情景又一再在社交媒體上交替傳播,南池袋公園變成了日本聞名的美好公園。
這樣的景象使得池袋公園周邊區域變成了最受歡迎的街區。藉由公共空間的風景發生改變,街區形象和活力不斷上升,知名度和土地價值也在增值。馬場老師強調,僅靠政府是做不到這些的,這是政府、民間、市民共同協力完成的。
由於在公園的運用中看到了上升的苗頭,政府接著委託馬場老師的設計公司對公園旁邊的道路也進行了改造。改造後的道路,達成了設計師的「妄想」,更加理想的生活情景出現了: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上實現了生活休閒場景的共融。這裡365天都能隨時舉行活動,政府、商家、居民一起可以共享「風景」,老人、小孩也都在這裡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娛樂方式。
在這樣的整體氣氛下,南池袋公園周邊成了人人都想要居住的地方。新婚夫妻選擇在公園裡結婚,這又成為了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美好,並能共享的「風景」。
無論是布萊恩公園(Bryant Park)、泉佐野丘陵綠地還是南池袋公園,我們看到公園綠地為生活品質和城市土地價值帶來的巨大改變,而可以做成這樣的核心是在政府、民間力量、居民「三頁螺旋槳」的合力下驅動「以人為本」的活力再生。城市的活力歸根結底在於人的活動,而城市更新的根本也是為了適應新的人對空間的需求。
後疫情時代,我們期望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僅僅為了空間與物,而是能夠參與到構架活力的模式與機制中使之可持續,更美好。
文章轉載自AssBook設計食堂,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海睿途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註冊商標:睿途旅創)是專注於旅遊創意研發與實踐的專業機構。公司總部設立於上海,在丹麥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成都設有分支機構。公司由旅遊產品創新研發中心、策劃與規劃設計中心、創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塊組成,主營小鎮/鄉村/景區等各類策劃、規劃與創意設計、旅遊創新產品研發與IP輸出。
睿途理念: 小創意改變大旅遊
睿途使命: 以優質創意內容革新中國旅遊
睿途精神: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創新意識) Innovation thinking(創新思維)Innovation ability(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