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21:50:31 3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空調的冷凝水一般都是以外置管連接底盤,把水排入洗手間或者下水道。這種結構在使用時需要人工去連接外排水管到洗手間或者下水道,佔地空間大、操作不方便、比較麻煩。而且,現有移動空調在加溼時都是採用壓縮機加溼,壓縮機工作時噪音大、而且採用壓縮機加溼的功耗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噪音低、功耗低、佔地小、加溼及排水方便的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包括殼體、水箱、水位檢測機構、霧化器、加溼排水分流機構、送風風道、排風風道和溫溼度傳感器;所述水箱設置在殼體內底部,並且殼體上設有連通水箱的水箱加水口 ;所述水位檢測機構和霧化器均設置在水箱內;所述加溼排水分流機構的入口設置在霧化器上方,加溼排水分流機構的兩個出口分別連通送風風道和排風風道;所述殼體的後上方設有內部迴風口,溫溼度傳感器設置在該內部迴風口處。所述加溼排水分流機構包括汽罩、電機和加溼管;所述汽罩設置在霧化器上方,汽罩上設有出汽口 ;所述電機驅動汽罩轉動;所述加溼管的入口設置在汽罩上方,加溼管的出口連通送風風道;所述汽罩的外部空間與排風風道連通。所述加溼排水分流機構包括汽罩、電機、加溼管和排溼管;所述汽罩設置在霧化器上方,汽罩上設有出汽口 ;所述電機驅動汽罩轉動;所述加溼管和排溼管的入口均設置在汽罩上方,加溼管和排溼管的出口分別連通送風風道和排風風道。所述殼體上設有顯示屏。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加溼排水分流機構的入口設置在霧化器上方,加溼排水分流機構的兩個出口分別連通送風風道和排風風道,這種結構使得當需要加溼時,霧化器的霧化的水汽通過加溼排水分流機構後由送風風道送入室內,實現加溼的目的;當需要排水時,霧化器霧化的水汽通過加溼排水分流機構後由排風風道送出室外,實現排水的目的。因此,本實用新型不但能達到夏天製冷、冬天制熱的效果,又能保證室內的溼度不會太低,而且本實用新型加溼及排水方便,水箱永遠不會滿水,噪音低、功耗低、佔地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後視圖。圖3為圖1的左視圖。附圖中的標號為:殼體1、水箱加水口 11、水箱2、水位檢測機構3、霧化器4、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汽罩51、電機52、加溼管53、送風風道6、排風風道7、溫溼度傳感器8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見圖1至圖3,本實施例的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包括殼體1、水箱2、水位檢測機構3、霧化器4、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送風風道6、排風風道7和溫溼度傳感器8。殼體I上設有顯示屏。水箱2設置在殼體I內底部,並且殼體I上設有連通水箱2的水箱加水口 11。水位檢測機構3和霧化器4均設置在水箱2內。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包括汽罩51、電機52、加溼管53和排溼管。汽罩51設置在霧化器4上方,汽罩51上設有出汽口。電機52驅動汽罩51轉動。加溼管53和排溼管的入口均設置在汽罩51上方,力口溼管53和排溼管的出口分別連通送風風道6和排風風道7。殼體I的後上方設有內部迴風口,溫溼度傳感器8設置在該內部迴風口處。對於汽罩51的外部空間直接連通排風風道7的移動空調,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可不必設置排溼管。當需要加溼時,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的電機52驅動汽罩51轉動,使汽罩51的出汽口對準加溼管53,霧化器4霧化的水汽由送風風道6送入室內,實現加溼的目的。當需要排水時,溼排水分流機構5的電機52驅動汽罩51轉動,使汽罩51的出汽口對準排溼管,霧化器4霧化的水汽由排風風道7送出室外,實現排水的目的。本實施例的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的工作流程為:在開機後,若水位檢測機構3檢測到水箱2內沒有水,則顯示屏提示用戶從水箱加水口 11往水箱2內加水,當水位檢測機構3檢測到水位到中水位時,發出報告,顯示屏顯示水箱2水滿。在水箱2內有水的情況下,此時溼度傳感器8檢測環境溼度,若環境溼度低於40%,則啟動霧化器4對空氣中進行加溼,霧化器4 一旦啟動後,只有當環境溼度大於60%後,才可以停止運行,當環境溼度再次降到40%時,再次啟動霧化器4進行加溼,如此進行循環,完成空調向空氣中加溼循環過程。當空氣中的溼度較大,霧化器4不消耗水箱2內的水,而空調系統本身不斷產生冷凝水的情況下,水箱2內的水的積累會逐漸增多,當水箱2內的水位增高到一定程度,此時立即啟動霧化器4向室外進行排水,排水到一定程度,則霧化器4停止工作不排水,當水箱內的水位再次上升致高水位時,則再次啟進行排水,如此循環進行,完成排水循環。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I)、水箱(2)、水位檢測機構(3)、霧化器(4)、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送風風道(6)、排風風道(7)和溫溼度傳感器(8);所述水箱(2)設置在殼體(I)內底部,並且殼體(I)上設有連通水箱(2)的水箱加水口(11);所述水位檢測機構(3)和霧化器(4)均設置在水箱(2)內;所述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的入口設置在霧化器(4)上方,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的兩個出口分別連通送風風道(6)和排風風道(7);所述殼體(I)的後上方設有內部迴風口,溫溼度傳感器(8)設置在該內部迴風口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其特徵在於:所述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包括汽罩(51)、電機(52)和加溼管(53);所述汽罩(51)設置在霧化器(4)上方,汽罩(51)上設有出汽口 ;所述電機(52)驅動汽罩(51)轉動;所述加溼管(53)的入口設置在汽罩(51)上方,加溼管(53)的出口連通送風風道(6);所述汽罩(51)的外部空間與排風風道(7)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其特徵在於:所述加溼排水分流機構(5)包括汽罩(51)、電機(52)、加溼管(53)和排溼管;所述汽罩(51)設置在霧化器(4)上方,汽罩(51)上設有出汽口 ;所述電機(52)驅動汽罩(51)轉動;所述加溼管(53)和排溼管的入口均設置在汽罩(51)上方,加溼管(53)和排溼管的出口分別連通送風風道(6)和排風風道(7)。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I)上設有顯示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加溼排水一體化移動空調,包括殼體、水箱、水位檢測機構、霧化器、加溼排水分流機構、送風風道、排風風道和溫溼度傳感器;所述水箱設置在殼體內底部,並且殼體上設有連通水箱的水箱加水口;所述水位檢測機構和霧化器均設置在水箱內;所述加溼排水分流機構的入口設置在霧化器上方,加溼排水分流機構的兩個出口分別連通送風風道和排風風道;所述殼體的後上方設有內部迴風口,溫溼度傳感器設置在該內部迴風口處。本實用新型不但能達到夏天製冷、冬天制熱的效果,又能保證室內的溼度不會太低,而且本實用新型加溼及排水方便,水箱永遠不會滿水,噪音低、功耗低、佔地小。
文檔編號F24F1/04GK203052863SQ20132002322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明者楊勝, 劉清良, 曾洋 申請人:江蘇友奧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