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防潮箱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01:10: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潮箱,特別是一種電子防潮箱。
背景技術:
防潮箱是說運用各種除溼技術有效地降低櫃內溼度,從而達到防潮、防黴、防氧化、防鏽、防微量吸溼等目的。
為了讓防潮效果更好,裡面放入能夠吸附水汽、溼氣一次性使用的『乾燥材料包』簡稱『乾燥包』或『乾燥劑』,但由於乾燥包只能一次性使用,無法知道是否已經失效,之後於箱內加上『溼度表』可以顯示告知箱內溼度狀況,漸漸地這類產品開始受到市場上的重視,其中尤其是攝影工作者,因為專業單眼相機的鏡頭容易因為溼氣高並在一個密封的空間時,容易在鏡頭表面造成發黴的情況,之後廠商更推出結合了『溼度表』和『密封盒』的產品。
這樣的氣密箱內只要放入一定份量的『乾燥包』,就可以在外箱上看到溼度狀況,這類型產品就是現在我們所認知的『防潮箱』。它的優點是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但由於乾燥包屬於一次性功能,當吸收水汽達到一定飽和程度就失去繼續除溼能力,並且還會因為溼氣沒能實時吸收排除而反倒成為『保溼』的反效果,若沒有留意乾燥包的更換產品反倒成為『保溼箱』,這個缺點是非常受人詬病的部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防潮箱。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電子防潮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部通過分隔板分隔成前側的元器件放置區和後側的系統安裝區,所述系統安裝區內安裝有小型轉輪除溼系統,所述分隔板上布置有抽風孔和迴風口,所述小型轉輪除溼系統的內部進風管道和內部迴風管道分別穿過抽風孔和迴風孔後置於元器件放置區中,小型轉輪除溼系統的外部進風管道和外部排風管道分別穿過箱體的側壁和頂部後外露,所述內部進風管道、內部迴風管道、外部進風管道和外部排風管道中分別安裝有一個電磁閥,所述電磁閥和小型轉輪除溼系統的工作狀態通過元器件放置區的溼度傳感器控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小型轉輪除溼系統包括內部風機、除溼轉輪、驅使除溼轉輪轉動的電動機、外部風機以及外部風加熱器,所述除溼轉輪內部分成除溼區和再生區,所述內部進風管道、除溼區、內部風機和內部迴風管道構成除溼迴路,所述外部進風管道、外部風加熱器、再生區、外部風機和外部排風管道構成再生迴路。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部排風管道和內部迴風管道呈十字分布,外部排風管道和內部迴風管道交叉的部位緊密貼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部進風管道通過冷卻器後與除溼區連通,所述冷卻器通過箱體預留的接口與外界冷源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溼度傳感器監控元器件放置區內的溼度,當元器件放置區內的溼度超過設定值時,內部進風管道、內部迴風管道、外部進風管道和外部排風管道上的電磁閥均處於連通狀態,元器件放置區通過內部進風管道進入到小型轉輪除溼系統進行除溼後通過內部迴風管道回到元器件放置區,保證元器件放置區內的溼度處於設定值以下。外部進風管道的風經過加熱後通入小型轉輪除溼系統的再生區,為後續可持續除溼提供保證。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性能穩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係,並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
參照圖1~圖2,一種電子防潮箱,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內部通過分隔板4分隔成前側的元器件放置區2和後側的系統安裝區3,所述系統安裝區3內安裝有小型轉輪除溼系統15,所述分隔板4上布置有抽風孔和迴風口,所述小型轉輪除溼系統15的內部進風管道5和內部迴風管道6分別穿過抽風孔和迴風孔後置於元器件放置區2中,小型轉輪除溼系統15的外部進風管道7和外部排風管道8分別穿過箱體1的側壁和頂部後外露,所述內部進風管道5、內部迴風管道6、外部進風管道7和外部排風管道8中分別安裝有一個電磁閥,所述電磁閥和小型轉輪除溼系統15的工作狀態通過元器件放置區2的溼度傳感器控制。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小型轉輪除溼系統15包括內部風機13、除溼轉輪9、驅使除溼轉輪9轉動的電動機10、外部風機12以及外部風加熱器11,所述除溼轉輪9內部分成除溼區和再生區,所述內部進風管道5、除溼區、內部風機13和內部迴風管道6構成除溼迴路,所述外部進風管道7、外部風加熱器11、再生區、外部風機12和外部排風管道8構成再生迴路。除溼轉輪9由特殊陶瓷纖維載體和活性矽膠複合而成;除溼轉輪9兩側由特製的密封裝置分成兩個區域:除溼區及再生區;當需要除溼的溼潤空氣通過除溼區時,溼空氣的水蒸汽被除溼轉輪9的活性矽膠所吸附,乾燥空氣被內部風機13送至需要處理的空間;而不時緩慢轉動的除溼轉輪9載著趨於飽和的水蒸汽進入再生區;再生區內反向吹入的高溫空氣使得除溼轉輪9中吸附的水份被脫附,被外部風機12排出室外,從而使轉輪恢復了吸溼的能力而完成再生過程,轉輪不時地轉動,上述的除溼及再生周而復始地進行,從而保證小型轉輪除溼系統15持續穩定的除溼狀態。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外部排風管道8和內部迴風管道6呈十字分布,外部排風管道和內部迴風管道6交叉的部位緊密貼合,乾燥的空氣在外部排風管和內部迴風管道6交叉的部位進而熱交換後排回元器件放置區2,可以使得元器件放置區2中的溫度維持不變。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內部進風管道5通過冷卻器14後與除溼區連通,所述冷卻器14通過箱體1預留的接口與外界冷源連接,溼潤的氣體經過降溫後,能提高活性矽膠吸附水蒸氣的性能,冷卻後的空氣在外部排風管道8和內部迴風管道6交叉的部位進而熱交換後排回元器件放置區2,可以使得元器件放置區2中的溫度維持不變。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並不限於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