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楊店龍燈開光(龍燈開光怎樣說吉利話)

2023-08-05 12:39:48

楊店龍燈的馬腳解說

龍燈的配角——馬腳
玩龍燈前都要有「馬腳」來管束、指揮、引導龍燈。馬腳分「幹(gàn)獅保」(方言音譯)(拿著「神棍」的馬腳)和「獅子」(「獅子」的尾巴需要一個人來扶著),龍燈「階級」最小但為「主角」。只要龍燈碰到他們二位,發現龍燈拉得不夠直並且舉得不夠高「沒有達到他們的標準」便會遭到「幹獅保」「神棍」的「攻擊」和「獅子」的「獅頭」「襲擊」。按照傳統,一般先是「『僵』『馬腳』」然後才玩龍燈。「馬腳」都由各村指定的傳人(「僵」馬腳的人,稱「馬子」)拿起點燃的黃表紙向龍燈敬禮,然後向馬腳自己的香案再敬一個禮(「請神」)並隨著人們圍在他身邊猛烈敲鑼打鼓、吶喊狂叫的聲音中蹦跳起來,雙手朝天,示意要脫下他的上衣外套並披上馬腳所搭配的專屬肚兜。「僵」下來後的馬腳就像神靈附體一樣,不怕冷,不能講話只能做手語,而且手上燃鞭不怕痛,還敢閉眼走路及衝跑。渾身好像篩糠一樣的抖動,拼命的搖擺著頭,嘴裡發出「卟卟」的聲音。他們喜歡聞焚香散發的氣味,由頭人招呼,以免他們橫衝直撞導致發生意外事故。有時候馬腳多了,就容易發生打架事故,即人們所說的「爭位」。當不需要他們的時候,也是敬禮後「恢復」為常人,就是「轉馬」,也稱「下馬」。俗話說「醒了」。 有時僵馬腳的人「僵」不下來,就需要有別人替代那個僵馬腳的人,這個替代真馬腳的人就稱做「假馬腳」。真馬腳口渴了不能自己說話,需要頭人餵他水喝,這些水只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礦泉水,有些外地人以為馬腳能這麼僵下來完全是「頭人用迷藥把他們迷住了」,這完全是危言聳聽胡言亂語,殊不知馬腳也是普通人。再有,馬腳喜歡聞的香也是普通的香,並不是什麼「能把人給迷住」的香。所以說馬腳們都是靠著毅力堅持下來的,有時候下大雨了,馬腳們也要光著上半身在雨中「漫步」,因此「僵馬腳」是一個非常辛苦,比舞龍還費精神的活,並不是某一個人能隨便堅持下來的活。在觀看馬腳精彩刺激的「表演中」,更應該體會到馬腳是用自己的健康狀況帶給你快樂的。在此大家應該給那些僵了很多年的老馬腳們致敬。
關於僵馬腳的「不解之謎」:
(1)有的馬腳,在上廟的時候,或者馬腳轉馬之前,會說些什麼,比如哪家有鬼,或者有冤屈的不得解,做什麼會給村子帶來好運,都會指點頭人轉馬之後去做,沒有什麼解釋,但是往往都十分靈驗;
(2)請神到底是怎麼回事,無從查證,一旦請神輕功,馬腳的力氣會變得巨大,一般一個年輕小夥子請神成功,在香案桌得最少得有4個成年男子才安得住桌子,而且馬腳跑起來,一般人根本追不上;
(3)不怕冷,不怕爆竹炸。經常有馬腳手裡拿著正在燃放的爆竹邊走邊放,特別是在上廟的時候,那麼點小空間,好幾條十萬發的爆竹就在廟宇裡狂轟亂炸,馬腳依然站著不害怕;
(4)請神過程的感覺。據一些馬子(僵馬腳的人)說,他們僵馬腳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很黑的山洞裡面一直走,突然發現有光出現,那裡會有一個老頭或者是老婆婆給你喝一碗東西,你就「請神」成功,「僵下來了」;
(5)已經是馬腳的人,特別是年輕的馬腳,在正月十五那天,不管你在哪,都會感覺異常興奮,控制不住自己要回來僵馬腳。

楊店龍燈的舞龍習俗

【正月十二主要是龍燈開光和上土地廟的日子】
正月十二這天有人把新龍頭和新龍尾從紙紮鋪裡拿出來,與龍身連接在一起,再擺上貢品,插上香蠟,請來道士,準備開光。開光時,所有頭人全部跪在龍燈面前,道士與其助手敲大鑼大鼓念經,念的都是當年頭人的名單以及為此次玩燈捐款的人數等等。念時,也時不時有人送來長長的代表著吉祥和如意的紅布條兒搭在龍頭上,稱為「搭紅」。念完後用點燃的黃表紙或蠟燭在龍眼處頓一下(「點睛」)並將蒙在新龍頭眼睛上的有色紙撕去,然後再用蠟燭或黃表紙繞整個龍身一圈,表示龍燈已「顯靈」,可以玩了。最後燃放鞭炮、煙花,七八箱煙花伴隨叫聲鑽入天空,好不熱鬧。這就是「開光」的全過程。 開光大致需要花上一個半小時左右。開光是首次舞龍之前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可以說是「無開光不玩燈」。開光結束後僵馬腳並上土地廟,白天的活動就宣告結束。有馬腳的灣(或街)到了晚上就可以僵馬腳,一直僵到晚上十一點鐘甚至更晚。正月十二這一天因為有些地方的龍燈還未開光(西街、北街等地方的龍燈在正月十三開光),所以龍燈都不集合(各玩各的)。(圖:張家灣龍燈開光 ) 道士敬禮
道士念經
助手念捐款名單(出燈錢人員名單)
撕有色紙
點睛
搭紅
【正月十三主要是上(大)廟的日子,也是人最多的時候】
東天符廟:鎮南及街上的龍燈正月十三朝拜東天符廟(去往侯廟)
鎮北及街上的龍燈正月十五朝拜東天符廟(準備轉鄉) 侯家大廟:正月十三鎮南、鎮北及街上的龍燈一同朝拜侯家大廟※ 鎮南、鎮北的龍燈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輪流朝拜東天符廟,每年朝拜一次。楊店街上的龍燈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都要朝拜東天符廟,每年兩次(不算入夜間朝拜)。
西街南夏家砦、馮劉畈龍燈「祭廟」
正月十三上午十點左右,夏家砦的兩條龍燈就會帶著本灣附近馮劉畈的龍燈來到西街的南部「祭廟」。 西街南部原來是一處稻場,夏家砦在此建了一座祠堂,後來被毀,但夏家砦及馮劉畈的龍燈每年正月十三上午都要來此「祭廟」一次:首先獅子喝彩,喝完彩後,三條龍燈(夏家砦兩條,馮劉畈一條)就馬上舞龍。北邊一條,南邊兩條相對著舞龍,彼此換位置(這邊過去,那邊過來)玩三回合。然後還會去北街菜市場內舞龍,北街菜市場那裡以前也有夏家砦的廟。因此楊店舞龍還是跟歷史扯得上半點關係的。夏家砦和馮劉畈的龍燈是最先踏入楊店街上打頭陣的灣裡的龍燈,他們的到來就預示著其他灣裡的龍燈的陸續到來。(圖:夏家砦、馮劉畈龍燈西街南舞龍) 北街西天符廟遺址舞龍
在北街烏龍不遠處設有兩座香案,設香案的地方曾有一座西天符廟,後來「文革」時期慘遭毀滅,但每年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鎮區內的龍燈都會到此處「祭廟」。依照舊俗,所有龍燈都要按照「西街-北街-公路」的路線轉兩三圈後再回到西街以「西街-正街-中店-東街」(這四條街都是東西向)的路線來到東天符廟。 上東天符廟
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上午十點半左右,鎮區內的龍燈都會齊拜東天符廟。一般鎮南的龍燈正月十三首先朝拜東天符廟,鎮北的龍燈由於要等待鎮南及街上的龍燈(上侯家大廟),所以在正月十五朝拜。
在楊店鎮區本來有兩座天符廟——東天符廟和西天符廟。西天符廟原來建在北街官塘(古代做官的人為自己所挖的池塘,已填平)東側,但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文革」期間建加工廠時被毀;東天符廟即現在依然矗立在東街村頭黃孝公路(桃花驛大道)邊上的天符廟。
東天符廟內供奉著多位佛道兩教菩薩,其中有大家所熟知的濟公活佛,送子觀音,財神爺,「佛教四大菩薩」裡的三位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普賢菩薩,「武聖」關公,土地公和土地婆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天符菩薩」,天符廟便因「天符菩薩」而得名。傳說天符菩薩是天上文曲星轉世,於明朝末年降生在孝感塗巷(現屬孝昌縣)一個農民家,長大學成後來到楊店當私塾先生教書。學堂就設在西廟舊址,後又設在東廟處。有一天晚上,先生作了一個夢,夢中玉皇大帝對他說:「這個地方(楊店)人心太壞,我將派人在附近的鎖口井裡投下毒藥,把他們全部毒死,以示懲罰!」先生醒來時嚇出一身冷汗,他找不出解救百姓的辦法,但又不敢叫老百姓不吃井水,擔心洩露天機會遭到更嚴厲的懲罰。無奈之下,只得連夜給幾個得意門生留下短箋:「為救百姓,我先去了,爾等珍重!」趕在天亮之前捨身投井。有四個學生看到留言,忙趕去救先生,也都掉到井裡被淹死。第二天清早,老百姓前來打水,看見井裡死人了,都不敢吃井水,老百姓就這樣得救了。後來玉帝看見這裡的人依然活著,但心眼變好了許多,就派天神下來查訪。天神將調查情況向玉帝如實稟報,玉帝聽後大為感動,為了嘉獎先生的德行,將其封為「金容大帝」,並封那四個為搶救先生落井而死的學生為天神。同時為讓下界都知道封神之事,就在先生教學的兩個地方降下五彩祥符,人們都能從「天降符瑞」中看到兩行文字:「敬重天符,永保太平」。人們知道了原委,就稱金容大帝為「天符菩薩」,並在他教過書的兩個地方分建東、西兩座天符廟。把天符菩薩塑成坐像,供在中間;四個小天神塑成站像,站立兩邊,常年供奉祭祀,以感謝天符菩薩及四個小天神的救命之恩。
東天符廟始建於明末,距今已經400年了。此廟建後經過多次維修:1790年(清道光8年)擴建過一次;1935年(民國24年)全面修理一次。兩次修葺,廟門前簷的壁畫、兩側的六稜柱,上面堆塑的立體魁星點鬥,雙龍抱柱的神龕等,都窮形盡相,栩栩如生。後東天符廟遭日寇破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由各鄉親資助,此廟再次得到修復,並把天符菩薩從侯家大廟迎回。「文革」期間,由於失修,屢遭傾圮。1992年,因淫雨成災,東天符廟除廟門外,幾乎全部夷為平地。經多方努力,東天符廟又於1994年9月25日破土動工,1995年元月按原址、原向、原規模圓滿修復。
原楊店高中老師、《桃花詩刊》原主編楊復初先生曾經撰聯:
一、正門聯:
天有九重,處高聽卑,在世間懲惡揚善;
符憑一道,敬神役鬼,為人類祛病消災。
二、大殿聯:
金光萬道,容態百端,佑一方安康,威靈早顯桃花驛;
大德千秋,帝鄉八表,消九土禍祟,庇澤長綿楊店街。
東天符廟隸屬於東街,由東街管轄。正月十三當鎮南、街上的龍燈上廟時,東街的龍燈在東天符廟北面為龍群送行;正月十五鎮北、街上的龍燈上廟時,東街的龍燈則又在東天符廟東面為龍群送行(龍群往北走,去往侯家大廟;龍群往東走,開始「轉鄉」),這就跟之前所說的客人在主人家作客,主人需要到門外接(或送)遠來的客人一致。等龍群遠走後,東街的龍燈才最後在東天符廟前舞龍,然後加入到去往侯家大廟或「轉鄉」的龍群中。
東天符廟由於地處於黃孝公路(桃花驛大道),道路狹窄,人也特別多,很多外地來楊店看燈的人都【誤以為】東天符廟的龍燈最多,其實不然。下文要介紹的侯家大廟才是真真正正的「龍山人海」,侯家大廟的龍燈才是最多的!(鎮南、鎮北及街上的龍燈全都要去侯家大廟集合輪流舞龍)。
東天符廟除了每年正月十二到正月十六「月半」舞龍期間開放外,在農曆八月朝拜武漢黃陂木蘭山的時候也會開放以迎接香客前來。
 
去侯廟的路上
正月十三上午當鎮南、街上的龍燈朝拜完東天符廟後緊接著去四公裡外的侯家大廟(在鎮北侯廟村乃武砦)朝拜進香。侯家大廟雖小,但卻有著「總廟」之美稱 ,裡面供奉著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和眾神仙的畫像。正月十三鎮區內所有的龍燈都要來此朝拜。侯家大廟路途遙遠,要過農田、跨草地、走小路,宛如第二次「長徵」。當朝拜完天符廟後的龍群正趕往侯家大廟的路上時,鎮北的龍燈也要早早的出面「接燈」(鎮北的龍燈在正月十五上午朝拜天符廟,十三不來),以迎接萬裡「遠遊」而來的長龍隊。當然,「接燈」後鎮北的龍燈也一樣會加入到龍群的隊伍中來。就這樣,浩浩蕩蕩的二十多條的龍燈隊(鎮區龍燈全部到齊)及近十萬不辭路途遙遠的「遊客」們直奔侯家大廟而來。 龍群到侯家大廟要經過鎮北的村落依次是解家林、劉家崗、壋子楊家灣和張家畈。龍群在到達張家畈之前的公路上會集合。

上侯家大廟
來到侯家大廟(簡稱「侯廟」),所有龍燈先等候「獅子」的到來,等「獅子」在廟門口喝完彩就開始輪流舞龍。侯家大廟與東天符廟不同,侯家大廟場地很大,可容納數百萬人,所以可以分為東西兩個區域舞龍:西側舞龍區域有壋子楊家灣、滿堂畈、龔家港和張家畈這些離侯家大廟較近村灣的四條龍燈;東側舞龍區域則有離侯家大廟較遠村灣的龍燈(不包括楚江院的龍燈)。其中東側舞龍區域離侯家大廟最近,西側舞龍區域離侯家大廟最遠,這就像是主人家把重要的位子讓給你們遠到的客人一樣。在侯家大廟舞龍,可謂玩燈的最高潮,鎮區內所有的龍燈輪番舞動,翻江倒海;旌旗招展、鑼鼓喧天;樹上屋頂上人山人海,鞭炮的硝煙瀰漫在上空,鑼鼓聲、鞭炮聲如煮粥似的爆響。不僅有龍舞,還有採蓮船。侯家大廟每年正月十三隻來一次。在侯家大廟舞龍後,返程時也要在附近灣裡的稻場上繼續舞龍,直到下午三四點鐘結束。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龍燈在每一個灣裡舞龍的時候,需要圍繞這個灣轉兩個大圈,所以轉來轉去發現還在起點上,這很正常,這兩個大圈代表著這個灣的龍燈「接燈」和「送燈」。接燈時轉一個大圈,送燈時也要轉一個大圈。相傳龍燈隊伍直線離開就是開了一條河,龍王爺就衝走了;繞一個圈便是一個潭,龍王爺就深藏其中。(圖:村灣稻場舞龍) 楚江院龍燈及「娃娃高蹺」
正月十三這一天,自稱為「楊家將後人」 並且有著楊店鎮「高蹺之鄉」美稱的楚江院的龍燈及本灣最有代表性的高蹺隊也會去朝拜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由於楚江院的高蹺皆為十多歲左右的少年所踩,故楚江院的高蹺又稱「娃娃高蹺」。 一般情況下,楚江院的高蹺隊在前,龍燈殿後,中間保持一定距離且各有各的舞龍樂隊。楚江院是楊姓村灣(全灣人都姓楊),也是楊店鎮區內唯一有著「高蹺」的灣。楚江院的龍燈和「娃娃高蹺」每年正月十三隻來一次,所以要看高蹺的一定要早早安排好時間。楚江院除了每年元宵舞龍和娃娃高蹺外,也會舉辦多場楚劇演出。 【正月十四主要是龍燈給家家戶戶拜年的日子,俗稱「搜旮旯」(sōu gái luò)】
鎮區內的龍燈在這一天都不集合,也就是說各玩各的。灣裡的龍燈休息,晚上才有馬腳串門給各家各戶拜年;而楊店五條街上的龍燈則會玩一整天。街上的龍燈在這一天上午半天主要給商家、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下午半天才給家家戶戶拜年。除了街上的龍燈給各家各戶拜年外,下午或者夜間也會有灣裡的龍燈到街上「串門」拜年。龍燈拜年前都要把香案擺在大門前,燃放爆竹請來龍燈,且不許在龍燈所到之處晾曬衣物(「搜旮旯」意即龍燈給每一家每一戶拜年,絕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正月十五主要是龍燈轉鄉的日子】
正月十五鎮北的龍燈就要到鎮南的村落舞龍,是為「轉鄉」,也稱「下鄉」。
由於正月十三鎮北的龍燈為了等待鎮南及街上的龍燈,所以沒去東天符廟,正月十五鎮北的龍燈才和街上的龍燈一起上東天符廟,然後開始「轉鄉」。正月十五龍燈「轉鄉」要去的地方依次是夏家砦、馮劉畈、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劉家砦,當然這幾個灣的龍燈也要跟著一起到下一個灣去舞龍。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到了王家砦時龍燈就要分道揚鑣,鎮南的龍燈返回到灣裡去,而鎮北的龍燈及街上的龍燈則繼續到劉家砦舞龍,龍燈到了劉家砦,「轉鄉」才算作正式結束,街上的龍燈回各街,鎮北的龍燈回鎮北。一般情況下轉鄉結束時間大約是下午三四點鐘左右。如果正月十四龍燈給家家戶戶拜年的時候還有幾家沒有拜完,則可以在正月十五轉鄉結束後繼續拜年。
正月十五龍燈轉鄉其實是一種禮節,因為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的時候鎮南、街上的龍燈都去過鎮北的一些村落舞龍,所以正月十五就反過來,鎮北、街上的龍燈就到鎮南的一些村落舞龍,正所謂「禮尚往來」也!有來有往正是楊店鎮區內舞龍對於「以禮相待」的重要體現。(圖:正月十五龍燈轉鄉第一站——夏家砦)
燦燈
午夜十一點半就準備 「燦燈」,也稱「龍升天」。 燦燈就是由頭人把龍頭的眼睛、舌頭及龍嘴裡的龍珠扯下來拋入火中燒掉(保留整條龍燈,來年還要重新軋制的)。燦燈時圍繞在大火堆周圍的人們都要紛紛作揖並跪在大火堆旁,祈福神龍順利升天並且祝願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同時燃放鞭炮、煙花,本來安靜的夜晚變得格外熱鬧,如同除夕夜一般,夜晚也瞬間變成了白晝。燦燈後有老者「喊彩」祝福 。燦燈喻示著一年一度長達三天(或四天或五天)的「月半」完美落幕。萬事有例外,個別地方如東街、夏家砦正月十六還要玩一天或者半天,正月十六所玩的龍燈就稱作「陰久」(方言音譯)龍燈,正所謂「十五的月亮十六的圓,十五的龍燈十六的缺」。正月十六跟正月十二一樣,龍燈也是不集合各玩各的。「陰久龍燈」在此不作講解。(圖:正街紫燦燈 ) 看點一:正街龍燈開光
時間:中午12:00左右
地點:正街
說明:正街兩條龍燈相繼「開光」並「僵獅子」,然後上土地廟。除正街外,正街後面的中店、東街以及附近的夏家砦的龍燈(共8條)都會在不同時間開光,不過這一天各玩各的,都不在一起玩。 看點二:東街「僵」馬腳
時間:上午10:00左右、夜間19:00左右
地點:東街
說明:東街一直是楊店鎮區僵馬腳最熱鬧的一條街,每年正月十二都會僵馬腳,有時候一連僵下七八個馬腳。東街的兩條龍燈是相對著的,馬腳也會從這邊的龍燈跑向那邊的龍燈,東奔西跑,好不熱鬧。除了正月十二白天僵馬腳外,夜間馬腳也會去「拜訪」隸屬於東街的大廟——東天符廟。 看點一:西街龍燈開光
時間:上午9:00左右
地點:西街第二條龍燈處
說明:西街前面的第一條龍燈來到西街後面的第二條龍燈一起「開光」並「僵馬腳」,然後上土地廟。 看點二:夏家砦、馮劉畈龍燈西街南舞龍
時間:上午9:30左右
地點:西街南部官塘(古代做官的人自己挖的池塘)旁邊
說明:打頭陣的夏家砦及馮劉畈共三條龍燈到西街南部「祭廟」,「獅子」喝彩。 看點三:楚江院龍燈、娃娃高蹺訪問楊店五條街
時間:一般下午4:00—5:00左右
地點: 楊店五條街上
說明:楚江院的龍燈及高蹺給楊店五條街上的楊姓人家拜年(楚江院為楊姓村灣)。 看點一:楊店村七龍拜年
時間:上午9:00左右—中午11:30左右
地點:楊店桃花驛大道(從楊店汽車站一直到楊店鎮人民)
說明:楊店村(西街、正街、北街、王家砦)一共7條龍燈一起去公共場所(學校、醫院等)拜年。 看點二:劉家崗龍燈拜年及「獅子狗」喝彩
時間:夜間7:30左右
地點:北街、北街出口處的公路上(桃花驛大道)
說明:正月十四夜間劉家崗的龍燈及本灣所獨有的兩隻「獅子狗」會向街上劉姓人家拜年。劉家崗的馬腳也會在北街西天符廟遺址(設有兩處香案)轉馬。 看點一:夏家砦「僵獅子」及「接燈」
時間:上午10:30左右
地點:夏家砦
說明:當龍群去上東天符廟的時候,可先去夏家砦。由於「轉鄉」的緣故,夏家砦的龍燈當天不去東天符廟,而直接在本灣「接燈」。這樣就可以目睹夏家砦「僵獅子」以及「接燈」的整個過程。 看點二:西街龍燈燦燈
時間:凌晨11:30左右
地點:西街
說明:正月十五凌晨主要是龍燈燦燈的時間。推薦到西街看燦燈,原因有二:第一是西街每年都是兩條龍燈一起燦燈,其他的街上龍燈多是單獨燦燈;第二是西街燦燈之前保留了傳統的「龍燈跨火」項目,即燦燈之前在高坡下點燃兩堆稻草,待火燒大了後兩條龍燈迅速從高坡上衝下往大火上跨過去再燦燈。「跨火」是西街燦燈前所獨有的傳統項目。 看點:東街、夏家砦舞龍燈
時間:依當地實際情況為準
地點:東街、夏家砦
說明:正月十六隻有幾個地方玩燈,比如東街、夏家砦在這天還要玩。東街的龍燈一般玩到下午一兩點燦燈。而夏家砦則要到凌晨才燦燈,從正月十二到正月十六,玩了整整五天,算是最長的了。同樣這一天各玩各的。

楊店龍燈的鎮區分布


楊店高龍廟會的習俗產生於南宋,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到:「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說明南宋的大縣城都有元宵扎龍燈的習俗;而據《宋史》中關於德安府的記載中說,孝感在建炎間(1127年-1130年)移沿紫資砦,而紫資砦就在現在的孝南區楊店鎮界河邊的太平鎮灣一帶。可以推測,當時楊店應該已經有了這樣的節日習俗,但當時的龍燈,僅僅是我們說的放置在那裡專供人們欣賞的龍形燈飾。到明代,「高龍廟會」民俗已經有了今天的雛形,內容從以前單一走向了豐富,包括龍形的成熟,高蹺人物角色的豐富,舞獅、採蓮船、踩高蹺和鑼鼓的進入,活動的階段,環節、流程都有一定的套路。隨著新中國成立,「高龍廟會」習俗取得了進一步發展。1960年成立了楊店鎮龍燈協會,組建了楊店民俗管理委員會。因「四清運動」,「高龍廟會」習俗中斷七、八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在黨和的支持參與下,重新編排了龍燈套路,增添了鑼鼓伴奏曲牌。突出鄉土特徵,體現了人民群眾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表達老百姓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祝福,高龍民俗檔次高、玩太平燈、豐收燈,帶有藝術性,不同於其它的惡風陋習的低級趣味,創造了地域特色和旅遊文化的品牌。在的大力支持下,組織並舉辦了湖北省楊店高龍廟會專題攝影展覽,並出版了一本攝影專集《龍騰虎躍》在全國發行。
楊店鎮號稱「龍燈之鄉」,全鎮有126條龍燈,幾乎每個村每個灣都有舞龍的習俗。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在一起舞龍並且同上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的26條龍燈(即「鎮區龍燈」),這些龍燈都用兩根麻繩連接龍頭、龍尾,顯得別具一格,而且讓龍頭、龍尾獨立,這樣玩起來就更加省力。楊店龍燈的數量不能增加,不能減少,更不許隨意轉讓,都由各自的「頭人」(即當年舞龍的發起者、組織者,每年輪流擔當)掌管。這裡的人崇龍燈、愛龍燈,玩龍燈完全是由村民自發組織、自願參與的,是真真正正完全沒有幹預的群眾性活動。 龍燈玩得熱鬧、玩得和氣、玩得傳統、玩得規矩。玩燈的規矩保留了先人的傳統,每年玩龍燈的時間是固定的、行進的路線是固定的、集合的順序也是固定的(約定俗成)。楊店龍燈被楊店當地的老人們親切著稱呼為「燈神菩薩」。當然,以前因此龍彼龍出場次序之爭,以致龍頭、龍身、龍尾舞動不當,宗族地界等也發生過群體械鬥事件。隨著當地管理力度的加強,故禁止玩霸王燈、房族燈、門頭燈,提倡玩文明燈、和氣燈、平安燈。
「鎮區龍燈」包括5條明代遺留下來的老街(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和12個自然村(夏家砦、馮劉畈、劉家砦、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壋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解家林、劉家崗)的龍燈。這十多個村灣(街道)的龍燈歷來都在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一起舞龍,並且還要朝拜共同的大廟——東天符廟和侯家大廟,是楊店鎮為數不多的「團結燈」和「友誼燈」。這十多個村灣(街道)的龍燈每年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都互相拜年,傳為楊店鎮最美的一段舞龍佳話,同時也在來楊店看燈的遊客中口耳相傳、流傳最廣,甚至吸引了一些外省甚至外國朋友們「慕名」觀看。另外還要特別說明的是,每年正月十三下午楚江院的龍燈和「娃娃高蹺」也會朝拜東天符廟及侯家大廟。楚江院是鎮區內唯一擁有高蹺的灣。
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這五條街是鎮區內所有灣的龍燈朝拜東天符廟時的必經之路。「月半」期間以這五條街為中心,街道以南稱為鎮南,街道以北稱為鎮北。鎮北多以玩獨燈(只有一條龍燈)為主。玩「獨燈」和玩「獨立燈」不是一個概念,「獨立燈」指的是不與其他各村各灣一起舞龍的「自由龍燈」。楚江院的龍燈屬於「獨立燈」。 街上西街、北街、正街、中店、東街10條馮劉畈、王家砦、解家林、劉家崗、壋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各1條(8條),其他灣(街)各2條(18條),加上「楚江院」獨立燈(1條)共27條鎮南夏家砦、馮劉畈、劉家砦、張家灣、周家樓、王家砦10條鎮北壋子楊家灣、滿堂畈、張家畈、龔家港、解家林、劉家崗6條獨立楚江院1條龍燈照地名數量(條)/顏色備註 西街2/淺紅、深紅(圖片中上圖為淺紅,是為第一條燈;下圖為深紅,是為第二條燈)楊店五條街的第一條街,也是最西邊的街;
每年正月十三「開光」正月十四「拜年」正月十五「燦燈」都在一起的「兄弟龍燈」,為楊店街上所少見;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北街、正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北街2/烏、橙西街和正街之間往北的一條街即為北街;
北街的烏龍是鎮區內唯一的烏龍;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正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正街2/白、紫正街是楊店五條街的正中心;
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北街及王家砦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中店2/黃、橙楊店五條街最長的一條街;
每條龍燈都有屬於各自獨立的馬腳,是楊店五條街上唯一兩處有馬腳的街(如圖)   東街2/白、紅東街由於被加油站阻隔,是唯一一條不與前面四條街相連的街,也是最東邊的街;
前面的白龍和後面的紅龍相對(白龍朝東,紅龍朝西);
有東天符廟一座;
馬腳多   夏家砦2/紅、白建有夏氏宗祠;
平時兩條龍燈一前一後相隔較遠,關鍵時候後面的白龍才會跟前面的紅龍合在一起;
白龍的龍頭和龍尾均為紅色;
馬腳多   馮劉畈1/紅每年正月十三,經常跟夏家砦的龍燈一起舞龍,形影不離 劉家砦2/紫、紅其中有一條龍燈「是在一夜之間趕製出來的」(見本詞條《奇聞趣事·一夜成雙》) 張家灣2/兩條皆為紅色又名「滾子河張家灣」,或者可以直接稱之為「滾子河村」

建有張氏宗祠;
兩條龍燈的尾巴各不相同    周家樓 2/兩條皆為紅色周家樓的獅子頭是鎮區內最大的獅子頭,並且獅子的力氣最大,相當有精神 王家砦1/黃每年正月十四上午半天經常跟西街、北街、正街的龍燈一起向商家、醫院等公共場所拜年 壋子楊家灣
(不可直接稱呼為「楊家灣」)  1/紅每逢閏年,便會在12節的基礎上增加一節(13節) 滿堂畈1/紅每年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之前經常跟壋子楊家灣的龍燈一起迎接遠來的龍燈 張家畈1/ 紅每年正月十三上侯家大廟之前,經常跟龔家港的龍燈一起迎接遠來的龍燈 龔家港1/紅很早以前跟張家畈合玩一條燈,後來兩個灣分家後另造一條,因此長相顏色跟張家畈龍燈差不多一個樣(後來龍頭才發生變化),出門也是挨著一前一後,可以說與張家畈的龍燈是一對雙胞胎 解家林1/紅有解家林的龍燈就會有劉家崗的龍燈,兩地龍燈形影不離,如影隨形 劉家崗1/黃劉家崗沒有獅子,有兩隻「獅子狗」(如圖) 楚江院1/紅有「娃娃高蹺」,素有楊店鎮「高蹺之鄉」美稱 ※ 在鎮區,所有白龍統稱為「老龍」或「白老龍」。正街、東街以及夏家砦各有一條老龍。其中,正街的白龍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實的「老龍」,也是最有資格稱為「老龍」的白龍,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沒有哪一條龍燈能跟它比,所有龍燈的輩分、地位都比正街老龍低一等級。很早以前的正街白龍並不是像今天所見到的,以前的正街白龍是一條有兩層樓高的巨龍,沒有身體只有龍頭和龍尾。所有的龍燈都要從龍頭的這一邊穿過龍尾的那一邊。現在所看到的正街白龍其實是後來改造過的。

湖北元宵節有哪些風俗?

1、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南宋以後增加的一項元宵節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始於南宋。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2、龍燈會

龍燈會是孝感元宵節的重頭戲,從初八人們開始扎龍,還扎獅子、彩船、竹馬、高蹺、平臺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遊同樂,唱各種彩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鬥、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3、迎紫姑

在民間,過去流傳著正月十五邀請紫姑廁神的傳統習俗。對紫姑進行祭拜,並佔卜蠶桑。同時,佔卜其他眾事。

迎紫姑,也叫戚姑、廁姑、坑三姑等等。紫姑本是人家小妾,因為原配夫人嫉妒,在正月十五日,被害死在廁所,幸得玉皇大帝憐憫,封為廁神。

4、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5、送花燈

送花燈也叫送孩兒燈,古時候,元宵節節前,新成親的夫妻總會收到娘家送來的花燈,因為燈與丁同音,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女兒一家能夠添丁進口,人丁興旺,現在好多影視劇裡面也有很多這種鏡頭,女子在在河裡放花燈。

農村耍龍燈恭賀吉祥語有哪些?

元宵的起源
■元宵節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觀燈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描寫了元宵節情人之間的思念之苦。今天就是元宵節,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曾經為少男少女們營造浪漫溫馨氛圍的中國情人節正漸漸被人們遺忘。
昨天,記者來到魯祖廟花市,發現沒有哪家花店打中國情人節的主意。問花店賣花人「是否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店主們都對記者的提問感到奇怪。「是不是造謠喲?」「你有沒有搞錯,元宵節是吃湯圓的。」「一年哪得這麼多情人節?」「好像是七月初七喲。」一位資深的花店老闆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他們每年都看重2月14日。近一兩年,由於媒體的宣傳,花店老闆們開始在七夕上做文章,但效果一般。
記者又隨機問了一些市民、同事和朋友,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在人們的普遍意識中,正月十五,不過就是觀燈、猜謎、吃元宵。而當問及「2月14日是什麼日子」時,包括一些小學生都知道是「情人節」。
但專家們認為,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而且比西方的情人節更有內涵、更有傳統。它是一個浪漫而詩情的節日,是一個瞬間產生愛情的節日。
天津市社科院輿情研究所首席專家王來華介紹,由於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元宵節這天才被允許結伴出門看燈賞玩,不少多情男女藉機物色心上人,擦出愛的火花,因此,元宵節這天也就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辛棄疾的「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描述的就是在元宵節尋找情人的場景。著名潮劇《陳三五娘》以元宵節為背景,講述了陳三邂逅黃五娘的浪漫愛情故事。古戲《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也是在元宵夜山誓海盟。王來華表示,元宵夜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傳情達意的渠道,情侶們或密箋赴約,或互贈詩帕,體現的是一種純潔的男女之情。這種感情含蓄內斂,韻味十足。
為何元宵節這個情人節受到如此冷落呢?重慶市孔子儒學會會長鮮于煌教授感嘆到,現在人們對傳統文化宣傳不夠,反倒是對博來的東西大加推崇。他認為,尊重傳統文化,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也讓每個中國人都不忘本。他說,除了元宵,春節、寒食、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都應受到人們重視

龍燈吉祥語

1. 【生龍活虎】活潑壯勇的姿態。
2.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3. 【來龍去脈】喻事情的全部過程。
4. 【臥虎藏龍】喻人才多而傑出。
5. 【活龍活現】形容繪畫、雕刻或文字的敘述,極為逼真。
6. 【乘龍快婿】形容一個令人滿意的好女婿。
7. 【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成大器。
8. 【畫龍點眼】喻作畫在重要處添上一筆使作品更加深動。
9. 【蛟龍得水】喻人材得到賞識重用。
10. 【群龍無首】喻群眾失去了領袖。
11. 【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但並非真正的愛好它;引申為浮華不實。
12. 【龍生九子】古代傳說龍生的九條小龍,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13. 【龍吟虎嘯】指龍虎的叫嘯,形容人吟嘯聲非常洪壯嘹亮。
14. 【龍爭虎鬥】形容兩強爭鬥,不相上下。
15. 【龍肝鳳髓】比喻珍美之菜餚。
16. 【龍飛鳳舞】形容氣勢奔放雄壯。
17. 【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18. 【龍蛇雜處】喻各種好壞不同的人,混雜居處在一起。
19. 【龍鳳呈祥】富貴吉祥的徵兆,多用於結婚證書或喜帖上。
20. 【龍潭虎穴】喻險要的地方。
21. 【龍蟠虎踞】形容形勢雄壯險要的地方。
22. 【龍行虎步】指威儀莊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23. 【龍驤虎步】比喻威武軒昂的氣概。
24. 【龍驤虎視】形容規模宏遠。

同类文章

做夢夢到死人復活(已婚女人夢見人死了又活了)

做夢夢到死人復活意味著什麼?周公解夢夢見死人表示你打算忘記一些不快的往事,並準備從失意中再站起來。不用害怕。如果夢境是快樂的,這是吉祥之夢,如果是悲傷、嚴肅的則是骨肉將有意外。夢見死人復活若夢見死去的父親活過來,表示家庭成員中會有爭論。若是夢見亡友,則表示物質上將會發生困難。夢見死人從棺木中走出表示

夢見被蛇追但是沒咬著(夢見被蛇追還被咬了一下)

為什麼我會經常夢見蛇追著要咬我,它追我跑都沒咬到一般夢見的蛇都是美女蛇(不管男女蛇統稱美女蛇),這個夢說明你最近有桃花運,但是你跑,就說明你懼怕的,你不喜歡他,而他追著咬你沒咬到就說明這個桃花會很快消失。夢見自己被一條巨蛇追但沒被咬到,請高人幫我解夢蛇代表生活中和你有點矛盾的人,沒咬到你說明他沒得逞
浦塔羅斯附身夏海(屬兔摩羯座今年運勢)

浦塔羅斯附身夏海(屬兔摩羯座今年運勢)

一些關於假面騎士的問題,請一一解答。因為不和他們戰鬥他們就會一一消失首先是因為破壞即重生,其次是因為鳴瀧一直傳播它是破壞者,他也就接受了假的,詳情請看假面騎士鎧武最後一集因為他有強大的信念之類的吧因為海姆冥界只選中了紘汰和戒鬥因為極鎖種就是禁斷的果實的一部分是這個劇中沒有提到因為那時他已經恢復記憶了

做夢夢見長輩死人復活扭臉一笑(夢到人死了又復活了還看見臉了)

夢到死人復活什麼意思?思念過度夢見去世的長輩又復活了夢見死去的長輩復活,得此夢者多主你心中有煩惱,乃是你與別人在事業中的想法不同,則引來禍患如你能在事業中做事認真,心態平和,則你的生活會有好的跡象。心態決定很多,春天夢之吉利,夏天夢之不吉利。單身男女夢見死去的長輩復活,是你近期感情狀況不佳,乃是你心

周公解夢夢見父親死而復生(夢到爸爸死而復活是啥預兆)

夢見自己死去多年的爸爸復活了什麼意思?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焞煌本夢夢書夢見父親死而復活〖夢見父親死而復活意味著〗:家人需要你幫忙的一天。打算搬家或者裝修的朋友,今天是不錯的時機。想離開家人的照顧,體驗獨自生活的年輕人也可以選擇在今天向長輩提出,好好說,你能得到他們的諒解和支持的。【佛滔算命】掛親前夢見死

稱骨算命4兩3錢的命(三兩六錢男命姻緣)

稱骨算命是四兩三錢,好不好啊,是什麼命?稱骨算命:四兩三財碌厚重白手成家之人為人心性最聰明,作事軒昂近貴人。衣祿一生天註定,不須勞碌是豐亨。為人和氣,喜好春風,交朋群友,利官近貴,遇兇不為兇,逢兇化吉,骨肉少靠,女人口快能言,多出風刺之命。適業:外科醫、僧侶、...(火星人)1313稱骨算命女4兩3
玉函風水排盤(玉函通秘排盤軟體)

玉函風水排盤(玉函通秘排盤軟體)

誰教玉函風水瀋陽平易齋周易文化 蔡老師 瀋北新區江南甲第三期南門附近百度可以找得到 在瀋陽 第一個把玉函風水帶到瀋陽的人玉函風水蔡中平蔡老師瀋陽人 是瀋陽第一個得玉函真傳的人 師傅李聖湘 師爺彭大雄 是真真的真傳玉函風水授徒玉函風水是什麼樣的,一冊《玉函通秘》難道就是另外一門風水了?它和三合、玄空等
陳姓取名字大全(陳徐兩個姓氏怎麼取名)

陳姓取名字大全(陳徐兩個姓氏怎麼取名)

陳姓女孩取名字大全姓名應有吉利的數理意義。姓名好壞不在字義,而在數理,因為叫「富貴」的人並不見得就富貴,叫「豪傑」的人並不見得就是豪傑, 取名就要做到數理「吉」,至少也應該「半吉」。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天、人、地、外、總五格數理含義要儘量避兇趨吉; ②人格和外格的數理關係會影響

媽祖靈籤17籤問事業(第五籤解籤全解)

媽祖靈籤解籤?這條籤的意思是說,暫時婚姻求不得,要到下半年之後才有希望…詳見周易總站--周公解夢。求解呂祖靈籤十七籤,問事業上籤。不可莽撞,相機行事,謀而後動,臨機立斷,終無憂。壬癸子午為應驗日期。求解籤觀音靈籤第十七籤,問事業不要被因閒言閒語影響自己的心情,有空閒時多念佛少說是非,這些無意義的高談

玉函風水排盤軟體使用方法(玄空排盤軟體)

請問八字排盤軟體 在輸入生辰時要自己換算好真太陽時再輸入?還是不用自...換算時區時間玄學通電子風水羅盤使用說明?電子風水羅盤軟體包括:黃曆通書、八字量化排盤、玄空飛星風水排盤、乾坤國寶排盤、過路陰陽排盤、八宅風水排盤、河洛風水排盤、元空寶監水口、六爻起卦、姓名分析、紫薇鬥數、周公解夢、梅花易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