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爐轉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03:13:36 3
專利名稱:保溫爐轉移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力鑄造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於將多個保溫爐轉移至溶爐的 保溫爐轉移系統。
背景技術:
壓力鑄造,簡稱壓鑄,是在高壓作用下,使液態或半液態金屬以較高的速度充填壓 鑄型型腔,並在壓力下成型和凝固而獲得鑄件的方法。壓鑄工藝中,澆注溫度是對壓鑄有 著決定性的參數,澆注溫度是指從壓定進入型腔時液態金屬的平均溫度,由於對壓室內的 液態金屬溫度測量不方便,一般用保溫爐內的溫度表示。澆注溫度過高,收縮大,使鑄件容 易產生裂紋、晶粒粒大、還能造成粘型;澆注源度過低,易產生冷隔、表面花紋和澆不足等缺 陷。因此澆注溫度應與壓力、壓鑄型溫度及充填速度同時考慮。而如何安全、高效轉移保溫爐對於保持澆注溫度在預定範圍內有著重要影響,通 常,使用吊車將盛有液態金屬的保溫爐從溶鋁爐附近起吊,轉移到壓鑄機附近,然後下吊, 之後再用吊車吊回原來的溶鋁爐位置,這種保溫爐的轉移轉移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在壓鑄廠房內必須建設大型桁架以安設吊車;2、保溫爐轉移作業在地面以上進 行,且保溫爐被吊車吊離地面一定高度,保溫爐內的高溫熔融液態金屬濺出傷人的情況時 有發生,且保溫爐轉移時;3、需停止轉移路徑上的操作,不僅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危及人 身安全,而且由於工人暫停操作,勢必影響整個生產進度;4、在保溫爐起吊、下吊時,操作過 程複雜,需人工操作,費時費力,一次只能轉移一個保溫爐,效率低下;5、吊運轉移時間過 長,液態金屬降溫,使得澆注溫度不穩定,能耗增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保溫爐轉移系統,該系統建造在廠房的底面以下,無 須吊車,可安全轉移多個保溫爐,徹底克服了現有保溫爐轉移方式的弊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保溫爐轉移系統通過建造在地面下方的保溫爐轉移池來轉移保溫 爐,通過轉移通道和小車將多個保溫爐運送到熔鋁爐,在轉移通道一側或兩側設置多個保 溫爐臺用於存放保溫爐,存放在保溫爐臺上的保溫爐可交替地裝載在小車上,實現保溫爐 安全、高效地循環交替轉移。一種保溫爐轉移系統,包括保溫爐轉移池、轉移通道和保溫爐臺,所述保溫爐轉移 池設置在地面以下,其內部設有通向熔鋁爐的轉移通道,轉移通道的一側或兩側設有若干 高於轉移通道的保溫爐臺;轉移通道和保溫爐臺上分別設有小車軌道和保溫爐進出軌道, 小車軌道上設有小車,保溫爐可活動地置於保溫爐進出軌道上,小車上設有可與保溫爐 進 出軌道對接的保溫爐裝載軌道,使保溫爐可以從保溫爐進出軌道轉移到保溫爐裝載軌道 上。所述保溫爐臺之間的檯面上鋪設防滑板。[0010]所述保溫爐臺一側設有控制。所述轉移通道內設有地溝,其內設有為小車提供電源和控制信號的電纜。所述保溫爐進出軌道設置在保溫爐臺地基表面以下,其內側設有溝槽。所述保溫爐臺邊緣設有立柱,立柱上設有護欄。所述小車中部設有槽鋼,槽鋼上設有滑動定位塊,小車上設有與保溫爐進出軌道 平齊的保溫爐裝載軌道,保溫爐裝載軌道內側端部設有導向倒角,小車上設有驅動電機,驅 動電機通過鏈條連接小車車輪。所述保溫爐底部設有保溫爐託架,保溫爐託架下方設有託架輪,託架輪與保溫爐 進出軌道或保溫爐裝載軌道活動連接。所述轉移通道兩側對稱地設有多個保溫爐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保溫爐轉移系統設置在地面以下,且佔地面積小,無需桁架和吊車, 易於施工,建設周期短,避免了保溫爐傾倒傷人等安全事故隱患;通過輕型軌道和小車轉移 保溫爐,運行穩定、快速,可交替轉移多個保溫爐,轉移高效、可靠性高,轉移時間短,能有效 避免熔融液態金屬降溫,可節省大量能耗,保溫爐臺上設有控制櫃和電源插座,可控制保溫 爐,並對其加熱;本實用新型的保溫爐轉移系統不會因為吊車轉移而使工人停止操作,這樣 就可以維持整個生產工序連續進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平面布置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方向剖視圖。圖3為圖1中B-B方向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小車的側部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小車的上部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保溫爐轉移池、10為防滑板、11為控制櫃、2為轉移通道、20為小車軌 道、21為地溝、3為保溫爐臺、30為保溫爐臺地基、31為保溫爐進出軌道、32為溝槽、33為立 柱、34為護欄、4為小車、40為槽鋼、41為保溫爐裝載軌道、42為滑動定位塊、43為驅動電 機、44為導向倒角、5為保溫爐、50為保溫爐託架、51為託架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溫爐轉移系統通過建造在地面下方的保溫爐轉移池來轉移保溫 爐,通過轉移通道和小車將多個保溫爐運送到熔鋁爐,在轉移通道一側或兩側設置多個保 溫爐臺用於存放保溫爐,存放在保溫爐臺上的保溫爐可交替地裝載在小車上,實現保溫爐 安全、高效地循環交替轉移。一種保溫爐轉移系統,包括保溫爐轉移池1、轉移通道2和保溫爐臺3,所述保溫爐 轉移池1設置在地面以下,其內部設有通向熔鋁爐的轉移通道2,轉移通道2的一側或兩側 設有若干高於轉移通道2的保溫爐臺3 ;轉移通道2和保溫爐臺3上分別設有小車軌道20 和保溫爐進出軌道31,小車軌道20上設有小車4,保溫爐5可活動地置於保溫爐進出軌道31上,小車4上設有可與保溫爐進出軌道31對接的保溫爐裝載軌道41,使保溫爐5可以從保溫爐進出軌道31轉移到保溫爐裝載軌道41上。保溫爐臺3之間的檯面上鋪設防滑板10。保溫爐臺3 —側設有控制櫃11,控制櫃11用於控制保溫爐5的進出裝載,並設有 插頭,可給保溫爐5通電保溫。轉移通道2內設有地溝21,其內設有為小車4提供電源和控制信號的電纜。保溫爐進出軌道31設置在保溫爐臺地基30表面以下,其內側設有溝槽32。保溫爐臺3邊緣設有立柱33,立柱33上設有護欄34,可保障工人作業安全。小車4中部設有槽鋼40,槽鋼40上設有滑動定位塊42,小車4上設有與保溫爐進 出軌道31平齊的保溫爐裝載軌道41,保溫爐裝載軌道41內側端部設有導向倒角44,小車 4上設有驅動電機43,驅動電機43通過鏈條連接小車4車輪。滑動定位塊42可將保溫爐 託架50或託架輪51固定,進而使保溫爐5定位,在需要時,釋放保溫爐5。保溫爐5底部設有保溫爐託架50,保溫爐託架50下方設有託架輪51,託架輪51 與保溫爐進出軌道31或保溫爐裝載軌道41活動連接。轉移通道2兩側對稱地設有多個保溫爐臺3。本實施例中,在轉移通道2兩側對稱 地設有12個保溫爐臺3,每側各設有6個。可以極大提高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先將保溫爐5置於保溫爐臺3上,小車4可自動停靠在待轉移的保溫爐5 —側,然 後,保溫爐5通過保溫爐託架50從保溫爐進出軌道31移動到小車4的保溫爐裝載軌道41 上,再通過槽鋼40上的滑動定位塊42將保溫爐5定位固定,接著,小車4沿轉移通道2的 小車軌道20運行至熔鋁爐,操作完畢後,小車4再將其上的保溫爐5,沿原路經運回保溫爐 臺3,再繼續轉移其他的保溫爐5,可預先設置好轉移程序,實現自動化生產。
權利要求一種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包括保溫爐轉移池(1)、轉移通道(2)和保溫爐臺(3),所述保溫爐轉移池(1)設置在地面以下,其內部設有通向熔鋁爐的轉移通道(2),轉移通道(2)的一側或兩側設有若干高於轉移通道(2)的保溫爐臺(3);轉移通道(2)和保溫爐臺(3)上分別設有小車軌道(20)和保溫爐進出軌道(31),小車軌道(20)上設有小車(4),保溫爐(5)可活動地置於保溫爐進出軌道(31)上,小車(4)上設有可與保溫爐進出軌道(31)對接的保溫爐裝載軌道(41),使保溫爐(5)可以從保溫爐進出軌道(31)轉移到保溫爐裝載軌道(4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所述保溫爐臺(3)之間的檯面上 鋪設防滑板(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所述保溫爐臺(3)—側設有控制 櫃(1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所述轉移通道(2)內設有地溝 (21),其內設有為小車(4)提供電源和控制信號的電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所述保溫爐進出軌道(31)設置在 保溫爐臺地基(30)表面以下,其內側設有溝槽(3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所述保溫爐臺(3)邊緣設有立柱 (33),立柱(33)上設有護欄(3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所述小車(4)中部設有槽鋼 (40),槽鋼(40)上設有滑動定位塊(42),小車(4)上設有與保溫爐進出軌道(31)平齊的保 溫爐裝載軌道(41),保溫爐裝載軌道(41)內側端部設有導向倒角(44),小車(4)上設有驅 動電機(43),驅動電機(43)通過鏈條連接小車(4)車輪。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所述保溫爐(5)底部設有保溫爐 託架(50),保溫爐託架(50)下方設有託架輪(51),託架輪(51)與保溫爐進出軌道(31)或 保溫爐裝載軌道(41)活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轉移系統,其特徵是所述轉移通道(2)兩側對稱地設 有多個保溫爐臺(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保溫爐轉移系統通過建造在地面下方的保溫爐轉移池來轉移保溫爐,通過轉移通道和小車將多個保溫爐運送到熔鋁爐,在轉移通道一側或兩側設置多個保溫爐臺用於存放保溫爐,存放在保溫爐臺上的保溫爐可交替地裝載在小車上,實現保溫爐安全、高效地循環交替轉移。本實用新型的保溫爐轉移系統設置在地面以下,且佔地面積小,無需桁架和吊車,易於施工,建設周期短,避免了保溫爐傾倒傷人等安全事故隱患;通過輕型軌道和小車轉移保溫爐,運行穩定、快速,可交替轉移多個保溫爐,轉移高效、可靠性高,轉移時間短,能有效避免熔融液態金屬降溫,可節省大量能耗。
文檔編號B22D17/30GK201565587SQ20092025570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5日
發明者沈幼軍, 薛健, 黃鳳鳴 申請人:宜興市佳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