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黨員教師

2023-08-10 19:33:18 1

  通過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我們看到:這是反腐防腐的極好教材,是真正的「反腐大片」。下面是相關的觀後感範文,快來圍觀吧。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黨員教師一:

  周本順、白恩培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辦案人員講述鮮活監督執紀故事…《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一起來看!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攝製組先後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採訪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講述了一些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第一集《人心向背》。

  《永遠在路上》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節目,他充滿了積極的教育意義,從反面教育的角度詮釋、剖析了大貪大腐們的犯罪心理,並通過其自身的懺悔對後人加以教育和正確的引導。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於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直面「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做出「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的判斷,鮮明提出「有腐必反」、「有貪必懲」,反覆告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大貪大腐者必當受到黨紀國法的處罰。古人云「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這就告誡我們做人不要想著做了壞事而不會被發現,須知做一件壞事始終是會被公之於眾的。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依法治國,對為官不為、為官不廉、為官貪財等黨風廉政建設敗壞的貪汙腐敗分子絕不姑息養奸、堅決鬥爭,在20xx年的反貪反腐路上黨和國家已經曝光了很多高層貪腐案,可見黨中央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強、範圍之廣,這就正確引導了全國黨員幹部向著堅持「為人民服務」而奮鬥,為共產主義終極目標而奮鬥。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在《永遠在路上》節目中,我們看到曾幾何時是風雲人物的大富大貴之人,現如今已是滿頭白髮、滄桑不已,有的情緒低迷甚至精神恍惚。試問,在其大貪大腐之時可曾有想過有朝一日,東窗事發後的慘敗落泊景象?希望更多的黨員幹部加強自身約束嚴格為人民服務,走廉潔自律之路,行風清氣正之事,做不愧天地之人。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黨員教師二:

  自10月17日以來,由中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八集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每晚一集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據介紹,該專題片劇組前後趕赴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拍攝了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了國內外70餘位專家學者、紀檢幹部,專訪了蘇榮、周本順、楊衛澤等十餘位伏法的大老虎,要言不煩地剖析了若干典型案例,才得以精心打造而成,為不可多得的廉政警示教育力作。

  《永遠在路上》小處著眼妙。雖然筆者落筆時,央視也只是剛播放了前四集:《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劍出鞘》,但窺一斑而見全豹,足以感受到專題教育片的魅力。它潤物細無聲,寓廉政教育於典型的小故事之中,於貪官待人接物的日常細節之中。譬如,天津市醫藥集團原黨委書記張建津為自己的「四風」穿上隱身衣,挖空心思來逃避監督,想出用礦泉水瓶裝茅臺掩蓋餐桌上公款吃喝的荒唐招數。這令觀看者笑過之餘不禁感慨萬千,讓觀看者心裡漸漸知曉,原來貪官是這樣一點點滑入貪腐的泥淖。特別是對觀看的幹部而言,會不由自主地去對比自己、檢視自身。過往一些拿不出手、見不得陽光的「擦邊球」行為,是否也像這些大老虎最開始一樣,有放縱自己的不良開端或者蛛絲馬跡。專題片特意釋放出的這一種重要信號就是:大堤潰於蟻穴,腐敗起於忽微。

  《永遠在路上》警示效果佳。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也折射出當下黨中央以「零容忍」態度正風肅紀、拍蠅打虎的堅定決心,合奏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號角,順應了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民意呼聲。製作選材,不可不謂之用心良苦。它以真實故事串聯起來表達每一集的主題,增強了趣味性、視覺衝擊力與警示教育效果。每集均是45分鐘左右,不會讓觀者覺得冗長。每集旨在從不同角度,披露一些大家以往未曾注意的歪風細節,讓大家以資鏡鑑,知畏行止。同時,專題片的製作播放,也是廉政警示教育要抓長、抓細、抓常,抓出習慣的一種體現,就是要從多維度教育廣大幹部形成守紀律講規矩的內心信念,不要誤以為中央是在搞運動式反腐,要確信這是一場持久戰。

  《永遠在路上》教育層面全。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對不同的受眾而言,也有不同的教育功效。對守紀幹部而言,它在傳遞一種敬畏黨紀國法、勿讓信仰拋錨的預防作用。對涉腐乾部而言,它在昭示一種不收斂不收手、必受法紀嚴懲的勸止作用。對紀檢幹部而言,它在表達一種反腐沒有句號、仍需繼續前行的勉勵作用。對百姓媒體而言,它在培塑一種人人監督幹部、實現激濁揚清的合力作用。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黨員教師三:

  由中紀委和央視聯合製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播,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在鏡頭前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

  在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這些曾經的高官講述中,我們還看到了腐敗之所以發生的內在邏輯。比如人性弱點。白恩培說起他的腐敗動因,特別提到商人「住豪華的房子,坐豪華的車,個人還買的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眼熱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員也不例外。對於這樣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當權力和誘惑都足夠大,單純的教育就會顯得蒼白。儘管人性弱點,絕不是貪官腐敗的藉口,但從反腐的角度講,這是必須要正視的。人性共通,意味著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錯犯罪的「本能」。腐敗永遠可能發生,反腐自然只能「永遠在路上」。

  讓腐敗分子作為活生生的人出現在屏幕上,講述其被腐蝕和墮落的真實故事,本身就是生動的反腐敗教育,值得全黨深入學習,引以為戒,敲響腐敗的警鐘。「打鐵還需自身硬」,「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履職伊始的鏗鏘宣示,僅僅19天就化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黨中央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推動黨的建設、贏得良好開局,開啟了新的歷史進軍。反腐,一直是我們黨在堅持並深入開展的工作,隨著日新月異的形勢變化,做好這項工作的艱巨性難以言喻。目前我們的反腐鬥爭取得了一些成績,並大有取得更大勝利之勢,借用發言人的話:在反腐這件事上,大家都很任性。從目前取得的成績看,各種老虎和蒼蠅大都出自中央這個層面。現行體制下對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很多,但沒有執行到位,領導幹部把自己置於法律法規之外,產生了巨大的「特權」,這種「特權」就給他們的貪汙腐化提供的土壤,留出了漏洞,從分配方式來看,高就業低薪酬現狀造成了一些領導幹部心理上的失衡。因此,反腐不僅是思想教育的問題,更應該思考管理體制的問題,從頂層設計上處理好「管權用權」的問題。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播出,不容置疑,是中紀委敢於亮醜,敢於查處害群之馬的有力的亮劍,不僅向世人表明一種查處腐敗的決心和信心,也向人民群眾表明,反腐沒有死角,只要有腐敗的地方,就會有我們正義的之劍所在,這同樣也是一種承諾!作為一名鄉鎮工作者,更應該有規則意識、制度意識,具體到工作中就是要做到嚴格遵守各項規定,從小事做起,小到不遲到,不早退,堅守制度藩籬,勿以惡小而為之,警鐘長鳴,持之以恆的抓牢自身作風建設。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