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00:49: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試驗田播種試驗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
背景技術:
大豆育種田與大田大豆生產最大的不同在於大豆育種田品種較多,且每個品種種植面積很小,往往一個品種只種植5-7行,每行行長在1-6米間,每個品種擁有獨立編號,必須單獨播種,與鄰近小區不能混種。因此,為防止出現混雜現象,不能使用大型播種機械。
在大豆的田間育種管理過程中,針對不同大豆品種的種植過程中,傳統的種植程序是三種:一是人工點播。人工或機械進行開溝,把需要種植的品種的試驗袋交給試驗工人,由工人按試驗規定尺寸、數量進行人工點播,而後進行人工掩埋,最後人工封隴,種植完規定的小區行數,將多餘種子放回原袋內,至此完成一個小區的大豆試驗種植。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人工種植速度較慢,且在種植中極易出現種植尺寸偏差和行數混餚,當多人聯合完成時,更容易加大這種種植錯誤,進而影響大豆育種試驗的準確性。二是利用國內生產的小區播種機械種植,部分育種單位使用國內的小區播種機進行試驗種植,播種速度較人工點播快,但極易出現漏種情況,造成試驗的缺苗斷隴,影響試驗準確性。三是利用國外高精度大豆試驗播種機械種植。也有部分育種單位使用國外進口的小區播種機進行試驗種植,試驗的精度可以保障,但這些機械價格昂貴,國內絕大多數科研單位無法配備,因此大豆育種試驗急需一種集精確、廉價與一體的播種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克服目前現有試驗田大豆播種方式種植速度慢,極易出現尺寸偏差和行數混淆,易出現漏種,價格昂貴的缺陷,從而實現一種種植效率高,種植準確度高,不會出現漏種,價格便宜的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包括進料盒、播種管道機構、播種控制機構、出料盒、封壟機構和外框機構,所述外框機構包括支撐框架、開溝器、前輪和後輪,所述支撐框架的側面為三角形狀,開溝器固定設置於支撐框架前端;所述進料盒固定於外框機構的上部,出料盒固定於外框機構的下部,播種管道機構固定設置於進料盒和出料盒之間的支撐框架上,且播種管道機構的上端與進料盒連通,播種管道機構的下端與出料盒連通;所述播種控制系統平行支撐框架且可調節地斜向插入播種管道機構中;所述封壟機構固定設置於支撐框架的後端下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播種管道機構包括上彎管、下彎管、斜向管道和直立管道,所述斜向管道頂端通過上彎管與進料盒連通,斜向管道底端通過下彎管與出料盒連通,所述直立管道在斜向管道下部豎直直線均布排列,且直立管道與斜向管道內部連通,所述直立管道與開溝器在播種裝置前進方向上保持共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播種控制機構包括開關片、連接框架和彈簧,所述開關片直線均布設置於連接框架上,且開關片位置與播種管道機構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連接框架通過彈簧與外框機構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封壟機構包括封壟連接杆和封壟器,所述封壟連接杆頂端固連於支撐框架底部,封壟連接杆底端安裝封壟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框架前端鉸接固定有拖拉環,可以供動力機械拉動播種裝置進行播種作業。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料盒和出料盒的出口處均設置有橫向推拉式下料開關。
本實用新型的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外框機構上設置有前輪和後輪,可以進行快速移動,可以滿足在田間行走的需要,播種速度較人工點播的速度大大改善,提高了播種裝置的播種效率。
2.本實用新型的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進料盒中的大豆種子在自身重量作用下,通過在播種管道機構的彎管和斜向管道內的滾動,到達直立管道上方,保障試驗每穴內有種子,不會產生漏種現象。
3.本實用新型的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由於播種管道系統的直立管道間距固定,通過播種管道和播種控制機構兩部分裝置的配合,可以精確的保障大豆試驗按照試驗計劃的尺寸種植。
4.本實用新型的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播種管道同時使用,通過封壟機構,使大豆種子種植入土壤後,形成土壟,保護大豆種子順利出苗;大豆種子在自身重量作用下,通過在播種管道機構的斜向管道和彎管內的滾動,到達出料盒,便於取出多餘種子,保證種植試驗時不會出現混雜現象,保障了試驗的準確性;全部裝置採用常見材料,價格低廉。
附圖說明
圖1是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的後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播種管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播種控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參見圖1-4:1-進料盒,2-播種管道機構,201-上彎管,202-下彎管,203-斜向管道,204-直立管道,3-播種控制機構,301-開關片,302-連接框架,4-出料盒,5-封壟機構,501-封壟連接杆,502-封壟器,6-外框機構,601-支撐框架,602-開溝器,603-前輪,604-後輪,7-拖拉環,8-下料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做更加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的大豆育種試驗田專用小區播種裝置,包括進料盒1、播種管道機構2、播種控制機構3、出料盒4、封壟機構5和外框機構6,所述外框機6構包括支撐框架601、開溝器602、前輪603和後輪604,所述支撐框架601的側面為三角形狀,開溝器602固定設置於支撐框架601前端;所述進料盒1固定於外框機構6的上部,出料盒4固定於外框機構6的下部,播種管道機構2固定設置於進料盒1和出料盒4之間的支撐框架6上,且播種管道機構2的上端與進料盒1連通,播種管道機構2的下端與出料盒4連通,所述進料盒和出料盒的出口處均設置有橫向推拉式下料開關8;所述播種控制系統3平行支撐框架601且可調節地斜向插入播種管道機構2中;所述封壟機構5固定設置於支撐框架601的後端下部。
所述播種管道機構2包括上彎管201、下彎管202、斜向管道203和直立管道204,所述斜向管道203頂端通過上彎管201與進料盒1連通,斜向管道203底端通過下彎管202與出料盒4連通,所述直立管道204在斜向管道203下部豎直直線均布排列,且直立管道204與斜向管道203內部連通,所述直立管道204與開溝器602在播種裝置前進方向上保持共線。
所述播種控制機構3包括開關片301、連接框架302和彈簧,所述開關片301直線均布設置於連接框架302上,且開關片301位置與播種管道機構2的直立管道204截面位置一一對應,所述連接框架302通過彈簧與外框機構6連接。
所述封壟機構5包括封壟連接杆501和封壟器502,所述封壟連接杆501頂端固連於支撐框架601底部,封壟連接杆501底端安裝封壟器502。
所述支撐框架601前端鉸接固定有拖拉環7,可以供動力機械拉動播種裝置進行播種作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