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預測:全民閱讀,彰顯國家軟實力
2023-07-09 00:11:48 5
高考將至,小編整理了關於議論文的預測作文素材及範文,快來看看吧,也許對有幫助哦。
作文素材
素材(一)
又一個春暖花開的人間四月天到了,四月在我國有一個特別的含義,它是全民讀書月,而這個月的23日,則是世界閱讀日。說到讀書,可能有很多朋友會不好意思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太忙了,不僅忙工作,也因為另一種忙:忙著刷朋友圈、忙著聊QQ。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社交網絡的興起,我們花在網絡、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從2006年,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局等部門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這個活動已經持續了整整10個年頭。
素材(二)
在20XX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時說到,"希望全民閱讀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有人擔憂,說現在我們國家民眾每年的閱讀量還不到有些國家人均的十分之一。這些建議讓我深思,說明人們不僅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書籍和閱讀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載體,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說,用閒暇時間來閱讀是一種享受,也是擁有財富,可以說終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我們國家全民的閱讀量能夠逐年增加,這也是我們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標誌。而且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兩次願意把"全民閱讀"這幾個字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原因,明年還會繼續。"
素材(三)
新華社消息,偌大的北京城,從第19個世界讀書日起,終於有了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三聯韜奮書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XX年4月22日專門給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全體員工回信,讚賞該書店推出的"深夜書房""很有創意"。總理認為,讀書不僅事關個人修為,國民的整體閱讀水準,也會持久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在回信的最後,李克強總理鼓勵三聯的全體員工,"希望你們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讓更多的人從知識中汲取力量。"
範文:全民閱讀,彰顯國家軟實力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要知道: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第一,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提升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閱讀可以勵志、養性、立德,是對人生的磨鍊和意志的考驗;閱讀能改變命運,增長素質,提高品位;閱讀是傳承文明、更新知識、提高民族素質的基本途徑。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他的成長、職業能力和他對社會作用的發揮;一個國家國民閱讀率的高低,國民閱讀力的大小,則直接關係到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強弱,影響到全社會的總體文明程度和創造能力,國民閱讀水平更標誌著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國民閱讀力和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創造能力和發展潛力。
第二,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實現公民文化權利的重要保障。閱讀能真正造就城市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市民群體。因為社會和諧的關鍵在於內心的和諧,而閱讀可以獲得內心寧靜,除掉浮躁,可以扭轉全民閱讀率下滑的現象,對建設高品位城市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第三,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學習型、創新型社會的重要環節。閱讀既是一種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社會風氣,從一定意義上講,全民閱讀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我國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國家的基礎是學習型社會,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在全社會營造濃鬱的讀書氛圍,不僅對個體閱讀產生積極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激發全體人民的學習熱情,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因此,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和創新意識,對於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至關重要。
第四,倡導全民閱讀活動,建設書香社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閱讀活動廣泛深入的開展,對提升城市文化,城市競爭力,推動市場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個人不閱讀就會缺乏智慧和判斷力,如果一個民族不閱讀,它的文化必定會喪失創造力和批判性,自主創新將會成為一句空話。所以,下大力氣推動全民閱讀已經是迫在眉睫。
讀書已經不僅僅關乎個人的成長,更關係到民族的復興、社會的和諧與人類的進步。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閱讀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民族精神中最為寶貴的一筆精神財富。中華文明延綿不斷,與熱愛閱讀密不可分。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在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的道路上,開啟一份民族未來的夢想。
相關閱讀:
一.直接引論法【議論文如何入題1】
例1:《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
紀念是內心情感的湧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制的揮霍;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
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迴響,是歷史的回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總領下文,過渡自然)
黑格爾曾經自誇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就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爭的淵藪。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塗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勝者在對往昔的審視中找到了道德的標杆,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
例2:《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自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排比,列舉四種具有審美意義的典型意向,並緊扣中心觀點)
找準位置,需要認清自我,審視自我,用一顆平靜的心聆聽自我價值的呼喚,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二.設問引用法【議論文如何入題2】
例1:《穩中求勝》
梁山智有吳用,道有公孫,武更是好漢如雲。英雄如雨,卻已宋江為首。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張,卻以劉備為王,東木西金,南水北火,卻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為人沉穩,劉備做事敦厚,戍土謙穩厚實,終脫穎而出,施展風採,各得其所,故曰:為人沉穩,穩中求勝,吉。(回答問題,提出中心論點)
例2:《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面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究竟能選擇什麼,該選擇什麼?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涵。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實效性。
……
三.抒情議論入題【議論文如何入題3】
議論中飽含著濃鬱的情感色彩,賦予議論以強烈的抒情性。議論的語言是理性思維的結果,因而也許少了一份靈動,儼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由抒情議論入題,打破議論文板起面孔說教的束縛,語言清新靈秀,更能引起讀者共鳴。
例1:《捕捉理性的靈光》
求知的瞳孔放飛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貯滿流連,赫然印著「感情用事與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邊上,綿亙於高三的歲月,即將步入社會的熔爐,憑藉直覺和感情親疏去認知這個紛繁的世界,還是邏輯分析,理性判斷,助長理性的羽翼?我願意讓生命噴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靈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鮮明地表達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