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歲寶寶便秘怎麼辦(寶寶2周歲還不說話)
2023-08-02 14:02:46 2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在期盼聲中迎來了新的生命。隨著新生命一點點地成長,寶寶開始由翻身到坐,再到爬,最後學會走。最讓父母期待的是,孩子能早日開口說話。
我女兒真正開始言語大爆發是1歲9個月。有一天,她外公去趕集,我就問她,外公去哪了?然後她說:「外公騎著摩託車趕集去了」。然後又問,趕集要幹嘛?女兒說:「買橘子給妹妹吃。」就突然很會說,而且都是很完整的句子。
在這之前我非常擔心,經常叫孩子張開嘴,看看是不是舌系帶太短,阻礙了發音?好像也沒有,到底是哪裡的問題?為什麼別人家的寶寶比她小的都很會說了,我家的怎麼還沒有?我跟題主一樣擔心。如果寶寶2周歲還不會說話,肯定是有原因的。
要了解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們需要先了解寶寶的言語是怎麼發展來的。
什麼是言語?言語指的是人們運用語言的過程,包括理解別人的語言和自己運用語言的過程。我們平常生活中的聽、說、讀、寫都屬於言語活動。
(一)、0~1歲
0~1歲是寶寶言語活動的開端,也是寶寶言語發生的準備階段,被稱為「前言語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卻逐漸表現出了與語言相關的一系列活動,比如,他們能覺察到周圍的人在說話;他們有時自己也嘰裡咕嚕地「說話」;他們有時似乎能聽懂某句話的意思。有沒有這種感覺?
發音的準備
嬰兒發音的準備,大致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1、簡單發音階段(1-3個月)
哭是寶寶最初的發音。如果你仔細聽,你會發現,嬰兒的哭聲會出現uh、eh等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寶寶不哭的時候也會有,可以仔細觀察下。2個月以後,嬰兒在成人的逗引下,發音更明顯,比如,寶寶會發出ai、a、e、ei、ou、nei、ai等音。
這個階段的發音是出於一種本能的行為,因為這些發音只要一張口,氣流就會從口腔中衝出,音就發出來了。即使是天生聾啞的兒童也能發出這些聲音。
2、連續音節階段(4-8個月)
嬰兒進入到這個階段,對發音有了更高的熱情。比如寶寶吃飽、睡足、感到很舒服的時候,常常會自動發音。如果這個時候,媽媽多跟寶寶說話,或者拿些色彩鮮豔的東西給寶寶看,寶寶會感到很高興,發音會更頻繁。
此時嬰兒發出的聲音中,不僅韻母增多,聲母也開始出現。而且會連續重複同一音節,比如,ba~ba~ba,da~da~da,ma~ma~ma等。
不過這個時候嬰兒的發音是沒有任何的意義,但是,如果當寶寶發「ma~ma」時,媽媽能及時出現在寶寶面前回應他,寶寶就能學會把「ma~ma」這個音節當作對媽媽的稱呼。
3、模仿發音階段(9-12個月)
這個階段,是寶寶學說話的萌芽階段。生活中,你會發現,寶寶開始喜歡模仿成人說話了。在成人的教育下,寶寶慢慢地能夠把某個語音和某個具體事物聯繫起來,用一定的聲音表示一定的意思。雖然說的不多,但畢竟能開口「說話」了。
(二)、1~3歲
1、語音
研究發現,兒童各類語言發生發展的順序是由發音器官的生理成熟程度和發音的難度決定的。1歲前兒童語音的發展比較緩慢,1歲到1歲半是語音發展較快,1歲9個月的嬰兒語音發展基本成熟,但發音不流利,也不夠準確。2歲半到4歲是語音發展的飛躍期,4歲以後兒童發音的準確性有了顯著提高。
2、詞彙
從寶寶9~10個月說出第1個詞開始,在第10~15個月期間,嬰兒以平均每月掌握1~3個新詞的速度發展。到15個月時,兒童一般能說出10個以上的詞語。隨後,兒童掌握新詞的速度加快,到19個月時已經能說出約50個詞了。19個月後,兒童掌握新詞的速度再次加快,平均每個月能學會25個新詞,這種兒童的詞彙量迅速增加的現象,被稱為「詞語爆炸現象」(我女兒就是屬於這種的)。兒童在24個月大時已經掌握了300多個詞,三歲是兒童的詞彙量可達到1000個左右。
3、句法
經歷了咿呀發聲和詞彙學習階段,兒童開始進入進入語言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詞語組合。
比如兒童最初的句子是沒有修飾語的。兩歲半的兒童開始出現有簡單修飾語的句子,如小白兔,但實際上是兒童把修飾語作為一個詞組來使用,其認為「小白兔」是「兔子」的意思。
4、口語
兒童言語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先聽懂,後會說。口語發展經歷兩個階段。
(1)不完整句階段(1-2歲)
不完整句階段,包括單詞句和雙詞句。
①單詞句階段(1歲~1歲半),這個時期的寶寶單詞具有以下特點:
●和動作密切關聯,比如,寶寶說:「媽媽」,同時向媽媽伸出雙手,身體前傾來表示要媽媽抱他。
●意義不明確,比如,寶寶說球球,可能表示「這是球球」,或者是「我要球球」。
●詞性不確定。比如,「嘟嘟」在兒童的言語中就可以稱呼汽車,又可以做動詞來表示開車。
●多用疊音詞。比如,「抱抱」,「水水」,「果果」等等。
②雙詞句階段(1歲半~2歲)
雙詞句是由兩個單詞組成的不完整句子,也被稱為「電報句」,如「媽媽抱」。我女兒在1歲9個月之前,最喜歡說的就是「媽媽抱」。
(2)、完整句階段(2歲以後)
完整句是這句話結構完整的句子,包括簡單句和複合句。
許多研究表明,2~3歲是兒童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成人能為兒童創造良好的言語環境,那麼這一時期將成為兒童口語發展在迅速的時期。
①簡單句
一歲半到兩歲期間,兒童在說出電報句的同時,就能開始說出結構完整的簡單句,比如主謂句:妹妹睡覺覺了,主謂賓句:寶寶吃糖,主謂雙賓句:阿姨給妹妹果果。
②複合句階段
複合句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亦是關聯密切的單句組成的句子,複合句一般在2歲以後開始出現。比如我女兒現在是兩歲10個月,她現在都會使用連詞了,像「但是」、「只是」、「還」等等。
以上是0~3歲寶寶的言語發展過程。了解了這些後,我們不難發現,2周歲寶寶還不會說話,有以下原因。
有4個方面的原因
1、在4-8個月連續音節階段,撫養人對寶寶的語言刺激較少。如果撫養人給予嬰兒足夠的刺激,那寶寶對發音就有了更高的熱情,發音也會變得更加頻繁。
2、在9-12個月模仿發音階段,撫養人說話少,寶寶沒有模仿的機會。一旦沒有學習的環境,寶寶要說話很困難的。
3、1~3歲時的語音的發展,剛提到,兒童各類語言發生發展的順序是由發音器官的生理成熟程度和發音的難度決定的。由於個體差異化的存在。有的寶寶,在發育上明顯落後於同齡人。有很多網友都說自己的孩子在三歲之前都不會說話,等到三歲上幼兒園了,然後就很快能說很多話了。一個是因為在幼兒園因為有語言環境,然後發音器官也發育成熟。
4、在寶寶的成長過程當中,語言的詞彙量積累不夠,所以就達不到質的飛躍。不怎麼說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們該怎麼辦?1、營造語言環境,重視語音練習。羅斯等人和威斯伯格的研究表明,成人對3個月以內的嬰兒給予頻繁的語言刺激,可以增加嬰兒的發音頻率。嬰兒的許多發音,特別是長時間的連續發音,往往都是在成人的逗引下發生的。因此可以用語音和各種聲音刺激嬰兒,培養嬰兒有意傾聽聲音的習慣,讓嬰兒進行模仿發音練習。
具體方法,比如,撓寶寶痒痒,和嬰兒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吸引他模仿發出驚訝的聲音,洗澡時加入小鴨子玩具,釋放發出「嘎嘎」聲,鼓勵嬰兒發出類似的聲音。
如果是2歲的寶寶,那我們怎麼做呢?
2、親子閱讀。每天固定一個時間跟寶寶一起閱讀繪本,這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這裡特別推薦兩本繪本,一本是《打瞌睡的房子》,一本是《好餓的毛毛蟲》。這兩本繪本非常經典,練習口語特別好。我女兒特別喜歡,尤其喜歡《打瞌睡的房子》這本。多讀多練習,孩子慢慢就會有進步。
3、讓寶寶體驗豐富的生活內容,幫寶寶積累詞彙量。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接觸的物品,電器,工具,衣物,顏色等,都可以拿來跟寶寶介紹,交流,討論。還可以把寶寶帶到超市裡面去玩。超市的物品,包容萬象,琳琅滿目,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除了讓寶寶聽,說之外,還可以觸摸。這真是積累詞彙量的絕好機會。當初,我女兒1月9個月前言語不好,特別著急,我就用這個方法不停地跟寶寶說,然後慢慢地寶寶積累的詞彙量就越來越多。終於1月9個月時迎來了大爆發。
4、運用多種途徑,提高口語能力。我們知道,學習一種語言一定是多聽、多說才會掌握,寶寶已經兩歲了,多給寶寶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比如,去鄰居家串門,或是樓下小區跟小朋友玩耍。寶媽可以找那種愛說話的小朋友在一起玩,這樣對寶寶提高口語的能力非常有幫助。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跟寶寶唱兒歌,說繞口令,看圖片編故事等等。只要寶媽願意教,寶寶定會早日開口說話。
《父母的語言》一書中說:「孩子3歲前,父母對他們說的話,直接影響其大腦發育,換句話說,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而使大腦建立神經連接的條件是什麼?就是語言,父母的語言。」
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多跟孩子說話,交流。即使你不願意說,為了孩子,我們也要作出改變。
我是花醒育兒,一個2歲多寶寶的媽媽,持續分享0-6歲相關育兒以及孕產知識。育兒先育己,記得關注@花醒育兒,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