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軌車輛電氣配線檢驗方法與流程
2023-08-03 07:54:21

本發明涉及城軌車輛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城軌車輛電氣配線檢驗方法。
背景技術:
城軌車輛的電氣配線是一項十分冗雜的工作,一般的做法是將電氣原理圖的配線數據導入電氣輔助設計軟體eplan,建立基礎配線資料庫,通過eplan軟體的表格自動生成功能生成局部配線表格,然後通過人工校核對比,逐項找出各部分線號、連接位置、設備接線點的不一致,並分析錯誤原因,最終確認修改。申請號為201510282815.8的專利申請《基於eplan平臺的城軌車輛配線方法》提出了一種技術方案,將整列車的電氣原理總圖通過eplan軟體,分解成不同部分的電氣原理局部圖,建立總圖原理資料庫和局部圖配線資料庫,利用模板生成線號列表文件後,轉為excel格式線號列表,然後進行查重刪除,得出整列車線號排序列表和各不同類型的單節車輛線號列表,通過導入、導出模板得出各單節車輛線號排序列表,校核各不同類型單節車輛線號排序列表,根據各自的線號問題列表、端子問題列表修改不同類型的單節車輛線號排序列表,得出不同類型的單節車輛配線文件,進行各車輛的配線。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錯誤配線及調試工作量,降低物料、時間及人工成本。但是,這種技術方案只是局限於設計流程層面,而並非是一種檢驗方法,因而還是無法確保按這種流程設計的配線的正確性。
為了確保配線的正確性,目前常用的配線檢驗流程是:1.建立系統完整等電位原理圖;2.每個設計師根據設計流程,從系統完整等電位原理圖分解出自己分管模塊的等電位原理圖,檢查從系統完整等電位原理圖分解到自己分管模塊的等電位原理圖這步是否正確(例如:應屬於本模塊的內容是否存在漏項?是不是把應屬於別的模塊的內容加到本模塊原理圖了?);3.檢查從本模塊等電位原理圖到本模塊配線圖是否正確;4.當確認每個模塊的配線圖都是正確的,車間就可以分別按各套配線圖來配線,然後組裝成系統,進行下一步的調試工作。
這種由設計者按照流程對配線圖進行檢驗的方法存在問題如下:
1當前一流程出現錯誤時,下一個流程會重複前一流程中的錯誤,即出現所謂一步錯,步步錯的現象。
2由於流程是由多人分別完成,在原理圖接口處很可能會出現漏項或重複部分,即在各模塊接口處會產生問題。
3當流程1中的系統完整等電位原理圖變更時,後續各流程的內容很可能不同步。
4人為失誤在所難免,即使設計者再認真細緻也會犯錯誤。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城軌車輛電氣配線檢驗方法,確保各模塊電氣配線的正確性。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城軌車輛電氣配線檢驗方法,其特徵在於採取下列步驟:
a.建立系統等電位原理圖;
b.生成系統電位表,列明每個電位點、與每個電位點相連接的元器件及其連接位置、每個元器件所屬的模塊;
c.將系統等電位原理圖分解為各模塊等電位原理圖;
d.根據模塊等電位原理圖生成模塊電氣配線圖;
e.根據模塊電氣配線圖生成模塊電氣配線表,列明模塊內的配線號、各配線a、b端連接的元器件位置;
f.將各模塊電氣配線表合成初始系統電氣配線表,列明配線號、各配線a、b端連接的元器件位置、所連接的元器件所屬的模塊。
g.將系統電位表與系統配線表對照,運用excel表格的運算功能,a.先檢查每兩個元器件之間的配線數是否大於1,是則有重複配線,將重複配線去掉,更新生成中間系統電氣配線表;b.再逐個電位點檢查配線數l和元器件數c的關係是否為l=c-1,若lc-1,則該電位點配線多線;補上漏線,去掉多線,更新生成最終系統電氣配線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據電位點、線號及連接點、配線兩端位置的聯繫,最終電氣配線圖與系統等電位原理圖直接進行對照檢查,可以有效確保最終電氣配線圖的正確性。方法簡便,無須考慮中間環節和參與人員的變化等因素,在現有檢查方法的基礎上利用此方法進行檢驗,可以為設計把好關,確保設計無失誤。設計師可以按部就班進行設計,待完成後再通過整個系統的檢查進行核查,可以有效地在設計後期消除隱患,讓設計師心裡有底,充滿信心地投入到下個環節的工作中。對實施人員無過高要求,只需會操作execl即可進行檢驗,等發現問題後再通知相關設計師進行修改。可廣泛應用於大型電控系統中,同時也可應用於編程中,用途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系統等電位原理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各模塊等電位原理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各模塊電氣配線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各模塊電氣配線表。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系統等電位表和初始系統電氣配線表。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檢查每兩個元器件之間配線數的流程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中間系統電氣配線表。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逐個電位點檢查配線數l和元器件數c之間關係的流程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最終系統電氣配線表。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城軌車輛電氣配線檢驗方法,首先建立圖1所示的系統等電位原理圖;然後根據這個原理圖生成圖5所示的系統電位表,列明每個電位點、與每個電位點相連接的元器件及其連接位置、每個元器件所屬的模塊。再將系統等電位原理圖分解為圖2所示的a、b、c三個模塊的等電位原理圖,根據各模塊等電位原理圖生成圖3所示的各自模塊的電氣配線圖。根據各模塊電氣配線圖生成圖4所示的各自模塊的電氣配線表,列明模塊內的配線號、各配線a、b端連接的元器件位置。將各模塊電氣配線表合成圖5所示的初始系統電氣配線表,列明配線號、各配線a、b端連接的元器件位置、所連接的元器件所屬的模塊。將系統電位表與初始系統配線表對照,運用excel表格的運算功能,按圖6所示流程,先檢查每兩個元器件之間的配線數是否大於1,ln為配線號,a和b為配線ln的兩端連接點,n為配線表總行數。運行程序後,查出開關觸點c2和接線柱bt3之間的配線數大於1,由兩根導線8b1和8b3連接,存在重複配線。在電氣配線圖中將配線8b3刪除後,更新生成中間系統電氣配線表如圖7所示。再運用excel表格的運算功能,按圖8所示流程逐個電位點檢查配線數l和元器件數c的關係是否為l=c-1,pn為電位點個數。若lc-1,則該電位點配線多線;補上漏線,去掉多線。運行程序後,查出:8號電位點的配線數l=2,元器件數c=4,lc-1,該電位點配線多線。更改電氣配線圖,在8號電位點補上遺漏的配線8b3,在9號電位點去掉多餘配線9c4,最後更新生成最終系統配線表如圖9所示。
結合圖6說明檢查每兩個元器件之間配線數的流程。流程從框1.0開始。進入框1.1,輸入配線表總行數n。進入框1.2,計數器i置為1。進入框1.3,置計數器m=i。進入框1.4,判斷配線lni的端連接點ai是否等於配線lnm+1的端連接點am+1:是則進入框1.9,否則進入框1.5。在框1.5,判斷配線lni的端連接點ai是否等於配線lnm+1的端連接點bm+1:是則進入框1.11;否則進入框1.6。在框1.6,判斷計數器m是否小於配線表總行數n:是則進入框1.13,否則進入框1.7。在框1.7,計數器i=i+1。進入框1.8,判斷計數器i是否小於總行數n:是則返回框1.3;否則進入框1.14,結束程序。在框1.9,判斷配線lni的端連接點bi是否等於配線lnm+1的端連接點bm+1:否則進入框1.6;是則進入框1.10,輸出配線lni和lnm+1,然後進入框1.6。在框1.11,判斷配線lni的端連接點bi是否等於配線lnm+1的端連接點am+1:否則進入框1.6;是則進入框1.12,輸出配線lni和lnm+1,然後進入框1.6。在框1.13,計數器m=m+1,然後返回框1.4。
結合圖8說明逐個電位點檢查配線數l和元器件數c之間關係的流程。流程從框2.0開始。進入框2.1,輸入電位點個數pn。進入框2.2,計數器i置為1。進入2.3,計算pni電位點的配線數li。進入框2.4,計算pni電位點的元器件數ci。進入框2.5,判斷li是否等於ci-1:否則進入框2.8;是則進入框2.6。在框2.6,判斷計數器i是否小於電位點個數pn:是則進入框2.11;否則進入框2.7,結束程序。在框2.8,判斷li是否大於ci-1:是則輸出「多線」,然後進入框2.6;否則輸出「漏線」,然後進入框2.6。在框2.11,計數器i=i+1,然後返回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