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國貨有哪些(為什麼新國貨在各地崛起)
2023-07-05 00:27:06 1
文 / 藍獅子(吳曉波頻道)
1999年,丹姿創始人張楚標帶領團隊第一次參展廣州美博會。
「在廣州流花路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中,我們帶著自己上油漆的木架展示產品。」張楚標說,「美博會不僅為我們起到了招商作用,當時一些戶外形象宣傳,也助推了品牌傳播。每次參展都能收穫8到10個客戶。」張楚標的話頗能代表不少本土企業的心聲。
環顧廣州起家的美妝品牌,除了丹姿,還有卡姿蘭、拉芳、溫碧泉、蒂花之秀、飄影等等,這些國貨品牌幾乎佔據了國內市場半壁江山。有意思的是,這些品牌的創始人均來自廣東潮汕地區,業內稱之為「潮汕幫」。
在中國城市商業版圖中,這不是一個獨有現象,而是一個普遍現象,城市與商業相互依存,相互推動,形成產業聚集和地區特色,進而組合成強大的品牌陣營。
2022年9月,藍獅子圖書將聯合吳曉波頻道推出《新國貨浪潮:中國城市商業密碼》,以地理為坐標,通過「消費」「城市」「國貨」三者的融匯,觀察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國貨變遷。
在書中,我們對廣州、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商業進行了全面解讀。
城市與商業共生
在城市商業中,晉江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30年前,丁和木帶著兩個兒子丁世家、丁世忠在一個名叫岸兜村的地方創辦了安踏。這裡,不僅是安踏的起點,也是整個晉江鞋幫的心臟地帶。
岸兜村所在的陳埭鎮,方圓3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誕生了安踏、特步、361°、德爾惠、喬丹等諸多本土運動品牌,它們與3000多家上下遊配套企業合作,每年生產16億雙運動鞋,讓陳埭鎮這個彈丸之地成為全球知名的「中國鞋都」,全球最大的運動鞋生產基地。
「在晉江、在陳埭,你能買到做鞋子的任何材料。隨便一條線、一根針,這裡都能找到。」
2012年,福建省晉江市,中國鞋都陳埭鎮
1999年,安踏淨利潤400萬元,丁世忠排除萬難,拿出80萬元聘請孔令輝擔任品牌代言人,還斥資300萬元在CCTV-5打廣告。安踏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在安踏的品牌示範效應下,周邊企業也不甘落後。
2001年,特步以470萬元請來謝霆鋒做代言人,廣告語「特步,非一般的感覺」一時人盡皆知。同年,德爾惠籤約吳奇隆做代言人,在CCTV-5和湖南衛視等地方臺大量投放廣告,第二年銷售總額突破3.5億元。
一路奔跑的安踏於2007年在港交所掛牌,市值近200億港元,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體育品牌。
安踏發揮了標杆效應,在它的激勵和帶動下,晉江其他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
2008年,特步登陸港交所,鱷萊特在新加坡主板上市。2009年,喜得龍在納斯達克上市,361°和匹克登陸港交所。
如今,晉江境內外上市公司約50家,僅安踏一家市值就達2000億港元。
「晉江幫」相互競爭,相互學習,相互帶動,產生了巨大的產業影響和品牌效應,在本土體育運動用品市場中牢牢佔據了龍頭地位。
而另一座城市合肥,正崛起成為新能源汽車之城。
2020年2月,合肥市與蔚來汽車籤署投資協議:合肥市國資公司組成的戰略投資者向蔚來中國注入70億元,獲得24.1%的股份。此舉意義重大:對於蔚來而言,不僅解了燃眉之急,還恢復了資本市場的信心,推動蔚來股價從2美元左右一路上漲至歷史最高點66.9美元。
對於合肥來說,引入一家知名企業,不僅能獲得高額投資收益,還鎖定了產業布局,激活了新能源市場。
蔚來汽車生產線
目前,合肥已集聚了蔚來、江淮、大眾(安徽)、安凱等一批新能源整車龍頭,以及國軒高科、中航鋰電、巨一電機等產業鏈配套企業百餘家,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和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城市與產業鏈建設
從晉江鞋業、合肥新能源汽車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產業聚集,離不開當地的產業鏈支撐。
以東莞手機產業為例,可以一探產業鏈的形成脈絡。
1995年,諾基亞在東莞城南宏圖路的工廠破土動工,面積近10萬平方米,1998年第一臺手機下線,兩年後出口額超2億美元。諾基亞通過本地化採購拉動了東莞手機產業的發展。2000年,諾基亞擴大投資2000萬美元,在東莞另建一個新廠。
諾基亞成為東莞的一張名片,輝煌時期擁有數萬名產業工人,一年可生產1億多臺手機,就連公交站也以諾基亞來命名。在諾基亞的帶動下,上下遊企業迅速在東莞集結,形成完善的手機產業集群。鼎盛時期,諾基亞在東莞有400家以上的供應商。
除了偉創力、光寶、飛宏、臺達、正崴集團等幾家大型供應商,東莞很多電子企業也開始切入諾基亞供應鏈,成為其東莞工廠二三級供應商。
與此同時,金立等國產手機品牌紛紛進駐東莞,將東莞手機產業推入發展新階段。2012年,東莞手機產量2.2億部,約佔廣東省手機產量的40%,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智慧型手機生產基地之一。
當諾基亞走向衰落之際,東莞不失時機地以「代工廠」角色融入蘋果產業鏈的全球版圖,分享到了智慧型手機產業的紅利。後來,隨著OPPO和vivo在東莞布局,華為南方工廠在東莞松山湖動工,東莞手機產業繁榮依舊。
東莞松山湖
如今,東莞產業鏈條極為完善和成熟。僅東莞長安鎮,就有手機及上下遊配套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159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55家,從事智慧型手機生產、銷售、維修等行業人員超過20萬人。
正是因為有了完善的產業鏈支撐,無論是功能機時代還是智能機時代,無論技術如何迭代與升級,東莞這個城市,始終屹立潮頭,誕生出一個個風靡全球的手機品牌。
城市與文化新機遇
新國貨在各地崛起,外部環境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Z世代逐漸走上舞臺中心,成為消費的引領者。他們喜歡傳統文化,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消費觀,也更傾向國貨品牌。
「同學們對漢服很好奇,在我的介紹下,越來越多的同學也喜歡上了漢服,甚至有同學託我從國內代購漢服。」這是一位法國留學生的親身經歷。
根據百度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顯示,2016—2021年間,中國品牌關注度佔比從45%上漲至74%,全面反超境外品牌。
百度2021國潮驕傲搜索大數據 圖源:《新國貨浪潮:中國城市商業密碼》
在「文化強國」戰略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進一步激發,這為國潮興起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國貨品牌商注入了更多的信心。
從人們的購買行為可以看出消費習慣的變化。過去年輕人購買體育運動鞋,首選耐克、阿迪達斯等外資品牌,現在他們也傾向安踏、李寧、鴻星爾克等國貨品牌。在汽車領域,相比傳統的豐田、大眾等品牌,年輕一代更青睞蔚來、小鵬、比亞迪等國產新能源汽車。
在手機領域,他們不會一味追捧蘋果、三星,而會選擇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國產品牌。這些變化,顯示了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自信,對國貨品牌的自信,以及從內心迸發出來的對中國文化的自信。
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的文化自信將轉化為消費自信,消費自信轉化為品牌自信,品牌自信轉化為巨大的創業浪潮,進而可能改造每個行業,每個品類。由吳曉波擔任評審的「金物獎」,就旨在打造國貨界的標杆獎項,尋找中國創造的新國貨力量,為優秀新國貨產品、品牌賦能。
2021年,第三次新國貨運動的第一階段已近尾聲,其間出現了一些變化和趨勢。
▶▷第一個趨勢:新國貨正在完成全品類掃射,期待出現百億級收入的品牌陣營。
▶▷第二個趨勢:新國貨成為一二線城市消費新主流,未來三年將向城鎮市場快速下沉。這一輪的新國貨運動是產品、供應鏈、消費者關係、基礎設施共生的一個過程。
▶▷第三個趨勢:「故宮效應」引發了新一輪國貨自信,從審美迭代向新的競爭域場演進。
▶▷第四個趨勢:新國貨成為硬核創業的「第二勢力」,大都市的文化聚合能力再度得到引爆。大都市在過去十幾二十年來所形成的人才能力、文化能力、供應鏈能力、整合資源能力,增加了新的可能性。
追蹤新國貨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倡導「新國貨」,種種為「新國貨」的鼓與呼,是基於我們對產業的觀察與研究。
未來十多年裡,「新國貨運動」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浪潮,並誕生帶有強烈中國文化元素的超級品牌。
新國貨時代大潮正如火如荼,藍獅子圖書聯合吳曉波頻道已於2021年推出了mook圖書第一季《新國貨浪潮:商戰裡的中國史》,全景式描述了歷史上的三次新國貨運動。
今年,mook圖書第二季全新上線。《新國貨浪潮:中國城市商業密碼》以城市為主角,發現有趣的城市商業現象,解析其背後的新國貨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