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輪夾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05 13:04:4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具,具體地說是一種車輪鑽孔用夾具。
背景技術:
在鋁合金車輪的機加工生產過程中,外輪輞車削完之後,需要在加工中心上進行螺栓孔和氣門孔的鑽削,傳統的設備受外圓直徑、中心孔直徑、輪寬等參數的影響,加工時往往一套夾具對應一種輪型,通用性非常差,不適用於混線加工生產,而且更換夾具時費時費力,會嚴重的影響生產效率。產業界亟需一種滿足主流車輪加工企業,混線及自動化大批量生產加工的需要夾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車輪夾具,它在使用中能夠適應不同外圓直徑、不同中心孔直徑、不同輪寬尺寸車輪的鑽削加工,特別適合混線、自動化批量加工生產。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輪夾具,由油缸、軸承座、減速器Ⅰ、伺服電機Ⅰ、翻轉平臺、左耳板、工具機平臺、左基座、左軸、左端蓋Ⅰ、支架、旋轉接頭、左漲套、左端蓋Ⅱ、升降板、端面塊、支撐塊、螺母、絲槓、防護罩Ⅰ、夾爪、卡盤、氣密裝置、防護罩Ⅱ、右耳板、右漲套、右端蓋Ⅱ、右軸、減速器Ⅱ、右端蓋Ⅰ、伺服電機Ⅱ、右基座、導柱、銅套、導套、氣缸、底座、夾緊塊、卡盤底座組成。
左基座和右基座都固定在工具機平臺的上方;左軸通過軸承安裝在左基座上方的軸承座內,左端蓋Ⅰ安裝在左基座的左側,左端蓋Ⅱ安裝在左基座的右側;旋轉接頭安裝在左軸的左側;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左端蓋Ⅰ的左側,另一端與旋轉接頭相連;左漲套安裝在左端蓋Ⅱ上,其內孔與左軸的一段外徑相配合;左耳板安裝在左軸的右側。
夾爪安裝在卡盤上,卡盤安裝在卡盤底座的上方,卡盤底座固定在翻轉平臺的上方,且置於翻轉平臺的中心位置;油缸固定在翻轉平臺的下方,其輸出端與卡盤相連接;軸承座固定在翻轉平臺的上方;絲槓的下端通過軸承安裝在軸承座內;減速器Ⅰ的固定在翻轉平臺的下方,其輸出端與絲槓的下端配合,伺服電機Ⅰ固定在減速器Ⅰ的輸入端;支撐塊固定在升降板的上方,螺母與絲槓配合,安裝在支撐塊內部;防護罩Ⅰ安裝在絲槓的外側;四個端面塊也固定在升降板的上方;兩個氣密裝置對稱安裝在升降板上;防護罩Ⅱ安裝在升降板和翻轉平臺之間,置於升降板的四周;四根導柱固定在升降板的下方;銅套內孔與導柱配合,外壁與導套過盈配合;四個導套固定在翻轉平臺上;四個氣缸通過底座固定在升降板上方四個對角線的位置上;氣缸的輸出端分別安裝有夾緊塊;翻轉平臺的左側與左耳板底部連接;右側與右耳板的底部連接。
減速器Ⅱ安裝在右基座上方的軸承座內;右端蓋Ⅱ安裝在右基座的左側,右端蓋Ⅰ安裝在右基座的右側;伺服電機Ⅱ固定在右端蓋Ⅰ的右側,其輸出端與減速器Ⅱ相連;右軸固定在減速器Ⅱ的輸出端;右漲套安裝在右端蓋Ⅱ上,其內孔與右軸的外徑相配合;右耳板安裝在右軸的左側。
左軸的內部開有與旋轉接頭出口個數相對應的油氣通道數,油氣從旋轉接頭進入,從左耳板的右側和下方流出。
實際使用時,檢測系統先檢測車輪輪寬,伺服電機Ⅰ驅動絲槓轉動,通過螺母使支撐塊和升降板自動調整到合適的高度,機械手將車輪放到端面塊上方,氣密裝置被壓下,油缸拉動卡盤使夾爪將車輪中心孔漲緊,同時,四個氣缸使夾緊塊將車輪外側壓緊,車輪被完全定位;此時即可對車輪螺栓孔進行鑽削加工;加工完成後,伺服電機Ⅱ通過減速器Ⅱ使右軸和右耳板以及翻轉部分旋轉一定角度;在左漲套和左端蓋Ⅱ以及右漲套和右端蓋Ⅱ之間的空腔內通入高壓油,左漲套和右漲套分別將左軸和右軸鎖緊,此時可對氣門孔進行鑽削加工。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中能夠適應不同外圓直徑、不同中心孔直徑、不同輪寬尺寸車輪的鑽削加工,特別適合混線、自動化批量加工生產;同時具有工藝先進、自動化程度高、通用性強、性能安全穩定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車輪夾具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車輪夾具的局部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車輪夾具的局部左視圖。
圖中,1-油缸、2-軸承座、3-減速器Ⅰ、4-伺服電機Ⅰ、5-翻轉平臺、6-左耳板、7-工具機平臺、8-左基座、9-左軸、10-左端蓋Ⅰ、11-支架、12-旋轉接頭、13-左漲套、14-左端蓋Ⅱ、15-升降板、16-端面塊、17-支撐塊、18-螺母、19-絲槓、20-防護罩Ⅰ、21-夾爪、22-卡盤、23-氣密裝置、24-防護罩Ⅱ、25-右耳板、26-右漲套、27-右端蓋Ⅱ、28-右軸、29-減速器Ⅱ、30-右端蓋Ⅰ、31-伺服電機Ⅱ、32-右基座、33-導柱、34-銅套、35-導套、36-氣缸、37-底座、38-夾緊塊、39-卡盤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的細節和工作情況。
該裝置由油缸1、軸承座2、減速器Ⅰ3、伺服電機Ⅰ4、翻轉平臺5、左耳板6、工具機平臺7、左基座8、左軸9、左端蓋Ⅰ10、支架11、旋轉接頭12、左漲套13、左端蓋Ⅱ14、升降板15、端面塊16、支撐塊17、螺母18、絲槓19、防護罩Ⅰ20、夾爪21、卡盤22、氣密裝置23、防護罩Ⅱ24、右耳板25、右漲套26、右端蓋Ⅱ27、右軸28、減速器Ⅱ29、右端蓋Ⅰ30、伺服電機Ⅱ31、右基座32、導柱33、銅套34、導套35、氣缸36、底座37、夾緊塊38以及卡盤底座39組成。
左基座8和右基座32都固定在工具機平臺7的上方;左軸9通過軸承安裝在左基座8上方的軸承座內,左端蓋Ⅰ10安裝在左基座8的左側,左端蓋Ⅱ14安裝在左基座8的右側;旋轉接頭12安裝在左軸9的左側;支架11的一端固定在左端蓋Ⅰ10的左側,另一端與旋轉接頭12相連;左漲套13安裝在左端蓋Ⅱ14上,其內孔與左軸9的一段外徑相配合;左耳板6安裝在左軸9的右側。
若干個夾爪21安裝在卡盤22上,卡盤22安裝在卡盤底座39的上方,卡盤底座39固定在翻轉平臺5的上方,且置於翻轉平臺5的中心位置;油缸1固定在翻轉平臺5的下方,其輸出端與卡盤22相連接;軸承座2固定在翻轉平臺5的上方;絲槓19的下端通過軸承安裝在軸承座2內;減速器Ⅰ3的固定在翻轉平臺5的下方,其輸出端與絲槓19的下端配合,伺服電機Ⅰ4固定在減速器Ⅰ3的輸入端;支撐塊17固定在升降板15的上方,螺母18與絲槓19配合,安裝在支撐塊17內部;防護罩Ⅰ20安裝在絲槓19的外側;四個端面塊16也固定在升降板15的上方;兩個氣密裝置23對稱安裝在升降板15上;防護罩Ⅱ24安裝在升降板15和翻轉平臺5之間,置於升降板15的四周;四根導柱33固定在升降板15的下方;銅套34內孔與導柱33配合,外壁與導套35過盈配合;四個導套35固定在翻轉平臺5上;四個氣缸36通過底座37固定在升降板15上方四個對角線的位置上;氣缸36的輸出端分別安裝有夾緊塊38;翻轉平臺5的左側與左耳板6底部連接;右側與右耳板25的底部連接。
減速器Ⅱ29安裝在右基座32上方的軸承座內;右端蓋Ⅱ27安裝在右基座32的左側,右端蓋Ⅰ30安裝在右基座32的右側;伺服電機Ⅱ31固定在右端蓋Ⅰ30的右側,其輸出端與減速器Ⅱ29相連;右軸28固定在減速器Ⅱ29的輸出端;右漲套26安裝在右端蓋Ⅱ27上,其內孔與右軸28的外徑相配合;右耳板25安裝在右軸28的左側。
左軸9的內部開有與旋轉接頭12出口個數相對應的油氣通道數,油氣從旋轉接頭12進入,從左耳板6的右側和下方流出。
在工作過程中,檢測系統先檢測車輪輪寬,伺服電機Ⅰ4驅動絲槓19轉動,通過螺母18使支撐塊17和升降板15自動調整到合適的高度,機械手將車輪放到端面塊上方,氣密裝置23被壓下,油缸1拉動卡盤22使夾爪21將車輪中心孔漲緊,同時,四個氣缸36使夾緊塊28將車輪外側壓緊,車輪被完全定位;此時即可對車輪螺栓孔進行鑽削加工;加工完成後,伺服電機Ⅱ31通過減速器Ⅱ29使右軸28和右耳板25以及翻轉部分旋轉一定角度;在左漲套13和左端蓋Ⅱ14以及右漲套26和右端蓋Ⅱ27之間的空腔內通入高壓油,左漲套13和右漲套26分別將左軸9和右軸28鎖緊,此時可對氣門孔進行鑽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