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電池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7-26 20:40:11 2
專利名稱:太陽電池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電轉換裝置,尤其涉及太陽電池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的太陽電池組件,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矽太陽電池片組l,矽
太陽電池片組1封裝於一個下部的基底2與上部的外封層3之間,矽太陽 電池片組1與基底2、外封層3之間均分別設有隔離層42、 43,基底2、隔 離層42、矽太陽電池片組l、隔離層43通過層壓封裝,再在上表面附加 外封層3,隔離層42、 43—般採用EVA薄膜(ethene vinyl acetate:乙 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TPT薄膜(氟塑料膜),外封層3—般採用一層 較厚的環氧樹脂或果凍膠(環氧樹脂的一種)以起到保護的作用。在使 用中,矽太陽電池片組1透過外封層3吸收太陽能,產生電能。現有的基 底2—般為一個整塊的平板(如PCB板),這種太陽電池組件應用於光伏 產品時,與光伏產品的匹配性不強,對太陽電池組件的實用性能產生不 良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實用性能強的太陽電池組件,以克服現 有技術中與光伏產品的匹配性不強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太陽電池組件,包括矽太陽電池片組,所述的 矽太陽電池片組封裝於一個下部的基底與上部的外封層之間,且所述矽
太陽電池片組與基底、外封層之間均分別設有隔離層,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底為一個外殼體,所述的外殼體具有一個相對的凹槽部,所
述的矽太陽電池片組與外封層封裝於該凹槽部內;
所述凹槽部的底部設置一對過孔,矽太陽電池片組的電極線通過過
孔至外殼體的下表面。
所述的矽太陽電池片組由多塊矽太陽電池片並列排布而成; 在與矽太陽電池片排布連線垂直的方向設置一條電極帶,每塊矽太
陽電池片在電極帶處的上、下底面分別鋪設銀帶;
相鄰的矽太陽電池片之間,在電極帶的上、下底面的銀帶之間連接
導線;
在所述的電極帶上,架設一條電極掩飾帶於矽太陽電池片組上表
面;
處於排布末端的矽太陽電池片分別引出兩條矽太陽電池片組的電 極線至基底。
沿所述過孔的外端,在外殼體的下表面上開設過線槽,所述的電極 線穿過過孔,沿過線槽引至外殼體的下表面。
所述的外殼體為光伏產品外殼體。
所述的光伏產品為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草坪燈、 太陽能工藝品或太陽能玩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本實用新型中,基底為一個外殼體, 外殼體具有一個凹槽部,矽太陽電池片組與外封層封裝於該凹槽部內, 這樣,使得本實用新型與光伏產品(如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充電器、 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工藝品及太陽能玩具等)的匹配性增強,聯繫更 為緊密,可以使得光伏產品設計和太陽電池組件生產之間取得高度的諧 調性,有利於進一歩降低成本,以及獲得美觀、精緻的產品外觀,本實 用新型這種將太陽電池組件與光伏產品外殼體溶為一體的結構,具備一 定的通用性,為太陽電池組件的應用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實用基礎和更為 廣闊的前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與矽太陽電池片排布連線垂直的方向設置一條 電極帶,每塊矽太陽電池片在電極帶處的上下底面鋪設銀帶,在電極帶 上,架設一條電極掩飾帶於矽太陽電池片組上表面,可以使電極掩飾帶 遮覆電極帶,使本實用新型更為美觀。
圖1為現有技術中太陽電池組件剖面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表面外觀示意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矽太陽電池片組外觀示意圖5為本實用新型沿A-A剖面結構示意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P部局部放大示意圖7為本實用新型沿B-B剖面的過線槽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根據圖2、圖3、圖4和圖5,本實用新型包括矽太陽電池片組l, 如圖5所示,矽太陽電池片組1封裝於一個下部的基底2與上部的外封 層3之間,且矽太陽電池片組1與基底2、外封層3之間均分別設有隔
離層42、 43,隔離層42、 43採用EVA薄膜(ethene vinyl acetat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TPT薄膜(氟塑料膜),其透明性、柔韌性、 耐衝擊性、熱密封性均較好。外封層3採用亞克力有機玻璃。亞克力有 機玻璃為英文ACRYLIC的音譯名,即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屬丙烯醇類,其化學性能穩定,具有高透明度,透光率 可達92%,而且具備極佳的耐候性,以及良好的表面硬度與光澤、加工 可塑性、韌性,不易破損,修復性強,在現有技術中,外封層一般採用 環氧樹脂製作外封層,由於環氧樹脂經過長期紫外線照射會變性發黃, 不僅使得透明性大大降低,還使環氧樹脂保護層脫落,從而降低工作效 率,甚至失效,影響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亞克力有機玻璃在 長期的使用後,亞克力有機玻璃的外封層3不會產生透明性大大降低和 變性脫落的現象,仍然可以保持較高的效率,獲得較長的使用壽命。
具體地,如圖3和圖4所示,矽太陽電池片組1由多塊矽太陽電池 片11並列排布而成,如圖4所示,在與矽太陽電池片11排布連線麗 垂直的方向設置一條電極帶12,每塊矽太陽電池片U在電極帶12 (末 端)處的上、下底面分別鋪設銀帶,如圖4所示,所有的銀帶合起來就 成為一條電極帶12,由於矽太陽電池片11的上表面為負極,下表面為 正極,鋪設的銀帶有助於矽太陽電池片11之間的電連接。
如圖5所示,相鄰的矽太陽電池片11之間,在電極帶12的上、下 底面的銀帶之間連接導線13,處於排布末端的矽太陽電池片11分別引 出兩條矽太陽電池片組1的電極線13A、 13B至基底2。
如圖3和圖5所示,在電極帶12上,架設一條電極掩飾帶5於矽 太陽電池片組1上表面,電極掩飾帶5的顏色與矽太陽電池片11的顏 色相同或相近,如圖3所示,電極掩飾帶5遮覆了電極帶12上表面的 銀帶。
如圖5所示,基底2為一個外殼體22,可以為光伏產品外殼體,如 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工藝品或太陽能 玩具的外殼體。
如圖2和圖5所示,該外殼體22側端附設兩個連接塊220,通過 連接塊220可以與光伏產品的主體相(鉸)連。
如圖5所示,外殼體22具有一個相對的凹槽部221,矽太陽電池 片組1與外封層3封裝於該凹槽部221內。
如圖5和圖6所示,凹槽部221的底部設置一對過孔2210,矽太 陽電池片組l的電極線13A、 13B通過過孔2210至外殼體22的下表面。
如圖6和圖7 (針對電極線13A的相應結構與圖6、圖7對稱)所 示,電極線13A、 13B沿過孔2210的外端,在外殼體22的下表面上開 設過線槽2211,電極線13A、 13B分別穿過相應的過孔2210,分別沿過 線槽2211引至外殼體22的下表面。
在本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中,電極線13A、 13B引至外殼體22的下表 面,這裡所說的下表面只是相對於本實用新型而言,上述說明中外殼體 22的下表面實際上朝向光伏產品的內部,如圖5所示,電極線13A、 13B 可以一直引至連接塊220,穿過連接塊220後連接至光伏產品主體內的 控制電路,至於光伏產品主體內的控制電路的具體結構、原理和實施方 法,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實 施,此處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儘管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原理通過上述實施例予以 具體闡述,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要旨的前提下,根據以上所述的啟發,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實施多種變換/替 代形式或組合,此處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電池組件,包括矽太陽電池片組,所述的矽太陽電池片組封裝於一個下部的基底與上部的外封層之間,且所述矽太陽電池片組與基底、外封層之間均分別設有隔離層,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底為一個外殼體,所述的外殼體具有一個相對的凹槽部,所述的矽太陽電池片組與外封層封裝於該凹槽部內;所述凹槽部的底部設置一對過孔,矽太陽電池片組的電極線通過過孔至外殼體的下表面。
2. 根據要求l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矽太陽電池片組由多塊矽太陽電池片並列排布而成; 在與矽太陽電池片排布連線垂直的方向設置一條電極帶,每塊矽太陽電池片在電極帶處的上、下底面分別鋪設銀帶;相鄰的矽太陽電池片之間,在電極帶的上、下底面的銀帶之間連接導線;在所述的電極帶上,架設一條電極掩飾帶於矽太陽電池片組上 表面;處於排布末端的矽太陽電池片分別引出兩條矽太陽電池片組 的電極線至基底。
3. 根據要求l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沿所述過孔的外端, 在外殼體的下表面上開設過線槽,所述的電極線穿過過孔,沿過線 槽引至外殼體的下表面。
4. 根據要求1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外殼體為光 伏產品外殼體。
5. 根據要求4所述的太陽電池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光伏產品為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工藝品或太 陽能玩具。
專利摘要一種涉及光電轉換裝置的太陽電池組件,包括矽太陽電池片組,所述的矽太陽電池片組封裝於一個下部的基底與上部的外封層之間,且矽太陽電池片組與基底、外封層之間均分別設有隔離層,其特徵在於基底為一個外殼體,外殼體具有一個相對的凹槽部,矽太陽電池片組與外封層封裝於該凹槽部內,凹槽部的底部設置一對過孔,矽太陽電池片組的電極線通過過孔至外殼體的下表面;外殼體為光伏產品外殼體;光伏產品為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工藝品或太陽能玩具,本實用新型與光伏產品匹配性強,具備一定的通用性,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
文檔編號H01L31/048GK201191615SQ20082009169
公開日2009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8日
發明者劉學真, 郭清華 申請人:深圳市康普瑞太陽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