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三種發物(寶寶生病3類常見)
2023-07-26 04:57:19 2
科大大有位專門做輔食的朋友,最近和她聊天,喜提不少關於寶寶飲食忌口的疑惑:
寶寶咳嗽了,還能吃魚、雞蛋這類食物嗎?寶寶得了溼疹,需要忌發物嗎?羊肉不是發物嗎?吃了是不是會上火?耳熟吧?「這是發物,吃了病就好不了了,可別給孩子吃!」幾乎家家都說過。但是,「發物」究竟是什麼,中西醫目前都沒有明確的研究界定。
寶寶生病的時候,飲食確實需要格外注意,究竟如何和所謂的「發物」過招呢?
「發物」到底何方神聖?對於發物,我們唯恐避而不及的,主要是這個「發」字。「發」可以理解成引發、誘發,說白了就是本來身體有慢性疾病的人,吃了某種食物,才導致疾病反覆發作。
一般大家說的發物,基本上有以下三類:
1. 葷腥類:豬牛、羊肉、鴨肉、海鮮
羊肉、狗肉是發物,吃了容易上火?這些肉類,其實都是高蛋白食物。如果吃肉太多,寶寶的身體會因為消化過多蛋白質,進而消耗大量的水分,增加散熱,導致燥熱、口渴,有的寶寶還會便秘。
科大大提示:
給孩子吃肉,量很重要。1歲以下的孩子,每天50g肉就夠了,1歲以上則可以增加到50-75g。
很多海鮮被歸為「發物」,吃了可能嘴腫、起疹子?海鮮之所以「發」,元兇其實是過敏。對海鮮過敏的孩子,食用之後才會有起疹子、發癢、拉肚子的症狀。
科大大建議:
1歲以下的寶寶,儘量少吃帶殼類海鮮;
1歲以上的寶寶,不過敏的情況下,可以平均每天吃25-50克魚蝦,最好每周吃1-2次海魚,從而補充DHA。
2. 刺激性食物:辣椒、韭菜、蔥姜蒜、糖
刺激性食物,會讓咽部黏膜充血,因此會覺得口腔不舒服。
對於寶寶來說,1歲以下不建議接觸調味品,即使是1歲以上的寶寶,也要避免太過重口。
科大大建議:
▫ 鹽 1歲內不需額外加鹽,3歲內每天額外吃鹽≤2g,一般要選擇加碘鹽。
▫ 醬油 滿1歲才可少量加醬油,5ml醬油=1g鹽。
▫ 醋 建議2歲以後可少量吃醋,或更大一點再嘗試。
▫ 糖 1歲前不要加,會增加寶寶齲齒風險。
3. 素食類:荔枝、蘑菇、南瓜
荔枝等水果也是發物,吃了容易爛嘴角?吃荔枝「上火」,其實是極高的糖分在作怪,吃多了感覺口乾舌燥。給孩子吃,最好一次不要超過5個。除此之外,同樣還有過敏的可能。吃完不漱口,還可能滋生細菌。
科大大提示:
除了荔枝,對於菌菇類食物,只要寶寶不過敏,可以照常用來製作輔食。對於南瓜,如果寶寶患有糖尿病,才需要忌口。
「發物」作妖,這些症狀要忌口?揭露了「發物」的真面目,是不是覺得也沒那麼玄乎了?那生病的孩子,總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到底要不要忌口呢?
1. 咳嗽能吃雞蛋嗎?
真正最不願意讓孩子吃雞蛋的,可能只有雞媽媽。其實,咳嗽是否加重,和吃不吃雞蛋無關。
咳嗽生病時,只要寶寶對雞蛋沒有過敏反應,就完全可以繼續用雞蛋做輔食。
科大大提示:
緩解咳嗽的重點,是要給孩子多喝水,從而稀釋痰液,讓孩子更容易把痰咳出來。應該避免吃堅果類、酸甜類和過涼類的食物,以防刺激呼吸道。
2. 有溼疹需要忌口嗎?
冬季乾燥,寶寶的皮膚如果不及時保溼,可能出現過敏現象,比如溼疹。
寶爸媽們要清楚,溼疹是皮膚過敏,而不是食物過敏。所以沒有必要限制孩子的飲食,而應該排查皮膚的過敏原。
飲食上,要給孩子多吃肝、胡蘿蔔、雞蛋黃,補充維生素A、B。
3. 傷口癒合期間,能吃牛羊肉嗎?
如果寶寶做了手術,術後傷口癒合期間,飲食上的第一要義,是要遵醫囑。如果醫生要求禁食,寶爸媽就一定要當回事,不能吃的一口別吃。
其次,影響傷口癒合的主要因素,並不是所謂的發物,而是年齡、營養和感染。同時,營養補充不要只依賴高蛋白食物,做好全面的術後護理才更重要。
寶寶生病了,到底應該怎麼吃?✔ 別強迫,不糾結
寶寶生病的時候,沒有胃口很正常,不要一味地糾結「這種食物有營養,一定要吃」,甚至逼迫孩子。等寶寶身體康復,食慾也會恢復。所謂的挑食、厭食的情況,就會好很多了。
✔ 易消化,選流質、半流質食物
▫ 6個月以下的寶寶,可以多喝奶,母乳餵養的孩子要堅持母乳餵養;
▫ 4-6個月以上,處於輔食添加階段的寶寶,除了喝奶,還可以適當多喝白開水和粥;
▫ 大一些的孩子,除了以上這些,還可以適當多喝一些清淡的湯羹。
科大大嘚吧嘚:
「發物」不可怕,重點更應防過敏;生病飲食要注意,盲目忌口不可取;病後吃飯看兩點:不強迫,易消化。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科學家庭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