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菇培育方法與流程
2023-10-04 08:32:49 2
本發明屬於平菇培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平菇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平菇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之一,平菇的栽培歷史已有40餘年,70年代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用稻草、棉籽殼大規模生產平菇,70年代後期,平菇人工栽培技術引入山東,發展迅速。發展到大棚式:立體栽培、田間套作栽培、瓜果間作栽培,培養料的生物轉化率由80%提高到150%以上。
平菇大多屬腐生性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對營養的要求主要依靠菌絲分泌各種酶,獲得養料。平菇的培養質量的優劣取決於以下條件:
營養供給主要包括碳素、氮素、無機鹽和生長要素。
碳素作為碳源被吸收利用,還可直接吸收有機酸和醇類等,但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碳。
平菇以無機氮和有機氮化合物作為氮源。蛋白質要通過蛋白酶分解,變成胺基酸後才能被吸收利用。
平菇生長發育鎖狀聯合中還需要一定的無機鹽類,其中以磷、鉀、鎂、鈣元素最為重要。
此外,平菇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也很關鍵。
傳統的的培養基未對以上條件進行綜合考慮,平菇培養質量較差,不能獲得連續、穩定、優質的產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平菇培育方法。
其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平菇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的步驟:
(1)將棉籽殼加工成粉末狀,所述麥麩、碳、秸稈粉加工成顆粒狀,並獲得的棉籽殼粉末;
(2)取棉籽殼100份、碳1份、石膏1份、秸稈粉100份、麥麩10份、尿素0.2份、過磷酸鈣1份、硫酸鎂0.1份放在容器中混合攪拌均勻,獲得乾料;
(3)在步驟(2)獲得的乾料中加入磷酸二氫鉀0.6份、維生素B0.5份、大蒜提取液1.8份、灰黃黴素0.6份,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料;
(4)在步驟(3)獲得的混合料加入經明礬淨化後的水並攪拌,加入水的量達到總質量的72.5%;
(5)加入微量石灰使攪拌後的培養基PH在保持在6~6.1;
(6)將步驟(5)獲得的培養基密封存儲1小時後裝入菌袋進行打包;
(7)採用高壓蒸汽滅菌,保持溫度130℃滅菌4.5小時,燜置1.5小時即獲得培養基;
(8)將步驟(7)製得的培養基降溫冷至室溫,進行接種;
(9)接種完畢放入培養室進行培養。
進一步,所述步驟(9)中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6℃,培養時間為10-15天,移到出菇房間進行出菇。
進一步,出菇期間,進行噴水操作,噴水頻率根據季節而定;春天噴水2-3次/天,夏天噴水5-6次/天,秋季噴水4-6次/天,冬天噴水1-2次/天。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對基質培養料的特殊處理培養一種有利於平菇生長而不利於各種黴菌的細菌,把各種雜菌孢子培養成營養體,合成生物蛋白,提高固定營養,並且殺滅有害菌保護有益菌,用有益菌拮抗有害菌,形成有利於平菇生長而不利於黴菌生長的專用培養基。
本發明的培育方法,實現平菇生產過程不用任何藥品即可得到無公害的優質平菇產品,保證了產品的質量穩定性,減少農藥的使用,有效促進平菇的生長,提高平菇的質量和產量,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一種平菇培育方法及其製備方法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要獲得平菇的高產優質,必須儘量的創造平菇最適宜生長的環境,滿足平菇生理特徵需求,制約平菇生長發育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因素有6個方面:
1、營養
平菇屬腐生性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對營養的要求主要依靠菌絲分泌各種酶,平菇的營養供給主要包括碳素、氮素、無機鹽和生長因素。
碳源是平菇生長發育的主要營養來源,碳源在平菇代謝中既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胺基酸的原料,也是平菇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碳源幾乎都是來自有機化合物,如:糖類、澱粉、纖維素、木質素等,如:棉籽殼、玉米芯、廢棉等均富含纖維素。
2、溫度
平菇孢子萌發以24-28℃為最適溫度,萌發溫度是20-30℃,菌絲生長以22-26℃為宜,30℃以上活力減弱,當溫度為40-42℃持續1.5小時菌絲死亡率達99%以上,-30℃存活。
3、水分
水分對平菇的生長非常重要,只有適宜的水分條件平菇的新陳代謝才能正常進行,菌絲含水量一般在80%左右,子實體含水量在90%左右。
4、酸鹼度
平菇喜在偏酸性條件下生長,PH值為3-10時菌絲均能生長,但最好PH值為5-6.5時左右。
5、光照
平菇的子實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線強一般為400勒,平菇在黑暗條件下很難形成子實體。
6、空氣
平菇屬於好氣性需氧真菌,呼吸作用是平菇正常生命活動所不可少的生理過程,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氧量也不盡相同,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20%時仍可望生長,只有當濃度達到30%時菌絲生長才迅速受到抑制。平菇有高溫、廣溫、低溫、中低溫。
基於以上考慮,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平菇培育方法,按以下的步驟進行:
(1)將棉籽殼加工成粉末狀,所述麥麩、碳、秸稈粉加工成顆粒狀,並獲得的棉籽殼粉末;
(2)取棉籽殼100份、碳1份、石膏1份、秸稈粉100份、麥麩10份、尿素0.2份、過磷酸鈣1份、硫酸鎂0.1份放在容器中混合攪拌均勻,獲得乾料;
(3)在步驟(2)獲得的乾料中加入磷酸二氫鉀0.6份、維生素B0.5份、大蒜提取液1.8份、灰黃黴素0.6份,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料;
(4)在步驟(3)獲得的混合料加入經明礬淨化後的水並攪拌,加入水的量達到總質量的72.5%;
(5)加入微量石灰使攪拌後的培養基PH在保持在6~6.1;
(6)將步驟(5)獲得的培養基密封存儲1小時後裝入菌袋進行打包;
(7)採用高壓蒸汽滅菌,保持溫度130℃滅菌4.5小時,燜置1.5小時即獲得培養基;
(8)將步驟(7)製得的培養基降溫冷至室溫,進行接種;
(9)接種完畢放入培養室進行培養,優選的方案中,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6℃,培養時間為10-15天,移到出菇房間進行出菇。出菇期間,進行噴水操作,噴水頻率根據季節而定;春天噴水2-3次/天,夏天噴水5-6次/天,秋季噴水4-6次/天,冬天噴水1-2次/天。
利用本發明的培養基進行平菇的培育過程,對病蟲害的防治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培養基中的含有大蒜提取液,採用大蒜提取液防治平菇雜菌。大蒜的抑菌能力與其含有大蒜素有關,大蒜鱗莖提取液對雜菌表現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的抑菌濃度範圍內對平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長均未產生影響。還有灰黃黴素成份,採用灰黃黴素防治雜菌 灰黃黴素能干擾真菌細胞DNA的合成,從而抑制其生長。
通過上述兩種成份的添加,對病蟲害的防治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製備的平菇培養基抗逆性強,菌絲生長快,周期短,所栽培的平菇病害少,平菇葉大,光澤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