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洗鼻壺的製作方法
2023-07-26 01:22:51 2
新型洗鼻壺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密封性更好,有效防止導流管折斷的新型洗鼻壺,它包括儲液瓶、導流管、噴頭、彈簧和噴頭塞,導流管連通在儲液瓶與噴頭之間,彈簧套住導流管的外壁,噴頭塞用於堵住噴頭。其中,儲液瓶包括瓶體、瓶蓋和瓶蓋配件,瓶體上設置有單向閥,瓶蓋上下兩端呈開口設置,瓶蓋內側壁設置有一圈環狀的止擋部,瓶蓋配件中間設置有上下貫通的引流管,引流管的底端伸入瓶體內,其頂端與導流管連接,瓶蓋配件的外壁凸設有與止擋部配合的環狀的限位部。噴頭的噴腔內設置有一個可上下滑動的滾珠,利用滾珠可以防止清洗液回流到儲液瓶內,噴頭塞包括塞體、連接筋和套環,連接筋的一端連接塞體,其另一端連接套環,套環裝配在導流管或者儲液瓶上。
【專利說明】新型洗鼻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洗鼻裝置,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結構簡單,密封性更好,有效防止導流管折斷的新型洗鼻壺。
【背景技術】
[0002]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病,在普通人群中發病率在20%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其發病原因與患者的過敏體質相關,難以治癒,近期以來發生的多起患者殺醫案,不少與此病相關。
[0003]目前,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以抗生素、抗組胺藥及激素類藥為主,這些藥物均會有程度不同的不良反應,如耐藥、成癮、嗜睡,甚至抑制兒童發育等,且這些藥物所起的作用也僅是緩解症狀,因此在用藥時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症。
[0004]如今,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而且,隨著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對濫用藥物也越來越反感,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儘量選擇副作用低或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案。用鹽水清洗鼻腔治療鼻及鼻竇疾病,早已列入我國教科書及治療指南(見附件)。在《EP0S2012》(歐洲鼻竇炎鼻息肉診療指南2012)將鹽水清洗鼻腔治療鼻及鼻竇疾病作為A級推薦。由於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歡迎。但因長期以來,臨床上採用的辦法操作複雜,且易出現嗆水等情況,因此,鹽水清洗鼻腔的治療方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法普及到家庭及日常生活,使得大部分需要鹽水洗鼻的病號得不到合適的治療。
[0005]傳統的洗鼻器包括儲液瓶、導流管和噴頭,儲液瓶內儲放鹽水,儲液瓶上設置單向閥,利用擠壓儲液瓶而改變儲液瓶內的氣壓,以迫使鹽水沿著導流管流動,而最後從噴頭噴出。但是,由於導流管一般都是採用無毒無害的矽膠材料製成,在使用和儲放過程中,經常由於操作不當導致導流管折彎,導流管如果折彎次數過多,就會出現漏氣或者折斷現象,從而影響其使用壽命;另外,儲液瓶一般由瓶體和瓶蓋組成,導流管從瓶蓋伸入到瓶體內,導流管與瓶蓋之間的密封性也是關鍵,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導致儲液瓶漏氣,影響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以上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密封性更好,有效防止導流管折斷的新型洗鼻壺,它包括可擠壓的儲液瓶和噴頭,以及連通於所述儲液瓶與噴頭之間的導流管,儲液瓶上設置有單向閥,所述導流管的外壁上套設有彈簧。
[0007]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彈簧的一端連接儲液瓶。
[0008]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彈簧的一端沿著所述導流管的外壁延伸至噴頭位置。
[0009]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儲液瓶包括瓶體、瓶蓋和瓶蓋配件,瓶體與瓶蓋之間採用可拆卸的連接方式裝配,所述瓶蓋的上下兩端呈開口設置,瓶蓋的內側壁設置有一圈環狀的止擋部,所述瓶蓋的中間設置有上下貫通的引流管,引流管的底端伸入瓶體內,引流管的頂端與導流管連接,瓶蓋配件的外壁凸設有與止擋部配合的環狀的限位部,瓶體的瓶口的頂端向上擠壓瓶蓋配件的限位部的底表面,以迫使瓶蓋配件限位部的上表面緊緊抵住瓶蓋止擋部。
[0010]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瓶體瓶口與瓶蓋配件限位部之間設置一塊環狀的密封墊。
[0011 ]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瓶體的側面設置有防滑紋。
[0012]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引流管的底端伸入到接近瓶體的底部。
[0013]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噴頭的噴腔內設置有一個可上下滑動,且可封堵住噴頭噴腔的下端開口的滾珠。
[0014]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它還包括可封堵住噴頭噴口的噴頭塞。
[0015]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明,所述噴頭塞包括塞體、連接筋和套環,連接筋的一端連接塞體,其另一端連接套環,套環裝配在導流管或者儲液瓶上。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導流管的外壁套設有彈簧,當導流管彎曲的時候,彈簧可以起到矯正的作用,避免導流管出現折彎現象,可以有效防止導流管折斷;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瓶體與瓶蓋之間設置有瓶蓋配件,利用瓶蓋配件可以有效保證瓶體、瓶蓋與導流管之間的密封性;再有,本實用新型的噴頭的噴腔內設置有一個可上下滑動的滾珠,在停止清洗的時候,滾珠可以封堵住噴頭噴腔下端的開口,避免清洗液倒流,保證儲液瓶內鹽水的清潔衛生;還有,本實用新型的噴頭處設有噴頭塞,可以有效保持洗鼻壺的清潔,噴頭塞包括塞體、連接筋和套環,連接筋的一端連接塞體,其另一端連接套環,套環裝配在導流管或者儲液瓶上,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洗鼻壺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洗鼻壺的剖視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洗鼻壺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闡述,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方向以圖1為標準。
[0021]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洗鼻壺包括儲液瓶1、導流管2、噴頭3、彈黃4和嗔頭塞5,其中:
[0022]儲液瓶I用於儲放鹽水,它包括瓶體11、瓶蓋12和瓶蓋配件13,瓶體11與瓶蓋12之間採用螺紋連接的方式裝配,瓶蓋配件13安裝在瓶蓋12的內部,利用瓶體11的瓶口 111的壓迫而定位在瓶體11與瓶蓋12之間。瓶體11上設置有可允許外界氣體進入,阻止內部氣體流出的單向閥6,單向閥6位於瓶體11的頂部,瓶體11的側面設置有防滑紋112;瓶蓋12的上下兩端呈開口設置,瓶蓋12的內側壁設置有一圈環狀的止擋部121 ;瓶蓋配件13由硬質材料製成,其中間設置有上下貫通的引流管131,引流管131的底端可伸入到接近瓶體的底部,引流管131的頂端與導流管2連接,瓶蓋配件13的外壁凸設有與止擋部121配合的環狀的限位部132。旋緊瓶蓋12的過程中,瓶體11的瓶口 111的頂端向上擠壓瓶蓋配件13的限位部132的底表面,以迫使瓶蓋配件13限位部132的上表面緊緊抵住瓶蓋12止擋部121,通過瓶蓋配件13保證瓶體11與瓶蓋12之間的密封性,為了進一步保證瓶體11與瓶蓋12之間的密封性,還可以在瓶體11瓶口 111與瓶蓋配件13限位部132之間設置一塊環狀的密封墊7。
[0023]導流管2由軟膠材料製成,導流管2的一端連接瓶蓋配件13引流管131的頂端,導流管2的另一端連接噴頭3。
[0024]噴頭3的外形採用橄欖形,將噴頭3對準或者放入鼻孔內,利用噴頭3內噴射出的鹽水完成鼻腔的清洗,噴頭3的噴腔內設置有一個滾珠31,當使用者停止擠壓儲液瓶I的時候,滾珠31由於重力作用跌落到最低位置,而封堵住噴頭3下端的開口,以達到防止清洗液倒流的目的。
[0025]彈簧4套住導流管2,彈簧4的底端卡入瓶蓋12內,這樣,導流管2在彎曲的時候,彈簧4可以起到矯正的作用,避免導流管2出現折彎現象,可以有效保護導流管2。
[0026]噴頭塞5用於堵住噴頭3的噴口,以保持洗鼻壺的清潔。噴頭塞5包括塞體51、連接筋52和套環53,連接筋52的一端連接塞體51,其另一端連接套環53,套環53裝配在導流管2或者儲液瓶I上。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結構改動,如果對本發明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且屬於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範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洗鼻壺,它包括可擠壓的儲液瓶和噴頭,以及連通於所述儲液瓶與噴頭之間的導流管,儲液瓶上設置有單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管的外壁上套設有彈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的一端連接儲液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的一端沿著所述導流管的外壁延伸至噴頭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儲液瓶包括瓶體、瓶蓋和瓶蓋配件,瓶體與瓶蓋之間採用可拆卸的連接方式裝配,所述瓶蓋的上下兩端呈開口設置,瓶蓋的內側壁設置有一圈環狀的止擋部,所述瓶蓋的中間設置有上下貫通的引流管,引流管的底端伸入瓶體內,引流管的頂端與導流管連接,瓶蓋配件的外壁凸設有與止擋部配合的環狀的限位部,瓶體的瓶口的頂端向上擠壓瓶蓋配件的限位部的底表面,以迫使瓶蓋配件限位部的上表面緊緊抵住瓶蓋止擋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所述瓶體瓶口與瓶蓋配件限位部之間設置一塊環狀的密封墊。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所述瓶體的側面設置有防滑紋。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引流管的底端伸入到接近瓶體的底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噴頭的噴腔內設置有一個可上下滑動,且可封堵住噴頭噴腔的下端開口的滾珠。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可封堵住噴頭噴口的噴頭塞O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洗鼻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噴頭塞包括塞體、連接筋和套環,連接筋的一端連接塞體,其另一端連接套環,套環裝配在導流管或者儲液瓶上。
【文檔編號】A61H35/04GK203749833SQ20142016517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4日
【發明者】楊習峰, 曾晨光, 盧育華 申請人:盧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