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帶送出裝置及膠帶粘貼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23:02:46 2
專利名稱:膠帶送出裝置及膠帶粘貼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夠單手且簡單地粘貼膠粘帶(以下,除了特別說明外,稱為「膠帯」)的膠帶粘貼器及其內部機構即膠帶送出裝置。
背景技術:
由於卷繞成卷狀的膠帶難以單獨使用,因此膠帶多與所謂的「膠帶座」 一同使用,該膠帶座支承膠帶的卷芯並在膠帶總是拉出一定長度的狀態下支承膠帶。根據膠帶的卷芯的直徑和用途的不同,膠帶座有手持式、臺式或電動式等,公知的膠帶座有各種形狀和構造(例如,參考專利文獻I 3)。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I特開平9-194116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0-296966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平10-330021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但是,現在普遍使用的大多是用手指拉出膠帶用膠帶座的附屬切刀切斷膠帶的膠帶座,構造非常簡單。這種膠帶座必須要用兩隻手進行膠帶的拉出、切斷、粘貼的ー連串動作。而且,切刀為鋸齒狀時,切線變成鋸齒狀,此外膠帶的更換也麻煩。如果能夠廉價地製造像修改錯字的「修正帯」那樣,能夠單手且以ー個動作簡單地進行膠帶的拉出、切斷、粘貼的ー連串動作的膠帶粘貼器,那麼就會非常便利。但是,與修正帶不同,膠粘帶通常由膜狀的樹脂構成,強度較大。因此,膠帶粘貼結束後必須要用切刀等切斷,廉價且實用的膠帶粘貼器很少。為了獲得這種膠帶粘貼器,需要特別的膠帶送出機構,該膠帶送出機構能夠用單手順暢且有效地進行膠帶的支持、送出、粘貼、切斷的一連串動作。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新的膠帶送出裝置和利用了該膠帶送出裝置的膠帶粘貼器。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送出裝置為正向送出卷繞在軸心上的膠帶40的膠帶送出裝置,具備與膠帶
40一同轉動的大致圓筒狀的牽引滾子21、隨著牽引滾子21的轉動邊剝離所述膠帶40邊正向送出所述膠帶40的剝離滾子23、連接所述牽引滾子21與所述剝離滾子23的皮帶26。該送出裝置為獲得本發明的膠帶粘貼器所需的獨立的主要構成部件,使用時,安裝在膠帶支持體的一部分上。在本發明中僅稱「膠帶」時,是指在軸心上卷繞成卷狀的膠帶,不問厚度、材質或寬度等。此外,粘貼面不限於單面,包括在表面側具有剝離紙的雙面膠帶。本發明的膠帶粘貼器具備上述膠帶送出裝置;支持所述膠帶40轉動的同時支承所述膠帶送出裝置的膠帶支持體42 ;由所述膠帶支持體42支撐的粘貼單元3x,該粘貼單元3x具有將所述膠帶40按壓在被粘貼面Ia上使兩者接觸的粘貼滾子30、切刀55 ;收納所述膠帶支持體42的殼體10。所述膠帶粘貼器使所述膠帶40的前端在剝離狀態下積聚。從卷繞成卷狀的膠帶40拉出膠帶需要一定的牽引力。由於現有的膠帶粘貼器中,膠帶總是向粘貼滾子的下方突出,即使將粘貼滾子按壓在被粘貼面Ia上想進行膠帶的粘貼,在被粘貼面Ia上也只能粘貼一部分的膠帶,因此,由於膠帶的粘貼面積不足,將膠帶粘貼器Ih拉向膠帶的粘貼方向時,無法克服從卷狀的膠帶40拉出膠帶時的力,被粘貼面Ia上的膠帶40從被粘貼面Ia滑脫,導致不能夠拉出膠帶,而通過本發明的膠帶粘貼器,能夠預先在被粘貼面Ia上粘貼具備足夠的牽引力的膠帶。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膠帶送出裝置,通過轉動牽引滾子能夠拉出膠帶,接著通過剝離滾子能夠使膠帶的前端的規定長度保持在剝離狀態。因此,通過使用該膠帶送出裝置,能夠構成將膠帶的前端送至被粘貼面上並積聚,在膠帶的粘貼結束後切斷膠帶的膠帶粘貼器。特別是,在從粘貼到切斷膠帶的一連串動作中指尖不必接觸膠帶的粘貼面,僅用簡單的單手操作就能夠粘貼膠帶。
圖I表示膠帶粘貼器的ー個例子,圖I (a)為省略了殼體與粘貼單元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I (b)為從箭頭方向看到的圖I (a)的A-A線的剖面的上表面圖。圖2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分解立體圖。圖3 (a)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立體圖,圖3 (b)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另
一展開立體圖。圖4 Ca)為表示膠帶送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圖4 (b)為以圖4 Ca)的膠帶送出裝置的中央部位為剖面的側面圖。圖5 (a)為圖4的膠帶送出裝置的皮帶與皮帶槽的剖面圖,圖5 (b)為對圖5 (a)的皮帶施加箭頭T的カ時的圖。圖6 (a)為表示圖4 (a)的膠帶送出裝置的爪輪與驅動傳遞構件的配置的ー個例子的側面圖,圖6 (b)為從上方看圖6 (a)的圖。圖7 Ca)為表示切斷部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圖7 (b)表示切斷部與膠帶送出裝置的配置的ー個例子,為從圖I的前方看到的部分剖面圖,圖7 (c)為表示切斷部與復位彈簧的配置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圖8為表示切斷部的板簧臂的變化的一個例子的圖,圖8 Ca)為驅動爪通過板簧臂之前的側面圖,圖8 (b)為驅動爪通過板簧臂時的側面圖,圖8 (bl)為從上方看圖8 (b)的圖,圖8 (c)為驅動爪通過板黃臂之後的側面圖,圖8 (cl)為從上方看圖8 (c)的圖,圖8 (d)為驅動爪復位時的側面圖。圖9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圖,圖9(a)為打開粘貼單元與省略了一部分的殼體的側面圖,圖9 (b)為圖9 (a)的閉合粘貼單元後的側面圖,圖9 (c)為閉合了圖9 (b)的殼體的側面圖。圖10為表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動作狀況的ー個例子的圖。圖10 (a)為表示省略了殼體的一部分及粘貼單元的一部分的整體側面圖,圖10 (b)為表示在圖10 (a)中送出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0 (C)為表示在圖10 (a)中粘貼膠帶時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0 (d)為表不在圖10 Ca)中切斷I父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1為表示膠帶粘貼器的其它例子的圖。圖11 (a)為表示省略了粘貼單元與底座與按鈕的一部分的膠帶粘貼器的整體側面圖,圖11 (b)為表示在圖11 (a)中送出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1 (C)為表示在圖11 (a)中切斷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1(d)為表示從箭頭方向看到的圖11 (a)的Bl-Bl線的剖面的剖面圖,圖11 (e)為表示從箭頭方向看到的圖11 (d)的B2-B2線的剖面的圖,為表示驅動單元的ー側與切斷部的關係的圖,圖11 (f)為表示從箭頭方向看到的圖11 (d)的B3-B3線的剖面的圖,為表示驅動單元的另ー側的圖。圖12為圖11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圖,為表示省略了粘貼單元與按鈕的一部分的膠帶粘貼器的整體的側面圖。圖13為表示膠帶粘貼器的其它例子的圖,圖13 Ca)為表示省略了粘貼單元與底 座與手柄的一部分的整體側面圖,圖13 (b)為表示在圖13 (a)中送出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3 (c)為表示在圖13 (a)中切斷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4為圖13的膠帶粘貼器的手柄的立體圖。圖15為表示圖13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例子的立體圖。圖16為表示帶壓板的切斷部與驅動爪與粘貼滾子的配置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圖17為表示具備圖16的帶壓板的切斷部的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動作狀況的圖,圖17 (a)為表示省略了殼體與粘貼單元與切斷部的一部分的整體側面圖,圖17 (b)為表示在圖17 (a)中送出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7 (C)為表示在圖17 (a)中粘貼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7 (d)為表示在圖17 (a)中固定已送出的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7 (e)表示在圖17 Ca)中切斷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附圖標記說明 lh、2h、3h、4h…膠帶粘貼器 Ia…被粘貼面
Ix…驅動單元 Ib…爪輪 10…殼體 11…按鈕 12…手柄 13…驅動爪 14…復位彈簧 15…驅動軸 16…驅動傳遞構件 17…操作爪 18…止動件 19…導向體 2x…膠帶送出機構 20…滾子支持部 21…牽引滾子22…軸
23…剝離滾子 24…軸 25…皮帶槽 26…皮帶 27…推動構件 28…張緊體 3x…粘貼單元 3a…鉤爪 30…粘貼滾子 3ト..軸 32…開ロ部 33…臂
34…復位彈簧 4x…底座 4a…開閉爪 40…膠帶
41…底板 42…膠帶支持體 43…膠帶支持軸 45…操作彈簧 46…軸 47…軸 48…把手 49…保護蓋 49a…收納部 49c…軸 5x…切斷部 5a…彈簧體 5b…壓板 50…臂爪 51…板簧臂 52…凸輪 53…切刀支持板 54…切斷按鈕 55…切刀 57…擺 動軸 58…支柱。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作為ー個例子簡單說明膠帶粘貼器的整體構造及其動作。圖I表示膠帶粘貼器lh。圖I (a)為省略了殼體與粘貼單元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I (b)為從箭頭方向看到的圖I (a)的A-A線的剖面的上表面圖。膠帶粘貼器Ih分為三大部分,具備具有卷狀的膠帶40與膠帶送出機構2x的底座4x、具有驅動單元Ix的殼體
10、具有粘貼滾子30與切斷部5x的粘貼單元3x。稍後會詳細敘述各個構造。在膠帶粘貼器Ih中,殼體10與底座4x通過操作彈簧45連接在一起。然後,朝Yl方向,即克服操作彈簧45的作用按壓殼體10時,膠帶送出機構2x的牽引滾子21轉動並拉出膠帶40,膠帶40朝膠帶送出機構2x側的粘貼滾子30與被粘貼面Ia接觸的方向送出。然後,鬆開Yl的按壓時,殼體10復位的同時通過切斷部5x切斷膠帶40。驅動單元Ix的構造和配置位置可以做適當變更。圖2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分解立體圖。如圖2所示,膠帶粘貼器Ih能夠通過簡 單地組合各個構件來製造。圖3 (a)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立體圖,圖3 (b)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另一展開立體圖。首先殼體10繞軸47轉動打開,然後粘貼單元3x繞C方向即繞軸46轉動打開從而能夠打開膠帶粘貼器lh。該膠帶粘貼器具備正向送出膠帶的膠帶送出機構。下面詳細說明其構造。第一實施方式 (膠帶送出機構)
圖4 (a)為說明膠帶送出機構的立體圖,圖4 (b)為以圖4 (a)的膠帶送出裝置的中央部位為剖面的側面圖。膠帶送出機構2x以膠帶送出裝置為主要部件,該膠帶送出裝置由與膠帶40 —同轉動的大致圓筒狀的牽引滾子21、隨著牽引滾子21的轉動邊剝離所述膠帶40邊正向送出所述膠帶40的剝離滾子23、連接牽引滾子21與剝離滾子23的皮帶26構成。該膠帶送出裝置與滾子支持部20、張緊體28、推動構件27等一同構成「膠帶送出機構」,該滾子支持部20設置在膠帶支持體42的一部分上,該張緊體28使膠帶40緊貼在牽引滾子21的周圍,推動構件27朝固定方向推動膠帶40。張緊體28設置在牽引滾子21的上方並留有膠帶40通過的間隙。推動構件27沿著送出膠帶40的方向配置在剝離滾子23的上方並留有膠帶40通過的間隙。牽引滾子21與剝離滾子23通過皮帶26相互連接及連動且能夠朝同一方向轉動。牽引滾子21具有軸22,剝離滾子23具有軸24。滾子支持部20將牽引滾子21支持在軸22周圍,將剝離滾子23支持在軸24周圍,使該兩個滾子能分別繞軸轉動。牽引滾子21的外周部具有附著膠帶40的面。牽引滾子21也可以具有爪輪lb。爪輪Ib具有多個爪,以軸22為中心與牽引滾子21 —同轉動。這樣,參考圖I作了簡單說明的驅動單元Ix的驅動カ能夠通過卡合爪輪Ib的爪的構件傳遞至牽引滾子21。可以用齒輪等多種部件來作為該爪輪Ib等的驅動傳遞構件,也可以將其設置在剝離滾子23偵U。剝離滾子23優選為中央為小徑的大致對稱圓錐形、中央凹下的大致圓筒形或在外周部設置凹凸的山形等形狀。這樣,剝離滾子23與膠帶40的接觸面積變小,膠帶40容易從剝離滾子23剝離。此外,為了容易剝離粘在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上的膠帶40,外周部的表面也可以由具有矽層或氟塗層等的構件構成。張緊體28沿著牽引滾子21的外周部配置,張緊體28的一端配置在牽引滾子21與卷狀的膠帶40之間。這樣,當拉出膠帶40時,朝牽引滾子21的下方按壓膠帶40,能夠減少膠帶40的鬆弛,增大牽引滾子21與膠帶40的接觸面積。推動構件27沿著膠帶40的送出方向在其中央具有凸部。另ー方面,剝離滾子23沿著整個圓周方向設置有凹部。該推動構件27的凸部的剖面形狀只要形成為其一部分能收納在剝離滾子23的凹部內便可。剝離滾子23的中央部位的凹部與推動構件27的凸部之間有固定的間隙。推動構件27的形狀可以是例如三角柱形或半圓柱形等。這樣,通過推動構件27的凸部,膠帶40在垂直於送出方向的寬度方向彎曲,賦予膠帶40送出方向的剛性。因此,即使從推動構件27送出的膠帶40的厚度較薄或較軟,也能夠順利進入中空處。此外,通過將推動構件27配置為以剝離滾子23的軸24為中心轉動,改變其轉動角度就能夠相應地改變膠帶的推動方向。
皮帶26可以由伸縮構件構成,其剖面形狀可以是V字形或圓形等。此外,皮帶26也可以是在牽引滾子21和剝離滾子23上具備的、具有多個齒輪齒的同步齒型帯。牽引滾子21及剝離滾子23也可以在外周部具有用於卷裝皮帶26的皮帶槽25。圖5 (a)為圖4的膠帶送出裝置的皮帶與皮帶槽的剖面圖,圖5 (b)為對圖5 (a)的皮帶施加箭頭T的カ時的圖。如圖5 (a)所示,形成在牽引滾子21及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的皮帶槽25的剖面形狀為越往各個滾子的轉動軸中心寬度越變窄的大致V字形。將皮帶26卷裝在這種皮帶槽25內,向牽引滾子21及剝離滾子23傳遞動カ時,如圖5 (b)所示,由於皮帶26產生箭頭T的力,因此皮帶26陷進皮帶槽25的寬度狹窄處,能夠增加皮帶槽25與皮帶26的摩擦並抑制兩者的相互滑動從而提高動力的傳遞效率。第一實施方式所說明的膠帶送出機構中,通過轉動牽引滾子及剝離滾子,能夠有效地從轉動自如地被支撐的卷狀的膠帶送出膠帶。第二實施方式
(在殼體上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
接著,說明在殼體上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如參照圖I 圖3所示的整體構造那樣,膠帶粘貼器Ih具備底座4x,該底座4x具備膠帶40、膠帶支持體42、第一實施方式的膠帶送出裝置;粘貼單元3x,該粘貼単元3x用於使膠帶40粘在被粘貼面Ia上;驅動單元lx,該驅動單元Ix用於牽引及送出膠帶40 ;殼體10,該殼體10具有驅動單元Ix且至少覆蓋粘貼単元3x及底座4x的一部分。然後,膠帶40在內側具有粘貼面,同時以卷狀轉動自如地支撐在膠帶支持體42上;粘貼單元3x具有邊將膠帶40按壓在被粘貼面Ia上邊粘貼膠帶40的粘貼滾子30 ;牽引滾子21具有驅動傳遞構件,膠帶送出裝置通過殼體10的驅動單元Ix向驅動傳遞構件傳遞驅動カ時,從膠帶支持體42拉出膠帶40,朝粘貼滾子30與被粘貼面Ia的接觸方向送出膠帶40。(底座)
底座4x配置垂直於底板41的膠帶支持體42。膠帶支持體42支持在內側具有粘貼面的卷狀的膠帶40使該膠帶40在軸43上轉動自如。此外,底座4x在內部具備第一實施方式的膠帶送出裝置。這時,滾子支持部20也可以由底座4x的一部分構成。底座4x的後方具備使殼體10復位的操作彈簧45。底座4x也可以設置限定切斷部5x的擺動範圍的開ロ部或槽等。底座4x的下方也可以具備繞軸46轉動的保護蓋49。不使用膠帶粘貼器Ih吋,保護蓋49從下方覆蓋粘貼単元的開ロ部32與粘貼滾子30進行保護,使用膠帶粘貼器Ih時,保護蓋49收納在收納部49a內。(粘貼單元)
粘貼單元3x具有能夠掛在殼體10的開閉爪4a上也能夠從該開閉爪4a摘下的鉤爪3a,通過軸46擺動自如地連接在底座4x的前方。粘貼單元3x的下方具有繞軸31轉動的粘貼滾子30與開ロ部32。膠帶40從開ロ部32送至外部並由粘貼滾子30進行粘貼。粘貼単元3x也可以 具有膠帶送出機構2x的能夠使膠帶在寬度方向上彎曲並推動膠帶前進的推動構件27和張緊體28。粘貼滾子30優選由尿烷或橡膠等弾性體構成。粘貼單元3x也可以具備後述的切斷部5x。粘貼單元3x具備切斷部5x時,還可以具備使切斷部5x復位的復位彈簧34。此外,粘貼單元3x也可以與底座4x以一體化部件構成。或者,粘貼單元3x可以由左右兩個部件等多個部件構成,也可以由一體化的部件構成。這樣,在粘貼滾子30附近形成了將膠粘帶送至外部的開ロ部32,通過驅動単元Ix驅動膠帶送出機構2x,能夠從膠帶支持軸43所支持的卷繞成卷狀的膠帶拉出膠帶,從開ロ部32將膠帶的前端送至膠帶送出裝置側的被粘貼面上並使該膠帶的前端積聚。(殼體)
殼體10具備抑制卷狀的膠帶40的轉動錯位的導向體19、能夠掛在粘貼單元3x的鉤爪3a上也能夠從該鉤爪3a摘下的開閉爪4a、驅動單元lx,殼體10通過軸47擺動自如地連接在底座4x的後方。導向體19隻要能夠抑制膠帶40的轉動錯位便可。殼體10與粘貼單元3x可以由左右兩個的部件或多個部件構成,也可以由一體化的部件構成。此外,殼體10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而使用能夠看到內部的樹脂等材質時,能夠把握膠帶40的剰餘量。(操作彈簧)
操作彈簧45使粘貼單元3x或底座4x與驅動單元Ix相互推斥,並對驅動單元Ix施以復位方向的作用力。在膠帶粘貼器Ih中,操作彈簧45隻要是產生這種作用カ的構造,便可以設置在驅動單元lx、粘貼單元3x或底座4x的任一者中。此外,操作彈簧45隻要是金屬或樹脂等能夠相互推斥產生作用力的構件便可,不僅可以使用板簧,也可以使用盤簧等。(驅動単元)
驅動單元Ix具備具備操作爪17與驅動軸15的驅動傳遞構件16、停止驅動傳遞構件16繞驅動軸15的轉動的止動件18、使驅動傳遞構件16復位的復位彈簧14。驅動單元Ix在傳遞驅動カ時,使操作爪17卡合牽引滾子21的爪輪Ib的爪並使爪輪Ib轉動。同時,驅動傳遞構件16的操作爪17繞驅動軸15轉動。然後,傳遞驅動カ後,鬆開操作爪17與爪輪Ib的爪的卡合時,驅動傳遞構件16在復位彈簧14作用下在驅動軸15上轉動至抵住止動件18處而復位。此外,驅動單元Ix具備卡合切斷部5x的臂爪50的驅動爪13。驅動單元Ix配置在殼體10的內側,分別對應膠帶送出機構2x和切斷部5x。圖6 (a)為表示圖4 (a)的膠帶送出裝置的爪輪與驅動傳遞構件的配置的ー個例子的側面圖,圖6 (b)為從上方看圖6 Ca)的圖。驅動單元Ix的驅動傳遞構件16通過驅動軸15擺動自如地設置,配置驅動單元Ix和膠帶送出機構2x,從而在傳遞驅動カ吋,使膠帶送出機構2x的爪輪Ib的爪與驅動傳遞構件16的操作爪17能夠卡合在一起。這時,如圖6 Ca)所示,通過驅動單元Ix使驅動傳遞構件16轉動角度b時,操作爪17卡合爪輪Ib的爪,爪輪Ib轉動比角度b大的角度a。通過這樣地使驅動傳遞構件16配置在爪輪Ib的軸方向側,使爪輪Ib的轉動量比驅動傳遞構件16的轉動量多,隨之膠帶40的送出量也增多。因此,即使膠帶送出機構2x為小型的構造也能夠得到足夠的送出量。(切斷部)
圖7 (a)為表示切斷部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圖7 (b)表示切斷部與膠帶送出裝置的配置的ー個例子,為從圖I的前方看到的部分剖面圖,圖7 (C)為表示切斷部與復位彈簧的配置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切斷部5x具備擺動自如地支撐於粘貼單元3x的擺動軸57、用於切斷膠帶40的切刀55、用於支持切刀55的臂33。例如如圖7 (a)所示,臂33也可以是在左右兩側支持支柱58以及切刀支持板53,切刀支持板53支持切刀55。切刀支持板53也可以具備手動按壓切刀55的切斷按鈕54。臂33具有在其ー側的一部分上的卡合驅動爪13的臂爪50、卡合粘貼單元3x的復位彈簧34的卡合部。
如圖7(a)所示,為了減少切斷膠帶40時刀尖承受的力,切刀55具有中心對稱軸,形成為刀尖的中央向切刀55的切斷方向突起的三角形。這種形狀使得在切斷膠帶40時刀尖刺進膠帶40的中央的一點,從中央到兩端部分地開始切斷,然後逐漸切斷膠帶。因此,能夠減輕刀尖上的切斷力。此外,與用鋸齒狀的切刀進行切斷相比,能夠得到直的切斷線。切刀55隻要整體為上述的三角形,也可以構成為單刀或組合多刀等。切刀55通過繞擺動軸57擺動,在粘貼滾子30與膠帶送出機構2x之間往返。如圖7 (b)所示,切斷部5x中,臂33的兩側支撐支持切刀55的切刀支持板53、與支柱58,由切刀支持板53與支柱58與ー對臂33形成空間。這時,臂33的間隔的長度比膠帶送出機構2x的寬度大,切刀支持板53與支柱58的間隔比膠帶送出機構2x的高度大。然後,切斷部5x設置為能夠使膠帶送出機構2x通過上述空間,能夠在膠帶送出機構2x的外側擺動。這樣,切刀55能夠充分擺動,即使膠帶40有ー些鬆弛,切刀55的前端也能夠頂接膠帶40賦予其張力,從而能夠有效地切斷膠帶40。切斷部5x中,在驅動膠帶送出機構2x後,即在從膠帶支持體42拉出膠帶40並將其送至被粘貼面Ia後,驅動爪13卡合臂爪50並驅動切刀55切斷膠帶40。之後,切斷部5x通過復位彈簧34復位。如圖7 (c)所示,切斷時,從臂爪50的下方施加驅動カ時,切斷部5x通過擺動軸57轉動,同時臂33的卡合部卡合併按壓復位彈簧34。切斷後,撤掉驅動カ時,切斷部5x通過復位彈簧34復位。臂爪50也可以具有沿擺動軸57的方向彎曲而產生弾性作用力的板簧臂51、與使板簧臂51彎曲的凸輪52。這樣地構成臂爪50時,在驅動膠帶送出機構2x後,通過驅動單元Ix能夠將驅動カ傳遞至切斷部5x。作為驅動単元Ix將驅動力傳遞至切斷部5x的構造,以下說明驅動單元Ix的驅動爪13與切斷部5x的板簧臂51之間的關係。圖8為表示切斷部的板簧臂的變化的一個例子的圖,圖8 Ca)為驅動爪通過板簧臂之前的側面圖,圖8 (b)為驅動爪通過板簧臂時的側面圖,圖8 (bl)為從上方看圖8 (b)的圖,圖8 (c)為驅動爪通過板黃臂之後的側面圖,圖8 (cl)為從上方看圖8 (c)的圖,圖8 (d)為驅動爪復位時的側面圖。配置在殼體10上的驅動單元Ix具有驅動爪13,在驅動前,即在從上方按壓殼體10前,如圖8 (a)所示,驅動爪13位於在臂爪50的前端部的上方。這時,凸輪52位於臂爪50的前端部的相反側,按壓殼體10井向下移動驅動爪13吋,凸輪52的傾斜部與驅動爪13的一部分接觸。凸輪52的傾斜部也可以設置在驅動爪13上。如圖8 (b)及圖8 (bl)所示,從上方按壓殼體10時,驅動爪13朝箭頭Dl方向移動,凸輪52的傾斜部與驅動爪13的一部分接觸吋,驅動爪13邊使板簧臂51朝箭頭D2方向彎曲邊沿凸輪52的傾斜部滑動。驅動爪13朝箭頭Dl方向移動時,驅動單元Ix驅動膠帶送出機構2x,從膠帶支持體42拉出膠帶40並送至被粘貼面la。之後,如圖8 (c)及圖8 (cl)所示,驅動爪13跨過板簧臂51,朝板簧臂51的下方移動。這時,板簧臂51回到與驅動爪13接觸前的狀態。之後,鬆開對殼體10的按壓時,如圖8 Cd)所示,通過操作彈簧45,驅動爪13與臂爪50卡合併朝箭頭D3方向移動。這時,由於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轉動,因此切刀55能夠朝箭頭D4方向移動並切斷膠帶。(在殼體中具備驅動單元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 圖9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圖,圖9 (a)為打開粘貼單元與省略了一部分的殼體後的側面圖,圖9 (b)為閉合圖9 (a)的粘貼單元的側面圖,圖9 (c)為閉合圖9 (b)的殼體的側面圖。如圖9 (a)所示,使底座4x位於中央,殼體10朝向後方、粘貼單元3x朝前方轉動能夠展開膠帶粘貼器lh。在這種展開狀態下,卷狀的膠帶40裝在膠帶支持體42上,拉出膠帶40的前端並粘貼在牽引滾子21與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上。之後,使粘貼單元3x朝箭頭Rl方向繞軸46轉動從而閉合粘貼單元3x後,如圖9 (b)所示,使殼體10朝箭頭R2方向繞軸47轉動從而閉合殼體10。然後,如圖9 (c)所示,粘貼單元3x的鉤爪3a掛在殼體10的開閉爪4a上。而且,通過底座4x的操作彈簧45的推斥力,對殼體10施以朝著打開殼體10的方向的作用力。因此,開閉爪4a及鉤爪3a優選形成為即使被拉向打開殼體10的方向也不會脫落的形狀。這樣,能夠簡單地進行膠帶粘貼器Ih的展開,能夠容易且迅速地進行膠帶40的更換及初始設定。圖10為表示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動作狀況的ー個例子的圖。圖10 (a)為表示省略了殼體的一部分及粘貼單元的一部分的整體側面圖,圖10 (b)為表示在圖10 (a)中送出膠帶後的一部分側面圖,圖10 (C)為表示在圖10 (a)中粘貼膠帶時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0 Cd)為表不在圖10 Ca)中切斷I父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首先,使用者抓住殼體10並將粘貼滾子30按在被粘貼面Ia上。然後,如圖10Ca)所示,克服操作彈簧45的作用力朝箭頭Yl方向按壓殼體10。這時,設置在殼體10的內側面的驅動傳遞構件16的操作爪17卡合膠帶送出機構2x的爪輪Ib的爪,使爪輪Ib正向(圖10中逆時針方向)轉動。牽引滾子21與爪輪Ib —同轉動,並從膠帶支持體42牽拉卷狀的膠帶40,將膠帶40搭載在牽引滾子21的外周部上,送往剝離滾子23。皮帶26將動力傳遞至剝離滾子23,同時從牽引滾子21剝離膠帶40並將其送往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剝離滾子23邊通過推動構件27的凸部使膠帶40在寬度方向上彎曲邊將膠帶40送至粘貼滾子30的膠帶送出機構2x側的背後的被粘貼面Ia上。然後,如圖10 (b)所示,膠帶40的前端被按壓在粘貼滾子30與被粘貼面Ia的接觸部分上。無處可去的膠帶40彎曲並積聚從而其粘貼面與被粘貼面Ia接觸。這時,設置在殼體10的內側面的驅動爪13滑過切斷部5x的臂爪50,並朝臂爪50的下方移動。這時的膠帶40的送出量優選為NI加上N2的長度,NI是指從剛離開膠帶送出機構2x的膠帶40的前端至粘貼滾子30與被粘貼面Ia接觸的部分的距離,N2是指具有足以從膠帶支持體42拉出膠帶40的粘力的膠帶40的長度。之後,如圖10 (C)所示,在按壓殼體10的狀態下朝箭頭Y2方向拉整個膠帶粘貼器lh。這時,首先利用粘貼滾子30從上方按壓積聚的膠帶40並在被粘貼面Ia上粘貼長度N2以上的該膠帶40。然後,在按壓殼體10的狀態下朝箭頭Y2方向拉整個膠帶粘貼器lh,將積聚的膠帶粘貼在被粘貼面Ia上,後續的膠帶從圖10 (b)的彎曲狀態變為圖10 (C)的張緊狀態。之後通過粘貼在被粘貼面Ia上的膠帶40的粘カ邊拉出膠帶40邊將其粘貼在被粘貼面Ia上。粘貼在被粘貼面Ia上的膠帶40的長度不足N2時,膠帶的粘貼會失敗,可以暫時鬆開對殼體10的按壓,然後重新按壓殼體10拉出更多的膠帶。拉出所需長度後結束粘貼。之後,鬆開對殼體10的按壓。這時,如圖10 (d)所示,殼體10通過操作彈簧45朝箭頭Y3方向擺動的同時,設置在殼體10的內側面的驅動爪13從下方卡合切斷部5x的臂爪50,使臂爪50克服復位彈簧34的作用力向上方抬起。然後,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向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同吋,切刀55從垂直於膠帶40的前進方向的方向頂接粘貼滾子30與剝離滾子23之間的膠帶40並切斷膠帶40。萬一膠帶40切斷失敗時,也可以用手按壓切斷部5x的切斷按鈕54使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轉動,切斷膠帶40。
切斷膠帶40後,驅動爪13朝臂爪50的末端方向移動,驅動爪13與臂爪50的卡合解除後,切斷部5x通過復位彈簧34的作用カ復位。通過操作彈簧45的作用力使驅動爪13頂接粘貼單元3x的鉤爪3a並復位。驅動傳遞構件16的操作爪17通過復位彈簧14的作用邊在爪輪Ib的爪上滑動邊復位。由於被切斷的後續膠帶40殘留在牽引滾子21與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上,因此能夠有效地進行下一次的膠帶40的拉出和送出。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中,從上方按壓殼體時,膠帶的前端送至被粘貼面Ia上並積聚,膠帶的粘貼結束後鬆開殼體的按壓時,能夠切斷膠帶。除了最初安裝卷狀的膠帶時,其它時候都沒有接觸膠帶,因此能夠進行乾淨的膠帶粘貼。此外,由於能夠快速且有效地進行膠帶的牽拉、送出、粘貼、切斷的處理,因此能夠重複且連續地進行膠帶的粘貼作業。此外,由於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的構造簡単,因此能夠小型化、低成本地製造。第三實施方式
(按鈕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
以下說明按鈕具備驅動單元的膠帶粘貼器。按鈕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改變了第ニ實施方式的粘貼器的構造的一部分。此外,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粘貼器的共同處標記相同符號省略說明。圖11為表示膠帶粘貼器的其它例子的圖。圖11 (a)為表示省略了粘貼單元與底座與按鈕的一部分的膠帶粘貼器的整體側面圖,圖11 (b)為表示在圖11 (a)中送出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1 (C)為表示在圖11 (a)中切斷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1(d)為表示從箭頭方向看到的圖11 (a)的Bl-Bl線的剖面的剖面圖,圖11 (e)為表示從箭頭方向看到的圖11 (d)的B2-B2線的剖面的圖,為表示驅動單元的ー側與切斷部的關係的圖,圖11 (f)為表示從箭頭方向看到的圖11 (d)的B3-B3線的剖面的圖,為表示驅動單元的另ー側的圖。由於膠帶粘貼器2h不具備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的殼體10,因此粘貼単元3x和底座4x分擔該殼體10的作用。因此,膠帶粘貼器2h分成兩大部分,具備粘貼単元3x與底座4x。粘貼單元3x此時具備按鈕11,該按鈕11具有驅動單元Ix且通過操作彈簧45而上下移動自如;導向體19,該導向體19抑制卷狀的膠帶40的轉動錯位。底座4x上去掉操作彈簧45,此時具備了能夠掛在粘貼單元3x的鉤爪3a上也能夠從該鉤爪3a摘下的開閉爪4a。其它的除了主要是各部件的形態的變更外,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的構造相同。如圖11 (d)所示,按鈕11在上部和下部之間存在寬度方向上的級差臺階,其上部從粘貼単元3x的上方突出,配置在膠帶送出機構2x的上方。然後,按鈕11以抵住該臺階的粘貼單元3x作為上方向的止動件,其下部在膠帶送出機構2x的兩側上下移動自如。如圖11 (e)和圖11 (f)所示,在按鈕11的下部的內側,驅動單元Ix與第二實施方式一祥,在一側具備從箭頭P2的下方卡合切斷部5x的臂爪50的驅動爪13,在另ー側具備驅動傳遞構件16,該驅動傳遞構件16具有從箭頭Pl的上方卡合膠帶送出機構2x的爪輪Ib的爪的操作爪17。操作彈簧45設置在按鈕11的內部並頂接下方的止動件。該下方的止動件也可以兼作張緊體28。由於膠帶粘貼器2h基本上進行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同樣的動作,因此能夠以相同的步驟進行膠帶的粘貼。以下,簡單說明膠帶的粘貼步驟。首先,使用者如圖11 (a)所示,將膠帶粘貼器2h的膠帶粘貼滾子30按壓在被粘貼面Ia上。接著,如圖11 (b)所示,朝箭頭Pl方向按壓按鈕11時,配置在驅動傳遞構件16上的操作爪17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一祥,驅動膠帶送出機構2x,膠帶40的前端被按壓在膠帶送出機構2x側的粘貼滾子30與被粘貼面Ia接觸的部分上。無處可去的膠帶40彎曲並積聚從而其粘貼面與被粘貼面Ia接觸。之後,在按壓按鈕11的狀態下,朝所需方向拉整個膠帶粘貼器2h並粘貼膠帶40。之後,如圖11 (c)所示,鬆開對按鈕11的按壓,使按鈕11朝箭頭P2方向移動。這時,如圖11 Ce)所示,設置在按鈕11的一側的內側面的驅動爪13從下方卡合切斷部5x的臂爪50,使臂爪50克服復位彈簧34的作用力向上方抬起。然後,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向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同吋,切刀55從垂直於膠帶40的前進方向的方向頂接粘貼滾子30與剝離滾子23之間的膠帶40並切斷膠帶40。膠帶40切斷失敗時,也可以用手按壓切斷部5x的切斷按鈕54使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轉動,切斷膠帶40。切斷膠帶40後,驅動爪13朝臂爪50的末端方向移動,驅動爪13與臂爪50的卡合解除後,切斷部5x通過復位彈簧34的作用カ復位。通過操作彈簧45的作用力,驅動爪13頂接粘貼單元3x的鉤爪3a並復位。驅動傳遞構件16的操作爪17通過復位彈簧14邊在爪輪Ib的爪上滑動邊復位。由於被切斷的後續膠帶40殘留在牽引滾子21與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上,因此能夠有效地進行下一次的膠帶40的牽拉和送出。(按鈕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
圖12為圖11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圖,為表示省略了粘貼單元與按鈕的一部分的整體側面圖。如圖12所示,向底座4x的前方轉動粘貼單元3x能夠展開膠帶粘貼器2h。在這種展開狀態下,卷狀的膠帶40裝在膠帶支持體42上,拉出膠帶40的前端並將其粘貼在牽引滾子21與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上。之後,使粘貼單元3x朝箭頭R3方向繞軸46轉動從而閉合粘貼單元3x後,將粘貼単元3x的鉤爪3a掛在底座4x的開閉爪4a上。通過這種構造,能夠簡單地進行膠帶粘貼器2h的展開,能夠容易且迅速地進行膠帶40的更換及初始設定。第三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中,從上方按壓按鈕時,將膠帶的前端送至被粘貼面Ia上並積聚,膠帶的粘貼結束後鬆開對按鈕的按壓時,能夠切斷膠帶。於是,能夠獲得與第ニ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實施方式
(手柄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
接著,以下說明手柄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手柄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僅改變了第二實施方式的粘貼器的構造的一部分。此外,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粘貼器的共同處標記相同符號省略說明。圖13為表示膠帶粘貼器的其它例子的圖,圖13 Ca)為表示省略了粘貼單元與底座與手柄的一部分的整體側面圖,圖13 (b)為表示在圖13 (a)中送出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3 (c)為表示在圖13 Ca)中切斷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4為圖13的膠帶粘貼器的手柄的立體圖。由於膠帶粘貼器3h不具備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的殼體10,因此粘貼単元 3x和底座4x分擔該殼體10的作用。因此,膠帶粘貼器3h分成兩大部分,具備粘貼単元3x與底座4x。粘貼單元3x此時具備能夠抑制卷狀的膠帶40的轉動錯位的導向體19 ;底座4x此時具備具有驅動單元Ix並通過操作彈簧45開閉自如的手柄12、用於手柄的打開和閉合的把手48,能夠掛在粘貼單元3x的鉤爪3a上和從該鉤爪3a摘下的開閉爪4a。其它的除了主要是各部件的形態的變更外,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的構造相同。如圖14所示,手柄12的軸49c的兩端處,除了轉動自如地支撐在底座4x上的部分夕卜,作為驅動単元lx,與第二實施方式一祥,還在一端具備從箭頭Gl的下方卡合切斷部5x的臂爪50的驅動爪13,在另一端具備驅動傳遞構件16,該驅動傳遞構件16具有從箭頭G2的上方卡合膠帶送出機構2x的爪輪Ib的爪的操作爪17。手柄12設置在把手48的下方。操作彈簧45設置在手柄12與把手48之間,對手柄12施以使其在軸49上朝與把手48相反的方向轉動的作用力。由於膠帶粘貼器3h基本上進行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相同的動作,因此能夠以相同的步驟進行膠帶的粘貼。以下,簡單說明膠帶的粘貼步驟。首先,使用者如圖13(a)所示,將膠帶粘貼器3h的膠帶粘貼滾子30按壓在被粘貼面Ia上。接著,如圖13 (b)所示,朝箭頭Gl方向閉合手柄12時,設置在驅動傳遞構件16上的操作爪17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一祥,驅動膠帶送出機構2x,膠帶40的前端被按壓在膠帶送出機構2x側的粘貼滾子30與被粘貼面Ia的接觸部分上。無處可去的膠帶40彎曲並積聚,從而使其粘貼面與被粘貼面Ia接觸。之後,在閉合手柄12的狀態下,朝所需方向拉整個膠帶粘貼器3h,粘貼膠帶40。之後,如圖13 (c)所示,鬆開手柄12,使手柄12朝箭頭G2方向移動。這時,手柄12的驅動爪13從下方卡合切斷部5x的臂爪50,使臂爪50克服復位彈簧34的作用向上抬起。然後,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切刀55從垂直於膠帶40的前進方向的方向頂接粘貼滾子30與剝離滾子23之間的膠帶40並切斷膠帶40。膠帶40切斷失敗時,用手按壓切斷部5x的切斷按鈕54使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轉動,切斷膠帶40。通過膠帶粘貼器3h的這種構造,能夠更好地控制粘貼滾子30對被粘貼面Ia的壓力,即使膠帶粘貼器暫時從被粘貼面Ia鬆開,只要在拉著所述手柄12的狀態下,就不會切斷膠帶40。切斷膠帶40後,驅動爪13朝臂爪50的末端方向移動,解除驅動爪13與臂爪50的卡合後,切斷部5x通過復位彈簧34的作用復位。通過操作彈簧45的作用,驅動爪13頂接粘貼單元3x的鉤爪3a並復位。驅動傳遞構件16的操作爪17通過復位彈簧14邊在爪輪Ib的爪上滑動邊復位。由於被切斷的後續膠帶40殘留在牽引滾子21與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上,因此能夠有效地進行下一次的膠帶40的拉出及送出。(手柄具備驅動単元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
圖15為表示圖13的膠帶粘貼器的展開例子的立體圖。如圖15所示,向底座4x的前方轉動粘貼部件3x能夠展開膠帶粘貼器3h。在這種展開狀態下,卷狀的膠帶40裝在膠帶支持體42上,拉出膠帶40的前端並將其貼在牽引滾子21與剝離滾子23的外周部上。之後,使粘貼單元3x朝箭頭R4方向繞軸46轉動從而閉合粘貼單元3x後,將粘貼単元3x的鉤爪3a掛在底座4x的開閉爪4a上。通過這種構造,能夠簡單地進行膠帶粘貼器3h的展開,能夠容易且迅速地進行膠帶40的更換及初始設定。第四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中,閉合手柄吋,將膠帶的前端送至被粘貼面Ia上並積聚,膠帶的粘貼結束後鬆開手柄,就能夠切斷膠帶。於是,能夠獲得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除了第二 第四的實施方式外,也可以使用利用轉盤轉動驅動単元等的各種驅動方法。第五實施方式
(帶壓板的切斷部)
在第二 第四的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中,為了更有效地切斷膠帶40,切斷部5x還可以具備固定膠帶40的壓板5b。以下,利用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說明帶壓板的切斷部。圖16為表示帶壓板的切斷部與驅動爪與粘貼滾子的配置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切斷部5x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切斷部5x的基礎上還具備朝粘貼滾子30的方向作用的彈簧體5a,以及在彈簧體5a的前端部比切刀55更先頂接膠帶40的壓板5b。從粘貼滾子30的方向看,彈簧體5a被配置在臂33的後方,切刀55的刀尖的方向為朝向粘貼滾子30的方向,切刀55被配置在壓板5b的上方。臂爪50配置在粘貼滾子側,通過臂爪50從下方的箭頭D5方向卡合驅動爪13,使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擺動,從而使切刀55在粘貼滾子30與剝離滾子23之間移動。這種構造中,通過粘貼滾子30與切斷部5x的壓板5b夾持並固定膠帶40,切斷部5x的切刀55的刀尖克服彈簧體5a的作用頂接膠帶40,從而賦予膠帶40張カ並切斷膠帶40。圖17為表示具備圖16的帶壓板切斷部的圖I的膠帶粘貼器的動作狀況的圖,圖17 (a)為表不省略了殼體與粘貼單兀與切斷部的一部分的整體側面圖,圖17 (b)為表不在圖17 (a)中送出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7 (C)為表示在圖17 (a)中粘貼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7 (d)為表示在圖17 (a)中固定已送出的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圖17 (e)表示在圖17 Ca)中切斷膠帶後的一部分的側面圖。由於膠帶粘貼器4h基本上進行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膠帶粘貼器ー樣的動作,因此能夠以相同的步驟進行膠帶的粘貼。以下,簡單說明膠帶的粘貼步驟。首先,使用者如圖17
(a)所示,將膠帶粘貼器4h的膠帶粘貼滾子30按壓在被粘貼面Ia上。接著,如圖17 (b)所示,朝箭頭Y4方向按壓殼體10時,配置在驅動傳遞構件16上的操作爪17與第二實施方式ー樣,驅動膠帶送出機構2x,膠帶40的前端被按壓在膠帶送出機構2x側的粘貼滾子30與被粘貼面Ia的接觸部分上。無處可去的膠帶40彎曲並積聚,從而使其粘貼面與被粘貼面Ia接觸。之後,如圖17 (c)所示,在按壓殼體10的狀態下,朝所需方向拉整個膠帶粘貼器4h,並粘貼膠帶40。之後,如圖17 (d)所示,鬆開對殼體10的按壓,使殼體10朝箭頭Y5方向移動。這時,如圖17 (e)所示,殼體10的驅動爪13從下方卡合切斷部5x的臂爪50,使臂爪50克服復位彈簧34的作用向箭頭Y6的上方抬起。然後,切斷部5x繞擺動軸57向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同時,粘貼滾子30與切斷部5x的壓板5b夾持膠帶40並賦予膠帶40張力,切刀55從垂直於膠帶40的前進方向的方向即膠帶40的下方頂接粘貼滾子30與剝離滾子23之間的膠帶40並切斷膠帶40。切斷膠帶40後,驅動爪13朝臂爪50的末端方向移動,解除驅動爪13與臂爪50的卡合後,切斷部5x通過復位彈簧34的作用復位。第五實施方式的切斷部賦予粘貼滾子與剝離滾子之間的膠帶以張力,能夠有效地切斷膠帶。エ業實用性· 本發明的膠帶送出裝置可以用作各種膠帶粘貼器、臺式膠帶座、電動式膠帶座、封ロ機器、包裝或梱包機器等的構成部件。此外,本發明的膠帶粘貼器,可以用作信封的封ロ、海報等的貼紙的粘貼、卡片的粘貼或包裝,還可以用作各種用途。例如,可以用於通過機器人等進行自動粘貼。因此,通過實施本發明具有極大的エ業實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正向送出卷繞在軸心上的膠帶(40)的膠帶送出裝置,其中,具備 與所述膠帶(40)—同轉動的大致圓筒狀的牽引滾子(21), 隨著所述牽引滾子(21)的轉動邊剝離所述膠帶(40)邊正向送出所述膠帶(40)的剝離滾子(23), 連接所述牽弓I滾子(21)與所述剝離滾子(23 )的皮帶(26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膠帶送出裝置,其特徵在於,用於捲住所述皮帶(26)的皮帶槽(25)設置在所述牽引滾子(21)和/或所述剝離滾子(23)的外周上,所述皮帶槽(25)的剖面形狀為大致V字形。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膠帶送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剝離滾子(23)具有表面設置有凹凸的形狀。
4.ー種膠帶粘貼器,具備 權利要求I 3任一項所述的膠帶送出裝置; 支持所述膠帶(40)轉動的同時支承所述膠帶送出裝置的膠帶支持體(42); 由所述膠帶支持體(42)支撐的粘貼單元(3x),所述粘貼単元(3x)具有將所述膠帶(40 )按壓在被粘貼面(Ia)上使兩者接觸的粘貼滾子(30 )、切刀(55 ); 收納所述膠帶支持體(42)的殼體(10); 所述膠帶粘貼器使所述膠帶(40)的前端在剝離狀態下積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幹, 所述牽引滾子(21)還具備與該牽引滾子一同正向轉動的爪輪(Ib); 所述殼體(10)還具備驅動單元(IX),所述驅動単元(Ix)包括驅動傳遞構件(16)和復位彈簧(14),所述驅動傳遞構件(16)具有卡合所述爪輪的爪的操作爪(17),所述復位彈簧(14)作用於所述驅動傳遞構件並促使所述爪輪(Ib)與所述操作爪(17)卡合; 所述驅動傳遞構件(16)配置在所述爪輪(Ib)的軸方向上的側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幹, 所述切刀(55)被配置為在所述粘貼滾子(30)與所述牽引滾子(21)之間擺動自如地往返; 在所述驅動単元(Ix)上設置驅動所述切刀(55)的驅動爪(13),從而使所述切刀(55)在所述驅動単元(Ix)復位時切斷所述膠帶(40)。
7.根據權利要求5或7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幹, 所述驅動単元(Ix)具有驅動爪(13); 所述粘貼単元(3x)具有用於切斷所述膠帶(40)的切斷部(5x); 所述切斷部(5x)具有擺動自如地支撐於所述粘貼単元(3x)的擺動軸(57)、用於切斷所述膠帶(40)的切刀(55)、用於支持所述切刀(55)的臂(33); 所述臂(33)具有卡合所述驅動爪(13)的臂爪(50); 所述切刀(55)被配置為,通過繞所述擺動軸(57)擺動而在所述粘貼滾子(30)與所述膠帶送出裝置之間往返; 在驅動所述膠帶送出裝置後,所述驅動爪(13)在所述驅動単元(Ix)復位時卡合所述臂爪(50),所述切斷部(5x)獲得利用所述切刀(55)切斷所述膠帶(40)的驅動力。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幹,所述臂爪(50)具有沿所述擺動軸(57)的方向彎曲而產生弾性作用力的板簧臂(51)、以及使所述板簧臂(51)彎曲的凸輪(52); 在驅動所述膠帶送出裝置時,所述驅動爪(13)使所述板簧臂(51)彎曲並在所述凸輪(52)上滑動; 在驅動所述膠帶送出裝置後,所述驅動爪(13)卡合所述臂爪(50 )。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幹, 所述臂(33)在兩側支持所述切刀(55),所述臂(33)之間形成空間; 所述切斷部(5x)設置為能夠使所述膠帶送出裝置通過所述空間,所述切斷部(5x)能夠在所述膠帶送出裝置的外側擺動。
10.根據權利要求7 9任ー項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幹, 所述切斷部(5x)還具備施以朝所述粘貼滾子(30)的方向的作用力的彈簧體(5a),以及在所述彈簧體(5a)的前端部比切刀(55)更先頂接所述膠帶(40)的壓板(5b); 從所述粘貼滾子(30)的方向看,所述彈簧體(5a)被配置在所述臂(33)的後方; 所述切刀(55)的刀尖的方向為朝向所述粘貼滾子(30)的方向,切刀(55)被配置在所述壓板(5b)的上方,通過所述切斷部(5x)繞所述擺動軸(57)擺動,所述壓板(5b)能夠頂接所述粘貼滾子(30)的外周。
11.根據權利要求4 10任ー項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切刀(55)具有中心對稱軸,形成為刀尖的中央向所述切刀(55)的切斷方向突起的三角形。
12.根據權利要求5 11任ー項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於,具備操作彈簧(45),所述操作彈簧(45)使所述粘貼単元(3x)或所述底座(4x)與所述驅動単元(Ix)相互推斥,對所述驅動單元(Ix)施以復位方向的作用力。
13.根據權利要求4 12任ー項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於,能夠開閉,從而能夠露出傳送所述膠帶(40)的所述牽引滾子(21)及所述剝離滾子(23)的上方的面、以及拆掉所述膠帶(40)的滾子的所述膠帶支持體(42)的上表面。
14.根據權利要求4 13任ー項所述的膠帶粘貼器,其特徵在於,從所述膠帶送出裝置送出的所述膠帶(40)的送出量為從剛離開所述膠帶送出裝置的所述膠帶(40)的前端至所述粘貼滾子(30)與所述被粘貼面(Ia)之間接觸點的距離加上被粘在所述粘貼面(Ia)時具有足以從所述膠帶支持體(42)拉出所述膠帶(40)的粘力的所述膠帶(40)的長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膠帶粘貼器,膠帶粘貼器使用了能夠用單手順暢且有效地進行膠帶的支持、送出、粘貼、切斷的一連串動作的膠帶送出裝置。膠帶粘貼器具備膠帶送出裝置,膠帶送出裝置具備與膠帶(40)一同轉動的大致圓筒狀的牽引滾子(21)、隨著牽引滾子的轉動邊剝離膠帶邊正向送出膠帶的剝離滾子(23)、連接牽引滾子與剝離滾子的皮帶(26)。膠帶粘貼器還具備支持膠帶(40)的同時支承膠帶送出裝置的膠帶支持體(42)、由膠帶支持體(42)支撐的使膠帶(40)接觸被粘貼面(1a)的粘貼單元(3x)、切斷膠帶(40)的切刀(55)、收納膠帶支持體(42)的殼體(10),膠帶(40)的前端在剝離狀態下積聚。
文檔編號B65H35/07GK102666331SQ20108005964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8日
發明者坂本榮造 申請人:榮造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