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旅遊情況(2022年上半年國內旅遊統計數據解讀)
2023-07-19 01:55:14 1
今年全國旅遊情況? 7月15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國內旅遊數據情況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總統計師馬儀亮就有關數據進行了專業化解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今年全國旅遊情況?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今年全國旅遊情況
7月15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國內旅遊數據情況。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總統計師馬儀亮就有關數據進行了專業化解讀。
一、國內旅遊數據是如何生產的?
我國國內旅遊抽樣調查項目是經國家統計局審批同意、納入《全國文化文物和旅遊統計調查制度》的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通過電話訪談方式開展抽樣調查工作,每季度抽選城鎮和農村樣本各1萬個左右,根據問卷結果和「七人普」人口比例等推算出全國國內旅遊人次及旅遊總花費等數據。經過多年的實踐磨合,該調查方法較為成熟,與國際通行的旅遊統計方法接軌,數據結果較為平穩,與交通、商務等相關部門數據匹配度較高,能夠基本反映國內旅遊市場變化情況。
二、公布數據中對於旅遊的定義和概念是什麼?
世界上對於旅遊的定義多達數十種,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對旅遊活動的定義獲得了相對廣泛的認可,界定「旅遊是人們由於休閒、事務和其他目的而到慣常環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其連續停留時間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我國《全國文化文物和旅遊統計調查制度》將旅遊界定為不以謀求職業或獲取報酬為目的,離開慣常居住地,在外停留超過6小時,但不足12個月,到其他地方(旅行距離超過10公裡)參觀、遊覽、度假、探親訪友、療養、出差(包括考察、參加會議、商務、銷售等)或從事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活動。這次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有關數據也均按照該概念進行問卷調查工作。有人說我國的定義中,對於出遊動機過於寬泛,實際上這恰恰體現了與國際接軌。加拿大規定旅遊是「為了休閒,商務和其他與獲得報酬無關的目的」,法國規定「以休閒、商務等目的且不在停留地獲得報酬」,西班牙認定的旅遊動機「包括商務、休閒或其他個人原因」,南非對旅遊動機的規定為「以休閒、商務或其他原因」。
三、此次發布數據與各地公布數據在口徑範圍上有無差別?
我國的旅遊統計實踐當中,全國層面國內旅遊採取出遊統計口徑,各地則採用接待口徑。出遊統計口徑表示從離開慣常環境到回到慣常環境的一次完整出遊過程,無論遊憩了多少個省、多少個市或者多少個景區,只計算1人次出遊。地方的接待口徑統計則不同,是按照行政區域內接待遊客數量進行統計。
四、2022年上半年,我國國內旅遊業呈現哪些特點?
2022年上半年,全國出遊總人次14.55億,同比下降22.2%。我國國內旅遊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年初平穩開局,二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大。2月中旬開始,國內多地暴發疫情,打亂旅遊市場復甦節奏,旅遊人次、旅遊收入等核心數據驟降。二是端午節假期旅遊探底回升。進入5月份,隨著文化和旅遊部制定印發《關於加強疫情防控 科學精準實施跨省旅遊「熔斷」機制的通知》,將跨省團隊旅遊「熔斷」區域進一步精準到縣(區)域,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逐漸復甦。三是遊客消費偏好和出行方式顯著變化。受疫情影響,人們出遊時間呈現碎片化、出遊距離呈現短途化,出遊預算縮減。以本地遊、周邊遊為代表的近距離、短時間、高頻次的「微旅遊」「微度假」興起,露營、休閒旅遊等方式快速升溫,旅遊產品結構加速調整、持續轉型,國內旅遊在困境中萌生新的增長動能。四是疫情發生以來,旅遊活動受疫情影響較大,致使部分數據季度間存在較大波動。
五、為什麼旅遊統計數據與個別行業市場主體的感知不一致?
2022年上半年,全國出遊總人次14.55億,同比下降22.2%;全國出遊總花費1.17萬億元,同比下降28.2%。這其實是綜合統計,既包含了一些業態的收縮,也包括了一些業態的擴張。旅遊統計數據與個別行業主體判斷不一致,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受疫情影響,中遠程旅遊市場大幅下降,居民旅遊需求就近釋放。根據旅遊的定義,只要離開慣常環境10公裡6小時,符合旅遊動機,比如城郊採摘、吃農家樂、露營、徒步、旅拍,以及都市內逛文化街區、探親訪友等,符合時空條件和具備旅遊動機等要素就都是旅遊的範疇。二是疫情期間旅遊業態之間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旅行社、客運、景區、娛樂等業態景氣度下降明顯。同時,城郊民宿、露營及其衍生的旅遊裝備等業態逆勢走強。(來源:中國旅遊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