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城市治理妙筆書寫美好生活篇章)
2023-07-14 16:02:22 2
安寧東湖公園
「這裡有吉祥的彩雲,滄桑融入每一片風景,連然金方啊,滇緬由此去,漢銅鼓見證悠久歷史,河東州講述大唐故事,滇翠柏綠遍青山峻岭……」10月27日上午,筆者穿過橫臥於螳螂川的永安橋步入安寧東湖公園,去尋找《祥和安寧》歌詞中所講述的安寧故事。
漫步於東湖公園,環視四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湖水如鏡,垂柳依依,草木成蔭,花兒含笑,群鳥起舞,遊人漫步……「城市公園建得這麼好,真了不起」。來自宣威的遊客李先生說。
安寧東湖公園
「東湖,是一個人工湖,因位於安寧城以東而得此名。東湖公園這一片是原老官廂街所在地,永安橋、遙岑樓是近年重建的。錦禾酒店這個位置是原安寧中醫院所在地……」現年58歲的丁建祖,在官廂街出生成長,見證了這裡幾十年來的發展。
聊起東湖的發展,螳螂川是一個關鍵詞。很久以前,螳螂川河水清澈、魚蝦成群,滋養著安寧這片沃土。「海菜花開迎春來、八月十五稻花香」是官廂街老一輩村民心中美好的鄉愁。隨著時間推移,螳螂川泥沙不斷沉積,致使河床逐年升高,每當汛期來臨滇池洩洪,河水便會漫過河堤,窮兇惡極地灌進緊挨螳螂川的官廂街。民房、田地因此被淹,群眾的生命財產遭受了嚴重損失……「一到雨季,夜裡根本睡不著,就怕夜裡發大水……」丁建祖對老官廂街曾經深受水患的日子記憶猶新。
欣賞著這方如詩如畫的美景,聆聽著丁建祖娓娓道來的官廂街的發展變遷故事,筆者對腳下這片土地所留下的滄桑印記也看得清晰起來。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城市治理在「破題」中前行。1995年,安寧撤縣設市,提出了「學習張家港,建好安寧城」的號召,按下了城市大建設、產業大發展的「啟動鍵」,官廂街也搭上了城市更新改造的列車,先後分兩次完成了整村搬遷。這一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結束了困擾官廂街飽受水患的日子,開啟了逐夢小康生活的新徵程。
官廂街拆遷後,騰出的土地該如何利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安寧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力答好建湖、治湖、美湖「綜合卷」,巧解城市治理難題。
安寧東湖公園
科學謀劃「建湖」。根據安寧城市發展規劃,2000年在老官廂街村原址上新建了面積達400多畝的東湖,達到了「建一湖活一城」的效果——安寧城從此多了一個「防汛調節器」,倘若螳螂川發大水,東湖就能夠緩解洩洪壓力;安寧城從此多了一個「肺」,水潤安寧,讓城市空氣更加清新;安寧從此擁有了一個「城市家園」,市民休閒運動健身、娛樂學習有了新去處……
精準施策「治湖」。走好螳螂川河道治理「先手棋」——實施螳螂川河道(安寧段)「兩面光」工程,定期清挖河道淤泥,強化螳螂川流域達標排放監管,建成了沿川綠化景觀帶和健身步道。同時,一以貫之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行動。「現在,螳螂川河道治理好了,東湖這一片再也沒有發生過洪災了」。螳螂川變成了人民群眾心中的幸福河。其次,通過「以魚控藻、供水管網改造、環湖截汙,栽種植物、景觀改造、常態化保潔」、「建島留鳥」等措施,狠抓東湖生態治理,不斷改善東湖公園生態環境。
繡花功夫「美湖」。巡園一周,筆者能感受到,東湖公園打造別具匠心,既重「顏值」,也重品質,每一處景觀都散發著「文化味」和「文明味」,融入了市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每當夜幕降臨,東湖公園的遙岑樓、永安橋便會迎來人潮,市民散步、跳廣場舞、跑步的身影隨處可見。每到周末,遙岑樓書院會迎來一批批小讀者;每到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群眾也會自發組織到永安橋、遙岑樓開展活動、樂享幸福生活,上演穿越百年的繁集……
東湖公園的發展,是安寧市加快城市治理、建設滇中最美綠城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安寧市堅持問題導向,以創新幹破題,以加油幹答題,治「點」、治「線」、治「面」相結合,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安寧大屯新區開發日新月異,舊城改造穩步推進,太平新城、職教園區拔地而起,全市所有行政村均開通公共運輸、所有自然村實現了「村村通」硬化道路,累計新建公共服務設施230餘萬平方米;不留餘力紮實推進文明創建,續寫全國文明城市榮光,榮獲「雲南省美麗縣城」命名,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走在了雲南省前列……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漫步於安寧東湖公園,咀嚼著城市治理的故事,倍感美好甜蜜的日子來之不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無止境,城市治理路漫漫、無窮期。
雲南網通訊員 矣趙輝 攝影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