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及其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07-15 10:13:46 1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經腹膜外斜外側椎體間融合術,英文簡稱為OLIF,即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該椎體間融合術沿腹外斜肌纖維走行切開皮膚、皮下,單節段切口長約3cm,銳性分離腹外斜肌腱膜,鈍性分離腹內斜肌、腹橫肌及腹橫筋膜,從腹部大血管鞘及腰大肌之間進入並向後分離顯露手術節段椎間隙,逐級插入擴張導管,最後置入操作套管,在相應節段椎間隙側方開窗,刮除病變節段髓核,最後將填充好骨的椎體間融合器植入相應椎間隙,結束手術。該融合術適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節段不穩定、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間盤源性腰痛、腰椎管狹窄、退變性腰椎側彎、後凸矯形術需行前路松解者、腰椎椎板切除減壓術後節段不穩定、腰椎術後鄰椎病、腰椎假關節形成以及腰椎間盤置換術後翻修等。相比傳統的治療方法,Olif技術具有術中損傷小,術後恢復快等特點。目前OLIF手術建立通道一般都是用逐級擴張套管加操作套管的方式,此方式操作稍繁瑣,術中易損傷大血管且暴露不夠,使得操作空間有限制,此外還有術中固定不穩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的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及其使用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包括兩個拉鉤本體;所述拉鉤本體包括:相連接的拉板和拉柄;所述拉板的上端與所述拉柄的一端連接,所述拉板的靠近所述拉柄的側面為所述拉板的內側面,與所述拉板的內側面連接且相對設置的兩個側面為所述拉板的定位側面;所述拉板的兩個所述定位側面上分別設置定位連接部;每個所述定位連接部上設有向下貫通的定位通孔;所述拉板為弧形結構,所述拉板的中部向靠近所述拉柄的方向凹陷,所述的拉板的兩個定位側面朝向遠離所述拉柄的方向。
優選地,所述拉板的底面上設有底部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拉柄上設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設置於所述拉柄的頂面上的支撐部和與所述支撐部的靠近所述拉板的一端連接的導向部,所述導向部的遠離所述支撐部的一端上設有至少一個向下貫通的導向孔。
更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部上設有彈性固定部,所述彈性固定部的端部通過所述導向孔的側壁穿入所述導向孔中。
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上設有至少一個支撐槽。
優選地,所述拉鉤本體還包括限位鉤,所述限位鉤設置於所述拉柄的遠離所述拉板的一端上。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鉤從所述拉柄的頂面向所述拉柄的靠近所述拉板的一端延伸。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確定腰椎節段,且切開皮膚、皮下脂肪,分離椎旁肌肉、牽開神經根後,將兩個拉板分別插入分離的肌肉中,兩個所述拉板相對設置;向外拉動兩個相對設置的拉柄,使肌肉進一步分離;
2)將定位釘穿入定位通孔中,且將所述定位釘固定於椎體上,兩個所述拉板之間形成的間隔區域為手術通道;
3)在導向孔中插入設備管道。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上設有至少一個支撐槽,步驟3)中的所述設備管道插入所述支撐槽中。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能夠有效避免對大血管的意外損傷,操作簡便,且術中本發明的拉鉤組件能夠牢固地固定在椎體,非常穩定;擴張空間較大,利於椎間處理及植入融合器的操作;本發明的拉板為弧形結構,該結構能夠為其他的設備附件提供空間,弧形結構抵靠在肌肉上,能夠減少對肌肉的牽拉。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施例的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的使用時且插入設備管道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為本實施例的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的使用時且未插入設備管道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顯示為本實施例的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的拉鉤本體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顯示為本實施例的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的拉鉤本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顯示為本實施例的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的拉鉤本體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00 拉鉤本體
110 拉板
111 拉板的內側面
120 拉柄
121 拉柄的底面
200 定位連接部
210 定位通孔
300 底部凹槽
400 固定部件
410 支撐部
411 支撐槽
420 導向部
421 導向孔
422 彈性固定部
500 限位鉤
600 定位釘
700 設備管道
900 螺絲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附圖。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係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明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範圍,其相對關係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的範疇。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包括兩個拉鉤本體100;
拉鉤本體100包括:相連接的拉板110和拉柄120;拉板110的上端與拉柄120的一端連接,拉板110的靠近拉柄120的側面為拉板110的內側面111,與拉板110的內側面111連接且相對設置的兩個側面為拉板110的定位側面;拉板110的兩個定位側面上分別設置定位連接部200;每個定位連接部200上設有向下貫通的定位通孔210;拉板110為弧形結構,拉板110的中部向靠近拉柄120的方向凹陷,拉板110的兩個定位側面朝向遠離拉柄120的方向。
在確定腰椎節段,且切開皮膚、皮下脂肪,分離椎旁肌肉、牽開神經根後,將兩個拉鉤本體100的拉板110分別插入分離的肌肉中,兩個拉板110相對設置,兩個拉柄120也是相對設置;醫護人員向外拉動兩個相對設置的拉柄120,使肌肉進一步分離;再將定位釘600穿入定位通孔210中,且將定位釘600固定於椎體上,兩個拉板110之間形成的間隔區域為手術通道,手術通道形成後,即可進行其餘的手術操作。由於拉板110為一板體,所以在插入分離的肌肉中時,輕易避開大血管,從而防止對大血管的意外損傷。定位釘600能夠牢固地固定於椎體上,使形成的手術通道空間較大。本發明的拉板110為弧形結構,該結構能夠為其他的設備附件提供空間,弧形結構抵靠在肌肉上,能夠減少對肌肉的牽拉,減小對肌肉的壓力。定位釘600能夠通過定位連接部200上的定位通孔210與椎體連接,所以兩個定位連接部200分別設置於拉板110的兩個定位側面上,使拉板110能夠與椎體穩定地連接。
為了便於定位釘600的安裝,定位連接部200的由上至下的高度小於拉板110的高度。
拉板110的底面上設有底部凹槽300,能夠避免拉板110對椎間盤的壓迫,另外,將血管牽拉到拉板110靠近拉柄120的一側時,由於底部凹槽300的設置,能夠便於更好地牽拉和保護血管。底部凹槽300為V形槽,V形槽的設計符合人體解剖結構。對於第五腰椎以下相連著第一骶椎的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在手術治療時,由於第五腰椎以下相連著第一骶椎處的血管較複雜,底部凹槽300的設置使本發明對於該處的手術治療非常適用。
拉柄120上設有固定部件400,固定部件400包括設置於拉柄120的頂面上的支撐部410和與支撐部410的靠近拉板110的一端連接的導向部420,導向部420的遠離支撐部410的一端上設有至少一個向下貫通的導向孔421。由於導向孔421為向下設置,所以當設備管道700插入於導向孔421中,使設備管道700的頭部能夠向下,便於使用。
本實施例中,導向孔421的數量為兩個。其中一個導向孔421所插入的設備管道700提供冷光源,另外一個導向孔421所插入的設備管道700的頭部上安裝有攝像頭。
由於插入於導向孔421中的設備管道700處於兩個定位連接部200之間,所以,拉板110為弧形結構,能夠給設備管道700提供空間,保持較大的手術通道。
導向部420上設有彈性固定部422,彈性固定部422的端部通過導向孔421的側壁穿入導向孔421中。設備管道700在穿過導向孔421後,彈性固定部422的端部與設備管道700的外壁接觸,設備管道700被彈性固定部422壓緊。彈性固定部422的數量與導向孔421的數量對應。
為了便於設備管道700的定位,支撐部410上設有至少一個支撐槽411。本實施例中,支撐槽411為兩個。
為了使本發明使用時,醫護人員拉動拉柄120時不會被病人身體阻擋,拉板110的內側面111與拉柄120的底面121之間的夾角α大於等於90度。
拉鉤本體100還包括限位鉤500,限位鉤500設置於拉柄120的遠離拉板110的一端上。由於醫護人員在握住拉柄120,並且向外拉動拉柄120的過程中,手容易脫離拉柄120,設置了限位鉤500,能夠對手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手脫離拉柄120。
限位鉤500從拉柄120的頂面向拉柄120的靠近拉板110的一端延伸。該結構使握著拉柄120的手能夠被卡入於限位鉤500中,便於醫護人員緊握拉柄120,分離肌肉。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椎體間融合術的拉鉤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腰椎節段,取中線旁約12cm,切口長2.5-3cm,45°朝向椎體,在逐層切開皮膚、皮下脂肪,鈍性分離椎旁肌肉、牽開神經根後,將兩個拉板110分別插入分離的肌肉中,兩個拉板110相對設置;醫護人員的手握住兩個相對設置的拉柄120,並且向外拉動兩個拉柄120,使肌肉進一步分離;
2)將定位釘600穿入定位通孔210中,且將定位釘600固定於椎體上,兩個拉板110之間形成的間隔區域為手術通道;
將四個定位釘600分別穿入相應的定位通孔210中,螺絲刀900擰動定位釘600的釘子頭部,將定位釘600固定於椎體上,兩個拉板110之間形成的間隔區域為手術通道。
3)在兩個導向孔421中分別插入設備管道700,其中一個導向孔421所插入的設備管道700提供冷光源,另外一個導向孔421所插入的設備管道700的頭部上安裝有攝像頭。
支撐部410上設有兩個支撐槽411,步驟3)中的兩個設備管道700分別插入相應的支撐槽411中。
本發明能夠有效避免對大血管的意外損傷,操作簡便,且術中本發明的拉鉤組件能夠牢固地固定在椎體,非常穩定;擴張空間較大,利於椎間處理及植入融合器的操作;本發明的拉板110為弧形結構,該結構能夠為其他的設備附件提供空間,弧形結構抵靠在肌肉上,能夠減少對肌肉的牽拉。
綜上,本發明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