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學藝讀後感
2023-07-15 00:17:23 1
篇一:魯班學藝讀後感 梁雪瑩
暑假中,我讀了《魯班學藝》這篇文章。文章通過記敘魯班為了學藝拜別父母,千裡迢迢,歷盡艱辛到終南山拜師學藝,並經過不斷的努力再終獲得成功的故事。讀完文章,我懂得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想成功必需要經過自己努力,要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才能獲得成功。
文章中有以下兩點是非常值得我借鑑學習的:
一是魯班學藝的時候非常刻苦,當師父收他做徒弟以後,他全神貫注、廢寢忘食地去學。而給合我們現實生活學習中我們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在學習過程中過於貪玩,老師在堂上講課時我沒集中精神聽課,老師布置的作業都是馬馬虎虎完成。讀了《魯班學藝》這篇文章後,我決心向魯班學習,學習他全神貫注、廢寢忘食的精神。
二是要學習魯班那種不怕困難,絕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未讀《魯班學藝》這篇文章前,我在學習過程中欠缺與困難作鬥爭的精神,搞到每次考試成績都不怎麼好。讀完這文章後,我希望自己能克服所有學習中的困難,要勇於與學習困難作鬥爭,對於自己搞不明白的問題,要多向老師請教或與同學交流,也可以藉助課外書去思考。
總之,讀了《魯班學藝》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以魯班偉榜樣,迎著困難上!
篇二:魯班學藝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個《魯班學藝》的故事,說的是:魯班十歲時,爸爸把他送到終南山上跟有名的木匠師傅學手藝。
師傅讓魯班把大樹砍倒做成一根又光又滑的屋梁,還要在大梁上鑿2400個眼,600個方的,600個圓的,600個三角形的,600個扁的。雖然非常難,但是魯班沒說半個「難」字。他認真地做了16天16夜,才把師父交待的活完成了。
三年過去了,魯班學會了很多手藝,師傅笑著說:「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你要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回家以後一邊做一邊學吧。」魯班含著眼淚,拜別了師父,下山了。
由於師父地耐心傳授,加上他勤奮地學習,魯班成了一名優秀的工匠,並有過許多的創造發明。最有名的要數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其他發明還有曲尺、墨斗、刨子、鑿子、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學什麼本領都要堅持實幹,勤於思考,才會有所成就。學本領如果不堅持,什麼都學不會;如果不思考,就不會有創新。在生活中,有些人報輔導班補習功課,結果由於沒堅持,學了一段時間什麼都沒學成,所以只有多動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學有所成!
篇三:魯班學藝讀後感
我從我的一本民間故事中,看到了《魯班學藝》這個故事,讀完這個故事,我被魯班那種刻苦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所感動。這個故事寫的是:魯班為了學藝,告別父母,千裡迢迢,歷盡辛苦,在終南山拜師學藝的過程。
通過這篇故事告訴人們只要勤奮好學,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這篇課文裡的魯班,有兩個特點者的我們學習。
一是魯班學藝時,非常刻苦。當師傅收他做徒弟後,他一學起來,就全神貫注,廢寢忘食。學習上也是一樣,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為祖國效力。學習,要一心一意地學,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耍小聰明。只有老老實實,不畏勞苦,才能成為祖國的貢獻者。
二是魯班那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我在學習上也有失敗的時候。有時考試時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當時我便洩氣了,沒有心情去學了。後來我想起魯班,我又振作起來了。我又開始努力學習,認真聽課。
通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在學習或生活上平碰到困難,就應該去面對困難!而不是去逃避困難。只有堅強地去面對困難才會成功。以後我在學習或生活中再也不怕困難,一碰到難題或困難,就想辦法去解決它!
希望大家學習魯班,做個勤奮好學,不怕困難,吃苦耐勞的恩!
篇四:魯班學藝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名叫《魯班學藝》。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學海無涯苦作舟。歷史上每一位卓越有成就者都是通過自己的奮鬥,經歷許多艱難挫折達到成功的。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傳說,有一個木匠,姓魯,手藝高超,一輩子積攢下三百銀兩。魯木有三個兒子,一心想讓兒子們繼承他的手藝。一天,他買了三匹快馬,分給三個兒子,要他們到終南山找祖師學藝。大兒子和二兒子騎著馬走了,三年後,卻有又手空空地回來了。原來,他們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就沒到終南山,什麼也沒有學到。魯木一氣之下把他倆趕出了家門,不在認他們了,他對三兒子魯班說:「孩子,我一生地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小魯班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他騎上了快馬,告別了父親,上路了。經過千辛萬苦他終於來到了終南山下,見到了木匠祖師。祖師問他說:『一門手藝,有人三個月就學好了,有人三年就學好了,這是怎麼回事?「魯班回答說:」三個月地這是皮毛工,而三年的才能真正學到真本領。「祖師點點頭,收他為徒了。過了三年,魯班成了一位真正的木匠,被後人稱為木匠祖師。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幹什麼事最好幹的時間長一點,否則會只學一些皮毛工的。
篇五:魯班學藝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魯班學藝》這篇文章,讀完這篇文章我被深深的感動。
這篇文章組要講的是:有一個行魯的木匠,一心想讓他的三個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一天,老木匠準備了三匹快馬讓大兒子和二兒子去南山學藝。因為三兒子小暫時留在他身邊。三年後,大兒子和二兒子兩手空空回來了,路木匠一氣之下把他們趕出了家門。魯木匠只有讓魯班去拜師。魯班幾年後,學會了所有手藝,被人們稱為「木匠祖師」的事。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同樣的機會,大兒子二兒子毫不珍惜,混了三年,一無所成,結果被父親趕出了家門。三兒子魯班卻努力刻苦,勤奮好學,終有大成 ,被人們稱為「木匠祖師」。這一失一得一敗一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只有勤奮刻苦努力鑽研才有所成就。
今後我一定學習魯班那種勤奮好學努力鑽研的精神。
篇六:魯班學藝讀後感 徐瑩
讀完《魯班學藝》這本書後,我深深的被魯班那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這本書通過記述魯班辭別父母,在中南山拜師學藝的經過,教育人們只有吃苦耐勞,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魯班有兩個真正的本領。
一是學藝的時候,非常刻苦。當師傅收他做徒弟以後,一學起來就是全神貫注 。在學習上我們就要學魯班這種精神。學習不能三心二意,學習只能老老實實,只有不畏勞苦,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峰。
二是要學習魯班那種不怕困難,決不半途而廢的精神。記得我念三年級的時候,有一道數學題不會寫,我想呀想,老是想不出來,我就不寫了,唉,比起魯班來,我心裡感到多麼慚愧啊!
如果在學習上碰到困難,就應當迎著困難上!「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他弱你就強。」以後,在學習上我再也不怕困難了,一碰到困難就想辦法克服它。
篇七:魯班學藝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魯班學藝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班不怕困難的到終南山學藝,終於成為了了不起的木匠,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讓我們不怕困難,遇到困難就要迎難而上,這樣才會成功。我給大家舉我的例子。
記得有一次,媽媽不在家,我猛然間發現媽媽的紐扣掉了一顆,於是我決定,幫媽媽補一補,我拿出針和線,便開始認認真真的補了起來,」啊!「只覺得手指尖一陣疼痛,原來我的手指頭被針扎破了,我剛想哭,但是我想起了魯班那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我便覺的自己應該堅強一點,我拿了一個創可貼,把我的手包紮好,又去幫媽媽補紐扣去了。媽媽回來,看見自己的紐扣被我補好了,非常高興,抱住我又誇又親,我也很高興。我這位公主真是」上的天堂,下得廚房「。
其實,我小時候在上舞蹈班,每次的舞蹈訓練都很困難,劈叉、下腰……有數也數不完的困難,我堅持上了一個月的舞蹈班後,腰很痛,我便有了不上舞蹈班的決心,我把這一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眉頭一皺,說:」還是上吧,不要半途而廢啊!「我也不想半途而廢,可是困難實在是太大了,而我,也非常不想上,媽媽無奈,只好和老師說了說,不讓我上了,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海陽,我希望你不要後悔,現代的社會,每個人必須有每個人的特長,要不,你的光芒任何人都看不到。「那時候,我什麼也沒想,只是覺得不上舞蹈班很輕鬆,現在長大了,我很後悔,如果小時侯我上了舞蹈班,說不定我小小的一個動作都會像蝴蝶一樣優美,走起路來 氣質高雅。可現在呢……哎!後悔啊!!!
以後,我們在生活中如果再碰到困難,一定要迎難而上!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再也不怕困難了。從此,在我的心目中就有了一個偶像,那就是魯班。
篇八:魯班學藝讀後感
這個假期我讀了許多書,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魯班學藝》。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工巧匠,他在年輕的時候曾到終南山拜訪神仙,學習木工的手藝。
魯班的師父就收了他做徒弟,魯班從此就跟著師父苦學木工手藝,學了三年有多。他風開始的時候,就把師父交給他五百年沒使用過的工具修理修理好,他日日夜夜地磨著,一直磨了七天七夜,磨得每件工具閃閃發亮,就開始認真的完成師父交給他的各項任務,不分日夜地運用各種工具出色地完成,後來他把手藝都學會了,就用師父給他的工具給人們修建了許多橋梁、房屋和家具等,受到了大家的稱讚。
讀了這篇課文,我學到了學習要認真,細心觀察,用心學習,勤於動手,不怕苦,不怕累,更要有堅強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