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我的媽媽讀後感400字
2023-07-15 06:46:23 2
篇一:親親我的媽媽讀後感
在漫長的假期中,我選擇了看書來豐富我的假期生活,這本書叫做《親親我的媽媽》,書名取得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這是一本關於母愛的書。
這本書寫了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失去了他唯一的父親,接著又被素不相識的母親冷落,在這一成長過程中,這位叫做「趙安迪」的小男孩最終得知了母親患了憂鬱症,他為了把媽媽的病治好做出了一先感人的事情。
這本書吧我們生活中所體會到的母愛描寫得淋漓盡致,看完了著本書,我就的我就像書中的那位被母愛包圍著,卻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小主人公那樣,自己身處在幸福的最深處,卻就得不夠滿足。母愛說實話就是這樣,她可以給與你很多生活中很難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的東西卻是你自己才能滿足的。這世界上母愛與父愛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若你仔細觀察你的父母,你就會發現,生活中你的母親可以安慰你的內心,但你的父親卻只能滿足你所需要的需求。
所以,當我看完了著本書以後,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好好的報答我的雙親,應為中國有一句老話:養兒方知父母恩…中國人的道德是講究成本,別人若為你付出,你就得報導別人,同樣你為別人付出,別人也會報答與你。
最後,我覺得母愛其實是永不止步的,她是無邊無際的!
篇二:親親我的媽媽讀後感
假期裡我讀了《親親我的媽媽》這本書。這本書裡的主人公是一個有輕微孤獨症的孩子和一個有輕微抑鬱症的母親,作者描寫了她們那有一點怪癖、有一點傷感、有不多快樂、也有不少的溫情的家庭。
這本書裡講述的內容和以往寫媽媽的文章有所不同,並不是寫他的媽媽多麼關心他,多麼愛護他,而是他用點滴行為去愛護媽媽。其實他的媽媽並不是不愛他,不關心他,而是他媽媽患有抑鬱症,但他並沒有因為這個而對他媽媽不尊敬,反而倍加尊敬,正因為這個,他媽媽的病最終好了,並不是用藥,而是母子之間的感動。
這篇文章讓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有一次,媽媽在削魚鱗的時候不小心把手劃破了,找了一塊創可貼貼上了,洗碗的時候,便將創可貼揭下貼到冰箱上,準備一會接著用,後來怎麼也找不到了,當時沒有在意。後來,她在找其它東西的時侯,在兒子的床底下,發現了很多她以前用過的東西,其中就有那個創可貼。她對兒子積攢「垃圾」的壞習慣很生氣,兒子卻說「這些東西上面有媽媽的味道」。雖然簡簡單單的一名話,卻讓人充滿感動。
這個自己本身也有病的孩子,卻時刻想著怎麼幫助和照顧媽媽,我和他相比自愧不如。
篇三:親親我的媽媽讀後感
買這本書的原因是目錄上第一條寫著「從照片走下來的媽媽」,因此我很好奇,就買下了著本書。
這是一部深切關注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小說。作家——黃蓓佳直面當前生活,用充滿靈性的溫情筆觸,敘說了弟弟和媽媽在相識、相處中的陌生、微妙和忐忑。故事起落有致、扣人心弦、文筆瀟灑俊逸、激蕩心靈。表姐可兒、姨夫寶林以及「血爪」張小晨的出現,使小說充滿了時下的生活氣息,也賦予了小說韓劇般的可讀性,安迪是一個男孩,是一個被老師叫做「趙安迪」,被爸爸叫做「安寶兒」,被媽媽稱做「弟弟」的十歲男孩。弟弟在爸爸的葬禮上,第一次見到了媽媽舒一眉——那個了漂亮的、像是剛從照片上走下來的人。在這個陰鬱的瞬間、命運將弟弟推向了一道險峻的崖,崖的另一邊,是散發著甜橙般香氣的媽媽舒一眉……
這本書裡,作者寫了一個有輕微孤獨症的孩子、一個有輕度抑鬱症的母親,其餘的人物和故事、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匆匆闖進她的作品。我暫時變成了一個隱身的成員,生活中在這個有一點怪癖,有一點傷感,有不多的快樂,也有不少的溫情的家庭之中。我呼吸著他們的氣息,偷聽著他們的對話,也感受著他們的痛苦,最後又和他們一起飛揚。
從黃蓓佳的《親親我的媽媽》裡我感受到了單親家庭孩子成長的過程。
篇四:親親我的媽媽讀後感
一開始,在看這本書時,我是懷著一種愉快的心情。但,看完,就明白,應是懷著憂鬱的心情。
代溝永遠都存在。也許,這句話說的很對。你們應該也這樣想吧。但是,母子之間就不應該這樣了吧。兒子與媽媽,整天都不說一句話,也許你也受不了吧。
弟弟從小就跟爸爸一起生活,他從來都不知道他的媽媽長什麼樣,他很聽話,他也許知道爸爸的心靈創傷,不在爸爸面前提到媽媽。在學校,同學們也嘲笑他沒有媽媽,他很傷心,但回過頭想起爸爸,就掛起了笑,至少爸爸對他很好。但這樣的好日子持續不了多久,爸爸出車禍身亡了。弟弟選擇了跟媽媽一起生活,雖然跟媽媽住在一起,但他們之間,說的話從來不超過10句。
母子之間需要代溝嗎?不需要。也是,孩子要跟從來都沒見過的媽媽一起生活,一開始難免會有些不適應。但媽媽就不應該這樣,他畢竟是你的兒子,你的親生骨肉,你沒必要對他那麼冷淡,你應該對他熱情一點,哪怕一點也行啊。可舒一眉呢,對人冷漠的就像人到了冬天,那種永遠沒有盡頭的冬天。
不需要的,把代溝抹去吧。抹去以前的記憶,抹去以前的不開心,從新開始吧,對他好一點,把他應有的母愛補回來,把不需要的代溝抹去吧。
篇五:親親我的媽媽讀後感 閆嘉雯
近期,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黃蓓佳奶奶的小說《親親我的媽媽》。
小說主要講一個被媽媽叫做弟弟;被爸爸叫做安寶兒;被老師叫做趙安迪的孩子。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弟弟沒有了爸爸,弟弟的媽媽舒一眉離開父親十年,但她還是來參加父親的葬禮。舒一眉美麗的像從照片上走下來一樣,身上飄著橙香,這是弟弟對第一次看見的母親的印象。弟弟躲在人群裡,不出聲,弟弟記得父親的最後印象是用有力的大手把他扔在了一邊,從而躲過車禍,以後自己就住在醫院裡了。
爸爸的葬禮後,舒一眉帶著陌生的兒子離開了鄉村,來到了南京。
舒一眉十年前她生下弟弟後,為了個人的發展,把弟弟拋棄,獨自一人來到南京。她是一位電臺主持人,主持一檔在深夜的節目《星夜心語》,為普通老百姓解除心中的憤恨,化解生活中夫妻不合之事。因為聽到太多訴苦,感受太多的憂鬱,她在生活中也逐漸患上了抑鬱症,在和弟弟相處的過程中,讓兒子覺得自己和媽媽無法溝通,於是鬧出一系列矛盾來…
小說的結尾是以母子和諧相處,並讓舒一眉逐漸找到自己相信的人,她用實際行動彌補了做母親的不足,也培養了一個知道關心別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好孩子。
篇六:親親我的媽媽讀後感
在暑假裡,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親親我的媽媽》。這本書主要寫了主人公趙安迪的父親因車禍而亡,從小棄他而去的、陌生的媽媽把他從父系家族領到母系家族,他們如何從彼此疏遠到互相鼓勵,從互相戒備到親密無間……最終,血濃於水。無論之前怎樣陌生,到最後,媽媽和孩子還是親密的一家人。
我變成了一個隱身的成員,呼吸他們的空氣,偷聽他們的對話,感受他們的痛苦,愉悅於他們的歡樂,最後又和他們一起飛揚!
一本書,就是一段生命的歷程,欣賞了別人的生命,就要「改進」自己的生命。
孩子和媽媽應該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互相尊重,多溝通、多交流。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書中的媽媽—舒一眉愛自己的孩子嗎?愛!她只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親骨肉哪兒有不愛的道理呢?舒一眉的男朋友—李輕鬆也是因為對趙安迪不好而「告吹了」。
趙安迪也愛自己的媽媽。當他知道,外表高貴的媽媽只能聆聽一些破碎的愛情故事,「小人物們把她當作是發洩的垃圾桶」時,他哭了;當李輕鬆趁舒一眉不在家,對他吆五喝六時,為了舒一眉的幸福,他忍……
可是,雙方都不把這一層窗戶紙捅破。如果說了出來,母子的關係就不會那麼僵持了。
有愛就要說出來。
最後,我推薦大家都來看一看這本書,看一看主人公是如何度過親情的難關,它的作用非常大。
篇七:親親我的媽媽讀後感 趙梓童
假期裡,我讀了一本叫《親親我的媽媽》的書,光聽名字就使人感到親切,再看看那粉紅色的書皮,真叫人心裡暖暖的。
書中講的是一個叫趙安迪的小男孩,在他十歲那年,由於爸爸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中去世了,不得不和從未謀面的媽媽共同生活的故事。趙安迪是一個患輕微孤獨症的小男孩,而他媽媽又患有輕微抑鬱症,這對母子從最開始的格格不入,互不理解,每天的對話永遠是那麼幾句……但在媽媽面臨著「下崗」,十分傷心的時候,趙安迪用一片綠葉提醒媽媽;媽媽有了困難,他幫助媽媽。慢慢地他們互相關心、理解,到後來時互相建立起了信任,一起面對往後的人生道路,關係越來越融洽了。最後,媽媽把安迪當成了家裡不可缺少的男子漢。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了原來在大人的世界裡也有許多煩惱。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也和我們一樣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媽媽就好比是一棵大樹,而我們就是樹上的葉子,是她們的希望。媽媽為了我們付出了在偉大的母愛,而我們也要為媽媽盡一份心意,哪怕是在她心煩時,耐心地聽聽她的「嘮叨」,在她勞累時,輕輕地捶捶她的肩……
我很慶幸我有一個完整的家,有一個十分愛我的媽媽,雖然我們之間有時也會有一些小摩擦,但是我還是想在心底說:「親親,我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