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品三國讀後感

2023-07-14 21:50:38 2

篇一:《品三國》讀後感     馬悅程  

  今天,我讀了一本易中天的書,叫做《品三國》。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不知道的事,比如說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老奸巨猾、大逆不道、謀權篡位」的曹操。他為什麼被人們說成奸臣?難道就因為他說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難道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這一本書中,給予了我們明確的答覆。

  先說說他的那句「名言」。雖然世人皆知,但卻不是他說的,而是羅貫中改出來的。曹操原來說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針對於他誤殺呂伯奢一家的事而說的,帶有「被逼、無奈」與「歉意」。而「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則是狂妄的,自大而又自私的。所以說,曹操在這點上不算奸險。

  在說「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天下大亂,他那麼做完全都是出於迫不得已與政治需要。如果這時間,孫權、劉備稱帝豈不更奸?

  諸如此類的事,在這一本書中還有許多,多讀一讀它,在生活中,你會更加機智,識破一些騙術:在學習中,會讓你更加聰穎。總之,它不僅說了三國,評為三國,也講了我們的生活。在增長知識的的同時,也會開闊我們的視野。

  
篇二:品三國讀後感

  《品三國》是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談論三國的書籍。《品三國》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許多歷史所著,如:《三國演義》,《三國志》等。並結合自己的思想與結論,完成了這本議論三國的巨著。《品三國》分為幾十集,每一集都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任務。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語言風趣幽默,一針見血,讓讀者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讀者想表達的思想與意思。

  讀《品三國》讓我了解到了當年那個英雄輩的時代,那段歷史。在《品三國》中,把每一個三國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講到了。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等人物都刻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從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談吐,智謀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徹,讓讀者體味到當時三國人物的優雅,風趣,重情重義的品質。讓我感受到當時三國英雄的豪邁,有情有義,堅持不懈的優秀品德。我覺得我應該向三國人物學習,做一個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好人。

  《品三國》中還有許多著名事跡,如:「青梅煮酒」,「三顧茅廬」,「完璧歸趙」等,讓我了解到三國時期的各種引人注目的事件,並且還加有易中天教授的獨特的眼光與評論。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疑雲籠罩的三國,所以讀《品三國》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明白做人道理。


篇三:《品三國》讀後感  

  最近,讀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重新讓自己走進三國,找回幾乎遺忘乾淨的三國故事的記憶。與其中人物作又一次的近距離接觸。對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人物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

  其實以前我對枯燥的歷史,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是有畏懼感的,但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特別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有趣: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的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幹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可以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當老闆,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此外文中易中天教授對三國人物的複雜個性及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作了非常細緻的解說。如「 官渡焚書 」 ,曹操表現出來的寬宏讓很多人對曹操敬佩得五體投地、心悅誠服。這在我們處理與學生的關係時是不是有所啟示?

  《品三國》讓我們了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篇四:品三國讀後感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到底是為什麼呢?易中天在這本書裡做了分析。

  在赤壁之戰前,魯素和諸葛亮得知曹操要攻過來了,魯肅便讓孫權和劉備結盟,方可度過險境,於是孫權再三考慮終於和劉備結盟了。孫權給周瑜三萬精兵再加上劉備的兩萬精兵加起來就是五萬精兵一起去打曹操。因為當時曹操軍心不定,雖然是「百萬大軍」,但周瑜還是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了。但畢竟那是曹操也老了,他說,在赤壁之戰那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四十七歲,而他卻是五十四歲。這是在三國中有名的戰爭,後來用來形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劉備能請到諸葛亮為他效力嗎?易中天認為他有誠意,所以諸葛亮願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有兩位結拜兄弟,一是關羽,二是張飛。他們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了那麼多回,但他們還是像磁鐵一樣吸在一起。諸葛亮也是幫助劉備打天下的重要謀士之一,他為劉備獻出了不知多少條妙計,讓劉備起死回生了那麼多次,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還繼續幫劉備支撐著,直到地盤被消滅以後。劉備他也十分聽從各位謀士即將領的意見,這才使他一次次的化險為夷。他也十分愛將,有一次,趙云為了救阿鬥,差點犧牲,劉備知道後反而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吼道:你幾虧損我一員大將!趙雲見了嚇了一大跳。從這麼多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劉備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三國中的傳奇人物,只可惜他的兒子阿鬥整天遊手好閒,最後把劉備畢生的心血都給毀了。

  
篇五:《品三國》讀後感

  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的《百家講壇》是我喜歡看的一檔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認識了易中天和他的《品三國》,初聽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特別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有趣: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得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幹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可以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當老闆,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可惜因為要上班,所以只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回。

  那天在校長辦公室看到《品三國》這本書的時候,禁不住就拿起來看了一下,然後就向校長借了來,帶回家慢慢研讀了。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的開場白吸引了――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我喜歡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讀起它,就感覺到一股磅礴的氣勢,讓人覺得胸襟豁然開朗。

  再看下去,又發覺有很多與我原來認知的三國並不一樣,比如說劉備這個人物,從電視劇中了解的劉備是個重義氣,會用人的好領導,而易中天先生卻認為「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讓人感覺他並不仗義,其實我對他也沒什麼好感:懦弱、無能、耍心眼、一遇事就知道哭,全靠一般忠心耿耿的弟兄們幫他撐著門面。有時也替這些英雄們不值啊!

  《三國演義》是一杯濃濃的咖啡,《品三國》讓我讓我感受了沁人心脾的甘醇。

  《品三國》讓我們了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篇六:《品三國》讀後感

  經常好奇,為什麼經常同一個故事,會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後來,學習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才懵懵懂懂的了解一些。

  後來,讀完了《品三國》,我才知道,原來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但我的疑惑非但沒有解開,卻更深了一個層次:為什麼現代人對事物的看法初期的一致呢?

  歷史是客觀的,然現代人的思維卻已成了一個定式:曹操就是一個奸雄,劉備就是一個好人,等等。千篇一律的說辭,讓人不免有些許疑惑:真正的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易教授卻有著一種敢於打破延續已久的觀念,敢於創新的精神。他的書中常常有著與眾不同的觀點,讀時感覺新穎、讀後卻讓人深思。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賊。在戲劇中,他也只有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讓人想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可我讀了《品三國》後明白了這不是對他公正的評價。《品三國》說:「曹操是為奸雄!」其實做一個奸雄,是因為當時正處於亂世,是逼出來的。而曹操又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經過戰爭洗禮中原地區出現了「白骨蔽原野」的慘景,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而曹操採用「屯田方針」,富民強國。曹操還是一個大氣的人,他頒布《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風有些小缺點什麼的,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今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又比如,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三國志》記載曹操悽嗆曰:寧我負人,休人負我。說明曹操還是有良心的,但《三國演義》呢?卻記載曹操理直氣壯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那就錯了,曹操殺了呂伯奢後,應該是有反悔之心的,因為《三國志》說的是「悽嗆曰」易先生還幽默地寫道:「曹操不是無恥小人,而是有恥小人。

  讀完此書,給人最大的感受是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絕對的、簡單地用善與惡、好與壞的二元對立觀念來看待,是要弄清就是原本是善良和好心的人是怎麼變壞變惡的。更是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從多方面、各角度進行客觀評價,也不要盲目的信服書本,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也是人文科學的優勢,不像自然科學真理只有一個,如果在自然科學真理不止一個的話,對自然科學就很難進行研究下去;在人文科學裡就不需要去證明真理,也不必要去證明真理,重要的是在於得出真理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能啟迪我們的智慧,充實我們的知識。在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中,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客觀全面看待他,當然,由於我們不是當事人,又不可能全面掌握資料,可能一些觀點言論有所誤差,所以,我們才要各抒己見,發表各自的看法,儘可能拿出一些材料和史料,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和人家一起分析和判斷,還歷史人物一個本來的面目。

  同樣的,面對一個現象,不能簡單地從定向思維出發來考慮、評判,必須要有足夠的想像力。人的思維應該掙脫束縛,而不僅僅局限於書本。

同类文章
給爸爸洗腳作文400字

給爸爸洗腳作文400字

篇一:給爸爸洗腳  寒假的時候,學校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給父母親洗一次腳。今天,我準備給媽媽洗腳,可媽媽說:「爸爸每天很辛苦,你還是給爸爸洗腳吧!」  洗腳開始了,我讓爸爸坐到沙發上,幫爸爸把鞋子脫掉,然後打來一盆溫水,讓爸爸把腳放入水中。首先我幫爸爸搓腳,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隨便在腳趾縫裡搓了一兩
第一次打桌球作文400字

第一次打桌球作文400字

篇一:桌球比賽  再過兩天就要比賽桌球了,今天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去打桌球。到了場館,上一節課還沒下課呢!當時就聽見桌球「乒桌球乓」落地的聲音和拍子碰到桌球的聲音,很熱鬧。  過了十分鐘,該我上課了。這節課我還是練接發球。「石頭、剪刀、布」的時候,我是第一名。以前媽媽總嫌我老輸,這回我是贏了。我在打球的
打陀螺作文400字

打陀螺作文400字

篇一:打陀螺  我經常聽媽媽說她小時候常玩的一些遊戲,丟沙包、跳皮筋、跳方格、打陀螺、踢毽子……可是我都沒太玩過。周末,外婆、外公帶給我一個陀螺,我看見了又開心又好奇,這是什麼呀?一根繫著長長 繩子的細棍子,一塊底部尖尖有個小鋼珠的、有點像倒著的圓錐樣子的木塊,原來這就是陀螺。後來,爸爸教我怎麼玩。
踢毽子作文400字

踢毽子作文400字

篇一:我會踢毽子  今天,我放學回家有幾個大姐姐在踢毽子。我跑到爸爸身邊問爸爸:「爸爸,爸爸,我想買一個毽子。」爸爸看也不看我,就說:「好,我買。」我高興得又蹦又跳,滿臉笑容。  一回到家,我就開始踢毽子。媽媽教我,先拿毽子,把腳抬起來。再把毽子往上一扔,再用腳接住,然後不要停下來,接著再踢一下。這
我和媽媽去買菜作文400字

我和媽媽去買菜作文400字

篇一:我和媽媽去買菜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省政府菜場去買,菜場不大,但是卻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菜,人也很多。  和媽媽一起走進菜市場,我就覺得身邊都是人,有的人在問價格,有的人在那挑挑撿撿,有的人邊走邊看,有的人在付錢,、、、、、、賣菜的人可忙了,嘴裡不停地說話,手裡不停地拿菜收錢 。我跟著媽媽圍著菜攤
學溜冰作文400字

學溜冰作文400字

篇一:學溜冰  每當我看到大哥哥大姐姐們在溜冰場上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溜冰時,總有一種羨慕的感覺湧上心頭。瞧!他們多自在呀,有的順溜,有的倒溜,還有的一邊喝著飲料,一邊張開雙臂,猶如輕盈的燕子 在空中翱翔。而我,只能傻傻地呆在一旁看著看著……  暑假的一天,表姐來到我家,她把我拖到一邊,神秘地說:「
發生在教室裡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發生在教室裡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篇一:發生在教室裡的一件事  今天,老師精神抖擻的進了教室,就神秘兮兮的說:「今天我要考驗一下你們,看看你們昨天晚上有沒有寫作業。」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裡就炸開了鍋。有的同學恍然大悟地說:「哦,對呀!昨天晚上老師沒有發作業。」老師拍了拍桌子,兇巴巴的說:「現在檢查圈生字和組詞,如果寫了,就把手舉起
校園裡的新鮮事作文400字

校園裡的新鮮事作文400字

篇一:校園裡的新鮮事  學校是學習的場所,在一般人的記憶中,學校是與寧靜聯繫在一起的,的確,生於80年代的我也是從這樣的校園環境中走出的。但是,現在我所在的這所學校就不再是印象中的校園風貌了。所在的學校 是區裡一所普通的街道小學,校園不大,但歷史悠久,處處都透著歷史沉積而獨有的靈氣,溫馨而精緻。  
貼對聯作文400字

貼對聯作文400字

篇一:貼對聯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日了,一個生龍活虎的新年即將來臨,每當新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貼春聯,於是,我呢,就和我老媽買了幾副春聯,終於, 大年三十那天終於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我 們,全家人都來到了奶奶家,不一會,我們就熱火朝天的幹起來了。  開始,我拿來了膠水、凳子,我先從一個個小福字
做遊戲作文400字

做遊戲作文400字

篇一:做遊戲  今天,我和媽媽做了一個很有趣的遊戲——猜硬幣。遊戲規矩是這樣的:我或媽媽把一元錢稍稍向上空扔起,在它還沒有平穩之前,迅速用塑料碗蓋上,然後猜是有字的那一面還是沒字的那一面,誰猜 對了就加一分。看誰先滿三分,誰就獲勝。假如兩人都猜對了,則兩人都加分。  我vs老媽大賽開始了。  首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