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2023-07-14 23:21:13
篇一: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看完這場深入人心的電影,我心裡感慨萬千。這殘酷的歷史,讓人感到既憤慨又無奈。
這是一個動蕩的年代。由希特勒這個千古罪人統治的年代。這些罪人說滅掉猶太人是為了世界更加美好,說殺掉猶太人是因為猶太人殺死了耶穌,他們卻忘了耶穌也是猶太人。他們不過就是嫉妒猶太人的聰明,說他們太精明。他們說的是美麗的言辭,幹的卻是醜陋的勾當。
這個本不應該出生的不幸兒是希特勒的兒子。這天真的小男孩還堅貞不移地認為他父親是個好人,是真的如他所說的滅掉猶太人是為了世界更加美好,真的如影片裡頭說的猶太人營地裡十分快樂。還算好,他幸虧還喜歡探險,還能找到所謂的「農場」,遇到善良的猶太人,與他結成了朋友。同樣的年齡,同樣的歲數,鐵絲網裡頭的猶太人孩子卻沒有了本應該有的天真。鐵絲網外頭的天真男孩甚至還倒羨慕起裡面苦命的猶太人來了,是那個影片騙了他,是裡面那和諧的畫面騙了他,是他爸爸害了他,是他的天真害了他。啊,當天空鋪滿了烏雲的那一刻,當他帶著鐵鍬來到鐵絲網目前的那一刻,當他挖通地道爬過去的那一刻,當他隨著擁擠的人群一步一步地靠近那個可怕的大煙囪的時刻,他還不知道自己走向的是死亡之路。兩個小夥伴手拉著手走進大門,沒想到這一進去,便再也沒有出來。
篇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這幾天,《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電影片段一直在我腦海裡閃。
我不得不佩服猶太人母親,即使作為俘虜,那個從未在片中出現的母親,依然教會了孩子什麼叫寬容。沒有記恨的人生,才是給自己最大的幸福。
那些無辜的人,成為戰爭的犧牲品、試驗品,然而,他們仍是寬容的。那個猶太老頭,他們的善良,為何會得到如此結局?
民族之間的仇恨,不是隻字片語能以偏概全的,只是現在的我們,不是更應該惜福嗎?
比起那個男孩所經歷的,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埋怨現在的人生?如果有不滿現狀的,也應該是抱著積極的心態向上爭取,不是嗎?
90後的我,努力獨立,但獨立並不代表我不愛我的父母。
曾不止一人問我,難道你沒有向你父母伸手要錢了嗎?以前,我真的沒有底氣這麼說,但是我現在很肯定的說,我已經可以完全靠自己了,即使處於前期的我很是窘迫加痛苦。
我的工作是自己找的,沒有靠父母;面對父母的好意,我只能說,雖是捷徑,但魚非漁,我另可受些挫折,因為我知道,不管怎樣,他們都是我避風的家,即使沒有李剛當爹,也沒有會做切糕的娘,但是這麼溫馨的家,我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我已經很幸運了,我一直這麼對自己說。有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有兩個把我當自家人的閨蜜,比起很多人,我已是很幸運的了。
篇三:《穿條紋睡衣的小男孩》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個電影叫《穿條紋睡衣的小男孩》。這個電影很感人,我給你們講一下電影內容吧:一個在城市的小男孩,他的夢想是一個探險家。有一天,他的爸爸因為升職了,有事要幹,所以他們一家去了鄉下,在鄉下,小男孩去了一個他的媽媽不讓去的地方,那裡生活了猶太人(好像叫這個名字),他認識了一個猶太人,但是那裡有一個網牆,所以不能在一起。
但是有一天,他爸爸請了個家教,這個家教說猶太人很壞,破壞他們的東西,小男孩很失落,不相信這是真的,之後,他們一直玩,有一天,小男孩見那個猶太人在他家擦杯子,他看見猶太人想吃那個麵包,就給他吃,但被一位很兇的士兵發現了,小男孩只能撒謊說是猶太人自己吃的,猶太人被打了,小男孩連著幾次去找他,猶太人才原諒他,但是小男孩的媽媽覺得這太危險了,就讓小男孩和她還有姐姐去他阿姨家,但是猶太人找不到他爸爸了,小男孩就趁最後一點時間去那挖坑,和猶太人找他的爸爸,但是那的士兵讓他們洗澡,其實是讓他們去死,士兵在那房子的上面搞了個洞,拿一個東西,噴到裡面,裡面的人就死了。
我看了這個電影我想小男孩真勇敢,但是最後被壞士兵給弄死了。
篇四:《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看完電影真是震撼無比!真是一部很悲涼很現實的電影!看完這部片子我真不想說話了!種族歧視?同是人類!何必如此……
雖然片子中沒有直接的戰爭的場面,但是戰爭的陰影卻無處不在,死死的籠罩著每個人,尤其兩個同時8歲的男孩,裡面和外面、死亡和陽光!外面男孩俊朗的外形整潔的衣服,裡面男孩羸弱的身體,寬大破損的囚服。生與死之間的間隔就是一道罪惡的鐵絲網!實在是揪心!!!
軍 官曾對他兒子布魯諾說過,他的老師也說:「要生能在猶太人中發現善良的人,那就發現新大陸了。」可是,他兒子永遠不會也再也沒有機會明白他們說這些話的理 由了。他只知道,在他受傷的時候,是和藹的猶太僕人給他包紮的傷口,可是那僕人後來卻被父親的士兵打死了。他只知道,那小猶太人是他的朋友。 哎……
小孩子單純的眼裡還以為這殘酷的集中營是快樂、有趣的地方……他們眼中也沒有種族仇視……他們只想做朋友
最後2個人握緊手……消除對方不安一幕……最後的最後的畫面停留在堆滿條紋衣服的毒氣房的大門上……這就是結果 戰爭給人們的結果!
大雨中母親撕心裂肺的哀號,父親那因痛苦而扭曲變形的臉,或許也在說明,任何一場戰爭都沒有勝利者。人民永遠是被戰爭傷害最深的人,不管他站在哪一邊。傷害別人的人,最終傷害了自己,給別人帶去痛苦的人,同時也把痛苦留給了自己。
祈禱世界和平吧,尤其在危機四伏的今天。
篇五: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被震撼了。在電影上映之前,屏幕上顯示了這樣一段話——「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這段話出現時我開始納悶了:這是什麼東東?幹什麼的?後來我才知道了這是什麼意思……
這部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二戰期間,拉爾夫的兒子(布魯諾)在馬路上和小夥伴們無憂無慮的玩耍著,他的姐姐在玩著布偶,他家裡的傭人在擦著杯子,他的媽媽溫柔美麗,他的爸爸雖然對別人要求很苛刻但對妻子兒女很好,優美的琴聲迴蕩在他們溫馨的家裡。怎麼看都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是後來一切都變了。由於拉爾夫(也就是布魯諾的爸爸)升了官,他們必須從柏林遷移到鄉下,噩夢就在這裡開始了。拉爾夫掌管著納粹營,裡面關押著一些猶太人,他每天都要讓那些猶太人幹很多的苦活,還會活活的用毒氣毒死他們,壞到了極點。他認為猶太人十分的卑賤,但死了的猶太人會有難聞氣味。終於有一天,有一個拉爾夫的手下說漏了嘴,告訴拉爾夫的夫人煤氣裡散發的是猶太人的味道,善良的拉爾夫太太接受不了這個事實。而就在這時,喜歡探險的布魯諾發現了一個被鐵絲網包圍的營地,那正是他爸爸掌管的營地。在那裡他認識了一個叫希姆爾的小男孩,並和他成為了好朋友。一天,他為了能鑽過鐵絲網幫助希姆爾找到他的爸爸鑽了個洞,換上了希姆爾為他準備的「條紋睡衣」(實指囚犯的衣服)。天空陰沉沉的,好似有什麼事情發生。他們被一群管營地的人趕到一間毒氣室,毒氣室裡放入了毒氣,年僅8歲的布魯諾就這樣死了,他再也沒有出來。是他的爸爸親手為他造了一個墳墓,使他跳了進去。而這時候的拉爾夫有沒有感受到猶太人喪失親人的痛苦呢?
幼小的布魯諾不知道恨也不曉得恨,他和他的好朋友希姆爾在自己的祖國上劃上了句號。由此可見戰爭是多麼的可怕,南京大屠殺也亦是如此,日本屠殺了30萬的南京人,燒毀了三分之一的城市。他們又沒有想過如果他們的國家遭到侵略,他們的親人被殺害,試問有誰會笑呢?
戰爭是我們所不希望的,我們希望的是和平。和平第一!
篇六: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讀後感
周末,我穿行在書店一排排書架間,一本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書的封面是一個穿條紋衣服的小男孩,抱著膝坐在草地上,目不轉睛地盯著腳邊的一隻小鳥。封面下方印著書名——《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我不禁浮想聯翩。這會是一本怎樣的書呢?男孩身上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作者講述的是他充滿溫情的成長經歷?抑或是他傳奇色彩的童年冒險?帶著好奇,我翻開了這本書。
和我設想的截然相反,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奧斯維辛集中營,而男孩身上的「條紋睡衣」,其實是集中營裡猶太人穿的囚服。
主人公布魯諾是一名納粹軍官的兒子,跟隨父親和家人來到奧斯維辛集中營。遠離故鄉的親人、朋友,寂寞的布魯諾隔著鐵絲網結識了穿「條紋睡衣」的猶太男孩希姆爾。兩個孤獨的男孩很快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共同度過了一段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布魯諾的父親認為,集中營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決定把布魯諾和媽媽、姐姐送到海德堡的姑姑家。布魯諾捨不得離開希姆爾,決定在臨行前穿上「條紋睡衣」,鑽過鐵絲網的破洞去做一次「終極探險」。然而,命運對布魯諾開了個殘酷的玩笑。他剛剛鑽過鐵絲網,就和希姆爾等猶太人一起,冒著大雨,被趕進了所謂的「消毒室」。在鐵門被關上的那一刻,布魯諾還天真地想,等雨停了,他就離開這裡。當刺鼻的黑煙籠罩了整個房間,人們這才意識到被騙進了「毒氣室」,有人哭號著拍門,有人絕望地撞牆。布魯諾因為害怕,緊緊握住了希姆爾的手。面對死亡的突然降臨,他們都那麼手足無措,唯有在對方身上找到最後一絲依靠……
這是一個多麼震撼人心的故事!作者通過布魯諾的眼睛,向讀者展現了孩子們眼中的二戰,殘酷而真實,發人深省。合上書,我忍不住陷入沉思,是什麼讓納粹分子失去了基本的人性?是什麼讓他們對猶太異族的死亡無動於衷甚至以此為快?我在訝異於戰爭殘酷的同時,又不免覺得諷刺——當那位軍官發現自己精心設計建造的生化武器不僅殺死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還殺死了自己深愛的兒子時,又該做何感想呢?這也正是希特勒「淨化人種論」的可怕之處,在那種體系下,無論你是誰,一旦穿上「條紋睡衣」,就由人類變成了螻蟻,可以肆意殺戮。
即使是在大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種族歧視仍然沒有完全被消除。一些地區的猶太人依然受到不公正對待。著名猶太裔歌手亞當˙蘭伯特就曾受到公開攻擊。有媒體分析,如果他不是猶太人,也不是同性戀,他受歡迎的程度會是現在的三倍。
在硝煙瀰漫中,只有兩個男孩的友誼是純潔無瑕的。這友誼可以穿透冰冷的鐵絲網,可以跨越種族的厚障壁。儘管他們的深厚情誼彌補不了民族的隔閡,阻止不了殘酷的戰爭,但他們的友情是當時陰暗背景下的一縷陽光,醜惡人性中的一方淨土。
孩子眼中的戰爭是不可理喻的,而又那樣殘酷,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男孩的友誼顯得更加可貴。這是個灰暗、悲痛、令人心酸的故事,卻又透著孩童的天真無邪和對和平的渴望。這個故事發生在不久前的過去,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應該銘記。因為就在兩隻小手緊緊相握的那一刻,我們仿佛聽見了勝利的號角提前吹響;在那兩張稚嫩但堅定地臉上,我們仿佛看到了世界更光明、更和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