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18:27:51 1
專利名稱: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牆體裝飾板材。
背景技術:
目前,外牆保溫作為一個新技術、新工藝的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其具 備建築節能功能而同時兼具防水、裝飾的作用。與本發明相近的現有技術是本申請人於 2009年5月19日申報的名稱為「蘑菇牆體保溫裝飾板」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申請號 2009300134241);屬於一種既能起到保溫作用,又能兼顧外牆裝飾的一種節能建材。該 專利中,設計了一種蘑菇面裝飾板,而此裝飾板只涉及到了蘑菇面裝飾板的平板,蘑菇 板組合部位和部件不配套,系列產品比較缺乏,因而處理牆體拐角部位時,需要對平板 進行切割,比較麻煩,影響裝修裝飾的工程進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以解決現有技術蘑菇 板組合部位和部件不配套,缺乏系列產品,處理牆體拐角部位時,需要對平板進行切 害I],施工工序繁瑣,影響裝修裝飾的工程進度等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與蘑菇牆體保溫裝飾 板同系列的角板A,該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直角拐角處一端原有的圓臺加強柱改為 矩形加強筋(1),而其他圓臺加強柱如(10)保持原有結構,同時縮短了直角拐角邊緣與 端邊的距離,這樣不僅解決了模壓產品由於多處抽芯,而造成大量殘次品的問題,便於 開模,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初期開模費,保證了裝飾板的整體強度;而且又能保證牆板與 建築牆體之間的連接穩固性;對於蘑菇面,由直接在牆板主平面(7)上起蘑菇面,改為 在裝飾角板A的主平面(7)上加一個立臺面(6),後再起蘑菇面(5),利用模壓來實現大 理石的仿真效果。這樣既保證了牆板的整體結構強度,又給人以新穎美觀的視覺感受。 對於保溫層(2)則採用聚氨酯發泡、聚苯板、巖棉、珍珠巖等材料來實現保溫。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在現有技術蘑菇牆體保溫裝飾板的基礎上研發出 一種系列產品「蘑菇牆體保溫裝飾板角板A」,與「蘑菇牆體保溫裝飾板角板B」配 套,主要應用在建築牆體的下圍護部位,可與蘑菇牆體保溫裝飾板組合施工,其面板飾 面可以做成與牆體保溫裝飾板相符合的飾面,如噴塗真石漆,藝石幻彩漆、氟碳漆、等 多種飾面漆。本實用新型不僅解決了模壓產品由於多處抽芯,而造成大量殘次品的問 題,便於開模,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初期開模費,保證了裝飾板的整體強度;而且又能保 證牆板與建築牆體之間的連接穩固性,增加了美感。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08]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截面視圖圖中1矩形加強筋、2保溫層、3擴展槽、4錨栓孔、5蘑菇面、6立臺面、7主平面、8插槽、9插隼、10圓臺加強柱。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該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中,把直角拐角處一端原有的圓臺加強柱 改為矩形加強筋(1),而其他圓臺加強柱如(10)保持原有結構,同時縮短了直角拐角邊 緣與端邊的距離,這樣不僅解決了模壓產品由於多處抽芯,而造成大量殘次品的問題, 便於開模,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初期開模費,保證了裝飾板的整體強度;而且又能保證牆 板與建築牆體之間的連接穩固性;而對於蘑菇面,由直接在牆板主平面(7)上起蘑菇 面,改為在牆板的主平面(7)上加一個立臺面(6),後再起蘑菇面(5),利用模壓來實現 大理石的仿真效果。這樣既保證了牆板的整體結構強度,又給人以新穎美觀的視覺感 受。對於保溫層(2)則採用聚氨酯發泡、聚苯板、巖棉、珍珠巖等材料來實現保溫。本實用新型與裝飾角板B配套,其安裝方式是利用錨栓通過錨栓孔(4),使保溫 板與牆體緊固連接,錨栓嵌與擴展槽(3)內,而相鄰板與板則通過插槽(8)和插隼(9)對 接後,再按以上方式固定到牆體角上,與蘑菇牆體保溫裝飾一體板組合使用,其操作簡 單,便於施工。
權利要求1. 一種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主要由保溫層、蘑菇面、主平面、插槽、插隼組 成,其特徵是該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直角拐角處一端設置矩形加強筋(1),縮短了直 角拐角邊緣與端邊的距離;抬高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主平面(7),在裝飾角板A的 主平面(7)上設置立臺面(6),後再起蘑菇面(5)。
專利摘要一種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涉及一種牆體裝飾板材。主要由保溫層、蘑菇面、6立臺面、主平面、插槽、插隼組成,其特徵是該蘑菇牆體保溫裝飾角板A直角拐角處一端設置矩形加強筋(1),縮短了直角拐角邊緣與端邊的距離;抬高蘑菇牆保溫裝飾角板主平面(7),在裝飾角板A的主平面(7)上設置立臺面(6),後再起蘑菇面(5),利用模壓來實現大理石的仿真效果;保溫層(2)採用聚氨酯發泡、聚苯板、巖棉、珍珠巖等材料來實現保溫。本實用新型不僅解決了模壓產品由於多處抽芯,而造成大量殘次品的問題,便於開模,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初期開模費,保證了裝飾板的整體強度;而且又能保證牆板與建築牆體之間的連接穩固性,增加了美感。
文檔編號E04F13/075GK201794236SQ20102001519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14日
發明者李中嶽, 蘇躍峰 申請人:山東中南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