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兒童語言發展特點和規律(3歲寶寶的語言發展特徵)
2023-07-28 21:44:03
「本文由「人民家庭教育」專家團隊原創首發。【1~3歲學前教育】第1期。
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刻起,年輕父母們就期盼著小寶寶們喊出「 爸爸」「媽媽 」的那一刻;當小寶寶會叫爸爸媽媽後,年輕父母們又滿懷欣喜地期盼著小寶寶的語言閥門迅速打開,能和自己進行對話與交流,就如同小夥伴似的。
1-3歲是寶寶語言習得的關鍵期,會深刻影響幼兒今後的語言能力發展,父母們需要給予高度重視,為幼兒打好語言基礎。
幼兒的語言教育是隨時隨地進行的,並且如果不得到適合、適度的教育,是難以提高的。而語言也是聯繫人類情感的必要工具,父母們在對小寶寶進行語言啟蒙與教育之前,首先要掌握幼兒語言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以便有針對性、計劃性地開展家庭語言教育活動。
▼ 1-3歲幼兒語言發展特徵總表
寶寶月齡 語言發展階段特徵 新生兒 語言發音從他們第一聲啼哭就開始 1.5個月 「哇、哇」的哭聲代表著孩子能夠健全地發音;2.會使用各種聲音表達自己的各種身體與情緒的真實狀態;3.感到高興或舒服的時候,會發出「咯、咯」的笑聲。 3-5個月 1.會用微笑的方式對他人的聲音做出回應;2.開始發出「咕咕咕」的學語聲;3.因為看護者的聲音而感到安全。 6-8個月 1.高興的時候會發出大聲笑、尖叫笑、輕聲笑等不同的笑聲;2.會發出ma-ma-ma、da-da-da的咿咿呀呀學語聲;3.實際上不具有具體的指向性意義。 9-11個月 1.有意識地發出聲音,大叫大哭引起成人注意;2.咿呀學語是最主要的聲音,這種聲音由寶寶的哭聲組成;3.各種咿呀聲音逐步有了旋律,且會帶有各種聲調;4.包括語言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聲音;5.會將元音和輔音聯繫在一起發出;6.會使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與成人的交流需要,比如點頭;7.11個月大的時候基本能明白約17個單詞。 12-17個月 1.進入單詞期,出現第一個單詞;2.一個單詞表達的意思或指向的範圍可能遠遠超出運用語調和聲音所表現的一種事物;3.逐步能認出10個單詞;4.能打出手勢語,如再見、勝利、好的等。 18-23個月 1.進入雙詞期,能把兩個單詞組合在一起說出,如說出「貓玩」,多指「我們跟貓咪一起玩」;2.出現電報句3.一個月能學會10-30個單詞;4.電報句最終形成;5.看動物或者蔬菜畫報時,能說出名稱,如:狗狗、貓咪、土豆、花菜等。 2周歲 1.言語更加清晰,但陌生人不太能理解;2.會表達複數;3.開始會使用疑問句、否定句等花樣句式;4.用名字指代自己,而不是「我」,如:團團吃葡萄;5.詞彙量迅速增長,使用50多個單詞;6.語言發展良好的幼兒能背誦少許兒歌;7.能理解並執行簡單的指令與要求,如:去把媽媽的包拿來;8.開始帶著興趣聽周邊的人講話,並試圖參與並做出反應。 2.5周歲 1.能自如使用200多個單詞,同時能辨認的也更多;2.喜歡問「什麼」「誰啊」等;3.在和別人對話時能正確使用「我」「你」;4.能哼唱熟悉的兒歌,特別是得到別人的讚許後。 3周歲 1.喜歡模仿成人說話;2.詞彙量進一步擴大,陌生人一般能聽懂他們的話;3.知道並能理解兒歌;4.喜歡問「為什麼」,並發起對話;5.能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或需求,如:我要喝水;6.很少使用形容詞、副詞等,把整個詞看成整體單位,如:小白兔、老爺爺等;7.講話時開始通過改變自己的語音語調來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厚積薄發的奇妙旅程。很多年輕父母都會在孩子一歲半還沒能正式開口說話的時候感到特別的憂心,甚至焦慮到懷疑孩子的聽力有障礙;但他們大多也會體驗到一種感覺,那就是幼兒一旦開口說話,會在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爆發式地進步,仿佛在把裝在大腦袋裡的貨物全部倒出來似的。
幼兒日常生活中所逐步表現出來的想像力、記憶力、觀察力等認知能力,無不需要藉助語言的表達。與此同時,語言也能幫助幼兒們感知外部世界,促進他們有意識地注意觀察、記憶和發揮想像。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將自己希望聽到寶寶們說話的興趣與熱情轉化成對幼兒展開語言習得與發展的有效訓練才是最為明智的家庭教育幹預。如果忽視或錯過了幼兒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就會阻礙幼兒語言能力的正常發展,帶來事倍功半的教育難度。
年輕父母們還要注意的關鍵一點就是:幼兒的語言習得與發展是融合在日常家庭生活與社會活動中的,並不是隔離、孤立的教育過程。例如在發展諸如數字、藝術、運動、感官能力的同時,幼兒對詞語、語句、語法的學習、理解與運用也貫穿始終;再如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幼兒在生活中與父母、其他看護者、小夥伴等的社會性交往中,也在逐步地習得語言,交流情感。
在3歲之前,年輕父母們不必要去為了訓練孩子說話報一些輔導班,比如英語班、閱讀班、講故事班。你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生活在成人的真實世界中,親子時間裡多和幼兒說話交流,給予幼兒豐富的語言刺激,多用正確、規範的語言,通過日積月累的逐步滲透,幼兒們就能通過模仿學習良好地掌握語言了。
如果希望幼兒今後能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再掌握英語,語言能力較強的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給予刺激,比如吃蘋果時,告訴幼兒:「 這個是蘋果哦,apple!」但是要注意不可本末倒置,切不可過多重複,以免造成語言混亂,妨礙母語學習。
✦小貼士:
寶寶不會說話麼?
有的年輕父母發現自己家的寶寶已經16個月了,可是還不會說話。看到鄰居家、好友家的同齡寶寶都會說話了,心中甚是著急。媽媽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寶寶會不會是啞巴,或者會不會是智力發育遲緩啊?
其實,不是開口說話早的孩子智商就高。兩者並非正相關。只要你家的寶寶耳朵能聽見,和同齡孩子相比動作也很正常,那麼就沒必要擔心寶寶的智商問題。
問寶寶媽媽在哪裡呢,寶寶會用小手指指媽媽;叫喊寶寶的名字時,寶寶會立即轉向你微笑,這就說明寶寶的聽力也沒有問題。他們雖然不會說成句子的話,但只要會說「 嗯嗯」「哎哎 」「 不」之類的單詞或疊字,那就肯定能學會說話。
直到2周歲,都會有寶寶還不太會說話的。這多半是遺傳或家庭環境在起作用。有的父母自己不愛說話,又不注重家庭裡的語言教育,平時不太和幼兒說話溝通,那麼寶寶們自然就缺乏語言習得的機會,開口會很遲。
父母在幼兒面前說話一定要多多益善。並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比如到了2歲以後,父母們可以多創造讓孩子和同齡人一起玩耍的機會,通過社會交往的方式幫助孩子順利開口說話並不斷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