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分析儀及標本分析方法
2023-07-28 05:55:41 3
(是),則結束處理,如果判斷非"i"yN-l"(否),貝U進入步驟S1127進行處理,在步驟S1127對"i"進行增量處理後返回步驟S副。具體舉例說明上述排序處理。現在對表1所示八個試劑按照圖3132所示流程決定使用的優先順序。在表l中,試劑ID位於"2"的試劑沒有構成可測試劑組的另一試劑的序列號信息,其他位置的試劑有作為另一試劑的序列號信息。[表1]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3首先,在步驟siioi,PoP7設為"r。"i"設為"o"(步驟siioi)。"0"的試劑為R1/R3試劑,有配套的另一試劑的序列號,因此,在步驟S1105,"j"設為"l"。"1"的試劑為R1/R3試劑,有配套的另一試劑的序列號,但"O,,的項目為HBsAg,而"1"的項目為HTLV,兩試劑項目不一致,因此在步驟S1110為"否"。經過步驟S1124、步驟S1125,"j"增量為"2"。因此在此階段P。和P,沒有變化,仍然為最初設定的"l"。接著,返回步驟S1107,判斷"2"的試劑是否為R1/R3試劑。"2"的試劑雖然是R1/R3試劑,但沒有配套的另一試劑的序列號,因此,在步驟S1109,P2設為"0"。經過步驟S1124、步驟S1125,"j"增量為"3"。再返回步驟S1107,判斷"3"的試劑是否為R1/R3試劑。"3"的試劑雖然是R1/R3試劑,也有配套的另一試劑的序列號,但是"O"的項目為HBsAg,而"3"的項目為HCV,兩試劑項目不一致,因此在步驟SlllO為"否"。經過步驟S1124、步驟S1125,"j"增量為"4"。在此階段Po和P3沒有變化,仍然為最初設定的"l"。再返回步驟S1107,判斷"4"的試劑是否為R1/R3試劑。"4"的試劑是R2試齊L不是Rl/R3試劑,因此在步驟Sl107為"否"。在步驟Sl109,P4設為"0"。Pr沒有變化仍然為"l"。經過步驟S1124、步驟S1125,"j"增量為"5"。再返回步驟S1107,判斷"5"的試劑是否為R1/R3試劑。"5"的試劑是R1/R3試劑,有配套的另一試劑的序列號,且項目與"O"的試劑一致,於是進入步驟Sllll。"0"試劑和"5"試劑都有與試劑批號相應的校準曲線,有效期(2007/3/30)也相同,於是進入步驟S1119,判斷餘量是否一致。其結果,"5"試劑比"0"試劑餘量少,因此在步驟S1120為"否",在步驟S1122,Po增量為"2"。P5沒有變化仍然為"l"。經過步驟S1124、步驟S1125,"j"增量為"6"。再返回步驟S1107,判斷"6"的試劑是否為Rl/R3試劑。結果"6"的試劑是R1/R3試劑,有配套的另一試劑的序列號,但"O"的項目為HBsAg,而"6"的項目為HCV,兩試劑項目不一致,因此在步驟SlllO為"否"。經過步驟S1124、步驟S1125,"j"增量為"7"。在此階段Po和P6沒有變化,P。=2,P6=l。再返回步驟S1107,判斷"7"試劑是否為R1/R3試劑。結果"7"試劑是R1/R3試劑,有配套的另一試劑的序列號,且項目與"O"的試劑一致,於是進入步驟Sllll。在步驟Sllll,"O"的試劑有與其批號相應的校準曲線,而"7"試劑沒有與其批號相應的校準曲線,故為"否",進入步驟S1112。"0"的試劑有與其批號相應的校準曲線.因此進入步驟S1113,P7增量為"2"。Po沒有變化,仍為"2"。接下來,經過步驟S1124、步驟S1126和步驟S1127,"i"設為'T,,返回步驟S1103。接著,在步驟S1103,判斷'T'的試劑是否為R1/R3試劑。結果'T,試劑是R1/R3試劑,有另一試劑的序列號,於是,在步驟S1105,"j"設為"2"。"2"的試劑是R1/R3試劑,有另一試劑的序列號,但"l"的項目是HTLV,"2"的項目是HBsAg,兩試劑項目不一致,因此在步驟S1110為"否"。經過步驟S1124、步驟S1125,"j"增量為"3"。以下同樣進行,直到'4"=6、"j"-7。說明省略,但處理結果是P。=2、P產l、P2=0、P3=l、P4=0、P5=l、P6=2、P7=3,HBsAg的優先順序為按"5"試劑、"O"試劑、"7"試劑逐漸降低。g卩,最先使用"5"試劑,再使用"O"試劑,最後使用"7"試劑。HCV的優先順序為按"3"試劑、"6"試劑逐漸降低。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器4a執行的排序處理(步驟S315、步驟S715和步驟S904)和主機控制器2a執行的排序處理(步驟S406)是作為同樣處理加以說明的,控制器4a執行的排序處理和主機控制器2a執行的排序處理也可以不同。主機控制器2a每次測定對試劑的優先順序作排序,使用優先順序最高的試劑進行測定。因此,當同樣項目的試劑配置有二個以上時,也可以對各個試劑判斷是否存在批號相應的校準曲線,當只有一個試劑有相應的校準曲線時,以該試劑為使用對象,對其餘試劑不作排序,結束處理。在本實施方式中,針對試劑的每個批號繪製校準曲線,同一項目且同一批號的數個試劑共享一個校準曲線。但也可以不限於此,每個試劑序列號即每個試劑繪製一條校準曲線,使校準曲線與試劑一一對應。此時,測定校準品使用的試劑序列號與該測定數據生成的校準曲線對應地存儲在校準曲線資料庫。在為試劑排序時,對同一項目的二個試劑判斷是否有與各序列號對應的校準曲線,根據判斷結果排序。如上所述,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標本分析儀可以快速準確地得到分析結果,可以消除試劑和標本的浪費。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標本分析儀在試劑保存器中有數個同一種試劑時,優先使用生成校準曲線的試劑。如果不存在校準曲線,就無法獲得分析結果,不能作出比如是否需要再測的判斷,但是,只要使用有校準曲線的試劑,就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得分析結果,也可以方便地作出上述再測的判斷。可以想像由於試劑管理上的缺陷等原因有時校準曲線本身也會發生錯誤,此時,如果使用沒有繪製校準曲線的試劑進行測定,待事後發現該試劑校準曲線有問題時,以前所作的測定和標本全部報廢。使用有校準曲線的試劑進行測定,不會發生這種浪費測定和標本的情況。權利要求1.一種標本分析儀,包括試劑容器固定裝置,固定盛放第一試劑的第一試劑容器和盛放第二試劑的第二試劑容器;制樣裝置,將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的至少一種試劑與標本混合,製備測定試樣;存儲器,儲存與所述制樣裝置用來製備測定試樣的試劑相對應的校準曲線數據;測定裝置,測定所述測定試樣,獲取測定數據;測定數據處理裝置,根據所述校準曲線數據轉換所述測定數據,獲取分析結果;及試劑決定裝置,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所述第一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和所述第二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是否存在所述存儲器,來決定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所述試劑決定裝置當所述存儲器存有所述第一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數據、而所述存儲器未存有所述第二試劑的相應校準曲線時,決定以所述第一試劑為使用試劑。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試劑容器和所述第二試劑容器分別有標識符;所述標本分析儀還有讀取所述標識符獲取試劑特定信息的讀取裝置;所述存儲器將所述校準曲線數據與該校準曲線數據對應試劑的試劑特定信息相關連地存儲起來;及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所述試劑決定裝置判斷所述存儲器是否存有與所述第一試劑容器對應的^^劑特定信息所特定的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和與所述第二試劑容器對應的試劑特定信息所特定的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所述試劑特定信息包含試劑的批號。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當^f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類、且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批號相同時,所述測定數據處理裝置對用所述第一試劑測得的測定數據和用所述第二試劑測得的測定數據,用共同的校準曲線數據獲取分析結果。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所述試劑決定裝置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決定第一試劑和第二試劑的使用順序。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所述試劑決定裝置當所述第一試劑對應的校準曲線數據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而所述第二試劑對應的校準曲線數據未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中時,排序為所述第一試劑比所述第二試劑先用。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顯示試劑列表的顯示器,該試劑列表按所述試劑決定裝置確定的使用順序排列試劑信息。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校準曲線數據生成單元,生成所述校準曲線數據;接受確認單元,接受對所述測定數據處理裝置獲取分^f結果時所用所述校準曲線數據生成單元生成的校準曲線數據的確認;其中,所述存儲器當所述接受確認單元接受了對校準曲線數據的確認時,存儲該確認校準曲線數據。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以所述試劑保存器所的每個試劑存儲試劑信息的試劑信息存儲器,該試劑信息包含表示所述存儲器是否存有與該試劑對應的校準曲線數據的信息,其中,所述試劑決定裝置在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所述試劑信息存儲器中存儲的試劑信息在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決定用於測定的試劑。11.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管理試劑有效期的有效期管理單元,其中,所述試劑決定裝置在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所述有效期管理單元管理的所述第一試劑的有效期和所述第二試劑的有效期決定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12.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標本分析儀,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管理試劑餘量的餘量管理單元,其中,所述試劑決定裝置在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所述餘量管理單元管理的所述第一試劑的餘量和所述第二試劑的餘量決定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13.—種標本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第一試劑和第二試劑中的至少一種試劑與標本混合,製備測定試樣;b)存儲與所述a)製備測定試樣所用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數據;c)測定所述測定試樣,獲取測定數據;d)根據所述校準曲線數據轉換所述測定數據,獲取分析結果;及e)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是否已儲存所述第一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和所述第二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來決定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步驟e),如果存有所述第一試劑對應的校準曲線,而未存有^f述第二試劑對應的校準曲線,則將所述第一試劑決定為使用試劑。15.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試劑裝在第一試劑容器中,所述第二試劑裝在第二i式劑容器中,所述第一試劑容器和所述第二試劑容器各自有標識符,其中,所述標本分析方法還包括f)步驟,即讀取所述標識符,獲得試劑特定信息,其中在所述b)步驟,將所述校準曲線數據與該校準曲線數據對應的試劑的試劑特定信息關連地存儲起來;在e)步驟,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判斷是否存儲有與所述第一試劑容器對應試劑特定信息所特定的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數據和與所述第二試劑容器對應試劑特定信息^f特定的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數據。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試劑特定信息包含試劑的批號。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且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的批號相同時,所述d)步驟對用所述第一試劑測得的測定數據和用所述第二試劑測得的測定數據,用共同的校準曲線數據獲取分析結果。18.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在所述e)步驟決定第一試劑和第二試劑的使用順序。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e)步驟,當存有所述第一試劑對應的校準曲線數據,而未存有所述第二試劑對應的校準曲線數據時,排序為所述第一試劑比所述第二試劑先用。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g)步驟,即顯示按所述e)步驟決定的使用順序排列試劑信息的試劑列表。21.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標本分析方法,還包括h)生成所述校準曲線數據;i)接受對在所述d)步驟獲取分析結果時使用在所述h)步驟生成的校準曲線數據的確認,其中,當在所述i)步驟接受了對校準曲線數據的確認時,在所述b)步驟存儲所確認的校準曲線數據。22.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j)按每個試劑存儲試劑信息;該試劑信息包含表示與該試劑對應的校準曲線數據是否已在b)步驟儲存的信息,其中,在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所述e)步驟根據所述j)步驟存儲的試劑信息,決定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23.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k)管理試劑的有效期,其中,在所述e)步驟,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所述k)步驟管理的所述第一試劑的有效期和所述第二試劑的有效期決定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24.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標本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1)管理試劑餘量,其中,在所述e)步驟,當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所述l)步驟管理的所述第一試劑的餘量和所述第二試劑的餘量決定所述第一試劑和所述第二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25.—種標本分析方法,包括a)從所述數個試劑容器中的至少一個當中抽取試劑,混合該抽取的試劑和標本,製備測定試樣;b)存儲與所述a)製備測定試樣所用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數據;C)測定所述測定試樣,獲取測定數據;d)根據所述校準曲線數據轉換所述測定數據,獲取分析結果;及e)當所述數個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是否已儲存與所述數個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數據來決定所述數個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全文摘要本說明書公開的標本分析儀包括試劑容器固定裝置,固定盛放第一試劑的第一試劑容器和盛放第二試劑的第二試劑容器;制樣裝置,將上述第一試劑和上述第二試劑中的至少一種試劑與標本混合,製備測定試樣;存儲器,儲存與上述制樣裝置用來製備測定試樣的試劑相對應的校準曲線數據;測定裝置,測定上述測定試樣,獲取測定數據;測定數據處理裝置,根據上述校準曲線數據轉換上述測定數據,獲取分析結果;及試劑決定裝置,當上述第一試劑和上述第二試劑為同一種試劑時,根據上述第一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和上述第二試劑相應的校準曲線是否存在上述存儲器,來決定上述第一試劑和上述第二試劑中用於測定的試劑。文檔編號G01N35/00GK101275964SQ20081008489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申請日期2008年3月28日優先權日2007年3月30日發明者奧崎智裕,竹原久人,若宮裕二申請人:希森美康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