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9:30:45
專利名稱: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冶金連鑄專用餵線機,特別涉及一種可移動的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屬於冶金連鑄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冶金行業連鑄使用的結晶器餵線機屬於一種冶煉過程的輔料添加設備,其功能主要是將各種鋁盤線作為添加劑不斷送入到精煉工藝的鋼水中,使拉出的鋼坯達到所需要的性能指標。具體結構為利用相互嚙合的齒輪夾持鋁盤線,隨著齒輪旋轉使線材向前傳遞, 實現往鋼水中添加輔料的過程。現有餵線機在使用時都為固定安裝狀態,其工位位於鋼爐附近,佔用空間大,對周圍環境要求較多,特別是不能根據需要隨時改變工位,使得每個鋼爐固定配置一個或數個餵線機,生產成本高,佔用設備數量多。另外,現有餵線機都不能實現遠程監控,給現代化、 網絡化管理帶來不便。如何靈活調配餵線機進行滿負荷工作,改善餵線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性能,滿足不斷提高的工業化生產需要,就成為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鑑於上述現有情況,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使用靈活、運行可靠、結構合理、操作簡單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包括機架、傳動系統、電器控制系統和餵線系統,傳動系統包括多組分別連接傳動的三合一電機和主動輪,三合一電機固定在機架上,主動輪連接在三合一電機的輸出軸上,主動輪間保持水平排列;餵線系統對應於傳動系統並且固定在機架上;電器控制系統分別控制傳動系統和餵線系統工作,傳動系統還包括與主動輪相嚙合的被動輪,以及用於被動輪位置調整的手動壓下系統,被動輪連接在手動壓下系統上,手動壓下系統設置在機架上;電器控制系統為一個旋轉式控制箱,控制箱連接在機架上。所述主動輪的輪面為凹槽式,凹槽內表面為齒面,被動輪嚙合在主動輪的凹槽內, 主動輪凹槽深度大於要傳送線材的直徑。所述手動壓下系統包括旋轉手柄、連接塊、嵌套式活動密封罩和彈簧,旋轉手柄通過螺紋連接在機架上,旋轉手柄下端通過上、下限位螺母與連接塊活動連接;嵌套式活動密封罩包括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上密封罩固定在機架上,下密封罩固定在連接塊頂部,彈簧密封在上、下密封罩之間,被動輪連接在連接塊底部。所述上、下密封罩中還固定有限位軸,彈簧套在限位軸上。所述控制箱上設有PLC,PLC通過導線與觸控螢幕或計數器信號連接,並依據觸控螢幕或計數器的控制信息控制餵線系統和傳動系統工作。[0012]所述計數器包括磁鐵和霍爾傳感器,磁鐵固定在傳動系統中任一被動輪上,霍爾傳感器固定在機架上並與磁鐵相對,霍爾傳感器與PLC信號連通。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還包括遠程控制器,遠程控制器通過遠程協議與PLC連通,並遠程操控PLC工作。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還包括移動系統,移動系統包括輪式底盤和扶手,機架和控制箱分別固定在輪式底盤上,扶手固定在輪式底盤的一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通過增加手動壓下系統,使被動輪與主動輪間的嚙合實現手動壓下,以適應不同型號線材的傳送需要,線材的適用範圍可達到3-6mm。同時,避免了自動控制過程中對外界介質的要求,簡化了生產條件, 提高了環境適應能力,保證了生產可靠性。在手工調整嚙合位到最佳狀態後,利用彈簧進行嚙合力的控制,消除了嚙合傳動過程可能產生的衝擊力,提高了餵線機的結構穩定性,保證了傳送質量。加裝遠程控制器後,還可以實現遠程控制,操作方便、監控靈活;另外加裝在機架底部的輪式底盤,使餵線機可隨時方便地移動到所需位置上,使用過程簡單、靈活,適用範圍廣,適應能力強,能充分滿足工業化生產中靈活生產、加工的需要。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向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圖2,以實際工作中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的具體結構為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包括機架21、傳動系統、電器控制系統、遠程控制器、移動系統和餵線系統。其中,傳動系統連接在機架21上, 機架21和電器控制系統分別連接在移動系統上,餵線系統對應於傳動系統並且固定在機架21上,電器控制系統控制傳動系統和餵線系統協調工作,遠程控制器通過遠程協議控制電器控制系統進行工作。傳動系統包括兩組分別連接傳動的三合一電機1、主動輪2和被動輪3,以及用於被動輪3位置調整的手動壓下系統。其中,每組中相嚙合的主動輪2和被動輪3為兩套,兩套主動輪2和被動輪3間相互水平排列,並保持在同一條傳送面上。兩個三合一電機1位於兩組中對應位置的主動輪2之間,三合一電機1固定在機架21上,機頭朝上,對應位置上的主動輪2分別從左右兩側連接在三合一電機1的輸出軸上。被動輪3位於主動輪2上方, 並與主動輪2相嚙合。兩套相嚙合的主動輪2和被動輪3便於線材引導和傳送,以最簡化結構實現傳送順利進行。為進一步提高線材傳遞的可靠性,主動輪2的輪面被設計成了凹槽式,凹槽內表面為齒面,被動輪3嚙合在主動輪2的凹槽內,通常,被動輪3的寬度小於主動輪2的寬度 1mm。線材位於主動輪2與被動輪3的凹槽之間,由於主動輪凹槽深度大於要傳送線材的直徑,當主動輪2和被動輪3相嚙合時,線材被固定在凹槽內,齒面可以更好地固定、夾緊線材,使線材不會滑落、脫落或者打滑,線材傳送過程能夠可靠、順利完成。[0022]手動壓下系統包括旋轉手柄9、連接塊4、嵌套式活動密封罩和彈簧5。為簡化結構,每組中的兩個被動輪3由一套手動壓下系統進行同時調控。具體連接關係為旋轉手柄 9位於每組中兩個被動輪3之間的中間位置上,旋轉手柄9通過螺紋與機架21連接,旋轉手柄9下端通過上、下限位螺母8,7與連接塊4活動連接。連接塊4為一個長方形平板,兩端的被動輪3分別連接在連接塊4底部兩側,旋轉手柄9可帶動連接塊4上、下移動,從而實現主動輪2與被動輪3間嚙合。為保證嚙合的可靠性,在連接板4頂部還設有嵌套式活動密封罩,嵌套式活動密封罩包括上密封罩13和下密封罩12,上密封罩13通過螺栓11固定在機架21上,下密封罩12固定在連接塊4頂部,彈簧5密封在上、下密封罩13,12之間。 為防止彈簧5歪斜,影響彈簧作用力,在上、下密封罩13,12中還固定有限位軸6,彈簧5套在限位軸6上,限位軸6頂部與上密封罩13的固定螺栓11固定連接。電器控制系統為一個旋轉式控制箱22,控制箱22設置在移動系統上,通過旋轉可方便操作人員在各個方向上使用。控制箱22上設有PLC,PLC通過導線與觸控螢幕或計數器信號連接。其中,觸控螢幕用於控制信息和控制命令的輸入,計數器用於餵線長度的自動測量。計數器包括磁鐵31和霍爾傳感器30,磁鐵31固定在傳動系統中任一被動輪3上,霍爾傳感器30固定在機架21上,並與磁鐵31相對,霍爾傳感器30與PLC信號連通。PLC接受觸控螢幕或計數器的反饋信息後,協調控制傳動系統及餵線系統工作。而為方便遠程操控,在PLC上還通過遠程協議與遠程控制器連通,遠程控制器可通過遠程指令控制遠端餵線機工作。為進一步提高使用靈活性和方便性,餵線機底部還安裝有移動系統,移動系統包括輪式底盤23和扶手25,機架21固定在輪式底盤23上,扶手25固定在輪式底盤23的一端,通過扶手25可方便地推動餵線機移動,使生產過程更靈活。餵線系統連接在機架21上,餵線系統的進、出端分別與傳動系統中相嚙合的主動輪2和被動輪3的傳送口相對應。為簡化傳送過程,餵線系統採用自帶的兩個線輥M進行餵線操作,使移動式的餵線機在任何環境下都可獨立使用。工作中,利用扶手25和輪式底盤23將餵線機移動到適合工作的位置上,在線輥M 上分別裝上線材,線材端部從一端引入到嚙合的主動輪2和被動輪3的凹槽之間,手工調整旋轉手柄9,在下限位螺母7和彈簧5作用力的作用下,帶動連接塊4上、下移動,使被動輪 3與主動輪2間的嚙合位達到最佳。由於上、下密封罩13,12間保持活動狀態,彈簧5作用力始終作用在連接塊4上,被動輪3與主動輪2間會形成一定的嚙合力,在凹槽的輔助作用下,線材被有效卡緊、夾持,受凹槽深度的影響,線材的適用範圍可達到3-6mm。調整到位的旋轉手柄9通過緊固螺母10進行固定;接著,操作旋轉式控制箱22,通過PLC控制各系統協調工作,其中,三合一電機1啟動,帶動主動輪2旋轉,在齒面和凹槽的作用下,卡在主動輪2與被動輪3間的線材隨著轉動過程被不斷送出,並經餵線系統端部導引接頭沈添加到鋼爐中。隨著線材的送入,被動輪3上磁鐵31的旋轉,霍爾傳感器30也在不斷探測磁鐵31 的旋轉圈數,計算並反饋得出旋轉距離後發送到PLC中,PLC根據觸控螢幕輸入的餵線長度信息進行比對,從而自動控制並完成向冶煉鋼水中添加規定長度線材的過程,最終實現輔料的自動添加控制。期間,受彈簧力的作用,被動輪3與主動輪2間的嚙合位可隨著線材直徑的變化做相應的位置調整,保證了具有嚙合力狀態下的線材有效傳送,消除了嚙合傳動過程可能產生的衝擊力。整個結構只需電源即可投入使用,對環境依賴度明顯降低。
權利要求1.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包括機架、傳動系統、電器控制系統和餵線系統,所述傳動系統包括多組分別連接傳動的三合一電機和主動輪,三合一電機固定在機架上,主動輪連接在三合一電機的輸出軸上,主動輪間保持水平排列;所述餵線系統對應於傳動系統並且固定在機架上;所述電器控制系統分別控制傳動系統和餵線系統工作,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系統還包括與主動輪相嚙合的被動輪,以及用於被動輪位置調整的手動壓下系統,被動輪連接在手動壓下系統上,手動壓下系統設置在機架上;電器控制系統為一個旋轉式控制箱,控制箱連接在機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主動輪的輪面為凹槽式,凹槽內表面為齒面,被動輪嚙合在主動輪的凹槽內,主動輪凹槽深度大於要傳送線材的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手動壓下系統包括旋轉手柄、連接塊、嵌套式活動密封罩和彈簧,所述旋轉手柄通過螺紋連接在機架上,旋轉手柄下端通過上、下限位螺母與連接塊活動連接;所述嵌套式活動密封罩包括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上密封罩固定在機架上,下密封罩固定在連接塊頂部,彈簧密封在上、下密封罩之間,被動輪連接在連接塊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上、下密封罩中還固定有限位軸,彈簧套在限位軸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箱上設有PLC,PLC通過導線與觸控螢幕或計數器信號連接,並依據觸控螢幕或計數器的控制信息控制餵線系統和傳動系統工作。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計數器包括磁鐵和霍爾傳感器,所述磁鐵固定在傳動系統中任一被動輪上,霍爾傳感器固定在機架上並與磁鐵相對,所述霍爾傳感器與PLC信號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遠程控制器,所述遠程控制器通過遠程協議與PLC連通,並遠程操控PLC工作。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移動系統,所述移動系統包括輪式底盤和扶手,所述機架和控制箱分別固定在輪式底盤上,扶手固定在輪式底盤的一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移動式雙出軸連鑄專用雙流結晶器餵線機,包括機架、傳動系統、電器控制系統、移動系統和餵線系統,傳動系統包括多組分別連接傳動的三合一電機、主動輪和被動輪,以及用於被動輪位置調整的手動壓下系統,餵線系統對應於傳動系統,電器控制系統分別控制傳動系統和餵線系統工作。其中,手動調整被動輪與主動輪間的嚙合位,可以適應3-6mm不同型號線材的傳送需要;利用彈簧進行嚙合力的控制,消除了傳動過程可能產生的衝擊力;而輪式底盤可使餵線機隨時移動到所需位置上。整個結構使用靈活,操作簡單,適用範圍廣,適應能力強,特別適合在工業化生產中靈活生產、加工的需要。
文檔編號B22D11/116GK202192239SQ20112023985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8日
發明者李玉生 申請人:李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