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於檢修的石墨化爐測溫管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12:19: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溫管,具體涉及一種便於檢修的石墨化爐測溫管。
背景技術:
艾奇遜石墨化高溫爐內溫度在3000℃以上,一般物質在3000℃時都會融化和氧化,經研發得知石墨耐高溫不易氧化,因此現在對爐內進行測溫時,一般選用石墨化測溫管,現有的石墨化測溫管是由石墨和瀝青等添加劑進行混合後,裝入圓柱型磨具內,經過高壓壓製成圓柱體,把該圓柱體進行高溫煅燒達到2000攝氏度以上進行石墨化,石墨化完成冷卻後取出待下步加工,測溫管石墨化後,再其主體上鑽兩個測溫孔及回氣孔,現有的石墨化測溫管的具體結構如圖6所示。石墨測溫管在使用過程中經過高溫灼燒時會在測溫孔內產生少量煙氣,該煙氣會影響紅外線測溫儀對爐溫的測試,當測高溫時有煙氣產生,可以向一個測溫孔內吹入氣體,由另一個測溫孔把氣體吹出。測溫管在使用中,由於高溫的作用,測溫孔內的雜質及煙氣會在測溫孔的內壁上產生雜質結垢或氧化物,並且附著在測溫孔內壁上。在現有的使用安裝測溫管前,先把石墨塞堵安裝在回氣孔上,安裝時需注意塞堵與回氣孔必須咬合嚴密,不能漏氣,以防止吹氣排煙時氣體進入爐體,安裝完成後把測溫孔內的雜物清理乾淨以便使用。但是,在每次測溫管使用後都必須對測溫管進行檢修,以便下次使用,在檢修過程中,對測溫孔內壁上的結垢雜質必須清除,原有測溫管為一個單體石墨柱製造而成,第一測溫孔的一端和第二測溫孔的一端由回氣孔連接,清理測溫孔內壁上的雜質會殘留或卡在測溫管底部回氣孔的位置,會增加檢修工作的難度,減少測溫管的使用壽命。原有測溫管為塞堵回流設計,由於塞堵安裝不嚴密,在生產過程中測溫管經過高溫時,塞堵和測溫管之間會有熱膨脹產生,導致塞堵部位漏氣,因此經常會導致測溫不準,影響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的石墨化爐測溫管易漏氣而導致測溫不準確,以及測溫管內部雜質清理困難易導致測溫管使用壽命降低的問題,進而提供了一種便於檢修的石墨化爐測溫管。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便於檢修的石墨化爐測溫管,它包括測溫管主體和螺旋扣蓋,測溫管主體內部沿測溫管主體軸線方向開設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測溫孔和第二測溫孔,第一測溫孔與第二測溫孔均為通孔,且第一測溫孔的一端與第二測溫孔的一端相連通設置,所述螺旋扣蓋扣裝在測溫管主體上第一測溫孔與第二測溫孔連通的一端,且與測溫管主體的一端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測溫管主體的一端開設有凹槽,第一測溫孔的一端與第二測溫孔的一端均與凹槽底部連通設置。
進一步地,第一測溫孔的直徑為25~30mm,第二測溫孔的直徑與第一測溫孔的直徑相同。
進一步地,安裝時測溫管主體為水平放置,且第一測溫孔與第二測溫孔上下正對設置。
進一步地,用於測爐心位置的溫度時,測溫管主體的長度為1.65~1.95m。
進一步地,用於測爐邊位置的溫度時,測溫管主體的長度為1.15~1.55m。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實用新型完全避免了現有塞堵設計的漏氣現象,大大提高了測溫的準確性,更有力的指導了生產,減少了生產的成品不合格率,也避免了現有測溫管因塞堵易漏氣導致測出溫度偏低,根據測出溫度持續送電升溫而導致電能的浪費。
在對測溫管進行檢修時,擰開螺旋扣蓋,第一測溫孔和第二測溫孔為通透可見狀態,清理操作簡便,是否清理乾淨一目了然,不會出現雜質清理不乾淨,導致測溫管無法使用甚至報廢的現象,與現有的測溫管相比,大大的提高了測溫管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產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剖視示意圖;
圖2為測溫管主體的第一左視示意圖;
圖3為測溫管主體的第二左視示意圖;
圖4為測溫管主體的第三左視示意圖;
圖5為測溫管的安裝示意圖;
圖6為現有測溫管的主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圖6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一種便於檢修的石墨化爐測溫管,它包括測溫管主體1和螺旋扣蓋2,測溫管主體1內部沿測溫管主體1軸線方向開設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測溫孔11和第二測溫孔12,第一測溫孔11與第二測溫孔12均為通孔,且第一測溫孔11的一端與第二測溫孔12的一端相連通設置,所述螺旋扣蓋2扣裝在測溫管主體1上第一測溫孔與第二測溫孔連通的一端,且與測溫管主體1的一端螺紋連接。
在艾奇遜高溫石墨化爐生產時,隨時使用紅外線測溫儀通過第一測溫孔11對準測溫管內底部進行測溫,當被測溫度達2000℃以上時,測溫孔內會產生少量煙氣,此時可以通過向第一測溫孔11內吹入少量氣體,氣體從第二測溫孔12吹出。
本實用新型完全避免了現有塞堵201設計的漏氣現象,大大提高了測溫的準確性,更有力的指導了生產,減少了生產的成品不合格率,也避免了現有測溫管因塞堵201易漏氣導致測出溫度偏低,根據測出溫度持續送電升溫而導致電能的浪費。
在對測溫管進行檢修時,擰開螺旋扣蓋2,第一測溫孔11和第二測溫孔12為通透可見狀態,清理操作簡便,是否清理乾淨一目了然,不會出現雜質101清理不乾淨,導致測溫管無法使用甚至報廢的現象,大大的提高了測溫管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產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測溫管主體1的一端開設有凹槽13,第一測溫孔11的一端與第二測溫孔12的一端均與凹槽13底部連通設置。如此設計,凹槽13可以為任意形狀,圖2~圖4中公開了三種凹槽13形狀,但不限於此三種形狀。在對測溫管進行檢修時,擰開螺旋扣蓋2,第一測溫孔11和第二測溫孔12為通透可見狀態,清理操作簡便,是否清理乾淨一目了然,不會出現雜質清理不乾淨,導致測溫管無法使用甚至報廢的現象,大大的提高了測溫管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產效益。其它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第一測溫孔11的直徑為25~30mm,第二測溫孔12的直徑與第一測溫孔11的直徑相同。其它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安裝時測溫管主體1為水平放置,且第一測溫孔11與第二測溫孔12上下正對設置。如此設計,便於測溫管內煙氣排出。其它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1、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用於測爐心位置的溫度時,測溫管主體1的長度為1.65~1.95m。如此設計,根據欲測爐內溫度的位置選擇適合的測溫管主體1長度,能夠保證所測溫度結果的準確性。其它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1、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用於測爐邊位置的溫度時,測溫管主體1的長度為1.15~1.55m。如此設計,根據欲測爐內溫度的位置選擇適合的測溫管主體1長度,能夠保證所測溫度結果的準確性。其它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工作原理:
在測溫管使用前,先將其清理組裝:
把第一測溫孔11和第二測溫孔12清理乾淨,把螺旋扣蓋2內部清理乾淨,然後旋緊螺旋扣蓋2與測溫管主體1。
再將測溫管插入爐牆的測溫孔中,安裝時保證第一測溫孔11與第二測溫孔12上下正對,便於煙氣排出,同時把測溫管與爐牆的測溫孔接觸部分用耐火泥封嚴。
在艾奇遜高溫石墨化爐生產時,隨時使用紅外線測溫儀通過第一測溫孔11對準測溫管內底部進行測溫,測溫時一定要調整測溫儀的紅外線對準點射到第一測溫孔11底部,並以測溫儀顯示的最高溫度為準,做好溫度記錄。當測溫達到高溫2000攝氏度以上時,測溫孔(第一測溫孔11和第二測溫孔12)內會產生少量煙氣,這時可以向第一測溫孔11內吹人少量氣體,氣體從第二測溫管吹出,從而把煙氣排除,以保證測溫的準確度。實時測量爐內溫度,並做好測溫記錄,以便指導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