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鏈式給料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4 13:59:21 1
專利名稱:平板鏈式給料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送散裝物料的給料機的改進,具體地說是一種平板鏈式給
料機。
背景技術:
目前,給料機,在煤礦又稱給煤機,公知的帶式給料機是由漏鬥、導料槽、手動平板 閘門、傳動滾筒、電機減速機、導向滾筒、鋼芯帶和底架組合而成的,當料倉通過給料機導出 物料時,給料機電機啟動,通過減速機帶動傳動滾筒運轉,同時,皮帶運轉完成給料過程。其 不足之處在於如果物料體積過大且堅硬,會對傳動皮帶產生很大衝擊力,造成皮帶創傷; 如果較大的物料有稜角或者處於高溫狀態時,會劃破、燒傷皮帶,導致給料機停機,無法正 常運轉甚至造成事故。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行效率高,能連續性的運 輸高衝擊、高溫顆粒的平板鏈式給料機。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平板鏈式給料機,包括機 架、漏鬥、導料槽、減速電機和傳動滾筒構成,漏鬥固定在機架的上部,導料槽固定在漏鬥的 下方,在機架的底部固定上減速電機和傳動滾筒,減速電機通過傳動鏈條帶動傳動滾筒轉 動,傳動滾筒在機架的前、後兩端各設一個,其特徵在於在兩個傳動滾筒上套設有平板送 料裝置,平板送料裝置的前端位於導料槽的下方,在平板送料裝置的下部設有支撐滾筒,在 平板送料裝置的兩側底部的機架上固定設有下滑道。
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所述的平板送料裝置,由套筒滾子鏈、"L"型託 板和固定螺栓構成,"L"型託板的兩端通過固定螺栓固定在兩側的套筒滾子鏈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與目前所用的帶式給料機相比,結構簡單、重量輕、 物料輸送量大、抗衝擊、抗高溫,同時給料穩定,噪音小,易維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平板送料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沿圖3A-A剖視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1、2、3、4製作本實用新型。該平板鏈式給料機,包括機架1、漏鬥2、導料 槽3、減速電機4和傳動滾筒5構成,漏鬥2固定在機架1的上部,導料槽3固定在漏鬥2的 下方,使物料從漏鬥2內落到導料槽3上,在機架1的底部固定上減速電機4和傳動滾筒5,減速電機4通過傳動鏈條帶動傳動滾筒5轉動,傳動滾筒5在機架1的前、後兩端各設一個, 其特徵在於在兩個傳動滾筒5上套設有平板送料裝置6,平板送料裝置6的前端位於導料 槽3的下方,以便物料經過導料槽3可以順利的滑落到平板送料裝置6上,再經平板送料裝 置6運送到給料機的後部的其他設備上,在平板送料裝置6的下部設有支撐滾筒7,以便託 住平板送料裝置6的上層的中部,防止因為承載物料而下沉變形,在平板送料裝置6的兩側 底部的機架1上固定設有下滑道8,以便託住平板送料裝置6的下層,使平板送料裝置6的 兩端在下滑道8上滑動,防止其落在地面上。 所述的平板送料裝置6,由套筒滾子鏈61、"L"型託板62和固定螺栓63構成,"L" 型託板62的兩端通過固定螺栓63固定在兩側的套筒滾子鏈61上,通過套筒滾子鏈61的 轉動帶動"L"型託板62向後移動,從而使"L"型託板62上的物料向後傳動。
權利要求一種平板鏈式給料機,包括機架(1)、漏鬥(2)、導料槽(3)、減速電機(4)和傳動滾筒(5)構成,漏鬥(2)固定在機架(1)的上部,導料槽(3)固定在漏鬥(2)的下方,在機架(1)的底部固定上減速電機(4)和傳動滾筒(5),減速電機(4)通過傳動鏈條帶動傳動滾筒(5)轉動,傳動滾筒(5)在機架(1)的前、後兩端各設一個,其特徵在於在兩個傳動滾筒(5)上套設有平板送料裝置(6),平板送料裝置(6)的前端位於導料槽(3)的下方,在平板送料裝置(6)的下部設有支撐滾筒(7),在平板送料裝置(6)的兩側底部的機架(1)上固定設有下滑道(8)。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鏈式給料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平板送料裝置(6),由套筒滾子鏈(61)、"L"型託板(62)和固定螺栓(63)構成,"L"型託板(62)的兩端通過固定螺栓(63)固定在兩側的套筒滾子鏈(61)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平板鏈式給料機,包括機架(1)、漏鬥(2)、導料槽(3)、減速電機(4)和傳動滾筒(5)構成,傳動滾筒(5)在機架(1)的前、後兩端各設一個,其特徵在於在兩個傳動滾筒(5)上套設有平板送料裝置(6),平板送料裝置(6)的前端位於導料槽(3)的下方,在平板送料裝置(6)的下部設有支撐滾筒(7),在平板送料裝置(6)的兩側底部的機架(1)上固定設有下滑道(8)。該平板鏈式給料機,與目前所用的帶式給料機相比,結構簡單、重量輕、物料輸送量大、抗衝擊、抗高溫,同時給料穩定,噪音小,易維修。
文檔編號B65G17/06GK201494884SQ200920225809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31日
發明者劉玉霞, 張濤, 張燦傑, 彭大恆, 李雪峰, 王俊彩, 郭秀利, 馬增波 申請人:彭大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