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鑽輔助支撐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16:53:4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技術領域,更進一步地涉及一種電鑽輔助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對房屋進行精裝修的過程中要安裝龍骨,龍骨的安裝一般需進行吊筋安裝,裝修階段的吊筋往往比較密集。傳統的施工方式是搭設腳手架或者人字梯,操作者站在腳手架或者人字梯上在天花板上鑽孔,一次只能設置一處或兩處吊筋,在其他位置鑽取要將腳手架或者人字梯移動到相應的位置才能施工,施工效率十分低下。
針對頂板的施工,目前已有一種輔助在天花板上打孔的輔助工具,如圖1所示,通過設置兩組相互平行的杆件轉動連接構成菱形結構,在A端固定電鑽,B端放置於地面上支撐,C端為手柄,電鑽電源接通後,操作者按壓C端使A端向上移動,可以在天花板上鑽孔。採用這種結構無需使用腳手架或者人字梯,但此裝置存在的問題是固定電鑽的豎直杆在轉動時並不是直上直下的運動,因此無法準確地對準鑽孔位置,使電鑽出現水平方向的移動還會損壞鑽頭。
因此,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如何設計一種能夠準確對準鑽孔位置,同時不會損壞鑽頭的電鑽輔助支撐裝置,是目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鑽輔助支撐裝置,操作站在地面上就可以在天花板上鑽孔,鑽孔位置準確,且不會對鑽頭造成損傷。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電鑽輔助支撐裝置,包括底部放置於地面上起支撐作用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中套裝內套筒,述內套筒能夠滑動伸出所述外套筒;所述內套筒的頂端用於固定電鑽,所述外套筒的側壁上設置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轉動連接撥動杆的桿身,所述撥動杆與所述內套筒之間通過連接杆連接,所述連接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撥動杆的端部與所述內套筒轉動連接。
可選地,所述內套筒上設置用於與所述連接杆轉動連接的凸塊,所述凸塊在所述外套筒的側壁上豎向開設的條形孔中滑動。
可選地,所述條形孔為四周封閉的矩形開孔。
可選地,所述內套筒包括相互套裝固定的兩段或多段杆件,相鄰的兩根杆件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最頂部的一根杆件上設置用於固定電鑽的固定座。
可選地,所述支架由鋼條焊接成型。
可選地,所述外套筒的底部水平設置支撐板。
可選地,所述外套筒的外側壁上設置扶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鑽輔助支撐裝置,用於輔助支撐電鑽,可在天花板上鑽孔。包括底部放置於地面上起支撐作用的外套筒,外套筒中套裝內套筒,內套筒能夠滑動伸出所述外套筒,內套筒可向上伸出於外套筒,內套筒通過滑動改變與外套筒構成的支杆整體的長度。外套筒的側壁上設置支架,內套筒的頂端固定電鑽,支架的端部轉動連接撥動杆的桿身,撥動杆與內套筒的側壁之間通過連接杆連接,連接杆的兩端分別轉動連接撥動杆的端部與內套筒的側壁。
在使用時,操作者手動下壓撥動杆,撥動杆設置連接杆的一端上升,從而帶動內套筒上升,由於連接杆的兩端均為轉動連接,因此在撥動杆轉動時可使內套筒豎直向上運動,不會出現水平方向的位移,因此在撥動杆的帶動下會使內套筒豎直向上移動,保持電鑽呈豎直運動,可以準確地確定鑽孔的位置,同時也不會對電鑽的鑽頭造成損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電鑽輔助支撐裝置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鑽輔助支撐裝置的局部結構圖;
圖3為多節內套筒的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鑽輔助支撐裝置的整體結構圖。
其中包括:
外套筒 1、條形孔 11、支撐板 12、扶手 13、內套筒 2、凸塊 21、固定座 22、支架 3、撥動杆 4、連接杆 5。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於提供一種電鑽輔助支撐裝置,操作站在地面上就可以在天花板上鑽孔,鑽孔位置準確,且不會對鑽頭造成損傷。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申請的電鑽輔助支撐裝置進行詳細的介紹說明。
如圖2所示,為本申請提供的電鑽輔助支撐裝置的局部結構圖。該裝置包括外套筒1和內套筒2,兩者作為該裝置的主體結構。外套筒1的底部放置於地面上,通過地面對整個裝置起支撐作用,外套筒1中套裝內套筒2,內套筒2由外套筒限位,可以在外套筒1中作相對滑動。內套筒2能夠滑動伸出外套筒1的頂部,由內套筒2伸出的長度改變外套筒1和內套筒2所構成的支杆整體的長度。
內套筒2的頂端用於固定電鑽,外套筒1的側壁上設置支架3,支架3的端部轉動連接撥動杆4的桿身,也即撥動杆4的中部連接在支架3上,撥動杆4能夠相對於支架3作槓桿運動。撥動杆4與內套筒2之間通過連接杆5連接,連接杆5的兩端分別與撥動杆4的端部與內套筒2轉動連接。
在使用時,操作者握住撥動杆4的活動端,手動下壓撥動杆4,撥動杆4設置連接杆5的一端上升,由於連接杆5轉動連接在內套筒5上,因此通過連接杆5帶動內套筒上升。由於連接杆5的兩端均為轉動連接,因此在撥動杆4轉動時可使內套筒2豎直向上運動,由於外套筒1的限位,不會出現水平方向的位移,因此在撥動杆4的帶動下會使內套筒2隻作豎直向上移動,使頂部的電鑽呈豎直運動。雖然撥動杆4作轉動,通過兩端均為轉動連接的連接杆5以及外套筒1的限位,可以準確地確定鑽孔的位置,電鑽豎直向上運動,不會對電鑽的鑽頭造成損傷。連接杆5和撥動杆4可以為鋼條製成,可為直杆或彎杆,本實用新型對具體的形狀不作限定。
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鑽輔助支撐裝置,操作者在地面上就可以在天花板上鑽孔,不必爬上腳手架或者人字梯,安全性更好,也加快了施工速度。本實用新型中的內套筒2與外套筒1可採用方鋼管或者圓鋼管制成,製作方便。
具體地,內套筒2上設置用於與連接杆5轉動連接的凸塊21,通過凸塊21與連接杆5轉動連接,凸塊21為固定在內套筒2外表面的鐵塊或者鐵片。外套筒1的側壁上豎向開設的條形孔11,外套筒1的內壁與內套筒2的外壁相互接觸,凸塊21從條形孔11中凸出,凸塊21在條形孔11所限定的範圍中滑動。
優選地,條形孔11為四周封閉的矩形開孔,起到限位凸塊21的作用,防止內套筒2向上滑出外套筒1造成脫節。封閉條形孔11可以直接開設在外套筒1上,也可以先加工出頂部不封閉的槽狀結構,再將頂部通過鐵片等結構封閉。由於凸塊21的存在,因此在安裝成型後內套筒2就無法從外套筒1中取出,因此為了方便運輸,條形孔11的長度較長,使內套筒2可以完全套裝於外套筒1之中。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及其相互組合的結構上,為了適用於不同高度的天花板,同時方便拆卸運輸,內套筒2包括相互套裝固定的兩段或多段杆件,如圖3所示,內套筒2包括三段杆件,相鄰的兩根杆件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鑽輔助支撐裝置的整體結構圖。在杆件的頂端與底端分別對應設置螺栓孔,通過至少兩根螺栓固定,最頂部的一根杆件上設置用於固定電鑽的固定座22,對電鑽起支撐作用。內套筒2的多根杆件固定後長度就已經確定,只通過在外套筒1中的滑動改變整體的長度。
一般地,在內套筒2向上伸出之前,電鑽距離天花板的高度約為50cm,通過調節內套管2的段數及每根杆件的長度來改變。條形孔11的長度應大於50cm,使內套筒2可以向上伸出至少50cm。
具體地,支架3由鋼條焊接成型,包括兩根水平或傾斜設置的鋼條,在末端豎直設置一段鋼條,在豎直段的頂部轉動連接撥動杆4。支架3與外套筒1有兩個固定點更為穩定,支撐效果更好。
為了在地面上更加穩定地支撐,外套筒1的底部水平設置支撐板12。支撐板12為水平設置的平板,面積較大,可以對整體起到較好的支撐效果,防止支撐裝置出現晃動,起到精確定位的作用。
另外,為了方便手扶,在外套筒1的外側壁上設置扶手13,施工過程中操作者通過扶手13扶住,扶手13也會方便運輸。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