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16:35:16 1
專利名稱: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市政排水設施,具體涉及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
背景技術:
我國年降水量豐富,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可滲透地表的面積比例越來越小,各個城市因降雨所形成的內澇也不斷發生,面源汙染已成為城市水環境惡化的
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控制面源汙染的主要技術措施有美國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英國的可持續排水系統(SUDS)、紐西蘭提出的低影響開發技術(LID)。在建築小區內,LID技術通過合理利用景觀空間來對面源汙染進行處理和暴雨徑流進行控制,LID技術通過分散、小規模的源頭控制來達到對降雨初期所產生的徑流進行控制,能有效去除雨水徑流中的汙染物,減輕市政排水管網系統的壓力。在我國,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對降雨初期的雨水徑流進行源頭促滲,通過改良土壤的通透性來促使雨水順利下滲,增加徑流的滯留時間,從而對雨水進行生態化吸納滯留,減少地表徑流流量。如CN 1710211 A公開的「景觀一體化間歇性溼地雨水回用的方法」、CN 102090175 A公開的「一種調控侵蝕的坡耕地有限順坡耕作方法」。這些專利都沒有涉及對降雨初期的雨水徑流路線進行延長,延緩暴雨徑流峰值的時間,而且在建築小區內,增加雨水的滯留時間,土壤層長時間保持潮溼狀態,容易產生異味及蚊蠅等衛生問題,因此,對於衛生條件和景觀要求較高的居住區,應慎重選擇對雨水徑流的汙染控制技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它能延長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路線,延遲雨水流量峰值的出現時間,延緩雨水匯流入城市雨水管網的時間,進而減輕暴雨時城市雨水管網排洪的壓力,減少城市內澇的發生。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包括設置在建築小區綠地下面或/和道路旁邊的排水明渠本體,該排水明渠本體上面呈矩形、地部傾斜,在排水明渠本體的一短邊設有進水口、另一短邊設有出水口,其特徵是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沿一長邊設有一條外部排水溝,外部排水溝的一端設有正對排水明渠本體進水口的溢流擋板,外部排水溝的另一端與排水明渠本體的出水口連通;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設有多條與外部排水溝垂直且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多條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的一端與排水明渠本體的進水口連通、另一端排水明渠本體的出水口連通。所述的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其所述溢流擋板的高度為O. 10m。所述的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其特所述排水明渠本體長度L為2. 50m,寬度W為I. 00m,底部坡度為O. 5% 1%,最大深度為O. 15m優選的方案是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設有十條與外部排水溝垂直且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折流廊道的寬度為O. 20m,底部坡度為O. 5% 1%,最大深度H為O. 15m,折流廊道隔牆的厚度b為O. 05m。所述的一種折流式處理 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其所述外部排水溝底部的坡度為3% 4%。降雨時,建築小區綠地和道路兩旁的排水溝收集小區內匯水面積的雨水,雨水流到折流式明渠入口時,受到阻擋,順著坡度,流入排水明渠本體,在排水明渠本體內,雨水經過十道來回折流,流入旁邊的外部排水溝。當雨水流量較大時,排水明渠本體入口處的擋板溢流,避免在排水明渠本體入口處積水過多。溢流後的雨水順著外部排水溝排入下遊。本實用新型能夠延長雨水徑流路線10m,收集匯水面積500m2的雨水。排水明渠本體內部一個廊道的寬度為O. 20m,底部最大深度為O. 15m,粗糙係數為O. 025 O. 030,坡度
為O. 5% 1%。根據曼寧公式(j = ARWiJ,雨水通過排水明渠的流速為O. 43m/s,流量為
.Il
0.012m3/s,因此,一個折流式排水明渠能夠延緩雨水徑流流量峰值出現時間24秒。根據重慶地區的暴雨強度公式q =群B·,!.,當以一年一遇的暴雨強度
計算得出降雨徑流量為O. 01 m3/s,小於排水明渠本體的排水流量,排水明渠本體有足夠處理暴雨的能力,且以30年一遇的暴雨強度計算得出降雨徑流量為O. 019 m3/s,大於排水明渠本體的排水流量,排水明渠本體中的徑流流速和深度不會引起侵蝕。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綠色建築與小區綠地和道路旁邊設計與小區自有排水溝相協調的折流式排水明渠,根據小區的匯水面積,設置折流式排水明渠的個數,從而延長了雨水徑流路線和延遲了建築小區雨水流量峰值的出現時間,延緩雨水匯流入城市雨水管網的時間,從而減輕了暴雨時節城市雨水管網排洪壓力,減少了城市內澇的發生。修建一個長為2. 5m,寬為I. Om,內有10個廊道的排水明渠本體,可以延長雨水徑流路線10m,延緩雨水徑流流量峰值出現時間24秒,達到了雨水徑流延緩和控汙的目的;排水明渠本體能夠進行預製,不僅易於構建,而且能夠與建築小區景觀相協調。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圖2是圖I的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參見圖I和圖2所示的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包括設置在建築小區綠地下面或/和道路旁邊的排水明渠本體,該排水明渠本體上面呈矩形、地部傾斜,在排水明渠本體的一短邊設有進水口、另一短邊設有出水口 ;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沿一長邊設有一條外部排水溝2,外部排水溝的一端設有正對排水明渠本體進水口的溢流擋板1,外部排水溝的另一端與排水明渠本體的出水口連通;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設有十條與外部排水溝2垂直且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3,十條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的一端與排水明渠本體的進水口連通、另一端排 水明渠本體的出水口連通。所述溢流擋板I的高度為O. IOm ;所述排水明渠本體長度L為2. 50m,寬度W為
I.00m,底部坡度為O. 5% 1%,最大深度為O. 15m ;所述折流廊道3的寬度為O. 20m,底部坡度為O. 5% 1%,最大深度H為O. 15m,折流廊道隔牆4的厚度b為O. 05m ;所述外部排水溝2的底部坡度為3% 4%。本實用新型與建築小區自有排水溝相協調,根據建築小區的匯水面積,確定設置排水明渠本體的個數,雨水在排水明渠本體內來回曲折流動,從而達到延長雨水徑流路線的目的。排水明渠本體可進行預製,鋪設於建築小區道路兩旁,折流廊道部分設於綠地下面,可在排水明渠本體鋪設蓋板,與綠地種植的植物景觀相協調。以一個佔地面積為IOOOOm2的建築小區為例,設計在小區綠地和道路排水溝旁邊設置折流式排水明渠20個,折流式排水明渠L為2. 50m, W為I. OOm, H為O. 15m,溢流擋板h為O. IOm,內建10個廊道,廊道寬B為O. 20m,b為O. 05m。雨水在I受到阻擋,流入3,降雨量較大時,雨水溢流過1,溢流出的雨水流入2,從3流出的雨水匯流入2,排入下遊。一個折流式排水明渠能夠延緩雨水徑流流量峰值出現時間24秒,則二十個折流式排水明渠能夠延遲建築小區雨水流量峰值的出現時間為8分鐘,延緩小區內的雨水匯流入城市雨水管網的時間為8分鐘,能有效減少城市內澇的發生。
權利要求1.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包括設置在建築小區綠地下面或/和道路旁邊的排水明渠本體,該排水明渠本體上面呈矩形、地部傾斜,在排水明渠本體的一短邊設有進水口、另一短邊設有出水口,其特徵是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沿一長邊設有一條外部排水溝(2),外部排水溝的一端設有正對排水明渠本體進水口的溢流擋板(I),外部排水溝的另一端與排水明渠本體的出水口連通;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設有多條與外部排水溝(2)垂直且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3),多條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的一端與排水明渠本體的進水口連通、另一端排水明渠本體的出水口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其特徵是所述溢流擋板(I)的高度為O. IOm0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其特徵是所述排水明渠本體長度L為2. 50m,寬度W為I. OOm,底部坡度為O. 5% 1%,最大深度為O. 15m。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其特徵是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設有十條與外部排水溝(2)垂直且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3),折流廊道的寬度為O. 20m,底部坡度為O. 5% 1%,最大深度H為O. 15m,折流廊道隔牆(4)的厚度b為O. 05m。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其特徵是所述外部排水溝(2)的底部坡度為3% 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折流式處理控制建築小區雨水徑流的排水明渠,包括設置在建築小區綠地下面或/和道路旁邊的排水明渠本體,該排水明渠本體上面呈矩形、地部傾斜,在排水明渠本體的一短邊設有進水口、另一短邊設有出水口,其特徵是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沿一長邊設有一條外部排水溝;所述排水明渠本體內設有多條與外部排水溝垂直且首尾相連的折流廊道。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綠色建築與小區綠地和道路旁邊設計與小區自有排水溝相協調的折流式排水明渠,延長了雨水徑流路線和延遲了建築小區雨水流量峰值的出現時間,延緩雨水匯流入城市雨水管網的時間,從而減輕了暴雨時節城市雨水管網排洪壓力,減少了城市內澇的發生。
文檔編號E03F1/00GK202440921SQ20112045039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何強, 侯改娟, 劉洪達, 柴宏祥, 王偉傑, 鄧軻 申請人: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