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9:55:01 3
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包括泵體、離心葉輪、泵後蓋和主軸,所述的離心葉輪設置在泵體內並與主軸固定,在離心葉輪上設有漿氣分離孔,所述的離心葉輪與泵後蓋之間設置有二次分離葉輪,二次分離葉輪固定在主軸上,其包括分離葉片和輪盤,分離葉片固定在輪盤上,二次分離葉輪與泵後蓋之間形成真空區域,固定有分離葉片一側位於真空區域外,通過輪盤將分離葉片與真空區域隔離,真空區域與設置在泵後蓋上的真空管路連通;二次分離葉輪的葉片根部設有數個通孔與真空區域連通。這種結構的特點是利用二次分離葉輪將漿氣分離區和真空區域隔離,漿氣經二次分離後再進入真空區域,可防止紙漿進入真空區域堵塞管道。
【專利說明】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造紙過程中的紙漿輸送設備,特別涉及一種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中濃紙漿泵是造紙製漿行業中無氯漂白或少氯漂白工藝中重要的工藝設備,主要用於輸送濃度超過8%無流動性的中濃紙漿。中濃紙漿中含有大量空氣,在葉輪泵輸送之前需要將紙漿與空氣分離並去除空氣,空氣去除越多泵的性能越好,否則將產生氣縛現象,嚴重降低紙漿泵的性能,甚至可能導致紙漿泵無法運行。
[0003]目前傳統的中濃紙漿泵的漿氣分離結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一次分離機構,紙漿泵運行時,漿氣混合物通過平衡孔進入葉輪背面,利用葉輪的背葉片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將紙漿甩出,空氣聚集在靠近軸中心的空間被真空系統抽吸。這種僅對漿氣進行一次分離的結構,使得漿氣分離不徹底,纖維容易流失或泵性能降低。中濃紙漿容易進入真空區域和管路,從而造成管路堵塞。另一種是二次分離機構,漿氣混合物經一次分離後,經二次分離原件頂部進入真空區。空氣被真空系統抽吸,被分離的紙漿再通過頂部進入真空區的通道返回葉輪背葉片區域。使用該種結構將紙漿和空氣進行分離,雖然提高了漿氣分離效果,但是出去的紙漿和進來的漿氣混合物使用同一通道,兩者運動方向相反,互相干涉和影響,並且當真空度較高時紙漿易被吸入真空管路堵塞管道,導致泵內漿氣無法分離使泵性能下降甚至無法運行。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能使中濃紙漿泵內的漿氣分離達到最理想效果,即使在較高的真空度下紙漿也不易被吸入真空管路,並且在停機狀態下中濃紙漿也難以進入真空區域,免除了每次重新開機前需要清洗真空區域和管路的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包括泵體、離心葉輪、泵後蓋和主軸,所述的離心葉輪設置在泵體內並與主軸固定,泵後蓋設置在泵體後部,在離心葉輪上設有漿氣分離孔,離心葉輪與泵後蓋之間設置有二次分離葉輪,二次分離葉輪固定在主軸上,其主要包括分離葉片和輪盤,分離葉片固定在輪盤上,且二次分離葉輪的分離葉片與離心葉輪的背葉片數量相等,安裝角度相同;二次分離葉輪與離心葉輪之間形成漿氣分離區;二次分離葉輪與泵後蓋之間形成真空區域,二次分離葉輪固定有分離葉片一側位於真空區域外,通過輪盤將分離葉片與真空區域隔離,二次分離葉輪的分離葉片根部設有數個通孔與真空區域連通,真空區域與設置在泵後蓋上的真空管路連通。這種結構的特點是利用二次分離葉輪將漿氣分離區和真空區域隔離,漿氣經二次分離後再進入真空區域,可防止紙漿進入真空區域堵塞管道。
[0006]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二次分離葉輪的分離葉片之間設有擋漿片,防止在停機時泵內殘留的紙漿進入到真空區域內。
[0007]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二次分離葉輪的外圓與泵蓋的內圓間隙在0.5mm以下,可以阻擋紙漿通過間隙進入真空區域,可免除再次開機時需要清潔真空管路。
[0008]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漿氣分離孔到主軸的距離大於二次分離葉輪外圓到主軸的距離,以提高漿氣分離的工作效率。
[0009]本實用新型所得到的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0010](I)提高漿氣分離效果,減少纖維損失。
[0011](2)可以提高中濃紙漿泵的性能如揚程、流量和效率等。
[0012](3)能使中濃紙漿泵停機時,纖維不易進入真空區域和管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軸向剖面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離心葉輪和二次分離葉輪的背面示意圖。
[0015]其中:1、離心葉輪;2、泵後蓋;3、主軸;4、漿氣分離孔;5、二次分離葉輪;6、真空管路;7、通孔;8、擋漿片;9、分離葉片;10、輪盤。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7]本實施例描述的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包括泵體(圖中未示出)、離心葉輪1、泵後蓋2和主軸3,離心葉輪I設置在泵體內並與主軸3固定,泵後蓋2設置在泵體後部,在離心葉輪I上設有漿氣分離孔4 ;離心葉輪I與泵後蓋2之間設置有二次分離葉輪5,所述的二次分離葉輪5固定在主軸3上,其主要包括分離葉片9和輪盤10,分離葉片9固定在輪盤10上,且二次分離葉輪5的分離葉片9與離心葉輪I的背葉片數量相等,安裝角度相同;二次分離葉輪5與離心葉輪I之間形成漿氣分離區;二次分離葉輪5與泵後蓋2之間形成真空區域,固定有分離葉片9 一側位於真空區域外,通過輪盤10將分離葉片9與真空區域隔離,二次分離葉輪5的分離葉片9根部設有數個通孔7與真空區域連通,真空區域與設置在泵後蓋2上的真空管路6連通。
[0018]二次分離葉輪5的分離葉片9之間設有擋漿片8,防止在停機時泵內殘留的紙漿進入到真空區域內。二次分離葉輪5的外圓與泵蓋2的內圓間隙在0.5mm以下,可以阻擋紙漿通過間隙進入真空區域,可免除再次開機時需要清潔真空管路。漿氣分離孔4到主軸3的距離大於二次分離葉輪5外圓到主軸3的距離,以提高漿氣分離的工作效率。
[0019]工作時,主軸3將扭矩傳遞給離心葉輪I和二次分離葉輪5。離心葉輪I轉動,部分漿氣混合物利用正葉片轉動產生的離心力,將紙漿與空氣進行第一次分離。另外一部分漿氣混合物經漿氣分離孔4進入背葉片一側,利用背葉片產生的離心力,將紙漿與空氣進行第一次分離。被分離的漿料被甩出泵體,夾雜著少許漿料的空氣混合物進入漿氣分離區,在二次分離葉輪5上分離葉片9的離心力的作用下,進行第二次的分離,經過二次分離後的空氣通過通孔7進入到真空區域,經真空管路6被抽出。二次分離葉輪5上的分離葉片9通過葉輪上的輪盤10與真空區域隔離,以保證進入真空區域的空氣都是經二次分離的,空氣純淨度較高,防止紙漿進入真空區域造成管路堵塞。
【權利要求】
1.一種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包括泵體、離心葉輪、泵後蓋和主軸,所述的離心葉輪設置在泵體內並與主軸固定,泵後蓋設置在泵體後部,在離心葉輪上設有漿氣分離孔,其特徵所述的離心葉輪與泵後蓋之間設置有二次分離葉輪,二次分離葉輪固定在主軸上,其主要包括分離葉片和輪盤,分離葉片固定在輪盤上,且二次分離葉輪的分離葉片與離心葉輪的背葉片數量相等,安裝角度相同;二次分離葉輪與離心葉輪之間形成漿氣分離區;二次分離葉輪與泵後蓋之間形成真空區域,固定有分離葉片一側位於真空區域外,通過輪盤將分離葉片與真空區域隔離,二次分離葉輪的葉片根部設有數個通孔與真空區域連通,真空區域與設置在泵後蓋上的真空管路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二次分離葉輪的分離葉片之間設有擋漿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二次分離葉輪的外圓與泵蓋的內圓間隙在0.5mm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濃紙漿泵的漿氣二次分離結構,其特徵是所述的漿氣分離孔到主軸的距離大於二次分離葉輪外圓到主軸的距離。
【文檔編號】B01D19/00GK203516115SQ201320542224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日
【發明者】黃德山, 於宏, 黃麗珍, 陳華, 何小星 申請人: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