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髖關節術後體位保持的有限制動固定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12:14:16
專利名稱:兒童髖關節術後體位保持的有限制動固定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臨床醫學用輔助器材,應用於先天性小兒髖關節脫位手術閉合復位後體位的有限制動固定,並通過調節裝置的調整,可以滿足不同年齡組和不同恢復期的固定體位對固定器長度和角度的技術要求。
先天性小兒髖關節脫位閉合復位手術是兒科常見手術,一般術後恢復期長達九個月,分三期採用不同體位對患兒術後體位進行有限制動固定,為保持髖關節復位後的體位穩定性。傳統的制動固定方式是採用橫置木桿捆縛在兩小腿的管狀石膏上,以保持兩小腿之間的固定距離,分析其方法存在木桿長度要按不同年齡身高和不同恢復期的體位,多次選擇材料製作,費工費料,不能回用,浪費材料。特別是在患兒的恢復鍛鍊階段,捆縛位置易於鬆動脫落,甚至出現木桿劈裂或折斷,致使固定的體位變化,使復位的手術失敗。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設計一種可調節的有限制的固定器,利用調節裝置的調整作用,滿足不同恢復期內體位和不同年齡身高對體位固定的技術要求,從而保持恢復期內體位固定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制動固定器由一對槽形鐵與扣板組成的長度調節裝置和兩個緊固套環組成。槽形鐵底面的一端沿中心線衝出相同的等距離分布的排孔,兩槽凹口相對組合,其中一槽能在另一槽中沿長度方向自由滑動。調節兩槽沿長度方向錯開的位置就可以完成長度調節。再用兩支螺栓從兩槽對應的孔中穿過並緊固,即形成支承緊固套環的杆狀長度調節裝置;在槽形鐵衝出等距離分布排孔的另一端有扣板加強與緊固套環聯接,由螺釘鉸接,凸臺定位;緊固套環為雙半環結構,外側閉合處用銷軸將兩半環鉸接。聯結開口處的伸出端上衝出三孔,沿槽形鐵中心線的孔中穿螺釘與長度調節裝置的端部鉸接,第一期時,用另兩孔的上孔與凸臺配合定位,使緊固套環與長度調節裝置在同一直線上;其下孔為第二、三期固定時與凸臺配合定位使用,將緊固套環固定在上擺45°的位置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患兒髖關節復位以後,按第一恢復期的蛙狀體位,將緊固套環固定在長度調節裝置的中心線上,即套環的中心線與長度調節方向垂直,並與患兒小腿中心線重合,緊固套環卡裝在患兒小腿的管狀石膏上,按照患兒身高確定術後兩小腿之間的固定距離,讓兩槽形鐵沿長度方向錯動,在符合術後固定長度要求時,選擇兩組中心距較遠的孔用緊固螺栓固定。進入第二、三期恢復期,體位變為雙腿叉開90°,這時將緊固套環上擺45°定位,仍卡裝在小腿的管狀石膏上,由於緊固套環的中心線與小腿的中心線重合,緊固套環的內側面與小腿上管狀石膏表面得以有效貼合的緊固聯結。兩小腿之間的長度距離仍按第一期的調節方法進行。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技術比較,具有安全、穩定、可靠的特點;長度上可以分級調節能滿足不同恢復期和年齡組的需求,緊固套環可變換角度定位,使套環內側面與小腿的管狀石膏表面保持有效貼合的緊固結合,不容易鬆動,從而保持固定體位的穩定性。同時,本實用新型可多次重複使用,省工省料,調節方便,固定快速,能較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結全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一、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二、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期使用狀態圖。
圖三、本實用新型的第二、三期使用狀態圖。
圖四、本實用新型緊固套環組裝部位的剖面圖。
圖中槽形鐵1一端的底面沿中心線衝有相同的等距離分布的排孔,其另一端的底面中心線上有螺孔2一個,在螺孔2與端面之間有一個向上偏開中心線的凸臺3一個,端面立壁上開有孔4;扣板5類似淺盒狀,扣裝在該端上,其寬度卡在槽形鐵1的外側,其前端的掛鈎6鉤在槽形鐵1端部立壁上的孔4中,後端伸長舌7插入槽底的孔中並折彎,使槽形鐵1與扣板5完成裝配組合。扣板5上對應螺孔2的位置上有孔8,對應凸臺3的位置上有凸臺9;緊固套環10為雙半環結構,其外側閉合的鉸接處用銷軸11,聯結開口處的伸出端上衝有三孔,兩半環伸出端的端部孔對應槽鐵上的螺孔2和扣板5上的孔8,另兩孔的上孔12對應凸臺3、9位置,下孔13與上孔12由中心線相隔,位置對應,下孔13用於第二、三恢復期,調整緊固套環10的角度讓下孔13與凸臺3、9配合定位,使緊固套環10在上擺45°的位置上固定。本實用新型操作使用方法是在第一期的蛙狀體態下,緊固套環10與槽形鐵1的聯結是用螺釘14穿過緊固套環10的一半環伸出端的外端孔,螺釘14擰入槽鐵1底面的螺孔2,從扣板5的孔8中伸出,擰緊螺釘14前,讓上孔12與凸臺3對準,當擰緊螺釘14,凸臺3插入上孔12內配合定位,使該半環成為固定半環,將固定半環卡裝在患兒小腿的管狀石膏上,旋轉另一半環閉合,其伸出端的端孔中穿入螺釘14的伸出端,上孔12與凸臺9配合定位,用螺母15緊固即完成卡裝的固定。這時緊固套環10中心線與患兒小腿中心線重合,套環10內側表面與小腿上的管狀石膏表面保持有效貼合。制動固定器的長度調節是鬆開螺栓套件16、17,讓兩槽形鐵沿長度方向滑移錯開,當長度符合恢復期的要求體位時,將螺栓套件16、17穿過兩槽上對應的兩組孔中緊固,兩組孔的中心距應選擇最大距離。進入第二、三恢復期,體位變為叉腿90°為保證緊固套環10的內側面與小腿上管狀石膏表面有效貼合的緊固結合,要調整到緊固套環10的中心線與小腿中心線重合,其調整方法是卸下螺母15,活動半環放開,鬆動螺釘14,使凸臺3從上孔12中抽出,向上轉動固定半環45°,使凸臺3與下孔13對準,緊固螺釘14,凸臺3插入下孔13中配合定位,形成第二、三恢復期狀態使用的固定半環,固定半環卡裝在叉開90°小腿的管狀石膏上。活動半環旋轉閉合,端孔內穿入螺釘14的伸出端,凸臺9插入孔13中配合定位,用螺母15緊固,完成卡裝的定位固定,這時緊固套環10中心線與患兒小腿中心線重合,套環10內側表面與患兒小腿上管狀石膏表面保持有效貼合,固定器的長度調節仍是松下螺栓套件16、17,使兩槽形鐵1相對滑動,當滿足固定體位需要長度時,在兩槽鐵1上對應並且孔距較遠的兩組孔中穿入螺栓套件16、17緊固,即完成長度的調整。
權利要求1.一種兒童髖關節術後體位保持的有限制動固定器,由長度調節裝置及其兩端固定的緊固套環(10)組成,其特徵在於1、長度調節裝置由一對槽形鐵(1)和扣板(5)組成;2、緊固套環(10)為雙半環結構,外側的鉸接處用銷軸(12)鉸結,聯結開口處有伸出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限制動固定器,其特徵在於槽形鐵(1)的一端底面中心線上加工有等距離分布的相同的排孔,另一端底面中心線上有螺孔(2),在螺孔(2)與端面之間有一個向上偏開中心線的凸臺(3),端面立壁上有孔(4),該端扣裝有扣扳(5),扣板(5)上在對應螺孔(2)處有孔(8),對應凸臺(3)處有凸臺(9)。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限制動固定器,其特徵在於緊固套環(10)兩半環的伸出端上各有三孔,端部孔對應槽形鐵(1)上的螺孔(2)和扣扳上的孔(8);另兩孔的上孔(12)對應凸臺(3)、(9)位置;其下孔(13)與上孔(12)由中心線相隔,位置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臨床醫學用輔助器材。用於兒童髖位手術後體位的有限制動固定,以保持恢復所需的體位。該新型由一對能相對滑動的槽形鐵1和扣扳5組成長度調節裝置,其兩端固定有緊固套環10。緊固套環10亦能調整並固定在45°位置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能多次重複使用,可分級調節使用長度,滿足不同年齡的要求:並能調節緊固套環10的角度,適應不同體位,保證能有效貼合的緊固聯接。因此,具有省工省料,提高效率,調整方便,使用可靠,適應範圍大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B17/56GK2464282SQ0120326
公開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10日
發明者張勝福, 胡振宇, 梁鍵 申請人:梁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