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螺距螺杆真空泵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20:24:02
1.本發明涉及螺杆真空泵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變螺距螺杆真空泵。
背景技術:
2.在現在的工業生產中,真空泵的使用非常普遍,可以對連接的設備抽真空,形成特定的工作環境,利於物料處理和生產加工,而真空泵的結構中,螺杆真空泵的結構使用比較廣泛,其中螺杆真空泵是一種乾式真空泵,是由一對互相嚙合的主轉子在由泵體、進氣側中壁、排氣側中壁等組成的泵腔內同步反向高速旋轉,從而形成吸氣、壓縮和排氣作用的抽真空設備。
3.公開號為cn114562455a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變螺距螺杆乾式真空泵,涉及螺杆乾式真空泵的領域,其包括泵體、傳動螺杆和驅動件,還包括減震座,減震座上設有彈性件一,彈性件一抵緊於泵體,使得泵體具有遠離減震座的趨勢,減震座上還滑移連接有抵接件,抵接件上設有用於定位的定位件。
4.但是上述發明存在以下不足之處:變螺距螺杆真空泵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對氣體壓縮會產生高溫,導致螺杆和泵體的溫度過高,大多數採用對泵體進行水冷降溫,直接對螺杆水冷降溫的較少,在冷卻降溫的過程中,需要對水進行冷卻降溫,現有的對水冷卻方式較為簡單,使得水在冷卻片之間快速穿過,與冷卻片的接觸面積也小,導致對水的冷卻效果不理想,進而會降低對螺紋和泵體的冷卻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變螺距螺杆真空泵,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變螺距螺杆真空泵,包括固定殼,所述固定殼的兩側均開設有兩個轉動孔,正相對的兩個所述轉動孔共同轉動連接有轉動螺杆,所述固定殼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於其中一個所述轉動螺杆的一端,兩個所述轉動螺杆的一端均開設有通水槽,還包括;
7.兩個連接齒輪,兩個所述連接齒輪分別鍵連接於兩個所述轉動螺杆上,兩個所述齒輪相嚙合;
8.兩個隔板,兩個所述隔板固定連接於所述固定殼的內壁,兩個所述隔板轉動套接於兩個所述轉動螺杆上,兩個所述轉動螺杆上轉動套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於兩個所述隔板的一側,兩個所述通水槽的圓柱內側壁均勻開設有多個進水孔,多個所述進水孔位於固定盒內;
9.冷卻箱,所述冷卻箱的頂部固定連接於所述固定殼的底部;
10.冷卻機構,所述冷卻機構位於所述冷卻箱上,所述冷卻機構用於對水進行徹底冷卻;
11.循環機構,所述循環機構位於所述冷卻箱內,所述循環機構用於水在輸送的過程
中減少冷氣消耗的;
12.所述冷卻機構包括開設於所述冷卻箱的一側內壁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內固定連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頂端固定連接有三角管,所述三角管的兩個頂端分別轉動連接於兩個轉動螺杆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噴水頭,所述冷卻箱的一側內壁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固定連接有半導體製冷板,所述半導體製冷板的製冷面固定連接有冷卻板,所述冷卻板與所述噴水頭相適配,所述半導體製冷板的制熱面固定連接有多個散熱板。
13.優選的,所述循環機構包括水冷單元和冷氣循環單元,所述水冷單元包括固定連接於所述冷卻箱上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入水孔內固定連接有進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孔內固定連接有導水管,所述固定殼的底部內壁開設有連接孔,所述導水管的一端貫穿所述連接孔並固定連通於所述固定盒的底部。
14.優選的,所述固定殼的內部設有夾層,所述導水管上固定連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固定連通於夾層的進液孔內,所述夾層的導液孔內固定連通有排水管,固定殼和冷卻箱上共同開設有排水孔,排水管貫穿排水孔延伸至冷卻箱內。
15.優選的,所述冷氣循環單元包括固定套接於所述導水管上的固定外罩,所述固定外罩與所述冷卻箱之間固定連通有兩個連接管,其中一個所述連接管上固定連接有電動馬達,所述電動馬達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轉動軸,其中一個所述連接管的內壁開設有活動孔,所述轉動軸的一端貫穿所述活動孔並固定連接有轉動扇葉。
16.優選的,所述冷卻箱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導風板,所述導風板位於另一個所述連接管的出風端。
17.優選的,所述冷卻板上開設有條形孔,所述冷卻板的兩側固定連接有固定塊,兩個所述固定塊上共同轉動連接有轉動葉。
18.優選的,所述固定殼的內壁開設有出風管,出風管位於靠近驅動電機的一端。
19.優選的,所述固定殼的內壁開設有進風孔,所述進風孔內固定連接有進風管,所述進風管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過濾網和活性碳層,所述過濾網位於所述活性碳層的正上方。
20.優選的,所述固定殼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四個固定腳,四個所述固定腳的底部共同固定連接有固定架。
21.本發明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變螺距螺杆真空泵,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改進及優點:
22.其一:本發明通過冷卻機構的設置,換熱後的水先通過冷卻板再與冷卻箱中的水匯合,由於噴頭為長條狀,能夠將水分散排出,使得換熱後的水與冷卻板的接觸面積更大,並配合「v」字形狀的冷卻板,使得換熱後的水與冷卻板的接觸時間更長,通過轉動葉進行轉動的設置,延緩了水下落的速度,實現了對換熱後的水進行充分冷卻,充分冷卻後的水能夠高效的對轉動螺杆進行冷卻。
23.其二:本發明通過循環機構的設置,電動馬達轉動帶動轉動軸轉動,轉動軸轉動帶動轉動扇葉進行轉動,轉動扇葉轉動能夠將冷卻箱中的冷氣吸入,使得冷氣通過當前的連接管進入固定外罩內,然後通過另一個連接管吹入冷卻箱內,使得冷卻箱中的冷氣能夠循環流動的,循環流動的冷氣能夠對導水管進行包裹,實現了將冷卻水進行輸送的過程中,冷卻水的冷氣消散少,進而提高了冷卻水對轉動螺杆的冷卻效果。
24.其三:本發明通過在導水管上設有閥門,當真空泵的沒有處於高溫狀態時,不需要打開閥門,使得水泵將抽出的水通過導水管和支管導入夾層中,然後夾層中的水通過排水管進入冷卻箱中冷卻,實現了通過夾層水循環對固定殼進行冷卻,實現了對真空泵進行正常降溫即可,當真空泵處於高溫時打開閥門,使得冷卻水同時對固定殼和轉動螺杆同時散熱,進而能夠高效對真空泵進行散熱。
附圖說明
2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26.圖1為本發明中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27.圖2為本發明中的另一視角整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28.圖3為本發明中的固定殼內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29.圖4為本發明中的固定盒內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30.圖5為本發明中的冷卻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31.圖6為本發明中的循環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32.圖7為本發明中的進風管內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33.圖8為本發明中的製冷板、固定塊和轉動葉配合立體結構示意圖。
34.附圖標記:
35.1、固定殼;101、驅動電機;102、轉動螺杆;103、出風管;104、隔板;105、固定盒;106、進水孔;107、齒輪;108、固定腳;109、固定架;2、冷卻箱;201、半導體製冷板;202、冷卻板;203、固定塊;204、轉動葉;205、出水管;206、噴水頭;207、三角管;208、散熱板;3、水泵;301、進水管;302、導水管;303、固定外罩;304、連接管;305、電動馬達;306、轉動軸;307、轉動扇葉;308、導風板;309、支管;310、排水管;4、進風管;401、過濾網;402、活性炭層。
具體實施方式
36.下面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37.本發明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變螺距螺杆真空泵,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38.如圖1至圖8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變螺距螺杆真空泵,包括固定殼1,固定殼1的兩側均開設有兩個轉動孔,正相對的兩個轉動孔共同轉動連接有轉動螺杆102,固定殼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驅動電機101,驅動電機101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於其中一個轉動螺杆102的一端,兩個轉動螺杆102的一端均開設有通水槽,還包括;
39.兩個連接齒輪107,兩個連接齒輪107分別鍵連接於兩個轉動螺杆102上,兩個齒輪107相嚙合;
40.兩個隔板104,兩個隔板104固定連接於固定殼1的內壁,兩個隔板104轉動套接於
兩個轉動螺杆102上,兩個轉動螺杆102上轉動套接有固定盒105,固定盒105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於兩個隔板104的一側,兩個通水槽的圓柱內側壁均勻開設有多個進水孔106,多個進水孔106位於固定盒105內;
41.冷卻箱2,冷卻箱2的頂部固定連接於固定殼1的底部;
42.冷卻機構,冷卻機構位於冷卻箱2上,冷卻機構用於對水進行徹底冷卻;
43.循環機構,循環機構位於冷卻箱2內,循環機構用於水在輸送的過程中減少冷氣消耗的;
44.冷卻機構包括開設於冷卻箱2的一側內壁的固定孔,固定孔內固定連接有出水管205,出水管20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三角管207,三角管207的兩個頂端分別轉動連接於兩個轉動螺杆102的一端,出水管20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噴水頭206,冷卻箱2的一側內壁開設有安裝孔,安裝孔內固定連接有半導體製冷板201,半導體製冷板201的製冷面固定連接有冷卻板202,冷卻板202與噴水頭206相適配,半導體製冷板201的制熱面固定連接有多個散熱板208;通過冷卻機構的設置,換熱後的水先通過冷卻板202再與冷卻箱2中的水匯合,由於噴頭為長條狀,能夠將水分散排出,使得換熱後的水與冷卻板202的接觸面積更大,並配合「v」字形狀的冷卻板202,使得換熱後的水與冷卻板202的接觸時間更長,通過轉動葉204進行轉動的設置,延緩了水下落的速度,實現了對換熱後的水進行充分冷卻,充分冷卻後的水能夠高效的對轉動螺杆102進行冷卻。
45.進一步的,循環機構包括水冷單元和冷氣循環單元,水冷單元包括固定連接於冷卻箱2上的水泵3,水泵3的入水孔內固定連接有進水管301,水泵3的出水孔內固定連接有導水管302,固定殼1的底部內壁開設有連接孔,導水管302的一端貫穿連接孔並固定連通於固定盒105的底部;通過水冷單元的設置,水泵3將冷卻箱2中的水通過進水管301和導水管302導入固定盒105內,進入固定盒105內的水從進水孔106進入轉動螺杆102內,使得水對轉動螺杆102進行換熱降溫後通過三角管207、出水管205和噴水頭206導出,進而通過水循環的方式對轉動螺杆102進行冷卻降溫。
46.進一步的,固定殼1的內部設有夾層,導水管302上固定連接有支管309,支管309的一端固定連通於夾層的進液孔內,夾層的導液孔內固定連通有排水管310,固定殼1和冷卻箱2上共同開設有排水孔,排水管310貫穿排水孔延伸至冷卻箱2內;通過夾層的設置,水泵3將抽出的水通過導水管302和支管309導入夾層中,然後夾層中的水通過排水管310進入冷卻箱2中冷卻,實現了通過夾層水循環對固定殼1進行冷卻。
47.進一步的,冷氣循環單元包括固定套接於導水管302上的固定外罩303,固定外罩303與冷卻箱2之間固定連通有兩個連接管304,其中一個連接管304上固定連接有電動馬達305,電動馬達305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轉動軸306,其中一個連接管304的內壁開設有活動孔,轉動軸306的一端貫穿活動孔並固定連接有轉動扇葉307;通過冷氣循環單元的設置,電動馬達305帶動轉動軸306和轉動扇葉307轉動,轉動扇葉307轉動能夠帶動冷卻箱2中的冷氣進行循環流動,循環流動的冷氣能夠對導水管302進行包裹,實現了將冷卻水進行輸送的過程中,冷卻水的冷氣消散少,進而提高了冷卻水對轉動螺杆102的冷卻效果。
48.進一步的,冷卻箱2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導風板308,導風板308位於另一個連接管304的出風端;通過導風板308的設置,能夠對循環流動的冷氣進行導向,實現了循環流動的冷氣會對冷卻板202上水進行吹風,進而有利於對換熱後的水進行冷卻。
49.進一步的,冷卻板202上開設有條形孔,冷卻板202的兩側固定連接有固定塊203,兩個固定塊203上共同轉動連接有轉動葉204;通過轉動葉204的設置,水在冷卻板202上流動的過程中,會帶動轉動葉204進行轉動,延緩了水下落的速度,與「v」字形狀的冷卻板202相互配合,進而能夠充分對換熱水進行充分冷卻。
50.進一步的,固定殼1的內壁開設有出風管103,出風管103位於靠近驅動電機101的一端;通過出風管103的設置,驅動電機101帶動轉動螺杆102轉動將氣體壓縮後從出風管103導出。
51.進一步的,固定殼1的內壁開設有進風孔,進風孔內固定連接有進風管4,進風管4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過濾網401和活性碳層402,過濾網401位於活性碳層402的正上方;通過過濾網401的設置,使得真空泵在進風的過程中,實現了空氣中較大的雜質進行阻擋,通過活性炭層402的設置,實現了對空氣中的有害氣體進行吸附。
52.進一步的,固定殼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四個固定腳108,四個固定腳108的底部共同固定連接有固定架109;通過固定架109的設置,能夠對真空泵進行支撐,實現了便於對真空泵進行安裝。
53.工作原理:通過半導體製冷板201的設置,使得半導體製冷板201通電後能夠對冷卻板202進行製冷,也能對冷卻箱2中的氣體進行冷卻,水泵3通過進水管301將冷卻箱2內的水抽入,然後將水通過導水管302導入固定盒105內,進入固定盒105內的水從進水孔106進入轉動螺杆102內,使得水對轉動螺杆102進行換熱降溫後通過三角管207、出水管205和噴水頭206導出,進而通過水循環的方式對轉動螺杆102進行冷卻降溫,使得轉動螺杆102不會產生高溫,從噴水頭206噴出的水會通過冷卻板202後落下與冷卻箱2中的水匯合,由於噴頭為長條狀,能夠將水分散排出,使得換熱後的水與冷卻板202的接觸面積更大,並配合「v」字形狀的冷卻板202,使得換熱後的水與冷卻板202的接觸時間更長,換熱後的水在冷卻板202上流動的過程中,會與轉動葉204接觸,並帶動轉動葉204進行轉動,延緩了水下落的速度,實現了對換熱後的水進行充分冷卻,充分冷卻後的水能夠高效的對轉動螺杆102進行冷卻,提高了對轉動螺紋杆102的冷卻效果,由於導水管302上設有閥門,當真空泵開啟時間較短,真空泵沒有處於高溫狀態時,散熱需求較小,不需要打開閥門,使得水泵3將抽出的水通過導水管302和支管309導入夾層中,然後夾層中的水通過排水管310進入冷卻箱2中冷卻,實現了通過夾層水循環對固定殼1進行冷卻,實現了對真空泵進行正常降溫即可。
54.電動馬達305轉動帶動轉動軸306轉動,轉動軸306轉動帶動轉動扇葉307進行轉動,轉動扇葉307轉動能夠將冷卻箱2中的冷氣吸入,使得冷氣通過當前的連接管304進入固定外罩303內,然後通過另一個連接管304吹入冷卻箱2內,使得冷卻箱2中的冷氣能夠循環流動的,循環流動的冷氣能夠對導水管302進行包裹,實現了將冷卻水進行輸送的過程中,冷卻水的冷氣消散少,進而提高了冷卻水對轉動螺杆的冷卻效果。
55.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