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蓄熱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1:12:31 1
專利名稱:一種蓄熱器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熱能回收利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蓄熱器系統。
背景技術:
在各個煉鋼企業中,煉鋼轉爐的汽化冷卻系統在汽化冷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蒸汽,蒸汽的溫度可以達到200°C左右。蒸汽隨轉爐吹煉的開始產生,在吹煉過程中流量和壓力迅速增加,隨吹煉的結束而結束,蒸汽的產生是間歇性的周期過程,並且其流量和壓力存在劇烈波動。煉鋼企業的蒸汽用戶(例如焦化、二甲醚、燒結、煉鐵等工序)需要使用平穩、持續的蒸汽,這導致煉鋼轉爐汽化冷卻蒸汽系統排出的蒸汽很難被直接回收利用。目前絕大多數的煉鋼企業將蒸汽直接排放,而少數的煉鋼企業利用蓄熱器對蒸汽進行存儲。蓄熱器的進汽管與煉鋼轉爐的汽化冷卻系統的出氣管連接,出汽管通過蒸汽管網與蒸汽用戶連接,當汽化冷卻系統中蒸汽的蒸發量大於蒸汽用戶的用汽量時,多餘的蒸汽進入蓄熱器加熱蓄熱器中的儲水(軟水),蒸汽本身也凝結於其中,蓄熱器的壓力隨之上升。當蒸汽用戶的用汽量大於氣化冷卻系統中蒸汽的蒸發量時,蓄熱器中儲水界面以上蒸汽外送,以至儲水降壓而沸騰,儲水又蒸發變為蒸汽,並外送供蒸汽用戶使用。但是上述利用蓄熱器儲存蒸汽的過程中,由於缺少對蓄熱器的控制,蓄熱器向蒸汽管網的排汽導致管網壓力波動,不能滿足蒸汽用戶壓力要求,甚至管網超壓引起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蓄熱器系統,可以對蓄熱器的運行進行系統控制,保證蓄熱器可以向蒸汽管網平穩送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蓄熱器系統,包括蓄熱器,還包括依次設置於所述蓄熱器的進汽管上的第一壓力調節裝置和進汽止回閥,所述第一壓力調節裝置包括連接在所述進汽管上的調節閥一、可檢測所述調節閥一的前端蒸汽壓力的敏感元件一、以及分別與所述敏感元件一和調節閥一連接的調節器一;依次設置於所述蓄熱器的出汽管上的第二壓力調節裝置和出汽止回閥,所述第二壓力調節裝置包括連接在所述出汽管上的調節閥二、可檢測所述調節閥二的後端蒸汽壓力的敏感元件二、以及分別與所述敏感元件二和調節閥二連接的調節器二。 優選的,在上述蓄熱器系統中,進一步包括水位調節裝置,所述水位調節裝置包括設置於所述蓄熱器內部的水位傳感器、設置於所述蓄熱器的進水口的進水調節閥、設置於所述蓄熱器的出水口的出水調節閥、以及分別與所述水位傳感器、進水調節閥和出水調節閥連接的調節器三。 優選的,在上述蓄熱器系統中,進一步包括與所述調節器三連接的報警單元。[0013]優選的,在上述蓄熱器系統中,進一步包括設置於所述蓄熱器內部的溫度傳感器。優選的,在上述蓄熱器系統中進一步包括顯示器,所述顯示器分別與所述敏感元件一、敏感元件二、水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連接。優選的,在上述蓄熱器系統中,進一步包括設置於所述蓄熱器外表面的保溫層。優選的,在上述蓄熱器系統中,所述保溫層為憎水型複合矽酸鋁鎂板。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蓄熱器系統,當第一壓力調節裝置中調節閥一前端的蒸汽壓力大於第一預設壓力時,調節器一控制調節閥一開啟,煉鋼轉爐的汽化冷卻系統在汽化冷卻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蒸汽進入蓄熱器,使蓄熱器內壓力、軟水溫度和水位上升,蒸汽以熱能的形式存儲在蓄熱器中的軟水中;當第二壓力調節裝置中的調節閥二後端的蒸汽壓力小於或等於第三預設壓力時,調節器二控制調節閥二開啟,蓄熱器內壓力下降,飽和水成為過熱水,自蒸發為蒸汽,通過調節閥二向蒸汽管網送出平穩的蒸汽。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蓄熱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另一種蓄熱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蓄熱器系統,可以對蓄熱器的運行進行系統控制,保證蓄熱器可以向蒸汽管網平穩排汽。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蓄熱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該蓄熱器系統包括蓄熱器1、第一壓力調節裝置2、進汽止回閥3、第二壓力調節裝置4和出汽止回閥5。其中,蓄熱器1上設置有進汽口 11、出汽口 12、進水口 13和出水口 14。在進汽口 11連接有進汽管15,在連接於出汽口 12的出汽管16。在進汽管15上依次連接有第一壓力調節裝置2和進汽止回閥3。進汽止回閥3保證了供汽端向蓄熱器1的單向導通。第一壓力調節裝置2包括連接在進汽管15上的調節閥一 21,可檢測調節閥一 21前端的蒸汽壓力(即蒸汽在進入調節閥21之前的壓力)的敏感元件一 22,以及分別與調節閥一 21和敏感元件一 22連接的調節器一 23。敏感元件一 22 檢測調節閥一 21前端的蒸汽壓力並傳輸至調節器一 23,由調節器一 23依據獲取的調節閥一 21前端的蒸汽壓力控制調節閥一 21的運行,具體為當前端蒸汽壓力大於或等於第一預設壓力時開啟調節閥一 21,當前端蒸汽壓力小於第二預設壓力時關閉調節閥一 21,第一預設壓力大於第二預設壓力。該第一預設壓力和第二預設壓力可人為調整。優選的,第一預設壓力可設定為1. 05Mpa,第二預設壓力可設定為1. OMpa0在出汽管16上依次設置有第二壓力調節裝置4和出汽止回閥5。出汽止回閥5保證了蓄熱器1向蒸汽管網的單向導通。第二壓力調節裝置4包括連接在出汽管16上的調節閥二 41,可檢測調節閥二 41後端的蒸汽壓力(即蒸汽從調節閥41排出後的壓力)的敏感元件二 42,以及分別與調節閥二 41和敏感元件二 42連接的調節器二 43。敏感元件二 42 檢測調節閥二 41後端的蒸汽壓力並傳輸至調節器二 43,由調節器二 43依據獲取的調節閥二41後端的蒸汽壓力控制調節閥二41的運行,具體為當後端蒸汽壓力小於或等於第三預設壓力時開啟調節閥二 41,當後端蒸汽壓力大於第四預設壓力時關閉調節閥二 41,第四預設壓力大於第三預設壓力。該第三預設壓力和第四預設壓力可人為調整。優選的,第三預設壓力可設定為0. 9Mpa,所述第四預設壓力可設定1. OMpa0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蓄熱器系統,當第一壓力調節裝置2中調節閥一 21前端的蒸汽壓力大於第一預設壓力時,調節器一 23控制調節閥一 21開啟,煉鋼轉爐的汽化冷卻系統在汽化冷卻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蒸汽進入蓄熱器1,使蓄熱器1內壓力、軟水溫度和水位上升, 蒸汽以熱能的形式存儲在蓄熱器1中的軟水中;當第二壓力調節裝置4中的調節閥二 41後端的蒸汽壓力小於或等於第三預設壓力時,調節器二 43控制調節閥二 41開啟,蓄熱器1內壓力下降,飽和水成為過熱水,自蒸發為蒸汽,通過調節閥二 41向蒸汽管網送出平穩的蒸汽。參見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另一種蓄熱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該蓄熱器系統包括蓄熱器1、第一壓力調節裝置2、進汽止回閥3、第二壓力調節裝置4、出汽止回閥5和水位調節裝置(圖中未標示)。其中,蓄熱器1、第一壓力調節裝置 2、進汽止回閥3、第二壓力調節裝置4和出汽止回閥5的結構與圖1所示蓄熱器系統中相應部件一致,在此不再贅述。水位調節裝置包括水位傳感器(圖中未示出)、進水調節閥61、出水調節閥62和調節器三63。進水調節閥61設置於蓄熱器1的進水口 13處。出水調節閥62設置於蓄熱器1的出水口 14處。水位傳感器設置於蓄熱器1的內部,可以對蓄熱器1中液體的水位進行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傳輸至與之連接的調節器三63中。調節器三63同時與水位傳感器、 進水調節閥61和出水調節閥62連接,可以接收蓄熱器1的實時水位信息,並比較實時水位信息和預設水位信息,根據比較結果對進水調節閥61和出水調節閥62的運行進行控制。蓄熱器1在排汽的過程中會帶出一部分水,通過水位調節裝置可以保證蓄熱器1 中的水位保持在一定範圍內。由水位傳感器實時檢測蓄熱器1中的水位,並將實時水位信息傳輸至調節器三63中,當蓄熱器1中的實際水位低於或等於蓄熱器中心線以上900毫米時,調節器三63控制進水調節閥61開啟,向蓄熱器1補水;當蓄熱器1中的實際水位達到 1050毫米時,調節器三63控制進水調節閥61關閉,停止向蓄熱器1補水;當蓄熱器1中的實際水位高於或者等於蓄熱器中心線以上1100毫米時,調節器三63控制出水調節閥62開啟,向外排水;當蓄熱器1中的水位下降至蓄熱器中心線以上1050毫米後,調節器三63控制出水調節閥62關閉。在本實用新型上述公開的蓄熱器系統中,通過設置水位調節裝置,可以保證蓄熱器1中的水位保持在預設的範圍內。在實施中,可以進一步設置與調節器三連接的報警單元,當蓄熱器中的水位低於或等於蓄熱器中心線以上900毫米時,調節器三控制報警單元發出低水位警告信息;當蓄熱器中的水位高於或等於蓄熱器中心線以上1100毫米時,調節器三控制報警單元發出高
水位警告信息。另外,可以在蓄熱器中設置溫度傳感器,該溫度傳感器可以檢測蓄熱器內水體的溫度,便於工作人員對蓄熱器的運行有直觀的觀測。
優選的,在上述公開的各蓄熱器系統中,可以進一步設置顯示器,該顯示器分別與第一壓力調節裝置中的敏感元件一、第二壓力調節裝置中的敏感元件二、水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連接,用於顯示第一壓力調節裝置中調節閥一前端的蒸汽壓力、第二壓力調節裝置中調節閥二後端的蒸汽壓力、蓄熱器內的水位信息和水體溫度信息。在煉鋼轉爐汽化冷卻蒸汽回收過程中,為了儘量減少回收蒸汽的溫降,蓄熱器的保溫狀況至關重要。本實用新型上述公開的各蓄熱器系統中,對蓄熱器的結構進行改進,以提高其保溫性能。具體的,在蓄熱器外表面設置保溫層,以此減少蓄熱器向外部空間的散熱程度,提高保溫性能。蓄熱器保溫層需先貼掛在蓄熱器外外表面抱箍的掛鈎上。蓄熱器、管道保溫層通過綑紮的方式固定。實施中,保溫層可以選用憎水型複合矽酸鋁鎂板,由於憎水複合矽酸鋁鎂板吸水性能低,因此不會產生因吸水保溫性能改變現象發生。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蓄熱器系統,包括蓄熱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依次設置於所述蓄熱器的進汽管上的第一壓力調節裝置和進汽止回閥,所述第一壓力調節裝置包括連接在所述進汽管上的調節閥一、可檢測所述調節閥一的前端蒸汽壓力的敏感元件一、以及分別與所述敏感元件一和調節閥一連接的調節器一;依次設置於所述蓄熱器的出汽管上的第二壓力調節裝置和出汽止回閥,所述第二壓力調節裝置包括連接在所述出汽管上的調節閥二、可檢測所述調節閥二的後端蒸汽壓力的敏感元件二、以及分別與所述敏感元件二和調節閥二連接的調節器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熱器系統,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水位調節裝置,所述水位調節裝置包括設置於所述蓄熱器內部的水位傳感器、設置於所述蓄熱器的進水口的進水調節閥、設置於所述蓄熱器的出水口的出水調節閥、以及分別與所述水位傳感器、進水調節閥和出水調節閥連接的調節器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蓄熱器系統,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與所述調節器三連接的報警單元。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蓄熱器系統,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設置於所述蓄熱器內部的溫度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蓄熱器系統,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顯示器,所述顯示器分別與所述敏感元件一、敏感元件二、水位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熱器系統,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設置於所述蓄熱器外表面的保溫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蓄熱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保溫層為憎水型複合矽酸鋁鎂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蓄熱器系統,包括蓄熱器;依次設置於蓄熱器的進汽管上的第一壓力調節裝置和進汽止回閥,第一壓力調節裝置包括連接在進汽管上的調節閥一、可檢測調節閥一的前端蒸汽壓力的敏感元件一、以及分別與敏感元件一和調節閥一連接的調節器;依次設置於蓄熱器的出汽管上的第二壓力調節裝置和出汽止回閥,第二壓力調節裝置包括連接在出汽管上的調節閥二、可檢測調節閥二的後端蒸汽壓力的敏感元件二、以及分別與敏感元件二和調節閥二連接的調節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蓄熱器系統,通過第一壓力調節裝置和第二壓力調節裝置的控制作用,可以向蒸汽管網送出穩定的蒸汽。
文檔編號F28D20/02GK202109799SQ201120150948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2日
發明者何偉, 何曉霞, 周暢, 曾煥欽, 朱春榮, 李元廷, 江善明, 王長富, 蘇繼新, 袁順梅, 謝華強 申請人:四川省達州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