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a系統中探測信道的物理結構和設計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0:08:31 1
專利名稱:Ofdma系統中探測信道的物理結構和設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無線網絡通信,更具體地,有關於無線正交頻分多址接入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通信系統中的探測 (sounding)信道設計。
背景技術:
OFDMA是多用戶 的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 OFDM)數字調製技術。然而,無線OFDM系統中,多路徑 是不期望的常見傳播現象,可導致無線電信號以兩個或多個路逕到達接收天線。多路徑產 生的信號幅度和相位變化也稱為信道響應。發射機應用其與接收機間信道響應的傳輸技 術,稱為閉環(close-loop)傳輸技術。在MIMO應用中,閉環傳輸技術比開環MIMO技術更 穩健(robust)。向發射機提供信道信息的其中一種方法是經由使用上行鏈路(uplink,UL)探測 信道。信道探測是一種信令機制,其中移動臺在上行鏈路信道(從移動臺到基站)中發射 探測信號以使能基站進行估計UL信道響應。信道探測假設UL和下行鏈路(doWnlink,DL) 之間互易,並且在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Duplexing, TDD)系統中UL和DL之間通常是互 易的。由於TDD系統中UL傳輸的帶寬包含DL傳輸的帶寬,UL信道探測能夠使能DL閉環傳 輸。UL信道探測也能夠使能TDD系統和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 系統中UL閉環傳輸。舉例而言,基站可選擇最佳的預編碼加權(向量/矩陣),用於從移動 臺進行數據傳輸。在無線OFDMA系統中,資源區塊定義為二維無線電資源區域,包括多個連續的子 載波(也稱為頻率音調)以及多個連續的OFDM符號(也稱為時間槽)。資源區塊是無線 電資源部分最小的單元。對於DL以及UL傳輸,IEEE802. 16m規範定義5-符號資源區塊為 18個子載波乘以5個OFDM符號、6-符號資源區塊為18個子載波乘以6個OFDM符號以及 7-符號資源區塊為18個子載波乘以7個OFDM符號。對於UL傳輸,IEEE 802. 16m規範附 加定義了 5-符號資源區塊為6個子載波乘以5個OFDM符號、6-符號資源區塊為6個子載 波乘以6個OFDM符號以及7-符號資源區塊為6個子載波乘以7個OFDM符號。6-子載波 資源區塊進一步稱為一個資源片(resource tile)。在固定數目的OFDM符號下,18-子載波 資源區塊則包含三個資源片。並且,5-符號、6-符號和7-符號資源區塊分別稱為類型_3、 類型-1和類型_2資源區塊。IEEE802. 16m規範也對各種預定義的資源區塊大小定義了相
4應的導頻模式。為確保數據業務信道的信道估計質量,經由UL探測信道傳輸的探測信號不可與 原始導頻碰撞,其中原始導頻位於各種預定義的UL資源區塊中。因此,無線OFDMA系統中, 有待於基於預定義的資源區塊的大小,設計和配置探測信道。
發明內容
在OFDMA無線通信系統中,探測信道用於估計上行鏈路信道的信道響應。IEEE 802. 16m系統中,探測信道配置於預定義的資源區塊內,從移動臺向基站傳輸探測信號。設 計良好的探測信道需要滿足各種設計考慮。首先,為了提供高質量信道估計用於數據傳輸, 探測信號不能與其它移動臺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傳輸的原始導頻碰撞,以實現高質量的信道 估計。其次,期望探測模式不影響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其它移動臺的數據傳輸行為。再者,期 望每個資源區塊內多個資源片間的探測模式最大程度保持一致性,以便移動臺無需執行附 加的數據映射規則。在一個實施例中,提出了一種分布式探測信道配置機制。在一個例子中,探測信道 配置於18x6的資源區塊中以滿足所有設計考慮。首先,探測信道不與任何預定義的導頻模 式重疊,以便探測信號不會與其它移動臺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傳輸的原始導頻碰撞。其次,探 測信號在探測信道中成對分布,使得其它移動臺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可應用SFBC編碼進行 數據傳輸,不會引入附加限制。再者,探測模式在每個資源區塊內的多個資源片中保持相 同,以便移動臺無需執行附加數據映射規則。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提出了一種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配置機制。在第一個例子中, 探測信道配置於18x6的資源區塊中的第一或最後的OFDM符號,以由一個或多個移動臺傳 輸探測信號,剩餘的五個連續OFDM符號形成18x5的資源區塊,可讓其它移動臺進行傳輸數 據。在第二個例子中,探測信道配置於18x7的資源區塊中的第一或最後的OFDM符號,以由 一個或多個移動臺傳輸探測信號,剩餘的六個連續OFDM符號形成18x6的資源區塊,可讓其 它移動臺進行傳輸數據。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可自然滿足所有的設計考慮。首先,在第一或最後的OFDM符 號中傳輸的探測信號不會與在剩餘OFDM符號中傳輸的任何導頻信號碰撞。其次,由於探測 信號僅僅映射至第一或最後的OFDM符號,而在剩餘的OFDM符號中承載數據,因此探測模式 不會限制其它移動臺的基於SFBC的數據傳輸。最後,探測模式在每個資源區塊內的多個資 源片中保持相同。因此,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配置機制通過應用現存的802. 16m規範可使 得探測信號和導頻信號共存。並且,由於基於符號的探測機制僅應用充分定義的系統規範, 因此可保持探測信道和現存的數據業務信道的兼容共存性,不會引入任何限制和實現的復 雜度。其它實施例和優點在下面進行了詳細描述。本發明內容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本 發明的權利範圍應以申請專利權利要求為準。
下列圖示用於說明本發明實施例,其中相同的標號代表相同的組件。圖1為根據新穎方面具有上行鏈路信道探測的無線OFDMA系統。
圖2為根據新穎方面上行鏈路信道探測方法的流程圖。圖3描述了分布式探測信道配置機制的一個實施例。圖4顯示了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配置機制的一個實施例。圖5A至圖5C為配置於6-符號資源區塊中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的例子。圖6顯示了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配置機制可擴展至7-符號資源區塊。圖7A顯示了通過CDM探測信道由不同天線共享。圖7B顯示了通過FDM探測信道由不同天線共享。圖8顯示了通過TDM多個探測信道由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天線共享。圖9顯示了上行鏈路信道探測如何用於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閉環傳輸。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為根據多個圖式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圖1為根據一個新穎方面具有上行鏈路信道探測的無線0FDMA系統10。無線 0FDMA 系統 10 包括移動臺(mobile station,MS) 11 和基站(base station,BS) 12。移動臺 11包括儲存裝置14、處理器15、第一探測信道配置模塊17、耦接第一天線18的第一發射機 /接收機16、第二探測信道配置模塊20、耦接第二天線21的第二發射機/接收機19。類似 的,基站12包括儲存裝置24、處理器25、第一信道估計模塊27、耦接第一天線28的第一發 射機/接收機26、第二信道估計模塊30、耦接第二天線31的第二發射機/接收機29。通過 發送和接收以一系列幀承載的數據,基站12和移動臺11相互之間進行通信。每個幀包括 多個下行鏈路(doWnlink,DL)子幀,用於基站12向移動臺11傳輸數據,以及包括多個上行 鏈路(uplink,UL)子幀,用於移動臺11向基站12傳輸數據。移動臺11傳輸由探測信道32承載的探測信號用於UL信道估計,其中探測信道32 配置於資源區塊33中。資源區塊33為二維的無線電資源區域,包括頻域內的多個連續子 載波或頻率音調(即18個)以及時域內的多個連續OFDM符號或時間槽(即6個)。在圖 1所示的例子中,探測信道32配置於資源區塊33內的第一 OFDM符號中。配置於資源區塊 33中的探測信道32的子載波數目等於資源區塊子載波的數目(即18個)。接著,探測序 列映射至探測信道32,並作為多個探測信號經由資源區塊33傳輸。每個探測信號(即探測 信號34)佔據一個頻率音調。具體的,探測序列的長度與資源區塊的子載波數目相等,並且 在探測信道中承載的探測信號的數目與資源區塊的子載波數目相等。然而,有時一個探測 信道可跨越多個資源區塊,以致使用更長的探測序列。根據一個新穎方面,探測信道32具 有一種探測模式,以便由移動臺11在資源區塊33中傳輸的探測信號不會與由其它移動臺 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傳輸的導頻信號發生碰撞。此外,探測模式不會影響在相同資源區塊中 其它移動臺的數據傳輸。圖2為根據一個新穎方面UL信道探測方法的流程圖。步驟41中,移動臺開始執 行UL信道探測之前,首先從基站接收探測命令。步驟42中,移動臺在資源區塊中配置物理 探測信道結構。在一個例子中,相同的探測信道可能跨越多個資源區塊。步驟43中,移動 臺將探測序列映射至已配置的探測信道,使得作為多個探測信號經由資源區塊傳輸。基站 接收探測信號後,基站執行UL信道估計,用於DL閉環傳輸(步驟44)。此外,也可執行UL 閉環傳輸(步驟45)。例如,移動臺接收最佳預編碼加權(向量/矩陣)以用於從基站進行數據傳輸。設計良好的探測信道可滿足多種重要的探測信道設計的考慮。首先,為了提供高 質量的信道估計用於數據傳輸,探測信號不允許與在相同資源區塊中由其它移動臺傳輸的 原始導頻碰撞。其次,期望探測模式不會影響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其它移動臺的數據傳輸 行為。再者,在每個資源區塊內,期望最大程度的保持多個資源片中的探測模式的一致性 (consistency),使得移動臺無需進行附加的數據映射規則。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探測信道配 置機制以滿足上述的探測信道設計考慮。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每種探測信道配置機制。圖3結合分布式探測信道55及其相關的分布式探測模式,描述了分布式探測信道 配置機制的一個實施例。在分布式探測信道配置機制中,探測模式55分散在資源區塊54 內不同的無線電資源區域,以便能夠滿足上述所有探測信道設計考慮。首先,由移動臺在分布式探測信道55內傳輸的探測信號,不會與在相同資源區塊 中其它移動臺傳輸的任何導頻信號發生碰撞。IEEE 802. 16m系統中,導頻信號在各種基本 的6-符號資源區塊(類型-1)中以預定義的導頻模式傳輸。基於資源排列(permutation) 規則,預定義的導頻模式可分為局部的(localized)導頻模式和分布式導頻模式。局部 導頻模式用於局部的資源區塊,其中局部的資源區塊指定給移動臺而無需任何資源區塊排 列。另一方面,分布式導頻模式用於分布式資源區塊,其中在資源區塊排列後分布式資源區 塊指定給移動臺。圖3顯示了三個不同的6-符號資源區塊51、52和53的例子。資源區塊 51是18x6資源區塊,具有4-串流的局部導頻模式。數字號碼「1」代表串流1的導頻信號, 數字號碼「2」代表串流2的導頻信號,等等。類似地,資源區塊52是18x6資源區塊,具有 2-串流的局部導頻模式,資源區塊53是6x6資源區塊,具有2-串流的分布式導頻模式。由 於移動臺可採用任何預定義的導頻模式用於相同的資源區塊的數據傳輸,因此探測信道55 不可與任何預定義的導頻模式重疊,以使探測信號不會與任何可能的導頻信號發生碰撞。 組合所有預定義的導頻模式後,字母「P」標誌的資源區域代表其它移動臺在資源區塊54中 傳輸的所有可能導頻信號。基於組合的導頻模式,探測信道55配置於資源區塊54中字母 「S」標誌的資源區域。探測模式不會與組合的導頻模式重疊。因此,如圖3中所示,探測信 道55傳輸的探測信號不會與在相同資源區塊中任何可能的導頻信號碰撞。其次,探測模式55不影響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其它移動臺的數據傳輸行為。作為基 本原理,為了使探測信號和其它數據信號間的幹擾最小,當探測信號由天線以一個特定的 頻率音調(tone)傳輸時,則其它天線在相同的頻率音調中放置空符號。許多MIM0應用中, 移動臺可應用空間頻率分組碼(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 SFBC)編碼算法進行數據 傳輸。SFBC是移動臺採用的分集(diversity)機制,以通過多個傳輸天線實現空間分集。 然而,在SFBC編碼機制下,必須在兩個連續的頻率音調中承載數據進行傳輸。因此,如果探 測信號在探測信道55中不是成對分布,則可能一些頻率音調不能用於SFBC傳輸。例如, 如果一個探測信號在一個頻率音調中傳輸,則相鄰的頻率音調不能用於其它移動臺的SFBC 傳輸。然而,在圖3的例子中,探測信道55中所有的探測信號均是成對分布(即探測信號 對56),因此其它的移動臺可將SFBC編碼應用於在相同資源區塊內的數據傳輸而無需附加 的限制。再者,探測模式55在資源區塊54內的多個資源片中是一致的。當信道探測被使 能時,為了使幹擾最小,移動臺需要知道實際的探測模式,以使數據符號僅僅映射至與探測模式不重疊的無線電資源區域。因此,如果在不同的網絡配置中實際的探測模式發生改變, 則移動臺需要有不同的數據映射規則用於相應的探測模式。如圖3中所示,18x6的資源區 塊54包含三個6x6的資源片。每個資源片由不同的移動臺用於數據傳輸。例如,移動臺#1 使用資源片#1,移動臺#2使用資源片#2,以及移動臺#3使用資源片#3進行數據傳輸。因 此,如果每個資源片中的探測模式不同,則當移動臺使用不同的資源片傳輸數據時,需要不 同的數據映射規則。在圖3所示的例子中,探測模式55在三個資源片中是一致的。由於每 個資源片的數據映射規則是一致的,因此降低了移動臺的複雜度。圖4結合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66和67顯示了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配置機制。探 測信道有時也稱為探測模式。如上述圖3所述,IEEE 802. 16m規範在各種6-符號的資源 區塊(類型-1)中有預定義的不同導頻模式。類型-1資源區塊是IEEE 802. 16m系統中最 常用的基本資源區塊。然而在一些方案中,第一 DL子幀的第一 OFDM符號經常用於同步信 道,最後的UL子幀的最後一個OFDM符號經常用於接收/傳輸轉換間隙(transition gap)。 因此,實際上採用5-符號資源區塊用於數據傳輸。為促進採用5-符號資源區塊的數據傳 輸,IEEE802. 16m規範在各種5-符號資源區塊(類型_3)中也有預定義的不同導頻模式。 圖4中顯示了不同的5-符號資源區塊61、62和63的三個例子。資源區塊61是具有4-串 流局部導頻模式的18x5資源區塊。數字號碼「1」代表串流1的導頻信號,數字號碼「2」代 表串流2的導頻信號,等等。類似地,資源區塊62是具有2-串流局部導頻模式的18x5資 源區塊,資源區塊63是具有2-串流分布式導頻模式的6x5資源區塊。基於IEEE 802. 16m規範中現存的已充分定義的資源區塊和導頻模式,如果探測 信道配置於6-符號資源區塊的第一或最後OFDM符號中,在剩餘的5-符號資源區塊用於數 據傳輸下,則會自然滿足所有的探測信道設計考慮。在圖4中18x6資源區塊64的例子中, 探測信道66配置於第一 OFDM符號。在圖4中18x6資源區塊65的例子中,探測信道67配 置於最後的0FDM符號。當信道探測被使能時,如果移動臺採用探測信道66或探測信道67 傳輸探測信號,則剩餘的五個連續0FDM符號形成一個5-符號資源區塊由其它移動臺用於 數據傳輸。在另一方面,當信道探測被禁能時,移動臺繼續採用6-符號資源區塊用於數據 傳輸。通過在6-符號資源區塊的第一或最後的0FDM符號中配置探測信道並採用剩餘的 5_符號資源區塊進行數據傳輸,可自然滿足所有的探測信道設計考慮,而不會引入附加的 限制或複雜度。首先,在第一或最後的0FDM符號中傳輸的探測信號不會與在剩餘0FDM符 號中傳輸的任何導頻信號碰撞。其次,探測模式不會限制基於srac的數據傳輸。最後,每 個資源區塊內探測模式在多個資源片中保持相同。圖5A至圖5C為配置於資源區塊中具有各種導頻模式的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的例 子。圖5A中,採用具有4-串流局部導頻模式的18x6資源區塊用於探測信號和數據傳輸。 圖5B中,採用具有2-串流局部導頻模式的18x6資源區塊用於探測信號和數據傳輸。圖5C 中,採用具有2-串流分布式導頻模式的18x6資源區塊用於探測信號和數據傳輸。在所有上 述例子中,可以看到,探測信道配置於第一 0FDM符號或最後的0FDM符號中,在剩餘的連續 0FDM符號中傳輸導頻信號和數據。由於5-符號導頻模式和數據映射規則在IEEE802. 16m規 範中已充分定義,因此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可總是使得探測信號和導頻信號較好的共存, 而不會導致數據傳輸行為中的任何附加限制或者移動臺執行中的任何附加複雜度。圖6顯示了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配置機制可輕易擴展至7-符號資源區塊(類型-2)。在18x7資源區塊68中,其中18x7資源區塊68存在於具有7MHz和8. 75MHz總帶寬 的IEEE 80. 16m系統中,探測信道69配置於第一 OFDM符號(或者最後的OFDM符號,在圖6 中未顯示)中用於由一個移動臺傳輸探測信號,剩餘的六個連續OFDM符號形成6-符號資源 區塊用於由其它移動臺傳輸數據。此實施例進一步顯示了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配置機制可使 得基於現存802. 16m系統定義的探測信號和導頻信號共存,而不會引入附加限制和複雜度。通過碼分復用(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 CDM)和 / 或頻分復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天線間可共享已配置的探測信道。圖7A 顯示了配置於資源區塊71中的探測信道72通過CDM由移動臺的天線1和天線2共享。在 圖7A的例子中,移動臺的天線1映射探測序列73至探測信道72,天線2映射不同的探測序 列74至探測信道72。通過不同的探測序列,探測信道中相同的資源區域可由多個天線共 享,以執行UL信道探測。圖7B顯示了配置於資源區塊75中的探測信道76通過FDM由移 動臺的天線1和天線2共享。在圖7B的例子中,天線1映射探測序列至探測信道76內的 部分子載波(即子載波1,3,5...),天線2映射相同的探測序列至探測信道76內不同的部 分子載波(即子載波2,4,6...)。通過探測信道內不同的子載波,多個天線可共享探測信 道,以執行UL信道探測。在上述兩個例子中,探測信道也可由兩個移動臺共享,其中每個移 動臺只有一個天線被探測。如果採用CDM,兩個移動臺的天線使用不同的探測序列執行UL 探測。如果採用FDM,兩個移動臺的天線使用不同組的非重疊子載波執行UL探測。為增加對於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天線的探測機會,多個探測信道可配置在多個資源 區塊和多個子幀間,且通過時分復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共享該多個探測 信道。圖8顯示了通過TDM多個探測信道由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天線共享。在圖8所示的例 子中,幀N包含三個連續的UL子幀UL#1、UL#2和UL#3以及隨後五個連續的DL子幀。每個 UL子幀在頻域內包含三個資源區塊。舉例而言,如果每個資源區塊的大小是18x6,則每個 子幀的大小是54x6。子幀UL#1中,探測信道81配置於第一 0FDM符號中。此外,探測信道 81跨越子幀UL#1內的三個資源區塊。類似的,子幀UL#2中,探測信道82配置於第一 0FDM 符號中,且跨越子幀UL#2內的三個資源區塊。在一個例子中,第一移動臺應用探測信道81 傳輸探測信號,第二移動臺應用探測信道82傳輸探測信號。由於多個探測信道配置於時域 內的多個子幀,可為多個移動臺提供更多的探測機會。圖9顯示了 UL信道探測如何用於DL和UL閉環傳輸。通過發送和接收由幀承載 的數據,基站和移動臺相互之間進行通信。每個幀包括多個DL子幀和UL子幀,DL子幀用 於基站向移動臺傳輸數據,UL子幀用於移動臺向基站傳輸數據。在圖9所示的例子中,移 動臺經由探測信道91傳輸探測信號,其中探測信道91配置於幀N的UL子幀UL#3中。基 站接收探測信號並根據接收的探測信號執行UL信道估計。在隨後的幀N+K中,基站根據DL 閉環傳輸技術在DL子幀DL#2中傳輸數據,其中DL閉環傳輸技術(例如閉環MU-MIM0或者 閉環SU-MIM0)基於信道信息從探測信道中選擇。此外,移動臺根據UL閉環傳輸技術在UL 子幀UL#1中傳輸數據,其中UL閉環傳輸技術(例如閉環預編碼)由基站告知。通過良好 設計的探測信道(例如根據本發明中所提出的分布式或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可提供高 質量的信道估計用於更好的閉環傳輸。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描述,然而並不限於此。各種變形、修改和所述實施例各種 特徵的組合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的範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應以申請專利權利要求為準。
9
權利要求
一種正交頻分多址接入系統中提供探測信道的探測模式的方法,包括由移動臺在一個或多個資源區塊中配置所述探測信道,其中,一個或多個所述資源區塊中的每一個跨越二維無線電資源區域,所述二維無線電資源區域在頻域內具有一組子載波,以及在時域內具有一組正交頻分復用符號;以及經由所述探測信道傳輸探測信號,其中所述探測信號不與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其它移動臺傳輸的導頻信號碰撞,以及所述探測模式不影響在所述相同資源區塊中其它移動臺的數據傳輸行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頻信號映射至IEEE802.16m規範中 預定義的導頻模式,以及所述探測模式不與任何所述預定義的導頻模式重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相同的資源區塊中採用空間頻率 分組碼來進行數據傳輸,以及所述探測模式不限制基於空間頻率分組碼的數據傳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區塊在頻域內分成多個資源片, 以及所述探測模式對每個所述資源片保持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區塊在頻域內有十八個子載波, 在時域內有六個正交頻分復用符號。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區塊在頻域內分成三個資源片, 以及六個探測信號成對分布以便每個探測信號對在頻域內不重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碼分復用、頻分復用和時分復用中的 至少一項,所述探測信道由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傳輸天線共享。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探測信道跨越多個所述資源區塊,以 及多個所述探測信道配置於多個上行鏈路子幀,為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傳輸天線提供多個探 測機會。
9.一種在IEEE 802. 16m系統中提供探測信道的方法,包括由移動臺在一個或多個資源區塊中配置所述探測信道,其中,一個或多個所述資源區 塊中的每一個跨越二維無線電資源區域,所述二維無線電資源區域在頻域內具有一組子載 波,在時域內具有一組正交頻分復用符號;以及經由所述探測信道傳輸探測信號,使得所述探測信號佔據所述資源區塊內的單一正交 頻分復用探測符號,其中所述單一正交頻分復用探測符號配置於所述資源區塊內時域中的 第一正交頻分復用符號或者最後的正交頻分復用符號中。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區塊是6-符號資源區塊,以及 剩餘的五個連續符號形成用於數據傳輸的5-符號資源區塊。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區塊是7-符號資源區塊,以及 剩餘的六個連續符號形成用於數據傳輸的6-符號資源區塊。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碼分復用、頻分復用和時分復用中 的至少一項,所述探測信道由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傳輸天線共享。
13.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探測信道跨越多個所述資源區塊, 以及多個所述探測信道配置於多個上行鏈路子幀,為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傳輸天線提供多個 探測機會。
14.一種正交頻分多址接入系統中的移動臺,所述移動臺包括發射機,經由具有探測模式的探測信道傳輸探測信號;以及探測信號配置模塊,用於在一個或多個資源區塊中配置所述探測信道,其中一個或多 個所述資源區塊中的每一個跨越二維無線電資源區域,所述二維無線電資源區域在頻域內 具有一組子載波,以及在時域內具有一組正交頻分復用符號,其中所述探測信道配置為使 得所述探測信號不與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其它移動臺傳輸的導頻信號碰撞,以及所述探測模 式不影響在所述相同資源區塊中其它移動臺的數據傳輸行為。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移動臺,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頻信號映射至IEEE802.16m 規範中預定義的導頻模式,以及所述探測模式不與任何所述預定義的導頻模式重疊。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移動臺,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相同資源區塊中採用空間頻 率分組碼用於數據傳輸,以及所述探測模式不限制基於空間頻率分組碼的數據傳輸。
1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移動臺,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區塊在頻域內分成多個資 源片,以及所述探測模式對每個所述資源片保持相同。
18.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移動臺,其特徵在於,通過碼分復用、頻分復用和時分復用 中的至少一項,所述探測信道由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傳輸天線共享。
19.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移動臺,其特徵在於,所述探測信道跨越多個所述資源區 塊,以及多個所述探測信道配置於多個上行鏈路子幀,為多個移動臺的不同傳輸天線提供 多個探測機會。
20.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移動臺,其特徵在於,所述探測信號佔據所述資源區塊內 的單一正交頻分復用探測符號,以及所述單一正交頻分復用探測符號配置於時域中所述資 源區塊內的第一正交頻分復用符號或者最後的正交頻分復用符號中。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移動臺,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區塊是6-符號資源區塊,以 及剩餘的五個連續符號形成用於數據傳輸的5-符號資源區塊。
22.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移動臺,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區塊是7-符號資源區塊,以 及剩餘的六個連續符號形成用於數據傳輸的6-符號資源區塊。
全文摘要
無線OFDMA系統中,在預定義的資源區塊內配置探測信道。分布式探測信道配置機制中,探測信道可滿足各種設計考慮。首先,探測信號不與其它移動臺在相同資源區塊中傳輸的原始導頻碰撞,以實現高質量的信道估計。其次,探測模式不影響相同資源區塊中其它移動臺的數據傳輸行為。再者,每個資源區塊內多個資源片間的探測模式一致,以便移動臺無需執行附加數據映射規則。在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配置機制中,探測信道配置於資源區塊中第一或最後的OFDM符號中,剩餘的連續OFDM符號用於數據傳輸。基於符號的探測信道自然滿足所有的設計考慮。
文檔編號H04L27/26GK101889417SQ200980100964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31日
發明者廖培凱, 林志遠 申請人: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