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氧化溝曝氣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6:29:11 1
專利名稱:汙水處理氧化溝曝氣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氧化溝曝氣設備,適用於生活汙水及各行業工業汙水生物處理過程中的充氧和攪拌。
汙水的氧化溝生物處理方法是將汙水和活性汙泥(帶有好氧和兼氧微生物的汙泥)的混合液在呈環形封閉的氧化溝內作不停的循環流動,使好氧微生物和兼氧微生物降解汙水中的有機物和毒物,同時進行脫氮,以達到淨化汙水目的的一種汙水處理方法。在混合液的循環流動過程中,要用到曝氣設備,其起到向混合液中充氧和攪拌的作用,以保證活性汙泥的活性和其與汙水充分混合。現有的曝氣設備常見的是臥軸式轉刷和垂直軸式倒傘型曝氣葉輪,國內這種軸式轉刷只適用於溝型較淺的氧化鉤,存在佔地較大,易產生水霧,動力效率較低,能耗較高,容易被條型物纏繞等缺點。倒傘型曝氣葉輪雖然適用於水深較大的卡魯塞型氧化溝,但其能耗卻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於提供一種新型氧化溝曝氣設備,以克服轉刷型和倒傘型曝氣設備的不足,降低能耗,節省用地,在提供充足氧氣的同時還獲得較好的脫氮性能。
本實用新型由曝氣盤(1)、轉軸(2)、電動機(3)組成,所述的曝氣盤(1)的兩面開有許多不穿透的孔穴(101),曝氣盤(1)固定安裝在轉軸(2)上。轉軸(2)橫臥在氧化溝的池壁上,其安裝高度控制曝氣盤(1)浸入水中一定深度,其由電動機(3)帶動。工作時,電動機(3)帶動轉軸(2)轉動,曝氣盤(1)也隨即轉動,這樣曝氣盤(1)上原位於水面上的孔穴(101)轉到水下位置,其內貯有的空氣在水底下形成許多小氣泡上浮,在上浮的過程中,氧氣不斷溶解入包圍於其周圍的混合液中,眾多的孔穴(101)帶入空氣使混合液大量充氧。另外,曝氣盤的轉動,又將水位下充滿水孔穴(101)轉出水面,並將孔穴(101)內的水以水珠形式拋向空中,使空氣中又有部分氧氣溶解於水珠中,並隨之回復水中,這樣二方面的溶氧過程,使汙水中充入較充分的氧,以保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由於採用的曝氣盤(1)有二方面的溶氧作用,且配合氧化溝參數進行合理設計,可使單位功率的溶氧量大,從而達到提高動力功率的目的。
上述的曝氣盤(1)直徑範圍一般為1米~1.6米,安裝好後,其浸入混合液中的深度約為0.1米~0.6米。為保證曝氣盤(1)轉動平穩,其兩面開的孔穴(101)位置都取對稱,不能相互錯開,否則,在轉動時由於兩面的動力矩不同會出現搖擺現象。為使曝氣盤(1)有較好的帶氧(或帶水)能力,其每面的孔穴(101)要有一定的數量,每面孔穴(101)的表面積總量約佔曝氣盤(1)每面表面積的15%~30%。孔穴(101)的尺寸(直徑及深度)對溶氧效果影響很大,在帶氣(或帶水)總量相同的前提下,孔穴尺寸越小,氣泡越小,氣泡密度越大,溶氧交換總面積就越大,溶氧量就越大;但當孔穴(101)直徑太小時,液體在孔穴口的表面張力過大,形成的水膜不易破裂,使帶入水中的空氣無法逸出,因此孔穴(101)的尺寸選擇要適中,一般孔穴(101)直逕取值為8毫米~15毫米,深度為3毫米~6毫米。另外,眾多的孔穴(101)在盤面上以盤心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布,這種排布主要是方便加工和便於精度控制。
曝氣盤(1)兩面還設有許多楔形凸塊(102),其在曝氣盤(1)運轉時,起到推動水流及混合汙水的作用,它使氧化溝內混合液保證有一定流速,並使混合液裡的微生物充分攪動,在混合液中保持懸浮狀態,從而在汙水中均勻分布。所述的楔形凸塊(102)可以是各種幾何形狀,如方形、圓形等。經實驗證明,其取三角形較好,有較強的適應性,當曝氣盤(1)向著三角形角尖方向運行時,運行阻力較小,動力消耗小,適用於生化需氧量(BOD)負荷較低的汙水處理場合;當曝氣盤(1)向著三角形底邊方向運行時,楔形底面起推動水流的作用,其推動力較大,適用於處理生化需氧量(BOD)負荷較高的汙水處理場合。曝氣盤(1)每面上的凸塊(102)的總體表面積約佔盤面(每面)表面積的7%~15%,眾多的凸塊也呈放射狀排列,與孔穴(101)相間出現,三角形頂尖一致指向該位置的切線方向。
為保證氧化溝底的混合液流速不低於0.3半/秒,(低於這個值,活性汙泥會沉澱),根據待處理汙水情況,曝氣盤(1)轉速一般控制在40轉/分~60轉/分之間。
為使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高充氧能力,曝氣盤(1)兩側可對稱地加置圓環(103),如圖3所示,圓環(103)由數根固定在曝氣盤(1)上的螺栓(104)支承,其由螺釘(105)鎖緊。圓環(103)兩面上也開有許多對稱的孔穴,環每面上的孔穴的尺寸取值範圍與盤上的孔穴(101)相同。圓環(103)的外逕取值與曝氣盤(1)外徑相同,環寬(從圓環外徑向裡計算)0.1米~0.6米。由於曝氣盤(1)一般都浸入混合液內0.1米~0.6米,故整個圓環(103)處於有效工作區域內,其在增加有限重量的前提下,使曝氣盤(1)充氧量提高1至2倍,從而使曝氣盤的動力效率更進一步提高,節約能耗。在充氧量需求小時,擰動螺母可方便地將二圓環拆下。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充氧能力強、動力效率高。其適應溝型較深,使氧化溝可設計得較深而減少寬度,從而節省用地;其運行時水霧較少,可避免條形物纏繞。特別是其附加的圓環充氧裝置,可使其適用性增強,在不需增加曝氣盤的前提下,使充氧能力大大提高,以滿足處理不同成份汙水的需要,使動力效率又進一步提高,節約能耗。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曝氣盤(1)盤面示意圖。
圖3為附加有圓環(103)的曝氣盤(1)側視圖。
圖4為氧化溝汙水運行示意圖。
實施例如圖4所示,氧化溝池型為三條套環溝0,1,2工藝。汙水從入口進入Ⅰ溝,再依次流經Ⅱ溝和Ⅲ溝,然後在二次沉地內沉澱澄清後排出即為處理後水,沉澱下來的汙泥回流至Ⅰ溝,進行下一個淨化循環。氧化溝在兩處設置有曝氣設備,轉軸(2)上安排有曝氣盤組,分別位於三個溝內,曝氣盤(1)直徑為1.37米,浸入混合液深度控制在0.3米~0.5米。孔穴(101)直徑為12.5毫米,深度4.5毫米,孔穴總面積佔20%,楔形凸塊(102)長25毫米,凸塊底高15毫米,凸塊總面積佔10%。孔穴、凸塊都呈放射性排布,其中三排孔穴間隔一排凸塊。曝氣盤(1)靠近軸心有4個工藝孔,其可減輕圓盤的重量,減少推動力。曝氣盤兩側附有二圓環(103),其上孔穴尺寸與圓盤上相同,孔穴面積佔40%;圓環外經與曝氣盤外徑同,環寬70毫米。轉軸(2)轉速分為三檔,轉速在43~55%轉/分之間,視汙水BOD負荷情況加以調節。本例曝氣設備充氧能力為200kgO2/時,動力效率為1.9kgO2/時,每天耗電2020.8度電。對比同等充氧能力的倒傘型曝氣設備(其比臥軸式轉刷動力效率高),其動力效率提高0.22kgO2/時,節能率約為40%。
權利要求1.汙水處理氧化溝曝氣設備,包括有轉軸(2)、電動機(3),其特徵在於轉軸(2)上安裝有曝氣盤(1),其兩面開有不穿透的孔穴(101)。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曝氣盤(1)直徑為1米~1.6米。
3.根據權利要求1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曝氣盤(1)轉速控制在40轉/分~60轉/分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曝氣盤(1)每面上的孔穴(101)的總表面積佔每面盤表面積的15%~30%。
5.根據權利要求1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曝氣盤(1)兩側對稱加置有圓環(103),圓環兩面開有不穿透的孔穴。
6.根據權利要求5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圓環(103)每面上的孔穴總表面積佔圓環表面積(每面)的25%~45%。
7.根據權利要求5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圓環(103)的外徑與曝氣盤外徑相同,環寬為0.1~0.6米。
8.根據權利要求1或4或5或6或7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孔穴直徑為8毫米~15毫米,深度為3毫米~6毫米。
9.根據權利要求1或4或5或6或7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眾多孔穴以盤心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布。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4或5或6或7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曝氣盤(1)兩面上設置有楔形凸塊(102)。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凸塊(102)的總面積佔盤面表面積的7%~15%。
12.根據權利要求10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楔形凸塊(102)為三角形形狀。
13.根據權利要求11的曝氣設備,其特徵在於眾多凸塊(102)以盤心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布,且與孔穴行列相間。
專利摘要汙水處理氧化溝曝氣設備。適用於生活汙水及各行業工業汙水的生物處理。本實用新型由曝氣盤、轉軸、電動機組成,曝氣盤兩面開有許多不穿透孔穴且設置有許多凸塊,在孔穴和凸塊配合作用下,氧化溝內的混合液保持一定流速且及時充入足量的氧氣。曝氣盤兩側還可對稱設置有圓環,其上的孔穴使曝氣盤充氧能力增強,動力效率提高。本實用新型動力效率較高,水霧少,不易為條形物纏繞。其適用溝型深,節省用地,處理費用低。
文檔編號C02F7/00GK2080514SQ9022421
公開日1991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1990年11月21日
發明者周文漢, 陳熾棠, 陳培森 申請人:順德縣廣容開發公司玻璃鋼廠, 廣東省石油化工設計院,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廣州石油化工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