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電治理土壤汙染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00:52:26 1
一種光電治理土壤汙染技術是屬於環保領域技術,主要應用在工業汙染土壤治理項目中。使用了有機化學和靜電學相關技術理論,結合土壤汙染實際工況,使用紫外線碳化有機物和電場耦合金屬粒子以及離子團技術,解決土壤有機物汙染以及重金屬汙染人工治理技術問題。可廣泛應用在土地工業汙染治理、礦業汙染治理以及河流底泥汙染治理。
背景技術:
由於工業活動產生大量土地汙染,這些汙染已經對土地使用價值產生影響,對使用土地的人產生健康危害,使環境生態惡化,需要進行土地汙染治理。治理範圍包括城市用地、農業用地、礦業用地、河道底泥等。當前使用的治理技術包含生物富集轉移、置換異地堆放、就地加熱熱解、物理吸附濃縮、化學分解等方法。這些方法還存在周期長、二次汙染、能耗高、效率低、成本高等突出問題。並且只能緩解土地汙染危害,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土地汙染問題。治理土壤汙染,需要一種便捷高效的土地汙染治理技術,使土地價值獲得提升、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發展。
土地汙染重要的兩個方面是有機化學汙染物汙染以及重金屬汙染。針對這兩類汙染,可以使用特定技術針對性治理。有機物分子結合鍵在強紫外線光照下會產生斷裂,重新組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變成無害物質;重金屬離子或粒子是低比電阻物質,在高壓電場中會產生耦合現象。耦合過程中,會趨向異極,利用這個趨近力,可以把這些離子以及粒子團集中到電極附近。這兩種技術結合,就可以實現對有機汙染以及重金屬汙染治理。也可以單獨使用,實現專項治理。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土壤溼度,治理方法分兩種,一種是土壤溼度百分之五十以下的採用紫外線輻照和電場耦合;一種是土壤溼度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採用土壤置換液紫外線照射和電泳。根據土壤重金屬以及有機化學汙染範圍,先做防擴散防滲隔離。在隔離區內使用機械翻動土層並攤鋪土層,並同時使用大於100毫瓦/平方釐米185納米波長紫外線均勻照射攤鋪出來的土層,照射土層厚度不超過2釐米,照射時間控制在10.2秒以上。這樣循環翻動、攤鋪、輻照土層,直至汙染土壤全部做完。在輻照同時使用高壓直流脈動電場吸附重金屬離子或粒子。高壓負極置於攤鋪土層中,正極作為吸附收集極跟隨土層保持空氣絕緣距離平行移動。距離和電壓峰值控制在4千伏/釐米至9千伏/釐米。根據耦合電流變化控制脈動頻率,電流增大,頻率增加,電場異極趨近力讓低比電阻物質加速向正極移動。實現金屬物質離子或粒子團清除回收。對於土壤溼度大於百分之五十時,光電均置於土壤洗出液中。只是紫外線燈波長換成254納米,防護使用防水型,高壓電極使用插入式,電壓頻率和幅度降低。
具體實施方式
需求決定技術,這項技術產品化已經沒有技術障礙,所有部件市場均有出售。為解決大面積輕汙染治理需要,製造自走型動力深耕機,在深耕機後部增加光電治理成套裝置,實現翻動同時治理。也可以做成固定型淨化燈和淨化水泵,淨化燈可對汙染土壤上部空間輻照,保持自然揮發同時淨化。淨化水泵可以水洗土壤同時進行電泳耦合清除重金屬。這些產品可以廣泛應用在土壤治理工程和有機有毒汙染突發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