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車輛的空氣彈簧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23:43:11
專利名稱:用於車輛的空氣彈簧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車輛的空氣彈簧,尤其是用於商用車輛的空氣彈簧, 同時還涉及車軸系統,該車軸系統包括一體形成有空氣彈簧的基本上呈 剛性的軸體。
背景技術:
用於車輛尤其是用於商用車輛或卡車的空氣彈簧系統在現有技術中 是常見的。這種空氣彈簧系統基本上包括帶有控制器以及空氣波紋管或 空氣彈簧的氣動系統,該空氣彈簧基本上包括活塞、空氣彈簧波紋管、 緩衝件和蓋板,其中,活塞能插入空氣彈簧波紋管中並進行高度調節。 人們希望空氣彈簧的性能不會由於對車輛的裝載(例如利用起重機)而被 削弱。因此,習慣上將車輛降低直到活塞抵靠到緩衝件,從而使空氣彈 簧波紋管基本上完全收縮。接著,在升起車輛時,空氣彈簧波紋管內部 的進氣口的堵塞使得空氣彈簧波紋管基本上支撐著車軸。然而,當進一 步升高車輛時,由於車軸的重量,車軸會拉動空氣彈簧波紋管的活塞使 其略微下降,從而在波紋管內部產生防止車軸進一步回彈的局部真空。 然而,這裡的問題在於,由於空氣彈簧波紋管內部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的 巨大壓力差,因而空氣彈簧波紋管容易被壓皺或皺縮。這意味著當再次 將車輛放下時, 一部分空氣彈簧波紋管可能鈹縮或堵塞,因此會受到損
壞而無法再正常工作。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在現有技術中是已知的。因 此,例如已知的是,可以提供一種分離式活塞,當將車軸降低(即,外部 抬高車輛)時,該活塞的下部與空氣彈簧波紋管分開,因而不會一起拖動
它。同樣己知的有例如在EP 0 446 709B1中記載的所謂分離裝置(splitter arrangement),其中空氣彈簧波紋管的蓋板不是與車架剛性連接,而是用 活動搖杆臂來引導。最後,從現有技術中可知,可以藉助於防護纜來防 止車軸的完全回彈,儘管這些防護纜也阻止了通過空氣彈簧波紋管來進 行車輛的完全抬高。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用於車輛尤其是用於商用車 輛的空氣彈簧,以及一種防止出現上面提到的皺縮效應和相關缺點的車 軸系統。
上述問題是由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特徵的用於車輛尤其是用於商用
卡車的空氣彈簧,以及具有權利要求17所述特徵的車軸系統來解決的。 優選實施例則在從屬權利要求中給出。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車輛尤其是用於商用車輛的空氣彈簧, 其包括具有軸側區域和上部結構側區域的空氣波紋管或空氣彈簧波紋 管,這兩區域可相對於彼此在第一相鄰位置與第二分開位置之間移動; 設置在空氣波紋管的軸側區域上的活塞;用於將空氣波紋管的上部結構 側區域固定到車輛支撐件上的固定部;以及設置在空氣波紋管的固定部 上的位移件,其中,在空氣波紋管的第一位置時,所述位移件基本上填 滿活塞與固定部之間的空間。因此,該空氣彈簧可應用於車輛,特別是 應用於被設計為商用車輛、卡車、拖車等的車輛。有利的是,當空氣波 紋管不受外力影響時,其在基礎狀態下的形狀呈圓柱形,S卩,特別優選 為軟管狀。有利的是,空氣波紋管具有軸側區域,即設置在被設計為在 軸側安裝在車輛上的空氣波紋管末端處的區域。對應地,空氣波紋管也 優選具有上部結構側區域,即基本上與軸側區域相對並被設計為在上部 結構側安裝在車輛上的空氣波紋管末端。所述軸側區域和所述上部結構 側區域可在第一相鄰位置與第二分開位置之間相對於彼此移動。空氣波 紋管的兩個端部的移動優選基本上呈線性方式,但也可以是沿曲率很小 的曲線的移動。本例中的移動方向與彈力方向一致。 一般來說,由於通 常所使用的空氣彈簧波紋管的軸側區域沿由縱向軸臂限定的圓形軌道運 動,因此活塞不是嚴格地沿直線移動,而是沿略微彎曲的線進行移動。 在第二分開位置上,空氣波紋管具有基本上呈圓柱形的結構。在第一相 鄰位置上,軸側區域和上部結構側區域以最小可能間隔設置。在本例中, 由於固定有空氣波紋管軸側區域的活塞插入到空氣波紋管中,因此空氣 波紋管基本上具有包括至少兩個大致共軸設置的圓柱表面的結構。換句 話說,活塞因而被設置在空氣波紋管的軸側區域上,使得活塞的移動引起空氣波紋管軸側區域的相應移動。與此相反,空氣波紋管的上部結構 側區域利用固定部而被設置或固定在車輛支撐件或車架件上。所述固定 部在結構上可以是單一部件並且/或者與空氣波紋管一體形成,因此固定 部是空氣波紋管的一部分。在這種結構中,空氣波紋管因而在其基礎狀 態下為圓柱形,並且至少一個端面是封閉的且優選由固定部進行氣密封。 然而,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固定部被構成為與空氣波紋管分離並優選 以氣密封方式與空氣波紋管連接。位移件被設置在空氣波紋管的固定部 上,使得該位移件位於空氣波紋管的內部,即位於由空氣波紋管包圍的 空間內。有利的是,確定位移件的尺寸,從而在空氣波紋管的第一方向 上當空氣波紋管優選包圍最小體積時,從彈力方向上看位移件基本上將 活塞與緊固件之間的空間填滿。為了在空氣波紋管被完全抽空時將車輛 上部結構的重力傳送到車軸系統,也可將位移件構成為支撐件和/或緩衝 件,這是有利的。由於這樣的位移件,活塞末端與固定部之間的結構空 間在空氣波紋管的第一位置時被有利地填充,因此與空氣波紋管在其第 二位置時的整體體積相比,剩餘體積非常小。因此,尤其有利的是,增 加了使空氣波紋管逆著從外界施加的大氣壓力再次延伸所需要的力,因 此該力顯著大於由車軸質量引起的力。換句話說,由於在空氣波紋管的 第一位置時,位移件使空氣波紋管中的剩餘體積非常小,因此,使軸側 區域和上部結構側區域的相互間隔改變以及因而使分開軸側區域和上部 結構側區域所需要的力改變的體積變化比變大,這是有利的。具體地, 這樣就規定了當抬高車輛時將活塞向下拉直到實現重力平衡時的下拉距 離。由於設置了本發明的空氣彈簧,因此這一距離被有利地保持為很短, 使得空氣波紋管上部結構側區域中的側壁的剛度可以更小。
優選地,位移件具有基本上呈錐形的幾何結構。換句話說,所述位 移件可以具有基本上呈截頭圓錐形的結構。當然,從與彈力方向基本上
垂直的角度看,所述位移件的截面可以對應一個基本上呈圓形的區域, 但也可以對應有角的或多邊形區域。可將所述位移件設置在空氣彈簧中, 並使得所述位移件的較細區域與活塞相面對。
然而,尤其有利的是,位移件的較細區域被固定在空氣波紋管的固 定部上。因此,截面較大區域與活塞相面對。如果在降低時在活塞與固定部之間存在水平橫向偏移,即活塞與固定部沒有沿彈力方向彼此共線, 則這種錐形結構會便於空氣波紋管的回縮,也就是空氣波紋管在第一位 置時的定位。通常,空氣彈簧被設置成使得活塞和固定部在工作點(即推 動高度)上時正好一個在另一個上方,也就是說,它們沿彈力方向彼此共 線,因而活塞的軸線指向固定部的法線方向,或者活塞與固定部是對齊 的。在降低後的情況下,即在空氣波紋管的第一位置時,活塞在縱向軸 臂上移動的圓形路線在活塞與固定部之間形成一角度和中心偏移。由於 位移件呈圓錐形,因而補償了這種偏移,並使得能夠在空氣波紋管中進 行無摩擦運動。
有利的是,位移件可以被構造成旋轉對稱。然而,考慮到角度和偏 移,位移件也可以具有不對稱結構,即位移件基本上由兩個彼此不平行 的基面形成,因而所述位移件具有楔子形狀。雙鏡面對稱結構也是有利 的。
此外,與活塞相面對的位移件表面優選在結構上是至少局部凹陷的。 因此,與位移件相面對的活塞表面可以具有例如基本上呈環形的凹槽。 然而,可選地或另外地,與活塞相面對的位移件表面可被構成為全部凹 陷,尤其有利的是,它可具有凹球面結構。以這種方式,特別是當活塞 與位移件相抵靠時可相對於位移件將活塞沿軸向定位,即將活塞定位在 與彈力方向垂直的平面內。
尤其有利的是,在空氣波紋管的第一位置時,位移件至少局部地包 圍活塞。換句話說,活塞至少部分地被位移件包圍。尤其有利的是,位 移件至少部分地被設置在活塞的外周壁與空氣波紋管的上部結構側區域 或與上部結構側區域相鄰的區域之間。因此,有利的是,進一步減小了 空氣波紋管在其第一位置時的剩餘體積。利用位移件的凹陷結構,所述 位移件基本上具有一種蓋子的功能,當空氣彈簧收縮時(即,處於空氣波 紋管的第一位置時),所述位移件覆蓋、圍住、包圍或越過與所述位移件 相面對的活塞末端以及至少一部分相鄰的活塞側面周壁。
經過周密考慮,位移件具有基本上彎曲的、優選為圓形的截面形狀。 因此,該截面被限定為基本上垂直於彈力方向。尤其有利的是,所述位 移件的截面形狀基本上與空氣波紋管的截面形狀相應。同樣經過周密考慮,位移件由可回彈的材料形成。當位移件優選與 活塞相抵靠,因此由車輛上部結構產生的重力經過位移件和活塞被直接 傳遞到車軸系統時,這一點對第一位置時的空氣波紋管特別有利。這保 證了系統中至少有一些剩餘的彈性作用。
優選地,位移件含有密度基本上至少為1.1 kg/m3,優選至少為1.2 kg/i^的材料。尤其有利的是,所述位移件含有密度大於供應給空氣波紋 管的流體或氣體的材料。這有利地保證了通過位移件將空氣波紋管中的 氣體轉移。另外地或可選地,所述位移件也可以被構成為基本上是中空 的,在這種情況下,所述位移件的外殼被製成為基本上是流體密封或氣 密封的。
優選地,固定部被構成為設置在空氣波紋管的上部結構側區域末端 處的蓋板。有利的是,所述蓋板被固定在空氣波紋管上,並使得在所述 蓋板與所述空氣波紋管之間形成流體密封或氣密封連接。
可以將固定部和位移件構成為分離的部件。然而有利的是,也可以 將固定部和位移件構成為一個部件或者一體形成。
在另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固定部被構成為設置在空氣波紋管的上部 結構側區域末端處的蓋筒,該蓋筒的側壁基本上是剛性的。因此,所述 固定部或蓋筒基本上被形成為容器或壺的形狀,並且在空氣波紋管第一 位置時,固定部或蓋筒的內部容納至少一部分活塞。換句話說,在空氣 波紋管的第一位置時,蓋筒的側壁包圍至少一部分活塞。空氣波紋管的 上部結構側區域優選被固定在蓋筒的邊緣處。因此,位於上側的上部結 構側區域中的那部分空氣波紋管由剛性部分替代,即由蓋筒替代。因此, 由於剛性的或者很硬的側壁,這個區域不會皺縮或收縮。換句話說,不 管負載情況如何,這個區域的截面基本上保持不變。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為了提高空氣波紋管的徑向強度,空氣波紋管 至少在上部結構側區域中具有加強件。所述加強件可以是插入或硬化在 空氣波紋管材料中的構架(carcass)層、加固層、鋼環或鋼絲編織物。以 這種方式,保證了徑向剛度而不會限制空氣波紋管的軸向和橫向靈活性。 特別地,這消除了在空氣波紋管中心方向上的任何收縮或膨脹。此外優選地,在空氣波紋管的軸側區域端部處或軸側區域附近具有 被設計成與活塞的第二結合構件相結合的第一結合構件。因此,可以提 供一種用於車輛尤其是商用車輛的空氣彈簧,該空氣彈簧包括具有軸側 區域和上部結構側區域的空氣波紋管以及設置在所述空氣波紋管的軸側 區域上的活塞,並且,空氣波紋管在軸側區域上或軸側區域附近具有被 設計為與活塞的第二結合構件相結合的第一結合構件,所述第一結合構 件被固定在固定有空氣波紋管的活塞末端上或活塞末端附近。以這種方 式,當抬高車輛時,能夠防止與活塞抵靠的波紋管內部(即軸側區域)向上 滑動或被向上拉動至越過在空氣波紋管的第一位置時的活塞的壁。這是 特別有利的,因為不這樣的話將會形成折皺,這些折皺一方面會阻礙真 空的形成,另一方面當車輛下降時會堵塞在活塞上方。然而此外還有利 的是,當空氣波紋管移動到第二位置時,允許空氣波紋管下巻直到它被 固定到活塞頭部上。
經過考慮,將空氣波紋管的第一結合構件形成為優選通過支撐件進 行加固的徑向收縮件。該徑向收縮件優選通過如下方式製成,即,將鋼 環、鋼絲編織物或其它剛性材料等形狀的支撐件設置在空氣波紋管上或 者插入或硬化在空氣波紋管中,從而形成加厚部分、凸出部分或臺階。
同樣經過考慮,將活塞的第二結合構件形成為優選設置在活塞末端 上或活塞末端附近的徑向圓周凹槽。換句話說,所述凹槽被設置在活塞 角部或者空氣波紋管在活塞上的固定區域處或附近。具體地,所述凹槽 可以設置在活塞的側壁或周壁上,並繞活塞呈環形延伸。尤其有利的是, 所述凹槽的形狀與空氣波紋管的收縮件的形狀相對應,從而在第一結合 構件與第二結合構件(即波紋管與活塞)之間產生一種結構配合的結果,這
能夠防止當抬高車輛時空氣波紋管在活塞上沿彈力方向滑動。然而有利 的是,在正常工作中仍允許空氣波紋管進行下巻,即空氣波紋管移動到 第二位置,直到它被固定到活塞頭部上為止。
因此,第一結合構件和第二結合構件優選在空氣波紋管的第二位置 上脫開。
優選地,空氣波紋管的截面面積與活塞的截面面積的比基本上在
1.1~1.5之間,優選基本上在1.1~1.25之間。這裡將所述的截面限定為基本上垂直於彈力方向。由於這種尺度的截面面積比,活塞與固定部之間 距離的每次變化所對應的體積變化都足夠大,使得克服從外界作用的大
氣壓力而將基本上位於第一位置的空氣波紋管進一步拉開所需的力顯著 大於由車軸重量所產生的力。這樣當抬高車輛時就確保了車軸系統的安 全定位或安全支撐。
優選地,為了防止空氣進入空氣波紋管中尤其是在空氣波紋管的第 一位置時進入空氣波紋管中,在空氣波紋管上設置有閥門裝置。因此, 產生了閥門裝置,當車輛被抬高時,該閥門裝置防止工作流體或空氣流 入空氣波紋管中,從而空氣波紋管進入第二位置的運動基本上停止。
尤其優選地,所述閥門裝置在空氣波紋管的出口處具有至少一個閥 門件。該閥門件優選可手動或自動啟動。
此外,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帶有基本上呈剛性的軸體的車軸系統,並 且在該軸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本發明的空氣彈簧。
從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描述,可以看出本發明的其 它優點和特徵。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空氣彈簧第一實施例的截面圖。
圖2是本發明空氣彈簧第二實施例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了本發明用於車輛的空氣彈簧的第一實施例的截面圖。該
空氣彈簧包括空氣彈簧波紋管或空氣波紋管2、活塞4以及位移件6。
有利的是,空氣波紋管2基本上呈圓柱狀,並且具有軸側區域8和 上部結構側區域10。軸側區域8與上部結構側區域10大致相對。空氣波 紋管2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如圖1所示在所述第一位置 中,軸側區域8和上部結構側區域IO基本上彼此挨得很近,而在所述第 二位置中,軸側區域8和上部結構側區域IO彼此離得很遠而使空氣波紋 管2具有基本上呈軟管或管狀的結構。空氣波紋管在第一位置與第二分 開位置之間的運動基本上是沿彈力方向v進行的。活塞4優選具有基本上呈圓柱形或圓錐形的結構。活塞4的末端12 具有用於將空氣波紋管2的軸側區域8固定到活塞4上的固定構件14。 通過楔牢或夾緊設置在空氣波紋管2軸側末端處的凸出部分,可以有利 地實現利用固定構件14所進行的固定。
基本上與軸側區域8相對的空氣波紋管2的上部結構側區域10被固 定或設置在固定部上。上述固定部可以被構成為設置在空氣波紋管2的 上部結構側區域10末端處的蓋板16,該蓋板16以基本上呈流體密封或 氣密封的方式使空氣波紋管2在上部結構側區域10處與外界隔離開。空 氣波紋管2的上部結構側區域10可被固定在固定部或蓋板16上面的車 輛支撐件或車架件上。相應地,活塞4表示將空氣波紋管2的軸側區域8 固定在車輛車軸系統上的固定構件。
位移件6被設置或固定在固定部或蓋板16上。因此,由於位移件6 被設置成相對於空氣波紋管2的上部結構側區域10或者相對於固定部或 蓋板16基本固定,因而在空氣波紋管2的軸側區域8或活塞4的移動期 間不會發生位移件6的移動。位移件6優選大致呈錐形,尤其優選的是, 將位移件6的較細區域固定在固定部或蓋板16上。因此,位移件6的較 大截面區域伸進由空氣波紋管2包圍的空間,即,與活塞4相面對。尤 其優選的是,位移件6具有凹面幾何結構,因而如圖l所示在空氣波紋 管2的第一位置上,位移件6至少局部地包圍活塞4。結果,活塞4與固 定部或蓋板16之間的空間有利地被位移件6填滿,從而使空氣波紋管2 中的未佔用剩餘體積儘可能地小。具體地說,位移件6可以是凹面結構, 從而使得與活塞4相面對的表面具有環形槽18,該環形槽18輔助地用於 在空氣波紋管2的第一位置時對活塞4進行定位。尤其優選地,位移件6 至少局部地伸進在活塞4的外壁或周壁20 (或者基本上與周壁20相鄰的 軸惻區域8以及空氣波紋管2的鄰近或鄰接區域)與上部結構側區域10 (或者與上部結構側區域10鄰近或鄰接的空氣波紋管2的區域)之間限定 的空間中,以便進一步減小在空氣波紋管2的第一位置時所出現的剩餘 體積。
為了抑制上述皺縮效應,空氣波紋管2在上部結構側區域10中或者 在上部結構側區域10附近具有加強件。加強件22被設置成特別用來提高空氣波紋管2的徑向強度,而不會限制空氣波紋管2的軸向和橫向靈
活性。具體地,加強件22可以由鋼環、鋼絲編織物或其它剛性材料形成, 其設置在空氣波紋管2上並插入或硬化在空氣波紋管2中。
圖2示出了能夠加強空氣波紋管2外壁的其它選擇,其中,與第一 實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然而,這裡的固定部被構成 為設置在空氣波紋管2的上部結構側區域10末端處的蓋筒24,該蓋筒 24的與車架相面對的上端是封閉的,因而呈容器或壺的形狀。蓋筒24 的側壁被形成為基本上是剛性或者堅硬的,並且在空氣波紋管2的第一 位置時至少局部地包圍活塞4。因此,用剛性或堅硬的部分來代替空氣波 紋管2的一部分,即代替外側的上部區域或上部結構側區域,從而防止 出現上述皺縮效應或者由於空氣波紋管內部與外界之間的壓力差而引起 的收縮或膨脹。
空氣波紋管2在軸側區域8處或軸側區域8附近具有第一結合構件 26,該第一結合構件被設計成與活塞4的第二結合構件28相結合。空氣 波紋管2的第一結合構件26被構成為沿徑向縮進或加厚,或者被構成為 凸出部分或臺階,並優選由支撐件30加固。支撐件30可以是設置在空 氣波紋管2上並插入或硬化在空氣波紋管2中的鋼環、鋼絲編織物或其 它剛性材料。第二結合構件28根據第一結合構件26的結構來確定形狀。 具體地,第二結合構件28被構成為活塞4中的徑向圓周凹槽,其優選被 設置在周壁20上且位於活塞4的末端12處或末端12附近。以這種方式, 當空氣波紋管2處於第一位置時能夠防止空氣波紋管2沿彈力方向v在 活塞4上滑動,同時還確保空氣波紋管2能夠向下移動直到它被固定到 活塞4的末端12處的固定構件14上,尤其是處於第二位置。因此,第 一結合構件26和第二結合構件28在空氣波紋管2的第二位置時是脫開 的。
附圖標記說明
2 空氣波紋管 4 活塞 6 位移件 8 軸側區域10上部結構側區域 12末端
14固定構件 16蓋板 18環形槽 20周壁 22加強件 24蓋筒
26第一結合構件 28第二結合構件 30支撐件
v 彈力方向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車輛尤其是用於商用車輛的空氣彈簧,包括空氣波紋管(2),其具有軸側區域(8)和上部結構側區域(10),這兩區域可相對於彼此在第一相鄰位置與第二分開位置之間移動,活塞(4),其被設置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軸側區域(8)上,固定部(16,24),其用於將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上部結構側區域(10)固定到車輛的支撐件上,以及位移件(6),其被設置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固定部(16,24)上,其中,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第一位置時,所述位移件(6)基本上填滿所述活塞(4)與所述固定部(16,24)之間的空間。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位移件(6)具有基本上 呈錐形的幾何結構。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位移件(6)的較細區域 被固定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固定部(16, 24)上。
4.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與所述活塞(4) 相面對的所述位移件(6)的表面在結構上至少是局部凹陷的。
5.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在所述空氣波紋 管(2)的第一位置時,所述位移件(6)至少局部地包圍所述活塞(4)。
6.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位移件(6) 具有基本上彎曲的、優選為圓形的截面形狀。
7.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位移件(6) 由可回彈的材料形成。
8.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位移件(6)含有密度基本上至少為l.lkg/m3,優選至少為1.2kg/mS的材料。
9.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固定部(16) 是設置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上部結構側區域末端處的蓋板(16)。
10.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固定部(24) 是設置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上部結構側區域末端處的蓋筒(24),所述 蓋筒(24)的側壁基本上是剛性的。
11.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空氣波紋 管(2)至少在所述上部結構側區域(10)中具有加強件(22),以提高所述空氣 波紋管(2)的徑向強度。
12.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空氣波紋 管(2)在所述軸側區域(8)處或在軸側區域(8)附近具有第一結合構件(26), 所述第一結合構件(26)被設計成與所述活塞(4)的第二結合構件(28)相結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第 一結合構件(26)被形成為徑向收縮件,其優選由支撐件(30)加固。
14. 如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活塞(4)的第二 結合構件(28)被形成為徑向圓周凹槽,其優選被設置在所述活塞(4)的末 端(12)上或在所述活塞(4)的末端(12)附近。
15. 如權利要求12-14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第一結 合構件(26)與所述第二結合構件(28)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第二位置時 脫開。
16.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空氣波紋 管(2)的截面面積與所述活塞(4)的截面面積之比基本上在1.1-1.5之間,優選基本上在約1.1~1.25之間。
17. 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在所述空氣波 紋管(2)上設置有閥門裝置,從而防止空氣尤其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第 一位置時進入所述空氣波紋管(2)中。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氣彈簧,其中所述閥門裝置具有在所述 空氣波紋管(2)出口處的至少一個閥門件,所述閥門件優選可手動或自動 啟動。
19. 一種帶有基本上呈剛性的軸體的車軸系統,在所述軸體上設置 有至少一個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彈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車輛尤其是用於商用車輛的空氣彈簧,該空氣彈簧包括空氣波紋管(2),其具有軸側區域(8)和上部結構側區域(10),這兩區域可相對於彼此在第一相鄰位置與第二分開位置之間移動;活塞(4),其被設置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軸側區域(8)上;固定部(16,24),其用於將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上部結構側區域(10)固定到車輛的支撐件上;以及位移件(6),其被設置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固定部(16,24)上,其中,在所述空氣波紋管(2)的第一位置時,所述位移件(6)基本上填滿所述活塞(4)與所述固定部(16,24)之間的空間。
文檔編號B60G7/04GK101500827SQ200780010846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8日
發明者卡斯騰·韋伯 申請人:塞夫霍蘭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