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4:01:11 2
專利名稱: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類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斑蝥素是從中藥斑蝥中提取的一種抗腫瘤活性成分,去甲斑蝥素因為去除了斑蝥素結構中兩個甲基團,從而對癌細胞具有較強的親和性,能在癌瘤局部形成較高的濃度,維持較長的時間,並可通過多種途徑破壞癌細胞促使其凋亡。斑蝥素雖然在治療腫瘤方面有一定療效,然而對人體泌尿系統和胃腸系統有不良反應,如尿頻、尿急、血尿和噁心等,並且其選擇性差,毒性大。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即將類斑蝥素化合物與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偶聯起米,製備一系列類斑蝥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以克服現有技術上的上述缺點。
一種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其特徵是氨基葡萄糖或它的衍生物在氨基部位與類斑蟊素化合物以醯胺鍵相連接。
一種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由氨基葡萄糖衍生物與類斑蟊素化合物在溶劑及脫水劑存在下室溫進行脫水偶聯反應。
一種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其特徵是將它用作抗癌藥物。
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體外抗腫瘤活性,通過兩種反應物的相加互補,提高了化合物的靶向性及機體吸收率,降低了毒副作用。
下面通過實施例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將12mmol的D-葡萄糖胺鹽酸鹽加入60ml 50%的乙腈水溶液中,再加入等摩爾的三乙胺,室溫攪拌,瓶中物變成透明液後,加入等摩爾5,6-二溴去甲基斑蝥素,在脫水劑二環己基碳二亞胺(DCC)存在下攪拌五小時。減壓蒸餾去溶劑,以甲醇-乙酸乙酯為洗脫液柱層析,得到本發明的一種白色產物2』(2-脫氧葡萄糖-2-氨基甲醯基)-5』,6』-二溴-7』-氧雜雙環[2,2,1]庚烷-1』-羧酸(1)2.32g,收率38.5%。mp92-93℃。從其溴化鉀壓片紅外光譜可以看到3331cm-1,2500-3000cm-1,1656cm-1,1723cm-1處的NH,OH,C=O的特徵吸收峰。此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氫譜(CDCl3,δ,ppm)中,7.52-7.53是NH的峰,6.46是COOH的峰,4.82-4.83是OH的峰,4.61是糖環Cl位H的峰。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氫譜可以確定所合成的偶聯物其結構為如下所示。 其中,偶聯物(1)的R為H,偶聯物(2)的R為-COCH3,偶聯物(3)的R為-COC6H6。元素分析結果為C為33.53%,H為4.25%,N為2.04%,證明該產物的純度達到99%。
本實施例所用的反應物D-氨基葡萄糖胺鹽酸鹽可改為1,3,4,6-四-O-乙醯基-D-葡萄糖胺鹽酸鹽、1,3,4,6-四-O-苯甲醯基-D-葡萄糖胺鹽酸鹽或1,3,4,6-四-O-苄基-D-葡萄糖胺鹽酸鹽;另一反應物5,6-二溴去甲基斑蝥素可改用去甲斑蟊素或5,6-去氫去甲基斑蝥素。
實施例2將3mmol 1,3,4,6-四-O-乙醯基-D-葡萄糖胺鹽酸鹽放入30ml乙腈中,攪拌,不溶解,當加入等摩爾的三乙胺後固體很快溶解,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等摩爾的5,6-二溴去甲基斑蝥素,在脫水劑DCC存在下室溫攪拌10小時,析出本發明得偶聯物(2)2』(1,3,4,6-四-O-乙醯基-2-脫氧葡萄糖-2-氨基甲醯基)-5』,6』-二溴-7』-氧雜雙環[2,2,1]庚烷-1』-羧酸白色固體,抽濾,濾餅用冷乙腈洗滌2次,乾燥得本發明的產品1.00g,收率48.5%,mp196-197。從其溴化鉀壓片紅外光譜可以看到3350cm-1,2500-3000cm-1,1669cm-1,1746cm-1處的NH,OH及C=O的特徵吸收峰。其核磁共振氫譜(CDCl3,δ,ppm)在5.70-5.72是糖環碳1位上的氫峰,4.86-4.91是糖環碳3、碳4位上的氫峰,4.25-4.26是糖環碳6位上的氫峰的峰,1.92-2.03是CH3的峰。紅外光譜及核磁共振氫譜可以確定所合成的偶聯物(2)的結構。元素分析證明該產物的純度達到99%。
糖環上反應位點較多,當應用羥基未保護的糖進行反應時往往產生許多副產物。本實施例中反應物應用醯基保護的氨基葡萄糖胺可以避免付產物的產生,其優點是提高產品的轉化率。
實施例3取2.5mmol 1,3,4,6-四-O-苯甲醯基-D-葡萄糖胺鹽酸鹽加入25ml乙腈中,攪拌,不溶,加入等摩爾的三乙胺,基本全溶,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等摩爾的5,6-二溴去甲基斑蟊素,在脫水劑DCC存在下室溫攪拌24小時,減壓蒸去大部分溶劑,拌入矽膠,用乙酸乙酯-氯仿為洗脫劑柱層析得本發明的產品3』(1,3,4,6-四-O-苯甲醯基-2-脫氧葡萄糖-2-氨基甲醯基)-5』,6』-二溴-7』-氧雜雙環[2,2,1]庚烷-1』-羧酸(3)白色產物0.98g,收率43.5%。mp169-170℃。從其溴化鉀壓片紅外光譜可以看到3353cm-1,3066cm-1,2500-3000cm-1,1680cm-1,1731cm-1處的NH,ArH,OH及C=O的特徵吸收峰。該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氫譜(CDCl3,δ,ppm)在7.44-7.98處是苯環的氫峰,6.19-6.20是糖環碳1位的氫峰,5.85-5.87是糖環碳3位的氫峰,5.53-5.55是糖環碳4位的氫峰,4.85-4.86是糖環碳2位的氫峰,4.29是糖環碳5位的氫峰,4.07-4.09是糖環碳6位的氫峰。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氫譜可以確定所合成的偶聯物(3)的結構。元素分析證明該產物的純度達到99%。
本發明所合成的偶聯物的抗腫瘤活性本發明採用噻唑藍實驗方法(MTT法)測定本發明所合成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在人肺癌(PC-14),卵巢癌(A2780)細胞株上進行了抗癌活性篩選。抗腫瘤活性實驗結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抑制PC-14、A2780細胞株的作用。特別是本發明所合成的偶聯物(2)對PC-14、A2780細胞株的抑制率高於對照品五氟脲嘧啶的抑制率,顯示了較好的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效果。在藥物濃度為0.15μmol/ml時,偶聯物(2)對PC-14細胞株的抑制率可達87.16%,對A2780細胞株抑制率可達93.83%,而五氟尿嘧啶(5-Fu)對PC-14細胞株的抑制率達到90.73%所需藥物濃度為0.77μmol/ml,對A2780細胞株抑制率達到94.39%所需藥物濃度為0.77μmol/ml。這表明類斑蝥素化合物和氨基糖及其衍生物相連,抑瘤活性顯著提高。說明糖對該類化合物的修飾,可以改變其特性,增加其活性。
惡性腫瘤細胞的惡性行為,如血襲轉移,細胞表面糖複合物的合成,聚糖結構以及細胞表面和基質中的粘附分子及其受體均與糖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細胞惡變過程中表面膜的聚糖結構有明顯變化,腫瘤細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及糖鏈結構也有類似的變化,從腫瘤細胞進入體內中的糖脂組成也和正常有顯著差別。因此研究和開發直接作用於膜水平靶點上的藥物,勢必有助於發現高效特異性抗腫瘤藥。
D-氨基葡萄糖存在於多種動物體內,是高等動物糖蛋白鏈的一個重要單糖。在蛋白多糖中組成糖鏈的單糖,大多數也帶有氨基,它們主要存在於細胞間質,細胞膜表面,軟骨組織,角膜基質,主動脈和一些滑囊粘液結構中。現已發現氨基糖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特別是對腫瘤細胞具有較好的殺傷作用而對人體正常細胞毒性很小。另外,許多研究結果表明糖苷類化合物也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和良好的藥理作用。
本發明基於上述兩方面因素,應用拼合原理,將類斑蝥素化合物與D-氨基葡萄糖或氨基葡萄糖衍生物連接起來,製備一系列類斑蝥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通過兩者相加互補,目的是提高化合物的靶向性及其生物利用度,尋找療效高,毒副作用低的新的抗腫瘤化合物,以期為臨床提供新型抗腫瘤藥物。
權利要求
1.一種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其特徵是氨基葡萄糖或它的衍生物在氨基部位與類斑蟊素化合物以醯胺鍵相連接。
2.一種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由氨基葡萄糖衍生物與類斑蟊素化合物在溶劑及脫水劑存在下室溫進行脫水偶聯反應。
3.一種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其特徵是將它用作抗癌藥物。
4.如權力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所述的反應物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羥基接有乙醯基或苯甲醯基或苄基。
全文摘要
一種抗癌類斑蟊素-氨基葡萄糖偶聯物,其特徵是由氨基葡萄糖衍生物與類斑蟊素化合物在溶劑及脫水劑存在下室溫進行脫水偶聯反應而得到。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體外抗腫瘤活性,通過兩種反應物的相加互補,提高了化合物的靶向性及機體吸收率,降低了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35/00GK1398591SQ0213540
公開日2003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2日
發明者江濤, 左代姝, 管華詩 申請人:青島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