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穿牆而過的實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21:52:5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學儀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穿牆而過的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光振動沿各個方向均勻分布的光是自然光。光振動沿著特定方向的光就是偏振光。光的偏振現象並不罕見,除了從光源的,如太陽、電燈等直接發出的光以外,通常看到的絕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穿牆而過是演示光學偏振的主要教學儀器,目前大多數科教實驗中,均採用磁裝置用以輔助科教演示,從而讓人們直觀的了解到光的偏振效果。現有技術中的穿牆而過實驗裝置,因其用於進行光傳播的管子均鉸接於支架上,在管子兩端下落過程中,容易造成管子不穩或者是與底座碰觸,導致光的演示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降低了演示的逼真性,同時也會造成設備的磨損或管子的震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穿牆而過的實驗裝置,解決了傳統的穿牆而過實驗裝置中玻璃管與底座容易碰觸的缺點,在豎支撐外側設置牆體式面層,在保證儀器操作穩定的同時提高了實驗的明顯性和逼真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穿牆而過的實驗裝置,包括底座、豎支撐、有機玻璃管和小球,所述豎支撐垂直設置在底座上平面,所述有機玻璃管橫向設置在豎支撐正面中部,所述小球設置在有機玻璃管內部,所述豎支撐正面面板設置有與面板相貼合的彈性墊,所述彈性墊中部設置有徑向貫穿與彈性墊與豎支撐的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前端設置有一透明環形帶,所述有機玻璃管橫向固定在環形帶,所述有機玻璃管內中部設置有數個偏振膜片。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支撐杆的兩端均設置有轉動軸承,所述轉動軸承坐落在豎支撐內部。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數個偏振膜片中相臨偏振膜片相互平行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豎支撐兩側分別設置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與有機玻璃管為同一中心線。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豎支撐外表面設置有磚塊式面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指出的一種穿牆而過的實驗裝置,解決了傳統的穿牆而過實驗裝置中玻璃管與底座容易碰觸的缺點,在豎支撐外側設置牆體式面層,在保證儀器操作穩定的同時提高了實驗的明顯性和逼真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穿牆而過的實驗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穿牆而過的實驗裝置,包括底座1、豎支撐2、有機玻璃管3和小球4,所述豎支撐2垂直設置在底座1上平面,所述有機玻璃管3橫向設置在豎支撐2正面中部,所述小球4設置在有機玻璃管3內部,所述豎支撐2正面面板設置有與面板相貼合的彈性墊5,所述彈性墊5中部設置有徑向貫穿於彈性墊5與豎支撐2的支撐杆6,所述支撐杆6的前端設置有一透明環形帶61,所述有機玻璃管3橫向固定在環形帶61內沿支撐杆轉動,導致小球4在有機玻璃管3內來回晃動,所述有機玻璃管3內中部設置有數個偏振膜片31,形成光的偏振,給人以視覺上的穿透感。
所述支撐杆6的兩端均設置有轉動軸承62,所述轉動軸承62坐落在豎支撐2內部,方便支撐杆6繞豎支撐2正面轉動。
所述數個偏振膜片31中相臨偏振膜片相互平行設置。
所述豎支撐2兩側分別設置有定位螺杆21,所述定位螺杆21與有機玻璃管3為同一中心線,在未做實驗的時候,利用定位螺杆21將有機玻璃管3定位,防止其轉動。
所述豎支撐2外表面設置有磚塊式面層22,具有逼真的腔體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指出的一種穿牆而過的實驗裝置,解決了傳統的穿牆而過實驗裝置中玻璃管與底座容易碰觸的缺點,在豎支撐外側設置牆體式面層,在保證儀器操作穩定的同時提高了實驗的明顯性和逼真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