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駐極絲線自動纏繞設備及其纏繞方法與流程
2023-06-14 10:25:16 2

本發明涉及三維紡織品自動成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駐極絲線自動纏繞設備及其纏繞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隨著大氣汙染的加重,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漸加強,對於空氣來說,各種工業、民用油煙氣中的灰塵和氣味,是主要的汙染物,怎樣將油煙中的灰塵和氣味去除,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現在市場上,各種淨化設備也相應出現,如靜電法、吸附法、光解法、噴淋法、溼式法等淨化設備相繼投放市場,但淨化效果均不理想。比如靜電沉積法,其開始效果很好,但隨著油汙的增加淨化效果變差,雖經常清洗,且清洗麻煩費用增大;因此需要易清洗且成本較低的駐極絲盤得到應用。而傳統的纏繞絲線平面內由圓心輻射到圓邊的絲線設備及方法的工藝是手工模式。此種加工方法,加工效率低,位置定位不準,進而影響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駐極絲線自動纏繞設備及其纏繞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駐極絲線纏繞工作效率低,定位不準確等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駐極絲線自動纏繞設備,包括儲線機構、導線機構、繞線機構和機座;儲線機構、導線機構、繞線機構依次連接並安裝在機座上;其中,儲線機構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固定安裝在機座上,第一支架上設有轉軸,轉軸的一端與第一電機相連接,轉軸上套設有線盤,線盤上設有線槽,第一電機通過轉軸帶動線盤轉動;導線機構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與機座活動連接,第二支架上設有導輪和導線鉤,導輪和導線鉤均與第二支架活動連接;繞線機構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設有轉盤,轉盤的下部與第二電機相連接,轉盤的上部設有繞環和第三電機,繞環與第三電機相連接。
所述線盤上設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環形線槽,線槽的橫截面為U形。
所述機座上設有滑槽,第二支架底部設有凸臺,凸臺與滑槽相配合。
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部連接有液壓缸,第二支架的上部設有卡槽,卡槽上設有定位孔;導線鉤的上端與卡槽相配合,導線鉤的上端對稱設有卡頭,卡頭與定位孔相配合。
所述轉盤的下部與第二電機為齒輪連接,第二電機帶動轉盤轉動。
所述繞環上對稱設有兩個連杆,一個連杆與轉盤活動連接、另一個連杆與第三電機相連接。
所述繞環上均勻設有定位槽,駐極絲線細度為0.1~2mm。
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均為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中的一種;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均與控制器相連接。
所述導線鉤是由陶瓷製成,繞環是由阻燃塑料製成。
駐極絲線自動纏繞的方法為:本發明是利用兩軸控制模式實現絲線纏繞平面內由圓心輻射到圓邊的絲線纏繞全自動設備,控制器通過控制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可以精確地控制繞環的轉動角度,駐極絲線的定位更加準確,纏繞效果更佳;多個線槽、多個導線鉤的使用,可通過控制器實現多根駐極絲線同時盤繞在繞環上。本發明結構簡單,方法巧妙,可以很好的控制繞線角度,確保繞線精度,滿足社會實際需求,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線盤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導線鉤與第二支架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繞環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4所示,一種駐極絲線自動纏繞設備,包括儲線機構1、導線機構2、繞線機構3和機座4;儲線機構1、導線機構2、繞線機構3依次連接並安裝在機座4上;其中,儲線機構1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一支架101固定安裝在機座4上,第一支架101上設有轉軸102,轉軸的一端與第一電機104相連接,轉軸上套設有線盤103,線盤103上設有線槽105,第一電機104通過轉軸102帶動線盤103轉動;導線機構2包括第二支架201,第二支架201與機座4活動連接,第二支架201上設有導輪202和導線鉤203,導輪202和導線鉤203均與第二支架201活動連接;繞線機構3包括第三支架301,第三支架301上設有轉盤302,轉盤302的下部與第二電機303相連接,第二電機帶動轉盤在水平面內轉動,轉盤302的上部設有繞環304和第三電機305,繞環304與第三電機305相連接,第三電機帶動繞環在豎直面內轉動。
進一步優選,線盤103上設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環形線槽105,線槽105的橫截面為U形,用於纏繞多組駐極絲線,可進行多根同時纏繞。
進一步優選,機座4上設有滑槽5,第二支架201底部設有凸臺,凸臺與滑槽5相配合,第二支架可在滑槽內滑動。
進一步優選,第二支架201的下部連接有液壓缸204,液壓缸推動第二支架移動。第二支架201的上部設有卡槽205,卡槽205上設有定位孔206;導線鉤203的上端與卡槽205相配合,導線鉤203的上端對稱設有卡頭207,卡頭207與定位孔206相配合,導線鉤在卡槽中滑動,並通過卡頭與定位孔固定。
進一步優選,轉盤302的下部與第二電機303為齒輪連接,第二電機303帶動轉盤302轉動。
進一步優選,繞環304上對稱設有兩個連杆306,一個連杆與轉盤302活動連接、另一個連杆與第三電機305相連接,第三電機帶動繞環在豎直面內轉動。
進一步優選,繞環304上均勻設有定位槽307,用於定位駐極絲線,駐極絲線細度為0.1~2mm。
進一步優選,第一電機104、第二電機303、第三電機305均為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中的一種;第一電機104、第二電機303、第三電機305均與控制器相連接。
進一步優選,導線鉤203是由陶瓷製成,繞環304是由阻燃塑料製成,如阻燃熱塑性聚醯亞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三氟乙烯、聚丙烯、阻燃聚乙烯、阻燃ABS等。
駐極絲線自動纏繞的方法為:儲線機構通過導線機構將駐極絲線導送至繞線機構,繞線機構通過第二電機控制繞環在水平面內的轉動,第三電機控制繞環在豎直面內的轉動,第二電機與第三電機均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通過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控制繞環上駐極絲線的間距或角度。首先當第三電機帶動繞環轉動360°,駐極絲線纏繞在繞環上,然後第二電機帶動繞環在水平面旋轉一定的設定角度,進行下一個繞環旋轉周期;如此反覆,直到完成設定纏繞形態的平面內的由圓心輻射到圓周邊上的駐極絲線平面結構即可。
實施例2:如圖1-4所示,一種自動纏繞駐極絲線設備及方法,包括細度為0.1mm的駐極絲線,第二電機控制運動角度設為0.5°,繞環單面駐極絲線根數為720根;完成駐極絲線在繞環上由圓心輻射到圓周邊的纏繞狀態。
其他結構與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如圖1-4所示,一種自動纏繞駐極絲線設備及方法,包括細度為0.5 mm的駐極絲線,第二電機控制運動角度設為0.8°,繞環單面駐極絲線根數為450根;完成駐極絲線在繞環上由圓心輻射到圓周邊的纏繞狀態。
其他結構與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如圖1-4所示,一種自動纏繞駐極絲線設備及方法,包括細度為1mm的駐極絲線,第二電機控制運動角度設為1.5°,繞環單面駐極絲線根數為240根;完成駐極絲線在繞環上由圓心輻射到圓周邊的纏繞狀態。
其他結構與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5:如圖1-4所示,一種自動纏繞駐極絲線設備及方法,包括細度為0.1mm的駐極絲線,第二電機控制運動角度設為0.5°,繞環單面駐極絲線根數為720根;完成駐極絲線在繞環上由圓心輻射到圓周邊的纏繞狀態。
對於具有PM2.5的氣體流,同時形成兩次淨化,淨化效率高。由於第一個迎風面攔截流體後,流體在兩個錐臺面內形成渦流,在第二個錐臺面後由於後部風機的靜壓為負壓,渦流流經第二個錐體面時流速低,在兩層駐極絲的作用下,淨化效率更高。
其他結構與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6:如圖1-4所示,一種自動纏繞駐極絲線設備及方法,包括細度為0.5 mm的駐極絲線,第二電機控制運動角度設為0.8°,繞環單面駐極絲線根數為450根;完成駐極絲線在繞環上由圓心輻射到圓周邊的纏繞狀態。
對於具有PM2.5的氣體流,同時形成兩次淨化,淨化效率高。由於第一個迎風面攔截流體後,流體在兩個錐臺面內形成渦流,在第二個錐臺面後由於後部風機的靜壓為負壓,渦流流經第二個錐體面時流速低,在兩層駐極絲的作用下,淨化效率更高。
其他結構與方法與實施例5相同。
實施例7:如圖1-4所示,一種自動纏繞駐極絲線設備及方法,包括細度為1 mm的駐極絲線,第二電機控制運動角度設為1.5°,繞環單面駐極絲線根數為240根;完成駐極絲線在繞環上由圓心輻射到圓周邊的纏繞狀態。
對於具有PM2.5的氣體流,同時形成兩次淨化,淨化效率高。由於第一個迎風面攔截流體後,流體在兩個錐臺面內形成渦流,在第二個錐臺面後由於後部風機的靜壓為負壓,渦流流經第二個錐體面時流速低,在兩層駐極絲的作用下,淨化效率更高。
其他結構與方法與實施例5相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