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信號次像素的液晶顯示面板布局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10:01:41
專利名稱:同信號次像素的液晶顯示面板布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panel)布局,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同信號次像素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布局。
背景技術: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以下簡稱TFT-LCD),是一種可以「有源的」對屏幕上的各個獨立的像素進行控制,再配合適當的電子元件,以產生豐富亮麗圖形的顯示器產品。由於TFT-LCD不但體積小、厚度薄、重量輕、耗能少、工作電壓低、無輻射、無閃爍,而且能直接與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整合,易於實現大規模的生產,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產品之上。舉從手機、個人數字助理、筆記型計算機及數位照相機等可攜式產品的領域,乃至於航天及醫療診斷儀器的領域其皆被拿來使用。然而,即使TFT-LCD的相關技術已漸趨成熟,如何能更加增加面板的開口率,以使光源可以充分、更有效率地投射出來而減少光源消耗在TFT液晶面板上面的比例,始終是業界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請參考圖1與圖2,圖1為一典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10的布局示意圖,圖2為圖1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10的部份剖面圖。如圖1所示,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10包括多條平行設置的掃描線12、多條與各掃描線12垂直交錯的數據線14,相鄰的各掃描線12以及相鄰的各數據線14之間分別設置有一次像素(subpixel)16。各次像素16包括一像素電極18以及一儲存電容22。儲存電容22包括一下電容電極24、一電容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以及一上電容電極26,位於儲存電容22上方的像素電極18經由一接觸孔28來與儲存電容22串聯,以形成所謂的液晶單元(liquid crystalcell)。各次像素16還包括一薄膜電晶體32,薄膜電晶體32又包括一柵極34電連接於多條掃描線12其中之一、一漏極36經由一接觸孔38電連接於像素電極18,以及一源極42電連接於多條數據線14其中之一。
請對照圖2的剖面圖,圖2左邊的部份為薄膜電晶體32的剖面圖,而圖2右邊的部份為儲存電容22的剖面圖。如圖2所示,薄膜電晶體32由下而上包括柵極34、一覆蓋住柵極34的第一介電層44、一半導體層46、二摻雜半導體層48、源極42以及漏極36。儲存電容22由下而上則包括下電容電極24、用來作為電容介電層的第一介電層44以及上電容電極26。一第二介電層52覆蓋住薄膜電晶體32以及儲存電容22,像素電極18設置於第二介電層52的表面,並經由第二介電層52中的接觸孔28被電連接至儲存電容22的上電容電極26,以及第二介電層52中的接觸孔38被電連接至漏極36。
當上述的基本布局被應用於實際的產品時,圖1中的各次像素16便可能為不同顏色的次像素,例如分別為紅色、藍色以及綠色次像素,以由此三色的次像素拼接成一個彩色像素,進而達到均勻混合紅藍綠三色光的目的。然而,這樣簡單規律的結構,卻往往不適用於一些特殊的設計。請參考圖3,圖3為現有一特殊設計的布局60的布局示意圖。如圖3所示,布局60為一種狹長的藍色次像素62穿插於紅色次像素64以及綠色次像素66之間的布局方式,以上視圖來看,就好像是把藍色次像素62穿插於由紅色次像素64與綠色次像素66所構成的西洋棋盤結構中。此種布局的目的是在改善一般較粗的藍色次像素容易產生暗線的問題,故將其分為兩個狹長的藍色次像素62並穿插於紅色次像素64以及綠色次像素66之間,而於操作時,各紅色次像素64分別接收一數據信號SR,各綠色次像素66分別接收一數據信號SG,但每兩個藍色次像素62事實上是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SB。
由於每兩個藍色次像素62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SB的緣故,因此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SB的藍色次像素62並不需要分別對應至一數據線,若能讓每兩個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SB的藍色次像素62共享一數據線,將可節省下可觀的布局面積,進而增加面板的開口率。這意味著,如圖1所示的各次像素16分別對應至一數據線14的典型布局方式,便完全不再適用。當然,由於布局方式依實際的需要,種類繁多,各次像素分別對應至一數據線的典型布局方式不僅不適用於布局60,也不適用於任何其它不同的次像素接收同一信號的布局方式。
因此,如何能發展出一種新的布局,其應用於任何包括有不同的次像素接收同一信號的布局時,可以減少數據線的數量,並進而增加面板的開口率,使光源的利用更有效率,並能妥善處理好因數據線數量減少所衍生的跨接問題,使畫質仍能保持優良,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同信號次像素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布局,以改善前述的缺失。
依據本發明的目的,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的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包括平行設置的一第一掃描線以及一第二掃描線,以及多個像素沿著該第一掃描線依序設置於該第一掃描線以及該第二掃描線之間,且各該像素均包括多個次像素。其中至少一該次像素中兩不相鄰的一第一像素電極以及一第二像素電極延伸至該第二掃描線的上方以電連接該第一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像素電極。
由於本發明的布局方式利用跨線來電連接原本被分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使一條數據線得以同時傳送信號給此兩部份,進而節省一條數據線的布局面積。因此,不僅可以減少數據線的數量,也因而增加面板的開口率,使光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同時仍能保持優良的畫質。應用本發明的布局方式於任何包括有不同的次像素接收同一信號的布局時,將可以生產出具有高布局面積利用率、高開口率以及優良光源利用率的液晶顯示面板。
圖1為一典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圖。
圖2為圖1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的部份剖面圖。
圖3為現有一特殊設計布局的布局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一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一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一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一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一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一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的布局示意圖。
簡單符號說明10、100、200、300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12掃描線14、134、138、244、248、338、344、426、428、526、528、726、728數據線16、108、112、114、208、212、214、314、408、412、414、508、512、514,708、712、714次像素18、122、124、128、222、224、228、422、522、722像素電極22、116、118、126、216、218、226 儲存電容24、236 下電容電極26、242 上電容電極28、38、238 接觸孔32、136、142、246、252、342、436、438、536、538、736、738 薄膜電晶體34柵極36源極42漏極44第一介電層46蝕刻停止層 48摻雜半導體層52第二介電層 60特殊設計布局62藍色次像素 64紅色次像素66綠色次像素102、202、402、502、702 第一掃描線104、204、404、504、704 第二掃描線106、206、406、506、706 像素232透明導電層 234 區塊400、500、700 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416、516、716 共享電極418、424、518、524、718、724 連接電極432、532、732 導電層434、534 第一接觸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考圖4,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一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100的布局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1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第一掃描線102以及一第二掃描線104,多個像素106沿著第一掃描線102依序設置於第一掃描線102以及第二掃描線104之間,且各像素106均包括多個次像素108、112、114。雖然次像素112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但因為實際的需要,被切割為兩個部份。次像素108、114中又分別包括一儲存電容116、118以及一像素電極122、124,而次像素112中則包括二儲存電容126以及二像素電極128。由於兩不相鄰的像素電極128延伸至第一掃描線102的上方,而各像素電極122、124、128均為一透明導電材料,因此通過二像素電極128的電連接,在結構上原本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112,便成為了一個電連接在一起的結構。
當然,在這樣的布局方式之下,並不需要針對次像素112的兩個部份分別配置一數據線134,只要共享一條數據線134以及搭配一與其相連的薄膜電晶體136,就可以順利驅動次像素112的兩個部份。也就是說,借著兩不相鄰的像素電極128在第一掃描線102的上方跨橋,可以省下一條數據線的布局面積。而次像素114則是如現有技術般,由設置於其左側的一數據線138以及一與其相連的薄膜電晶體142來驅動。值得注意的是,於圖4中次像素112的兩個部份之間設置有一個次像素114,但視實際的需要,設置於次像素112的兩個部份之間的次像素種類以及數量,也可以有所不同。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100中的第二掃描線104分別電連接至各薄膜電晶體136、142,以用來傳遞信號至各次像素108、112、114,由於第一掃描線102於接收一信號之後,第二掃描線104才依照視頻信號的時序於下一周期接收信號,因此相對而言,跨線於第一掃描線102之上時,對各次像素108、112、114的影響程度較小。另外,上述的各第一、二掃描線102、104、各像素106、各薄膜電晶體136、142以及各與第一、二掃描線102、104垂直交錯的數據線134、138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100的一下基板(未顯示於圖中)的表面。
請參考圖5,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一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200的布局示意圖。如圖5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2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第一掃描線202以及一第二掃描線204,多個像素206沿著第一掃描線202依序設置於第一掃描線202以及第二掃描線204之間,且各像素206均包括多個次像素208、212、214。雖然次像素212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但因為實際的需要,被切割為兩個部份。次像素208、214中又分別包括一儲存電容216、218以及一像素電極222、224,而次像素212中則包括二儲存電容226以及二像素電極228,各像素電極222、224、228設置於各儲存電容216、218、226的上方。由於一透明導電層232設置於次像素214的儲存電容218的正上方,並與次像素214的像素電極224不相連,因此透明導電層232將可以在不短路像素電極224的情形之下,電連接二像素電極228。
又由於次像素214的像素電極224包括至少二區塊234,且各區塊234經由設置於次像素214的儲存電容218的一上電容電極236以及像素電極224之間的一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內的多個接觸孔238被電連接至上電容電極236(也就是其它區塊),因此,像素電極224即使原本已被切割為兩個區塊234,也可以被視為一個電連接在一起的結構。如此一來,既可以使透明導電層232不短路像素電極224,又可以電連接二像素電極228。另外,各儲存電容216、218、226包括一共享的下電容電極242,平行設置於第一掃描線202以及第二掃描線204之間。
當然,在這樣的布局方式之下,並不需要針對次像素212的兩個部份分別配置一數據線244,只要共享一條數據線244以及搭配一與其相連的薄膜電晶體246,就可以順利驅動次像素212的兩個部份。也就是說,借著兩不相鄰的像素電極228在儲存電容218的上方跨橋,可以省下一條數據線的布局面積。而次像素214則是如現有技術般,由設置於其左側的一數據線248以及一與其相連的薄膜電晶體252來驅動。值得注意的是,於圖5中次像素212的兩個部份之間設置有一個次像素214,但視實際的需要,設置於次像素212的兩個部份之間的次像素種類以及數量,也可以有所不同。另外,上述的各第一、二掃描線202、204、各像素206、各薄膜電晶體246、252以及各與第一、二掃描線202、204垂直交錯的數據線244、248設置於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200的一下基板(未顯示於圖中)的表面。
以上兩個實施例中,雖然都提出了可行的布局方法,但是卻也衍生了新的疑慮。當透明導電層跨橋於掃描線或是儲存電容之上以電連接被分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112、212時,也會跨過數據線138、248,此時,透明導電層、數據線138、248與設置於它們之間的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將會產生不預期的電容,進而增加跨越幹擾(cross talk)的機會,以及造成額外的數據線負載(data line loading)。為了解決上述的疑慮,另一種布局方式於是應運而生。
請參考圖6,圖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一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300的布局示意圖。如圖6所示,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例的唯一不同處在於用來驅動次像素314的數據線338以及薄膜電晶體342,被設置於位於右邊的次像素312相反於次像素314的一側,而非次像素314的左側。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第一、二實施例中,因透明導電層跨過數據線138、248時,易增加跨越幹擾以及造成數據線負載的問題。只是在這種布局方式之下,右邊的次像素312相反於次像素314的一側將會有兩條數據線338、344緊鄰的狀況,於實際實施時,必需特別注意線寬與間隔的設計以儘量避免影響成品率。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在第一實施例或是第三實施例中(請參考圖4以及圖6),優選地在透明導電層的下方,設置一有機薄膜,除了可以徹底降低透明導電層與數據線間的幹擾,亦可以降低掃描線的負載(scan line loading)。同樣地,第二實施例(請參考圖5)中用來驅動次像素214的數據線248以及薄膜電晶體252亦可能設置於位於右邊的次像素212相反於次像素214的一側。
本發明的布局方式亦可以應用於所謂的橫向電場切換(IPS)液晶顯示面板。請參考圖7,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一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400的布局示意圖。如圖7所示,本發明的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4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第一掃描線402、一第二掃描線404,以及多個分別包括多個次像素408、412、414的像素406,各像素406沿著第一掃描線402依序設置於第一掃描線402以及第二掃描線404之間。各次像素408、412、414均包括多個共享電極416,且各共享電極416被一連接電極418所連接,多個像素電極422,各像素電極422與各共享電極416交錯設置,並被一連接電極424所連接,一第一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設置於各共享電極416、連接電極418以及各像素電極422、連接電極424之間。各共享電極416以及連接電極418為一第一材料,各像素電極422以及各連接電極424為一第二材料。依照製作流程的不同,第一材料為一第一金屬材料,而第二材料為一第二金屬材料;或是第一材料為一第一透明導電材料,而第二材料為一第二透明導電材料。此外,一第二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設置於各共享電極416、連接電極418、各像素電極422、連接電極424、各掃描線402、404以及多條數據線426、428的上方。
雖然次像素412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但因為實際的需要,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由於兩不相鄰的連接電極424被一導電層432所電連接,在結構上原本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412,便成為了一個電連接在一起的結構。導電層432橫跨於各連接電極424的上方,並經由多個設置於第二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中的第一接觸孔434被電連接至至少二連接電極424。導電層432依照實際需要以及製作流程的不同,包括一金屬或是一透明導電材料。設置於次像素412的兩個部份間的次像素414,由一設置於其左側的數據線426以及一與數據線426相連的薄膜電晶體436所驅動。而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412均由一設置於次像素412相反於次像素414的一側的數據線428以及一與數據線428相連的薄膜電晶體438所驅動。
當然,在這樣的布局方式之下,並不需要針對次像素412的兩個部份分別配置一數據線428,只要共享一條數據線428以及搭配一與其相連的薄膜電晶體438,就可以順利驅動次像素412的兩個部份,並可以省下一條數據線的布局面積。值得注意的是,於圖7中次像素412的兩個部份之間設置有一個次像素414,但視實際的需要,設置於次像素412的兩個部份之間的次像素種類以及數量,也可以有所不同。另外,上述的各第一、二掃描線402、404、各像素406、各薄膜電晶體436、438以及各與第一、二掃描線402、404垂直交錯的數據線426、428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400的一下基板(未顯示於圖中)的表面。同時,用來驅動次像素414的數據線426以及薄膜電晶體436亦可能設置於位於右邊的次像素412相反於次像素414的一側(與圖6雷同)。
請參考圖8,圖8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一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500的布局示意圖。如圖8所示,本發明的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5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第一掃描線502、一第二掃描線504,以及多個分別包括多個次像素508、512、514的像素506,各像素506沿著第一掃描線502依序設置於第一掃描線502以及第二掃描線504之間。各次像素508、512、514均包括多個共享電極516,且各共享電極516被一連接電極518所連接,多個像素電極522,各像素電極522與各共享電極516交錯設置,並被一連接電極524所連接,一第一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設置於各共享電極516、連接電極518以及各像素電極522、連接電極524之間,一第二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設置於各共享電極516、連接電極518、各像素電極522、連接電極524、各掃描線502、504以及多條數據線526、528的上方。
雖然次像素512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但因為實際的需要,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由於兩不相鄰的連接電極524被一導電層532所電連接,在結構上原本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512,便成為了一個電連接在一起的結構。導電層532經由多個設置於第二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中的第一接觸孔534被電連接至至少二連接電極524,同時部分的導電層532設置於第一掃描線502的上方。
導電層532依照實際需要以及製作流程的不同,包括一金屬或是一透明導電材料。設置於次像素512的兩個部份間的次像素514,由一設置於其左側的數據線526以及一與數據線526相連的薄膜電晶體536所驅動。而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512均由一設置於次像素512相反於次像素514的一側的數據線528以及一與數據線528相連的薄膜電晶體538所驅動。本實施例的其餘部份與第四實施例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用來驅動次像素514的數據線526以及薄膜電晶體536亦可能設置於位於右邊的次像素512相反於次像素514的一側(與圖6雷同)。
請參考圖9,圖9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一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700的布局示意圖。如圖9所示,本發明的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700包括平行設置的一第一掃描線702、一第二掃描線704,以及多個分別包括多個次像素708、712、714的像素706,各像素706沿著第一掃描線702依序設置於第一掃描線702以及第二掃描線704之間。各次像素708、712、714均包括多個共享電極716,且各共享電極716被一連接電極718所連接,多個像素電極722,各像素電極722與各共享電極716交錯設置,並被一連接電極724所連接。雖然次像素712接收同一個數據信號,但因為實際的需要,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由於兩不相鄰的連接電極724被一導電層732所電連接,在結構上原本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712,便成為了一個電連接在一起的結構,而部分的導電層732設置於第一掃描線702的上方。但導電層732亦有可能不設置於第一掃描線702的上方。
各共享電極716、各像素電極722、各連接電極718、724以及導電層732為一透明導電材料,並經由一次的蝕刻工藝所製作完成。在這種情況之下,設置於次像素712的兩個部份間的次像素714,只能由一設置於位於右邊的次像素712相反於次像素714的一側的數據線726以及薄膜電晶體736所驅動,而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712均由一設置於次像素712相反於次像素714的一側的數據線728以及一與數據線728相連的薄膜電晶體738所驅動。
此外,也可以在各共享電極716、連接電極718、各像素電極722、連接電極724、各掃描線702、704以及各數據線726、728的上方設置一第二介電層(未顯示於圖中),再利用第五實施例(請參考圖8)中設置接觸孔於第二介電層之中的方法,來將導電層732電連接至連接電極724,而導電層732為一金屬或是一透明導電材料。在這種情況之下,用來驅動次像素714的數據線726以及薄膜電晶體736的設置方式,則不限於一種。或甚至於可以利用第六實施例(請參考圖9)中的方法,設置多個電極於第一掃描線702的上方,再使導電層732電連接至至少二電極,以加強被切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712的電連接,而電極為一透明導電材料,並於製作各共享電極716、連接電極718、各像素電極722、連接電極724時同時製作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第五以及第六實施例中,部份的導電層532、732分別設置於第一掃描線502、702之上,因此必須要考慮到掃描線負載的問題。但於本發明的布局方法中,分別電連接至各薄膜電晶體的第二掃描線504、704,於第一掃描線502、702接收一信號之後,才依照信號的時序於下一周期接收信號,因此相對而言,跨線於第一掃描線502、702之上時,所造成的影響程度較小。
簡而言之,本發明的布局方式是通過跨線的方法,來電連接原本被分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使一條數據線得以同時傳送信號給此兩部份,進而節省一條數據線的布局面積。應用本發明的布局方式於任何包括有不同的次像素接收同一信號的布局時,將可以生產出具有高布局面積利用率、高開口率以及優良光源利用率的液晶顯示面板。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布局方式是利用跨線來電連接原本被分割為兩個部份的次像素,使一條數據線得以同時傳送信號給此兩部份,進而節省一條數據線的布局面積。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減少數據線的數量,也因而增加面板的開口率,使光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同時仍能保持優良的畫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凡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掃描線以及第二掃描線;以及多個像素沿著該第一掃描線依序設置於該第一掃描線以及該第二掃描線之間,且各該像素均包括多個次像素;其中該次像素中兩不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以及第二像素電極的其中之一延伸至該第二掃描線的上方以電連接該第一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像素電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液晶顯示面板之中包括第一次像素包括該第一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像素電極,以及至少有一第二次像素設置於該第一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像素電極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次像素之間並未設置有任何的各該數據線,且該第二次像素由設置於該第一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次像素間的第一數據線以及與該第一數據線相連的第一薄膜電晶體所驅動。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次像素之間並未設置有任何的各該數據線,且該第一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次像素之間並未設置有任何的各該數據線。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次像素由設置於該第二像素電極相反於該第二次像素的一側的第一數據線以及與該第一數據線相連的第一薄膜電晶體所驅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次像素由設置於該第一像素電極相反於該第二次像素的一側的第二數據線以及與該第二數據線相連的第二薄膜電晶體所驅動。
7.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掃描線以及第二掃描線;以及多個分別包括多個次像素的像素,各該像素沿著該第一掃描線依序設置於該第一掃描線以及該第二掃描線之間,各該次像素均包括多個共享電極;以及多個像素電極,各該像素電極與各該共享電極交錯設置,並被至少一連接電極所連接;其中二不相鄰的第一連接電極以及第二連接電極被導電層所電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液晶顯示面板為橫向電場切換液晶顯示面板,各該掃描線、各該像素以及多條與各該掃描線垂直交錯的數據線設置於該液晶顯示面板的下基板的表面。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共享電極為第一材料,各該像素電極以及各該連接電極為第二材料。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導電層橫跨於各該連接電極的上方。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導電層包括金屬或是透明導電材料。
12.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包括平行設置的二掃描線;以及多個像素,各該像素沿著各該掃描線依序設置於各該掃描線之間,各該像素均包括多個次像素,且各該次像素分別包括至少一儲存電容,以及至少一像素電極設置於該儲存電容的上方;其中至少一該次像素中兩不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以及第二像素電極之間設置有至少一第一次像素,導電層設置於該第一次像素的該儲存電容的正上方並與該第一次像素的該像素電極不相連,以電連接該第一像素電極以及該第二像素電極。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次像素的該像素電極包括至少二區塊,且該導電層與各該區塊不相連。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區塊經由該第一次像素的該儲存電容的上電容電極被電連接至其它區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包括平行設置的一第一、第二掃描線,以及多個像素沿該第一掃描線依序設置於該第一、第二掃描線之間,各該像素均包括多個次像素。至少一該次像素中兩不相鄰的一第一、第二像素電極延伸至該第二掃描線的上方以電連接該第一、第二像素電極。
文檔編號G09G3/36GK101038381SQ20061006787
公開日2007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13日
發明者楊明達, 石明家, 吳昭文 申請人: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