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切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05:45:51 3
模切設備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模切設備,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模架和模具,以及用於驅動模架的第一驅動源,該第一驅動源用於驅動模架在第一方向上運動,該模具同時與模架、機架活動連接設置,該模切設備還包括用於驅動模具的第二驅動源,所述第二驅動源用於驅動模具相對模架、機架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運動。該模切設備可移動地對料帶進行加工,相對於現有技術,可節省料帶停止等待的時間,因此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外在第二方向上僅通過移動模具的方式可減少移動部件的重量,移動可更靈活,進一步提升了效率。
【專利說明】模切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移動地對料帶等材料進行衝切的模切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自動化生產線中,常常需要對工件進行機械加工。例如對條形鋼帶或者其他類似料帶的衝切。在現有的衝壓加工系統中,包括衝壓機構和驅動機構,驅動機構用於帶動鋼帶移動,衝壓機構用於在鋼帶上衝孔並將衝孔後的鋼帶切斷。該一工作過程由如下步驟來實現:首先由驅動機構帶動鋼帶移動至加工位置,然後停機,再由衝壓機構對鋼帶進行衝壓加工和切斷,衝壓加工後驅動機構重啟,再將下一段鋼帶移動至加工位置,進行下一段鋼帶的衝壓加工和切斷。
[0003]然而這種加工方式每次切斷需要先停機,使鋼帶移動到加工位置後,才能對鋼帶進行再次衝壓加工,加工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更高加工效率的模切設備。
[0005]一種模切設備,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模架和模具,以及用於驅動模架的第一驅動源,該第一驅動源用於驅動模架在第一方向上運動,該模具同時與模架、機架活動連接設置,該模切設備還包括用於驅動模具的第二驅動源,所述第二驅動源用於驅動模具相對模架、機架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運動。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模架包括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的導柱以及與導柱活動連接的隨動座,所述第一驅動源與隨動座連接用於驅動隨動座運動。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模具與隨動座活動連接。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隨動件,所述隨動件活動設置在所述隨動座上,所述隨動件與所述模具連接。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隨動件包括支架、轉動設置在支架上的隨動輪,以及固定設置在支架上的止動塊,所述隨動輪可滾動地設置在隨動座上,所述止動塊與所述模具連接。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組件與相互配合的下模組件,所述上模組件與所述止動塊連接,所述下模組件與機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源用於驅動所述隨動件及模具在第二方向上運動,所述第一驅動源用於驅動所述隨動座、隨動件及模具的上模組件在第一方向上運動。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隨動件還包括設置在止動塊與支架之間的支撐塊,以及與支撐塊固定連接的止動螺釘,所述止動螺釘與止動塊嵌入式連接。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架包括支杆及與支杆連接的支板,所述導柱設置在支板上。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驅動源設置在機架上。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模切設備在對料帶等材料進行衝切等加工時,料帶沿第二方向以一定速度從模具中穿過並持續運動,第二驅動源驅動模具跟隨料帶一起運動,當模具的速度與料帶的速度一致時,第一驅動源驅動模架在第一方向上運動,由此帶動模具的相關部件也在弟一方向上運動,從而完成對從I旲具中芽過的料帶的衝切加工。完成衝切後,弟一驅動源帶動模架與模具的相關部件沿第一方向返回原位,第二驅動源也帶動模具沿第二方向返回原位,等待下一次衝切加工。如此反覆循環,則可對持續運動的料帶進行加工,相對於現有技術,可節省料帶停止等待的時間,因此提高了加工效率。
[0015]另一方面,由於該實用新型提供的模切設備通過在第二方向上移動模具來跟隨料帶的運動,並沒有帶動模架等其他結構在第二方向上移動,因此僅通過移動模具的方式可減少移動部件的重量,移動可更靈活,進一步提升了效率。
[0016]再者,該實用新型提供的模切設備通過在第二方向上可移動地設置模具,可使模具相對料帶運動,由此不但適合跟隨料帶運動,使模具移動到加工位置對料帶進行加工,也可相對靜止的料帶運動,使模具移動到料帶的加工位置進行加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模切設備的部分結構的主視圖。
[0018]圖2為圖1的側視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模切設備的模具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0021]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0022]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23]請參考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模切設備包括機架10,設置在機架10上的模架20和模具30,用於驅動模架20的第一驅動源40,以及用於驅動模具30的第二驅動源(圖未示)。該第一驅動源40用於驅動模架20在第一方向上運動,在圖1和圖2中,第一方向為上下方向。該模具30同時與模架20、機架10活動連接設置,該第二驅動源用於驅動模具30相對模架20、機架10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運動。在圖1和圖2中,第二方向為左右方向。
[0024]在一實施例中,利用該模切設備對料帶等材料進行衝切等加工時,料帶沿第二方向(圖1、圖2中的左右方向)以一定速度從模具30中穿過並持續運動,第二驅動源驅動模具30跟隨料帶一起運動,當模具30的速度與料帶的速度一致時,第一驅動源40驅動模架20在第一方向上運動,由此帶動模具30的相關部件也在第一方向上運動,從而完成對從模具30中穿過的料帶的衝切加工。完成衝切後,第一驅動源40帶動模架20與模具30的相關部件沿第一方向返回原位,第二驅動源也帶動模具30沿第二方向返回原位,等待下一次衝切加工。如此反覆循環,則可對持續運動的料帶進行加工,相對於現有技術,可節省料帶停止等待的時間,因此提聞了加工效率。
[0025]下面再結合圖1、圖2和圖3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圖1和圖2中沒有示出模具30,而在圖3中示出了一實施例中的模具30的具體結構。
[0026]該機架10可以是常見的架體結構,也可以是根據工廠的具體加工需求,與其他設備整合設置的一個固定支撐用的構件。在一實施例中,機架10包括支杆101及與支杆101連接的支板102。支杆101的數量可以是三個,四個或者更多個,用於支撐固定支板102。支杆101可以固定在地面,支板102固定在支杆101上並與地面平行間隔一定距離。支板102上可用於固定設置第一驅動源40等其他構件。
[0027]所述模架20包括固定設置在機架10上的導柱201以及與導柱201活動連接的隨動座202。具體地,該導柱201為設置在支板102上的柱狀結構。該導柱201可以是三根、四根或者更多根。隨動座202穿設在這些導柱201上,並可沿第一方向(圖1和圖2中為上下方向)運動。
[0028]所述第一驅動源40設置在機架10的支板102上。所述第一驅動源40與隨動座202連接用於驅動隨動座202運動。該第一驅動源40包括電機401以及與電機401連接的輸出軸402。所述輸出軸402用於帶動隨動座202沿第一方向運動。在一實施例中,該輸出軸402可以採用凸輪軸的形式,與隨動座202相連,當輸出軸402轉動時,隨動座202可根據凸輪的輪廓以一定周期在第一方向上往復運動。在支板102上還設置一連接塊403用於轉動連接所述輸出軸402。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驅動源40還可以採用其他類型的動力機構與傳動機構,例如氣缸等用於帶動隨動座202沿第一方向運動。
[0029]如圖3所示,所述模具30包括上模組件31和相互配合的下模組件32。料帶從模具30的上模組件31和下模組件32之間穿過。上模組件31和下模組件32穿設在定位柱34上並可相對運動,藉助設置在內部的衝切等模具構造對料帶進行加工。
[0030]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上模組件31包括上模311,上模固定塊312,上模氣缸313,上固定板314,上壓板315。所述上模311和上模氣缸313分別固定在上模固定塊312的上下兩側,上模氣缸313驅動上模211上下移動。該上模氣缸313可與隨動座202連接,該下模組件32可連接設置在機架10上。當隨動座202沿第一方向運動時,則可使上模組件31也沿第一方向相對下模組件32運動。所述上模311下端面與上壓板315平齊,所述上壓板315與上固定板314通過固定的方式連接。
[0031]所述下模組件32包括下模321,下模固定塊322,下壓板323,下固定板324。所述下模321固定在下模固定塊322上,其上端面與下壓板323平齊,所述下壓板323與下固定板324通過固定的方式連接。
[0032]優選的,所述上模組件31和下模組件32之間可設置兩個及以上模切組件,由此可同時對兩根或多根料帶進行加工。
[0033]該模具30通過設置一隨動件33與隨動座202達成活動連接。具體地,該隨動件33活動設置在隨動座202上。
[0034]該隨動件33包括支架331、轉動設置在支架331上的隨動輪332,以及固定設置在支架331上的止動塊333。所述隨動輪332滾動設置在隨動座202上,所述止動塊333與所述模具30連接。具體地,該止動塊333可與模具30的上模組件31連接。
[0035]該隨動座202具有一導板203,用於滾動設置隨動輪332。隨動輪332可沿著該導板203滾動。
[0036]優選地,該支架331可設置呈U形,且隨動輪332呈兩排相對的設置在支架331的兩側。兩排隨動輪332之間夾設所述導板203。為減小移動帶來的誤差,可設置同側的兩排隨動輪332之間的間距為導板203的厚度。
[0037]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隨動件33還包括設置在止動塊333與支架331之間的支撐塊334,以及與支撐塊334固定連接的止動螺釘(圖未示),所述止動螺釘與止動塊333嵌入式連接。
[0038]所述模具30與機架10的活動連接方式,可以跟模具30與模架20的活動連接方式相同,例如在機架10的相應結構處及模具30的下模組件32之間設置相應的滑輪、滑軌配合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在下模組件32與機架10之間設置相互配合的滑塊與滑軌結構形成滑動連接。
[0039]所述第二驅動源可以設置在地面,也可以整合設置在機架10上。例如在機架10的相應位置還增設另一支板,將第二驅動源固定在該另一支板上。第二驅動源可以是直線電機,或者其他類型的動力,用以與模具30相連,並帶動模具30沿第二方向(圖1、圖2中為左右方向)運動。
[0040]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模切設備在工作時,料帶從模具30的上模組件31和下模組件32之間穿過並以一定速度持續運行。第二驅動源通過驅動模具30,使模具30的下模組件32相對機架10沿第二方向運動,同時由於隨動件33與上上模組件31的連接,也會使模具30的上模組件31以及隨動件33相對模架20的隨動座202沿第二方向運動,具體表現為隨動輪332沿著導板203滾動。當模具30的運動速度與料帶的運動速度一致時,第一驅動源40帶動隨動座202以及隨動件33、模具30的上模組件31相對下模組件32沿第一方向運動,從而對上模組件31、下模組件32之間的料帶進行加工。加工完畢後,第一驅動源40和第二驅動源分別使模具30、模架20等結構回到原位,等待下一次加工。如此往復循環,達成連續對料帶進行加工,而無需停機的功效,大大提升料帶的加工效率。
[0041]另一方面,由於該實用新型提供的模切設備通過在第二方向上移動模具30來跟隨料帶的運動,並沒有帶動模架20等其他結構在第二方向上移動,因此僅通過移動模具30的方式可減少移動部件的重量,移動可更靈活,進一步提升了效率。
[0042]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切設備,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模架和模具,以及用於驅動模架的第一驅動源,該第一驅動源用於驅動模架在第一方向上運動,其特徵在於,該模具同時與模架、機架活動連接設置,該模切設備還包括用於驅動模具的第二驅動源,所述第二驅動源用於驅動模具相對模架、機架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模架包括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的導柱以及與導柱活動連接的隨動座,所述第一驅動源與隨動座連接用於驅動隨動座運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切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與隨動座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切設備,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隨動件,所述隨動件活動設置在所述隨動座上,所述隨動件與所述模具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切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隨動件包括支架、轉動設置在支架上的隨動輪,以及固定設置在支架上的止動塊,所述隨動輪可滾動地設置在隨動座上,所述止動塊與所述模具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切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包括上模組件與相互配合的下模組件,所述上模組件與所述止動塊連接,所述下模組件與機架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源用於驅動所述隨動件及模具在第二方向上運動,所述第一驅動源用於驅動所述隨動座、隨動件及模具的上模組件在第一方向上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切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隨動件還包括設置在止動塊與支架之間的支撐塊,以及與支撐塊固定連接的止動螺釘,所述止動螺釘與止動塊嵌入式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2-7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模切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架包括支杆及與支杆連接的支板,所述導柱設置在支板上。
9.根據權利要求2-7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模切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驅動源設置在機架上。
【文檔編號】B21D28/14GK204108098SQ201420469808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8日
【發明者】徐世晶, 何愛彬 申請人:深圳市贏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