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結局誰死了(瞄準大結局不過癮)
2023-06-06 05:21:22 1
11月16日晚間,嘰嘰喳喳一個多月的《瞄準》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在我方和「水母組」一通快節奏的攻防戰之後,池鐵城最終化為灰燼,只留下了一個帽子。最後關頭,秦鶴年發表講話,最終阻止了一場浩劫。
蘇文謙這邊,救下了小雪,秦紫舒也好了過來,只可惜最後歐陽還是下線了。
小編看完大結局,第一反應是,既然秦紫舒在廢墟中都能醒過來,那為什麼擊中歐陽的那一槍,難道不能打偏離要害位置呢?這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除非編劇不想讓蘇文謙他們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
而且,不單單這一點,小編簡單捋一捋大結局的這2集,真是不能細究。這大結局的噪點還真不止這一個,粗略一想,至少3處細節存在嚴重的邏輯漏洞,一旦認真起來,這快節奏的大結局也不那麼香了!
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簡單分享下,介意的小夥伴慎看!
最後這兩集,因為莊廷鳳誤傳消息,導致廖傑做出了炸堤的決定,但是又因為誤會解除的緣故,如果想要讓第十兵團相信並且了解秦鶴年的想法,我方最終做出了讓秦鶴年親自講話,以廣播的形式向廖傑發布消息。
於是,雙方之間最後的攻防戰,也最終圍繞秦鶴年去電臺講話展開。
為此,蘇文謙制定的再一次以假亂真的「替身」計劃,咱們就不吐槽了,從一開始到現在,《瞄準》中至少出現了三次這樣的計劃,57集的長度,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說實話,看到這段劇情的時候,小編瞬間就對這個理由產生了興趣。心想,不對啊,假如秦鶴年可以通過廣播這種形式安撫第十兵團的話,那為什麼不早用?何必讓莊廷鳳來這麼一遭?
接連下線了多位我方人士,就連絕對女一號歐陽湘靈(楊採鈺飾)都沒有跟上最後的大團圓結局,這未免有點邏輯不通啊,說是「劇情殺」怕是一點都不為過吧!
小編越想越不對勁,貌似第56集一開始,就是歐陽的錄音吧,既然歐陽能錄音,那為什麼不讓秦鶴年也錄一段音給電臺發過去播呢?這也是個方法吧!
而且,不僅僅可以錄一段音,他還可以同時錄兩段音,讓兩家電臺同時播放,就算「水母組」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同時搗毀這兩家電臺吧,豈不是完美計劃?
再或者,都在松江市內,偷懶一點,秦鶴年也可以打個電話,直接話筒對著電話不就行了?如果音質不好,技術人員稍微技術處理下應該沒問題吧!
一旦有了廣播可以這樣操作之後,《瞄準》的大結局從開頭就不香了!
在最終的大決戰中,「水母組」全員下線,對於這個結局,在拍手稱快的同時,小編也審視了這三個角色最終的不同結局。單稜最終依然執行了師父池鐵城的命令,屬於愚忠。
而池鐵城最後都沒有絲毫的悔改,執迷不悟。
反而,一直冷血的李北筏,最後展現了他痴情的一面,在得知單稜死後,神情恍惚,被蘇文謙擊傷。然後,在得知池鐵城依然關心任務後,質問池鐵城「你自己怎麼不去死」,把槍口對準了師父,無奈最終被池鐵城一槍擊斃。
這三個人的結局,乍看起來,李北筏的結局應該是最好的,但是稍微看下劇情,又不開心了。
其中,單稜中了槍傷之後,幾個小時後,狀態更好,咱們姑且不提。
如果小編沒有記錯的話,此前李北筏得知單稜死後,神情恍惚,這時候蘇文謙給了他一槍。按說這時候,以蘇文謙的水準,難道不該一槍中眉心嗎?怎麼這時候,反而擊中了其他部位?
與此同時,池鐵城卻是一槍擊中李北筏眉心。
同是神槍手,蘇文謙還要高池鐵城一層,這一前一後的不同,大結局從中間也不香了!
3:池鐵城(陳赫飾)玩索道邏輯不通在大結局的最後一戰中,池鐵城以為完成了任務,要坐索道逃跑。這時候,蘇文謙趕了上來,兩人來了一波談話。蘇文謙為了逼對手出破綻,用「激將法」刺激池鐵城!
「你還一直說你是狙擊之神,太可笑了吧!你連個狙擊手都不配當。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在乎你,你根本就不重要,所以你要靠不停地完成任務,這是你尋找存在感的一個藉口,你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這段話一出,也是極大傷害了池鐵城的自尊心,魯莽地玩起了索道。
最終,經過蘇文謙憑藉一套007式樣的操作,用短弓擊中池鐵城手臂,然後在空中救下小雪的同時,拿出狙擊槍擊中了池鐵城身上的炸彈,最終池鐵城灰飛煙滅。
同樣,為啥炸彈炸不爛帽子,咱們還是不提,就說一說這個操作的邏輯。
一直追劇的觀眾們都知道,蘇文謙和池鐵城都是神槍手,兩個人可以同時開槍,遠距離擊中同一個彈孔,進而穿透防彈玻璃。有這樣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指哪裡打哪裡。
當時池鐵城用繩子放上索道上面,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動作慢得跟烏龜爬一樣。池鐵城又沒拿槍,那時候蘇文謙要麼一槍打斷池鐵城拿繩子的手臂,要麼一槍擊斃了池鐵城。
如果編劇想要塑造蘇文謙槍法好的話,也可以一槍打斷繩子,不就徹底斷了池鐵城的後路?
反而等著池鐵城玩了索道,再搞這麼驚險的一出,大結局最後依然不香了。
在這裡,小編也並不是為了較真,畢竟,還是那句話較真你就輸了。只是說,《瞄準》的大結局就是這部劇的全貌,更多的時候不是演員演技不好,而是劇本太爛,有這樣的劇本,換誰來也不行。
關於《瞄準》的大結局,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