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5 23:31:51 1
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包括開關、變壓器、二極體、電阻、電容、電位器、穩壓管、三極體、集成塊、繼電器和喇叭,集成塊IC及其外圍元件組成蓄電池DC的電壓檢測控制電路、充電自動識別和音響提醒電路,當蓄電池DC放電到允許的最低值需要充電,而變壓器又未連接電源時,喇叭發出鳴叫提示。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其能自動測控蓄電池,當蓄電池電壓下降到一定值時,本裝置會自動給蓄電池充電,充電完成後又會自動進入對蓄電池的監測狀態,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省時省力,保障了油田生產的順利進行。
【專利說明】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監控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
>J-U裝直。
【背景技術】
[0002]發電機是油田必用設備之一,其為由內燃機驅動,內燃機的啟動需要蓄電池帶動馬達來完成。蓄電池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內燃機的啟動工作,長時間放置或使用中的蓄電池,均需要不定期的進行補充電維護,這項工作,目前緊靠工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的利用放點計對蓄電池逐個檢測,對需要充電的蓄電池充電,工作繁瑣、費時費力,一旦維護不及時,將會導致設備無法運轉,延誤生產。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
[0004]其技術方案是: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包括開關、變壓器、二極體、電阻、電容、電位器、穩壓管、三極體、集成塊、繼電器和喇機,電源線一端通過第一開關與變壓器的一輸入端相連接,電源線另一端與變壓器的另一輸入端相連接,變壓器的上輸出端與第一二極體的正極相連接,變壓器的下輸出端與第二二極體的正極及第三二極體的正極相連接,第一二極體的負極與第二二極體的負極及第一電阻的一端相連接,第一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二開關的一端及被測控蓄電池的正極相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的另一端與第二電阻的一端、第三電阻的一端、第四電阻的一端、第六電阻的一端、喇機的一端、集成塊的4腳及集成塊的14腳相連接,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一電位器的一靜止端相連接,第一電位器的動端與第二電容的正極及集成塊的6腳相連接,第三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二電位器的一靜止端相連接,第二電位器的動端與第三電容的正極及集成塊的2腳相連接,第四電阻的另一端與穩壓管的負極及集成塊的3腳相連接,集成塊的5腳與繼電器的一端、第五電阻的一端及第四二極體的負極相連接,集成塊的10腳與第五電阻的另一端及第一三極體的集電極相連接,集成塊的11腳與第四電容的一端相連接,集成塊的8腳與集成塊的12腳及第七電阻的一端相連接,第七電阻的另一端與集成塊的13腳及第六電阻的另一端相連接,集成塊的9腳與第二三極體的基極相連接,第二三極體的集電極與喇叭的另一端相連接,第一三極體的基極通過第八電阻與第一電容的正極及第三二極體的負極相連接;所述變壓器的中間抽頭輸出端與被測控蓄電池的負極、第一電位器的另一靜止端、第二電容的負極、第二電位器的另一靜止端、穩壓管的正極、集成塊的7腳、繼電器的另一端、第四二極體的正極、第二三極體的發射極、第四電容的另一端、第五電容的另一端及第二三極體的發射極相連接;所述繼電器的觸點並聯連接在第一開關上。
[0005]其中,所述集成塊為雙時基集成電路,其型號為NE556。所述第一電阻的阻值小於2歐姆,其功率大於20瓦。[000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其能自動測控蓄電池,當蓄電池電壓下降到一定值時,本裝置會自動給蓄電池充電,充電完成後又會自動進入對蓄電池的監測狀態,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省時省力,保障了油田生產的順利進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參照圖1,一種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包括開關、變壓器、二極體、電阻、電容、電位器、穩壓管、三極體、集成塊、繼電器和喇機,電源線一端A通過第一開關Kl與變壓器B的一輸入端相連接,電源線另一端N與變壓器B的另一輸入端相連接,變壓器B的上輸出端與第一二極體Dl的正極相連接,變壓器B的下輸出端與第二二極體D2的正極及第三二極體D3的正極相連接,第一二極體Dl的負極與第二二極體D2的負極及第一電阻Rl的一端相連接,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與第二開關K2的一端及被測控蓄電池DC的正極相連接,所述第二開關K2的另一端與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三電阻R3的一端、第四電阻R4的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喇ΠΛ L的一端、集成塊IC的4腳及集成塊IC的14腳相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第一電位器Wl的一靜止端相連接,第一電位器Wl的動端與第二電容C2的正極及集成塊IC的6腳相連接,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第二電位器W2的一靜止端相連接,第二電位器W2的動端與第三電容C3的正極及集成塊IC的2腳相連接,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穩壓管DW的負極及集成塊IC的3腳相連接,集成塊IC的5腳與繼電器的一端、第五電阻R5的一端及第四二極體D4的負極相連接,集成塊IC的10腳與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及第一三極體Tl的集電極相連接,集成塊IC的11腳與第四電容C4的一端相連接,集成塊IC的8腳與集成塊IC的12腳及第七電阻的一端相連接,第七電阻的另一端與集成塊的13腳及第六電阻的另一端相連接,集成塊IC的9腳與第二三極體T2的基極相連接,第二三極體T2的集電極與喇叭L的另一端相連接,第一三極體Tl的基極通過第八電阻R8與第一電容Cl的正極及第三二極體D3的負極相連接;所述變壓器B的中間抽頭輸出端與被測控蓄電池DC的負極、第一電位器Wl的另一靜止端、第二電容C2的負極、第二電位器W2的另一靜止端、穩壓管DW的正極、集成塊IC的7腳、繼電器J的另一端、第四二極體D4的正極、第二三極體T2的發射極、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及第二三極體T2的發射極相連接;所述繼電器的觸點J-1並聯連接在第一開關K上。其中,所述集成塊IC為雙時基集成電路,其型號為NE556。所述第一電阻Rl的阻值小於2歐姆,其功率大於20瓦。
[0009]將電源線兩端A、N連接電源,DC為被測控的蓄電池,合上第一開關,電源通過變壓器B、第一、第二二極體及第一電阻給DC充電;第二至第四電阻、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二至第三電容、穩壓管及1/2的集成塊IC等組成蓄電池DC的電壓檢測控制電路,第二開關K2是檢測用開關,檢測時開啟;當蓄電池DC放電到允許的最低值時(每塊蓄電池約
10.8V),繼電器J吸合接通變壓器電源開始給蓄電池DC充電;當充電到允許的最高值時(每塊蓄電池約14.5V),繼電器J釋放斷開變壓器電源,充電結束;另1/2的集成塊IC、D3、C1、R5 — R8、C4、C5、T1、T2、L等組成充電自動識別和音響提醒電路,當蓄電池DC放電到允許的最低值需要充電,而變壓器又未連接電源時,喇叭發出鳴叫提示。
[0010]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其能自動測控蓄電池,當蓄電池電壓下降到一定值時,本裝置會自動給蓄電池充電,充電完成後又會自動進入對蓄電池的監測狀態,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省時省力,保障了油田生產的順利進行。
【權利要求】
1.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包括開關、變壓器、二極體、電阻、電容、電位器、穩壓管、三極體、集成塊、繼電器和喇叭,其特徵在於:電源線一端通過第一開關與變壓器的一輸入端相連接,電源線另一端與變壓器的另一輸入端相連接,變壓器的上輸出端與第一二極體的正極相連接,變壓器的下輸出端與第二二極體的正極及第三二極體的正極相連接,第一二極體的負極與第二二極體的負極及第一電阻的一端相連接,第一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二開關的一端及被測控蓄電池的正極相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的另一端與第二電阻的一端、第三電阻的一端、第四電阻的一端、第六電阻的一端、喇叭的一端、集成塊的4腳及集成塊的14腳相連接,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一電位器的一靜止端相連接,第一電位器的動端與第二電容的正極及集成塊的6腳相連接,第三電阻的另一端與第二電位器的一靜止端相連接,第二電位器的動端與第三電容的正極及集成塊的2腳相連接,第四電阻的另一端與穩壓管的負極及集成塊的3腳相連接,集成塊的5腳與繼電器的一端、第五電阻的一端及第四二極體的負極相連接,集成塊的10腳與第五電阻的另一端及第一三極體的集電極相連接,集成塊的11腳與第四電容的一端相連接,集成塊的8腳與集成塊的12腳及第七電阻的一端相連接,第七電阻的另一端與集成塊的13腳及第六電阻的另一端相連接,集成塊的9腳與第二三極體的基極相連接,第二三極體的集電極與喇叭的另一端相連接,第一三極體的基極通過第八電阻與第一電容的正極及第三二極體的負極相連接;所述變壓器的中間抽頭輸出端與被測控蓄電池的負極、第一電位器的另一靜止端、第二電容的負極、第二電位器的另一靜止端、穩壓管的正極、集成塊的7腳、繼電器的另一端、第四二極體的正極、第二三極體的發射極、第四電容的另一端、第五電容的另一端及第二三極體的發射極相連接;所述繼電器的觸點並聯連接在第一開關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集成塊為雙時基集成電路,其型號為NE55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啟動蓄電池全自動監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阻的阻值小於2歐姆,其功率大於20瓦。
【文檔編號】H02J7/02GK203522294SQ20132068844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4日
【發明者】劉明軼, 王斌, 劉愛民 申請人:劉明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