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新電影狙擊手故事原型(他是張藝謀狙擊手原型)
2023-06-26 00:47:51 1
張藝謀首部春節檔電影《狙擊手》因口碑一路上漲,上映時間從春節延長到了4月,它講述了「狙擊五班」戰士們為營救戰友保護情報,與敵人進行殊死對決的故事,張藝謀用紮實的內容獲得更多觀眾的喜愛與認可。作為國內首部取材於抗美援朝狙擊手事跡的影片,原型確有其人,他就是有著「上甘嶺狙神」之稱的張桃芳,其個人經歷遠比電影更傳奇。
電影《狙擊手》海報
01 初露鋒芒 從脫靶到百發百中
張桃芳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三省,也就是在這一年張桃芳出生了。從小生長在戰亂頻發的年代,造就了他堅毅不屈、吃苦耐勞的性格。由於家庭條件不好,張桃芳經常上山打鳥、下河摸魚,從小就有靈活的技巧,一把彈弓用得出神入化,這也為日後成為一名狙擊手打下了基礎。
後來張桃芳參軍入伍,但他初入軍營的成長之路卻並不順暢。由於沒有射擊經驗,張桃芳在打靶訓練時幾乎全部脫靶。但不服輸的個性並沒有讓他自暴自棄,張桃芳反而鬥志昂揚。為了將槍端穩,張桃芳將沙袋綁在胳膊上練習舉槍;為了提高精準度,張桃芳就著坑道裡昏暗的燈光練出了一雙火眼金睛,在別的戰友休息的時候,他依然堅持訓練。
莫辛納甘步槍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刻苦練習,張桃芳終於當上了狙擊手。但在朝鮮戰場的第一次實戰就給了他當頭一棒,他連續三發子彈都沒有擊中敵人,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引來敵人的炮火,不得已只能撤回坑道。失敗後的張桃芳不斷反思,明白了戰場上的敵人是活的,而平時的打靶都是死的,敵人不可能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等你開槍,只有掌握運動規律才能提高擊殺的把握。
掌握了方法的張桃芳開始在陣地間遊走,敵人無論是外出撒尿,還是起身打水,張桃芳都會找準時機將其擊殺,這也導致敵人只能整天窩在坑道裡不敢露頭。
美國記者曾這樣描述士兵換班的情況:「聯軍匍匐在地,爬向他們的陣地,而後背時時透出股涼氣,不知什麼時候敵人的炮彈就落到了身上,他們在胸口上劃著十字,祈望上帝保佑他們平安地爬進地堡,真是吃盡了苦頭。」隨著張桃芳狙殺敵人的數量不斷增多,他也很快成了部隊的名人。
02 一戰封神 狙殺美軍王牌狙擊手
《狙擊手》劇照
吃盡苦頭的敵軍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為了對付張桃芳等志願軍狙擊手,美軍調來了有著「幽靈」之稱的王牌狙擊手——艾克上校。艾克是美軍頂級的狙擊手,在二戰及朝鮮戰場多次執行狙殺任務,其頭腦敏銳、槍法出神入化。
張桃芳執行狙擊任務時遇到了難纏的艾克。他剛一露頭,一顆子彈就擦著頭皮飛過。就這樣,毫無準備的張桃芳第一次與艾克交鋒,張桃芳始終被壓制在坑道旁的石頭後面。
後來,隨著兩人的不斷交手,張桃芳逐漸尋找到對手的弱點。而此時,已經有多名志願軍戰士倒在艾克的槍下,張桃芳下定決心要幹掉這個美軍王牌。於是,他用槍託著一頂鋼盔從石頭邊上漏出來,如果對方開槍,他就能第一時間判斷對方的位置。但狡猾的艾克識破了張桃芳的計謀,並沒有開槍。張桃芳決定以身試險,親自去引出敵人,他猛地從石頭後面跳到另一塊石頭後面,就在其跳出後,敵人的槍響了,一顆子彈擦著石頭冒出火星險些擊中張桃芳,這次,張桃芳敏銳地找到了敵人的位置。
張桃芳和他使用的莫辛納甘步槍
張桃芳很快摸清了對手的射擊頻率,在對手一次射擊後,張桃芳快速起身朝著對方匍匐的地方瞄準、開槍,一氣呵成,而同一時間,對手也立刻開了槍。兩位頂級狙擊手就這樣在電光火石之間完成了對決,張桃芳一槍打中了艾克的腦袋,而艾克射來的子彈,擦著張桃芳的頭皮飛了過去。
張桃芳狙殺美軍王牌狙擊手的事跡很快在軍中廣為流傳,他也因此「一戰封神」。據戰後統計,在朝鮮戰場上甘嶺陣地的32天時間裡,張桃芳用442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擊殺敵人的紀錄,張桃芳也成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中唯一一位沒有使用光學瞄準鏡的狙擊手。
張桃芳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為張桃芳記特等功,朝鮮人民共和國也授予其「一級國旗勳章」榮譽。韓戰結束後,回國的張桃芳自願報名參加戰鬥機飛行員的選拔,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2007年這位老英雄與世長辭,享年77歲。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秘密檔案》欄目
編輯:葉瑋泓
責編:楊青
編審:王海青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如涉侵權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