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極及電集塵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05:43:16 3
專利名稱:電極及電集塵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極及使用該電極的電集塵器,特別涉及上述電極具備彎曲的板狀部件和在該板狀部件的兩面上立起設置且彎曲的多個肋的電集塵器。
背景技術:
例如,收集空氣中所含灰塵的電集塵器通常具備使灰塵帶電荷的電極和將由該電荷用電極施加電荷的灰塵捕獲的電極。
以往,作為上述電極,已知具有平板狀的基體部件、從該基體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一個面大體直角地立起且在上述基體板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的同時留有所定間隔而相互平行地在上述基體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各面上設置的多個平板狀肋(例如,參照特開2000-43736號公報)。
如上述專利文獻1的圖1和圖5所示,為使上述各肋互相插入而將多個電極配置在框體內,通過向相鄰電極中的一個電極施加正的高電壓並將另一電極接地,而在附有電荷的灰塵通過上述配置的各電極時,由上述各電極捕獲。
但是,為了除塵,在使相鄰的一個電極為正極、相鄰的另一電極為負極,而在上述各電極之間產生電場時,在上述現有電集塵器中,上述基體板因上述電場所產生的力而互相之間吸引,上述電極(基體部件)有可能變形且上述電極之間有可能接觸。
上述接觸在上述電極的長度較長的情況下特別有可能發生。
為防止上述電極之間的接觸,在上述現有電集塵器中,存在於上述電極之間設置電極保持部件的情況。
但是,因設置上述電極保持部件,存在電極的吸塵面積(與包含灰塵的空氣接觸用的電極的表面面積)變小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鑑於上述問題而研製,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極及使用該電極的電集塵器,該電極是將附有電荷的灰塵捕獲的電集塵器的電極,在具有板狀的基體部件和留有所定間隔而在上述板狀基體部件上設置的多個肋的電極中,即使在相互相鄰設置這些電極的情況下,也可避免電極的吸塵面積減小,同時,可避免在施加電壓時相鄰的各電極相互接觸的可能。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是捕獲帶電荷的灰塵的電集塵器的捕獲側電極,具有板狀的基體部件和留有所定間隔而在上述板狀基體部件的兩面上設置的多個肋,為了提高相對於由與所述基體部件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的負載所產生的彎矩亦即以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彎矩的剛性,上述基體部件彎曲或彎折,為提高相對於以在上述基體部件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扭矩的剛性,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通過在上述基體部件的一個面上形成的各肋與上述基體部件的接合部形狀和將在上述基體部件的另一面上形成的各肋與上述基體部件的接合部形狀在上述一個面上投影的形狀,形成封閉圖形。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是捕獲帶電荷的灰塵的電集塵器的捕獲側電極,具有將帶板狀原料在該原料寬度方向的中間部與沿上述原料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直線相同的方向上折彎而形成的基體部件;在與上述基體部件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成直角方向的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立起並在上述基體部件的一個面上設置的同時留有間隔而互相之間大體平行地設置的板狀第一多個肋;以及,在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立起且在上述基體部件的另一面上設置的同時留有間隔而互相之間大體平行地設置的板狀第二多個肋,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通過在上述基體部件的一個面上形成的上述第一各肋與上述基體部件的接合部形狀和將在上述基體部件的另一面上形成的上述第二各肋與上述基體部件的接合部形狀在上述一個面上投影的形狀,形成多個多邊形。
根據本發明第三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在上述第二方面記載的電極中,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的頂端部和上述基體部件大體平行,上述第二各肋的頂端部和上述基體部件大體平行。
根據本發明第四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在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記載的電極中,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在與上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直線狀延伸地配置,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在與上述第一各肋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直線狀延伸地配置。
根據本發明第五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在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記載的電極中,起自上述基體部件的上述第一各肋的高度和上述第二各肋的高度相互之間大體相等地形成,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留有一定間隔地設置,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相對於上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與上述第一各肋以反方向的相交角度和上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相交,並與上述第一各肋留有一定間隔地設置。
根據本發明第六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在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記載的電極中,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在上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折彎,並在該已折彎部位以外的部分直線狀延伸,同時,留有間隔而相互之間大體平行地配置,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在上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折彎,並在該已折彎部位以外的部分直線狀延伸,且留有所定間隔而相互之間大體平行地配置,同時,配置為上述第二各肋的直線狀延伸的部位相對於上述第一各肋的直線狀延伸的部位相交。
根據本發明第七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在上述第六方面記載的電極中,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形成了上述第一各肋的折彎部位的位置和形成了上述基體部件的折彎部位的位置互相一致,上述第一各肋的高度和上述第二各肋的高度互相之間大體相等地形成,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留有一定間隔地設置,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留有與上述第一各肋同樣的一定間隔地設置,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肋的相互鄰接的各直線狀部位相對於上述基體部件的折彎部位的各直線線對稱地形成,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在上述基體部件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相對於在上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線與上述第一各肋線對稱地形成。
根據本發明第八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在上述第一方面到上述第七方面中任一個記載的電極中,具有用於使相同姿態的上述各電極在上述基體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留有所定間隔且相互重疊地配置的軸套部,上述軸套部,將由上述軸套部保持所定間隔而互相重疊的多個電極所構成的第二電極群,在與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的各電極非接觸的狀態下,且在從各上述肋的厚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一電極群的電極的肋的一部分與上述第二電極群的電極的肋的一部分互相重疊的狀態下,配置於由上述軸套部保持所定間隔而互相重疊的多個電極所構成的第一電極群之間。
根據本發明第九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極,在上述第八方面記載的電極中,在上述軸套部上,設有在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貫穿的孔,且在將電極轉動180°時各軸套部不重疊地配置。
根據本發明第十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集塵器,具備上述第一方面至上述第九方面中任一個記載的電極。
根據本發明第十一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集塵器,在上述第十方面記載的電集塵器中,構成與使灰塵帶電荷的電荷部的放電極相同電位側的電極群的電極由半絕緣材料構成,構成與放電極相對的相對電極相同電位側的電極群的電極由導電性材料或半絕緣材料構成。
根據本發明第十二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電集塵器,在上述第十方面記載的電集塵器中,構成與使灰塵帶電荷的電荷部的放電極相同電位側的電極群的電極由以樹脂為基材並將電阻率調整到所定值的半絕緣材料構成,構成與放電極相對的相對電極相同電位側的電極群的電極由以樹脂為基材並將電阻率調整到所定值的導電性材料構成。
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電集塵器的電極的概要構成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1中IIA-IIB截面的圖。
圖3是表示圖1中III方向的圖,是表示電極的概要構成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將電極設置在電集塵器上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在電集塵器上設置的各電極的狀態的圖,是與圖4的VA-VB截面對應的圖。
圖6是圖4的VI方向圖。
圖7是表示電極的變型例的圖,是與圖1中IIA-IIB截面(圖2)對應的圖。
圖8是表示電極的變型例的圖,是與圖1中IIA-IIB截面(圖2)對應的圖。
圖9是表示電極的變型例的圖,是與圖1中III方向圖(圖3)對應部分的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電集塵器的電極的概要構成的立體圖,是與圖1中III方向對應的圖。
圖11是表示作為上述各電極的變型例的電極的概要構成的立體圖。
圖12是圖11中XII方向的圖,是電極的俯視圖。
圖13是表示將電極設置在電集塵器上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是與圖4對應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電集塵器的電極1的概要構成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1中IIA-IIB截面的圖。
圖3是表示圖1中III方向的圖,是表示電極1的概要構成的俯視圖。
電極(例如捕獲側電極)1作為將附有電荷的灰塵捕獲的電集塵器的電極使用,且配備具有導電性的板狀基體部件3。
此外,在上述板狀基體部件(基體板)3的厚度方向的兩面中的每個上設有由具備導電性的部件形成的第一肋5和第二肋7。
再有,上述第一肋5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一個面上留有所定間隔地設置多個,上述第二肋7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另一面上留有所定間隔地設置多個。
另外,為了提高相對於由與所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的負載所產生的彎矩亦即以在所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彎矩的剛性,上述基體部件3彎曲或彎折。
再有,為了提高相對於以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繞軸的)扭矩的剛性,在從上述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由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一個面上形成的上述第一各肋5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接合部和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另一面上形成的上述第二各肋7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接合部形成了封閉的圖形(例如菱形)F。
這裡,對上述電極1舉例來具體說明。
上述基體部件3,通過將帶板狀原料(例如為矩形的平板狀原料)在該原料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在上述原料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線L1處,換言之在與直線L相同方向上,進行折彎而形成,從而彎曲(參照圖2、圖3)。
再有,在上述電極1中,上述延伸的直線L1形成了三條,且互相平行地延伸。此外,在圖3的上下方向(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所示的直線L1處,上述基體部件3從圖3紙面外側觀察為凸出地摺疊,在圖3上下方向的上側直線L1、圖3上下方向的下側直線L1處,上述基體部件3從圖3紙面外側觀察為凹陷地摺疊。
因此,由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平面所構成的上述基體部件3的截面形狀如圖2所示般成為W形。
上述第一各肋5形成為較薄的板狀,且在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即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立起並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的一個面上設置的同時,留有間隔而互相之間大體平行地設置。
此外,上述第二各肋7形成為較薄的板狀,且在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立起並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另一個面上設置的同時,留有間隔而互相之間大體平行地設置。
而且,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由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一個面上形成的上述第一各肋5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接合部和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另一面上形成的上述第二各肋7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接合部,而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上連續地形成多個多邊形F(參照圖3)。
這裡,對上述各肋5、7更詳細地說明。
上述第一各肋5,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中間部折彎,並在該已折彎部位以外的部位直線狀延伸,同時,留有間隔且互相之間大體平行地配置。
另外,上述第二各肋,在從上述基體部件3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中間部折彎,並在該已折彎部位以外的部位直線狀延伸,留有間隔且互相之間大體平行地配置,同時,上述第二各肋7的直線狀延伸的部位相對於上述第一各肋5的直線狀延伸的部位相交地配置。通過該相交,如圖3所示般形成了相交部位X。
這樣,通過配置上述各肋5、7,形成了上述各多邊形F。
此外,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5、7的已折彎部位和形成了上述基體部件3的折彎部位(上述直線L1的部位)的位置互相一致。
但是,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全部的折彎部位(全部的直線L1)處,不僅上述各肋5、7彎折,而且上述各肋5、7還在圖3的上下方向(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所示的直線L1處折彎。
另外,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肋5的相互鄰接的各直線狀部位相對於上述基體部件3的折彎部位的直線L1(圖3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直線L1)對稱地形成。因此,上述第一肋5,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如圖3所示般形成為V形(使V為橫向的形狀)。
此外,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5,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上留有一定間隔地設置。
上述第二各肋7也與上述第一各肋5同樣地折彎而形成。此外,上述第二各肋7也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上留有與上述第一各肋5相同的一定間隔地設置。
再有,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7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相對於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線L3(圖3參照)與上述第一各肋5線對稱地形成。
另外,上述第一各肋5的高度(從上述基體部件3到各肋5的頂端部的距離)和上述第二各肋7的高度(從上述基體部件3到各肋7的頂端部的距離)互相之間大體相等。
再有,在從上述基體部件3的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5的頂端部(與上述基體部件3相對側的頂端部)和上述基體部件3如圖2所示般成為大體平行,上述第二各肋7的頂端部(與上述基體部件3相對側的頂端部)和上述基體部件3如圖2所示般成為大體平行。
因此,如圖2所示,在從上述基體部件3的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5的頂端部的形狀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截面形狀同樣地成為W形,上述第二各肋7的頂端部的形狀也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截面形狀同樣地成為W形。
另外,在上述電極1上,設有軸套部9。該軸套部9用於將各電極1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留有所定間隔且相互重疊地配置。
上述軸套部9形成為例如圓筒形,上述電極1上設有三個軸套部9。
第一個軸套部9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且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大體中央部)一體化設於上述基體部件3上。
另外,第二個上述軸套部9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且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的一端部側一體化設於上述基體部件3上,第三個上述軸套部9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且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側一體化設於上述基體部件3上。
接著,對將上述電極設置於電集塵器(未圖示)上的情況進行說明。
圖4是表示將上述電極1設置在電集塵器上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在電集塵器上設置的各電極1的狀態的圖,是與圖4的VA-VB截面對應的圖。再有,雖然在圖4中,各軸套部9互相遠離,但在圖5中,各軸套部9的端部(端面)之間互相接觸。
上述各電極1,例如,其長度方向(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支撐於上述電集塵器的箱體(未圖示)上並設置於上述箱體上。
此外,如圖4和圖5所示,多個電極1,在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保持所定間隔而相互重疊,設置於上述電集塵器的箱體內。再有,在從上述重疊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如圖6(圖4的VI方向圖)所示,上述各電極1的長度方向的端部和寬度方向的端部互相之間大體一致。
再有,在上述箱體內,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保持所定間隔而相互重疊的電極1所構成的第一電極群A之間,配置了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保持所定間隔而相互重疊的電極1所構成的第二電極群B(參照圖4、圖5)。
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和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在電學上互相非接觸,例如,向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施加高電壓,將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接地。而且,在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和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之間的空間內,通過使含有帶電(電荷)灰塵的空氣流過,可用上述各電極1捕獲上述帶電灰塵。
另外,在進行上述設置(上述各電極1向上述箱體內設置)時,如圖4所示,將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和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相互重疊,以使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的各軸套部9的各端部9A、9B接觸。再有,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的各軸套部9的各端部9A、9B接觸地相互重疊。
通過如此設置,在上述電集塵器的上述箱體內,如圖5所示,在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之間,在與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非接觸的狀態下,設置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
此外,在如上述般設置的狀態下,在從各電極1的基體部件3的例如長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在從與圖5紙面成直角的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在從各肋5、7的厚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的各肋7和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的各肋5相互重疊。
另外,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的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為在上述電極1的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僅將各電極1平行移動所定距離(上述軸套部9的長度)而得到的關係。
再有,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的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與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的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同樣,為在上述電極1的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僅將各電極1平行移動所定距離(上述軸套部9的長度)而得到的關係。
還有,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電極1和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電極1之間的關係為,以通過上述電極1的基體部件3的中心而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而將電極1轉動180°的位置關係,同時,也為在上述電極1的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僅將各電極1平行移動所定距離(上述軸套部9的長度的一半)而得到的位置關係。
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且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形成了突出部11,另一方面,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且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一體化設於上述基體部件3上的上述第二個軸套部9、上述第三個軸套部9之間,設有向上述基體部件3的上述一端部側凹陷的切口13(參照圖3)。
而且,如圖6所示,在將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和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設置於上述箱體內的情況下,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的第一個軸套部9存在於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的上述切口13內,此外,同樣地,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的第一個軸套部9存在於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的上述切口13內,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電極1的各軸套部9和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電極1的各軸套部9不互相接觸。
因此,可以說,上述軸套部9構成為,可將由上述軸套部9保持所定間隔且相互重疊的多個電極1所構成的第二電極群B,在與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非接觸的狀態下,且在從上述各肋5、7的厚度方向(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觀察時,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電極1的肋5、7的一部分與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電極1的肋5、7的一部分相互重合的狀態下,配置於由上述軸套部9保持所定間隔且相互重疊的多個電極1所構成的第一電極群A之間。
此外,如上所述,在使上述各軸套部9的端面9A、9B接觸,並將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電極1和與該電極1鄰接的電極(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電極)1設置在上述電集塵器的箱體內時,如圖6所示,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電極1的各肋5存在於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電極1的各肋7之間(中間)。
因此,如上所述,在使上述各軸套部9的端面9A、9B接觸,並將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電極1和與該電極1鄰接的電極(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電極)1設置在上述電集塵器的箱體內時,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電極1的各肋7和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電極1的各肋5之間的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間隔距離大體相等,且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電極1的各肋5和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電極1的各肋5之間的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的間隔距離大體相等。
但是,通過上述軸套部9形成為圓筒狀,在上述軸套部9上設有在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貫穿的孔9C(參照圖1)。而且,可使向構成上述第一電極群A的各電極1施加電壓用的布線部件15A通過上述通孔9C,並使向構成上述第二電極群B的各電極1施加電壓用的布線部件15B通過上述通孔9C。
再有,可在上述軸套部9的上述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部9A上形成比上述軸套部9的主體部外徑小的圓筒狀嵌合部(未圖示),並在上述軸套部9的上述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9B上形成比上述嵌合部內徑略大的被嵌合部(未圖示)。
這樣,在軸套部9的一端部9A上形成嵌合部,在另一端部9B上形成比上述嵌合部內徑略大的被嵌合部,並將上述各電極1相互組裝時,如果將上述各嵌合部和被嵌合部互相嵌合,則可容易地使各電極1之間的位置關係正確,且將各電極1設置於電集塵器的箱體內的作業變容易。
根據電極1,使這些電極1相互鄰接地設置,為吸塵而向上述鄰接的各電極中一方施加正的高電壓並將另一方接地從而在上述各電極間產生電場時,上述相互鄰接的電極1彼此之間產生相互吸引的力,由於上述電極1的剛性變高,所以上述電極難以變形,且可避免鄰接的各電極相互接觸的可能。
再有,電極1,在設置於電集塵器的箱體上的情況下,如上所述,長度方向的兩端部支撐於上述箱體上。因此,施加上述電壓所產生的電極1的變形可認為是基體部件3(電極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被支撐的梁的彎曲,該彎曲主要因上述基體部件3由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作用於上述基體部件3上的力所產生的彎矩(是作為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基體部件直角方向的負載所產生的彎矩,以在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彎矩)而產生,但在電極1中,由於提高對上述彎矩的剛性,所以可減小上述彎曲。
另外,施加上述電壓所產生的電極1的變形由於以在基體部件3(電極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扭矩而產生,但在電極1中,由於提高對上述扭矩的剛性,所以可減小上述扭矩所產生的電極1的變形。
這樣,由於即使通過施加電壓也難以使電極變形,所以不需要像以往那樣設置電極保持部件(用於防止電極變形的部件),且可避免電極1的吸塵面積的變小。
此外,根據電極1,由於構成了該電極1的基體部件3將帶板狀原料在其寬度方向中間部在其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線處折彎而形成,所以上述基體部件3(電極1)對於上述彎矩的截面二次力矩的值變大,能夠以簡單的結構來提高對上述彎矩的剛性。
另外,根據電極1,由於構成該電極1的各肋5、7和基體部件3的接合部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形成了多個多邊形,所以通過該多邊形和上述各肋5、7而使上述電極1對扭矩的電極截面二次力矩的值變大,能夠以簡單的結構來提高對上述扭矩的剛性。
再有,根據電極1,在從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5的頂端部和上述基體部件3為大體平行,且上述第二各肋7的頂端部和上述基體部件3為大體平行,所以在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接觸地重疊且在電集塵器的箱體中設置各電極1的情況下,可使肋5(7)的頂端部和與該肋5(7)相對的基體部件3之間的距離大體一定,且可增大鄰接的各電極1的各肋5、7的相對的面積(在從上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觀察的情況下重疊的肋的面積),並可效率良好地捕獲灰塵。
還有,根據電極1,如果使在電極1上設置的軸套部9的各端部互相接觸而將各電極1設置於箱體上時,鄰接的各電極1的各肋5、7在相互接觸的狀態下互相之間交錯插入,將各電極1設置於箱體上的作業變容易。
此外,通過彎曲形成上述基體部件3和上述各肋5、7,如圖5、圖6所示,含有帶電荷灰塵的空氣的流動路徑AR1彎曲而構成,即上述空氣的流動路徑變長,可效率良好地捕獲灰塵。
另外,根據電極1,在上述軸套部9上設有在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貫穿的孔9C,所以可使通往上述各電極1的布線部件15A、15B通過該通孔9C,並能以簡單的外形向上述各電極1可靠地施加電壓,且可靠地設置上述各電極1。
接著,對上述電極1的變型例進行說明。
圖7、圖8是表示上述電極1的變型例的圖,是與圖1的IIA-IIB截面(圖2)對應的圖。
在圖7所示的電極1a中,上述基體部件3a通過將帶板狀原料(例如矩形的平板狀原料)在該原料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在上述原料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一條直線L1處彎折形成而彎曲。
因此,由與上述基體部件3a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平面所形成的上述基體部件3a的截面形狀為V形(倒V形)。
此外,各肋5a、7a的各頂端部也根據上述基體部件3a的形式而形成為V形。
在圖8所示的電極1c中,上述基體部件3c通過將帶板狀原料(例如矩形的平板狀原料)在該原料的寬度方向上例如正弦曲線狀地彎曲而形成。
因此,由與上述基體部件3c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平面所形成的上述基體部件3c的截面形狀為波形形狀。
此外,各肋5c、5c的各頂端部也根據上述基體部件3c的形式而形成為S形。
再有,可將上述各肋5c、5c如上述基體部件3c那樣曲線狀彎曲形成地設置以取代折彎。
圖9是表示上述電極1的變型例的圖,是與圖1的III方向圖(圖3)對應的部分。
在圖9所示的電極1d中,各肋5d、7d的折彎部位的個數與上述電極1不同,其它方面與上述電極1大體同樣地構成。
即,在上述電極1d中,在基體部件3的全部折彎部位(全部直線L1)處,上述各肋5d彎折,而且,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肋5d的互相鄰接的各直線狀的部位之間形成為相對於上述基體部件3的折彎部位的各直線L1線對稱(例如,直線狀的部位5d1和直線狀的部位5d2相對於圖9中最上面的直線L1互相之間線對稱地形成),因此,上述各肋5d形成為W形。再有,第二各肋7也與上述第一各肋大體同樣地構成。
(第二實施方式)圖10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電極1e的概要構成的立體圖,是與圖1中III方向對應的圖。
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電極1e,各肋5e、7e的形式與上述電極1不同,其它方面與上述電極1大體相同地構成,起到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極1大體相同的效果。
即,在從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電極1e的上述第一各肋5e在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直線狀延伸地配置,在從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7e在與上述第一各肋5e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直線狀延伸地配置。
換言之,在從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5e在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直線狀延伸地配置。此外,在從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7e例如在與上述第一各肋5e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直線狀延伸地配置。
另外,上述第一各肋5e的高度和上述第二各肋7e的高度(從上述基體部件3到各肋5e、7e的前端部的距離)互相之間大體相等地形成。
再有,在從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5e留有所定間隔而設置,上述第二各肋7e相對於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以與上述第一各肋5e反方向的相交角度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相交,且留有與上述第一各肋5e相同的一定間隔地設置。
還有,在從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極1的情況同樣,由上述各肋5e、7e形成了封閉的多邊形(菱形)F。
根據上述電極1e,由作為簡單形狀的直線狀的各肋5e、7e來提高電極1e對扭矩的剛性。
此外,根據上述電極1e,上述第一各肋5e的高度和上述第二各肋7e的高度互相之間大體相等地形成,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一各肋5e留有一定間隔而設置,在從上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上述第二各肋7e以與上述第一各肋5e反方向的相交角度來與上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相交,並留有與上述第一各肋5e相同的一定間隔而設置,所以在基體部件3的厚度方向互相不接觸地放入並在電集塵器的箱體上設置上述各電極1e時,如果在上述各電極1e的各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上使端部互相一致而設置,則鄰接的電極1e的肋不接觸。
接著,對上述各電極1~1e的變型例進行說明。
圖11是表示作為上述各電極1~1e的變型例的電極51的概要構成的立體圖。
圖12是圖11中XII方向的圖,是電極51的俯視圖。
電極51其軸套9的設置方式與電極1不同,其它方面與電極1等大體相同地構成且具有大體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圖11、圖12中,表示了各肋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一條直線狀,但也不一定必須在寬度方向上為一條直線狀,然而,形成為上述各電極1~1e的各肋那樣的形式較好。
即,在如圖1所示般軸套部9突出的形態下形成電極1的情況下,軸套部9成為比基體部件3突出的狀態且產生空間的問題。作為其對策,如圖11記載那樣,在將軸套部9設於不從基體部件3突出的位置上的同時,通過在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的相對的位置上設置切口部52、54,可構成解決上述問題的本發明其他方式的電極51。
再有,軸套部9不限於三處,在必要數量內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也可在作為本實施例記載的其它部位上設置。此時應該注意的是,為使用相同形狀設置電極群即電集塵器而配置軸套部9。此外,在將電極轉動180°時各軸套部9不重疊地配置。
再有,如圖13(表示將電極51設置於電集塵器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是與圖4對應的圖)所示,各電極51也與各電極1等同樣地組裝而設置於電集塵器上。
但是,作為電極的材質,可使用一直以來公知的金屬制材料。作為場合的具體材料,可舉出例如鋁、不鏽鋼、銅等,可根據其材料用鑄型法和注入法來一體化設置滿足本發明的必要條件的電極。
在本發明中,最重要的是,根據技術範圍記載的內容,將用公知材料構成的電極在成為電極時一體化構成。通過如此構成,僅靠將相同形狀的電極轉動180°,便可容易地構成電極群及電集塵器。
在使用各集塵電極1等內裝於電集塵器中並發揮功能的情況下,如果帶電荷的灰塵中混有導電性粉塵,則在構成第一電極群A和第二電極群的電極間產生火花,並存在隨之產生不好的聲音和光,且不好的聲音和光的產生狀態根據情況而長時間持續的問題。
作為此類問題的解決手段,通過成為使電極材料以具有絕緣性的合成樹脂為基本材料並配有導電材料和/或吸溼性樹脂,且將電阻率調整為1010~1013Ωcm的規定範圍內的半絕緣性樹脂制電極來解決。
對於使用此類材料而用注入法構成本發明記載的電極,由於是考慮了如上所述的應力分散等的本發明,所以可容易地製造集塵面積大且減小應力集中的樹脂電極,而且,可不產生火花等問題。
將電阻率調整為1010~1013Ωcm的預定範圍內的半絕緣性樹脂制電極可用於電極群A或電極群B中的一方或雙方,但在作為電集塵器的主要目的地高效率的灰塵捕集這點上以及不產生火花等問題時,理想的是使電極群A為上述半絕緣性樹脂電極,使另一電極群B為以具有絕緣性的合成樹脂為基本材料並配有導電材料和/或吸溼性樹脂,且將電阻率調整為107Ωcm的預定範圍內的導電性樹脂制電極的組合。更理想的是,與使灰塵附有電荷的電荷部(通常的電暈放電裝置)的放電極同電位側為半絕緣性樹脂電極群,和與放電極相對的相對電極同電位側為導電性樹脂,能夠得到可以高效率除去灰塵的電極群,即電集塵器。
再有,日本專利申請第2004-159087號(2004年5月28日提出)的內容併入本說明書以作參考。
此外,如上所述,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發明的實施方式,通過適當的改變,能以其它方式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極,是捕獲帶電荷的灰塵的電集塵器的捕獲側電極,其特徵在於,具有板狀的基體部件和留有所定間隔而在所述板狀基體部件的兩面上設置的多個肋;為了提高相對於由與所述基體部件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的負載所產生的彎矩亦即以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彎矩的剛性,所述基體部件彎曲或彎折,為了提高對於以在所述基體部件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扭矩的剛性,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通過在所述基體部件的一個面上形成的各肋與所述基體部件的接合部形狀和將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另一面上形成的各肋與所述基體部件的接合部形狀在所述一個面上投影的形狀,形成封閉的圖形。
2.一種電極,是捕獲帶電荷的灰塵的電集塵器的捕獲側電極,其特徵在於,具有將帶板狀原料在該原料寬度方向的中間部、與沿上述原料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直線相同的方向上折彎而形成的基體部件;在與所述基體部件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成直角方向的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立起並在所述基體部件的一個面上設置的同時留有間隔而互相之間大體平行地設置的板狀第一多個肋;以及,在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立起且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另一面上設置的同時留有間隔而互相之間大體平行地設置的板狀第二多個肋,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通過在所述基體部件的一個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一各肋與所述基體部件的接合部形狀和將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另一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二各肋與所述基體部件的接合部形狀在所述一個面上投影的形狀,形成多個多邊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極,其特徵在於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各肋的頂端部和所述基體部件大體平行,所述第二各肋的頂端部和所述基體部件大體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極,其特徵在於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各肋在與所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直線狀延伸而配置,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二各肋在與所述第一各肋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直線狀延伸而配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電極,其特徵在於起自所述基體部件的所述第一各肋的高度和所述第二各肋的高度相互之間大體相等地形成,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各肋留有一定間隔地設置,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二各肋相對於所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與所述第一各肋以反方向的相交角度和所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相交,並留有與所述第一各肋同樣的一定間隔地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極,其特徵在於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各肋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折彎,並在該折彎部位以外的部分直線狀延伸,同時,留有間隔而相互之間大體平行地配置,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二各肋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折彎,並在該已折彎部位以外的部分直線狀延伸,且留有所定間隔而相互之間大體平行地配置,同時,配置為所述第二各肋的直線狀延伸的部位相對於所述第一各肋的直線狀延伸的部位相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極,其特徵在於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形成了所述第一各肋的折彎部位的位置和形成了所述基體部件的折彎部位的位置互相一致,所述第一各肋的高度和所述第二各肋的高度互相之間大體相等地形成,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各肋留有一定間隔地設置,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二各肋留有與所述第一各肋同樣的一定間隔地設置,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一肋的互相鄰接的各直線狀部位相對於所述基體部件的折彎部位的各直線線對稱地形成,在從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所述第二各肋在所述基體部件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相對於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線,與所述第一各肋線對稱地形成。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極,其特徵在於具有用於使相同姿態的所述各電極在所述基體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留有所定間隔且相互重疊地配置的軸套部,所述軸套部的構成方式為,將由所述軸套部保持所定間隔而互相重疊的多個電極所構成的第二電極群,在與構成所述第一電極群的各電極非接觸的狀態下,且在從各所述肋的厚度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電極群的電極的肋的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電極群的電極的肋的一部分互相重疊的狀態下,配置於由所述軸套部保持所定間隔而互相重疊的多個電極所構成的第一電極群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極,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軸套部上,設有在所述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貫穿的孔,且在將電極轉動180°時各軸套部不重疊地配置。
10.一種電集塵器,其特徵在於具備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極。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集塵器,其特徵在於構成與使灰塵帶電荷的電荷部的放電極相同電位側的電極群的電極由半絕緣性材料構成,構成與放電極相對的相對電極相同電位側的電極群的電極由導電性材料或半絕緣性材料構成。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集塵器,其特徵在於構成與使灰塵帶電荷的電荷部的放電極相同電位側的電極群的電極由以樹脂為基材並將電阻率調整到所定值的半絕緣性材料構成,構成與放電極相對的相對電極相同電位側的電極群的電極由以樹脂為基材並將電阻率調整到所定值的導電性材料構成。
全文摘要
一種電極(1),具有板狀的基體部件(3)和留有所定間隔而在上述板狀基體部件(3)的兩面上設置的多個肋(5、7),為了提高相對於由與所述基體部件(3)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基體部件直角方向上的負載所產生的彎矩亦即以在所述基體部件(3)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軸為中心的彎矩的剛性,上述基體部件(3)彎曲或彎折。
文檔編號B03C3/04GK1956789SQ20058001699
公開日2007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8日
發明者勝村真一郎, 真木教雄 申請人:綠安全股份有限公司